行政訴訟法辯論
⑴ 行政訴訟法的任務和特有原則是什麼
出判決,這是在行政訴訟中確定人民法院同行政機關相互關系的基本准則。(2) 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內則。雙方當事人的訴訟地位完全平等,人民法院應當切實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利,不能因人而異。同時,行政訴訟的特點決定了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並不完全對應,如作為被告的行政機關沒有起訴權和反訴權。(3) 辯論原則。當容事人在行政訴訟中有權進行辯論。(4) 不適用調解原則。這是指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時,不能要求被告處分合法的行政職權和訴訟權利,以維護國家利益。
⑵ 法學案例辯論,反方應如何辯論,論述的重點在哪
可從以下幾點考慮:
1、法律是保護人民的利益和自由的,而不是限內制人民的利益和自由的。之所以我國的容經濟獲得了巨大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國的法制不斷完善,法制的完善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和自由,進一步激發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所以我國的社會發展了。
2、法律分為善法和惡法,歷史上的善法促進了社會的進步,比如我國唐朝的唐律疏議促進了封建社會的繁榮,比如美國憲法增進了美國人民的自由;惡法阻礙了社會的發展,比如法西斯法律導致了二次世界大戰的發生,比如奴隸社會的獨裁法律,極大的剝削了勞動人民。我國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就要發展善法。
3、雖然自由是有限度的,不能無節制的自由,應當受到法律的一定限制,但是,法律限制過度自由的目的在於維護社會秩序,為了更好地保護絕大多數人的自由,因而法律是以保護自由為目的以限制自由為手段的。但限制的目的最終還是保護,限制可能在某時、某地暫時存在,但殊途同歸最終還是為了保護自由。
⑶ 原被告雙方在行政訴訟中是否都有辯論權
這里說的「平等復法律地制位」理解為「在法庭上平等的法律程序地位」更合適一些,行政訴訟本身就是兩個不平等的主體之間的法律訴訟,(平等主體之間的法律訴訟系民事訴訟),但是,在法院審理過程中,原被告雙方的法律責任,如舉證、質證、辯論、申請迴避等等權利是平等的。換句話說,就是通過法院審理的形式,將現實中不平等的主體之間的矛盾,拉回到平等「對話」的形式來判明事實經過,尋求司法公平公正。
⑷ 行政訴訟中,原被告都有辯論權嗎如何行使該項權利呢
辯論權是指法律賦予民事和行政訴訟各方當事人重要的訴訟權利。根據我內國《行政訴訟法》容第10條的規定,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有權進行辯論。由此可知,在行政訴訟中,原告和被告都有辯論權。特別應當指出的是以「民告官」為主的訴訟案件,法律賦予當事人,特別是作為行政管理相對人來說,較之民事訴訟當事人的辯論權,更是意義重大。
對於如何行使該項權利,當事人可以在法院的主持下,就案件的事實和法律問題各自陳述主張和意見,互相反駁,進一步辨明真偽和是非。在辯論的內容方面,當事人有權就行政的實體法問題、程序法問題、訴訟程序問題進行辯論。當事人有權以口頭或者書面方式進行辯論。當事人有權在第一審程序、第二審程序、審判監督程序和執行程序中進行辯論。
⑸ 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有權進行( )A、質證B、論證C、辯解D、辯論
質證,辯論。
質證是指當事人、訴訟代理人及第三人在法庭的主持下,對當事人及第三人提出的證據就其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以及證明力的有無、大小予以說明和質辯的活動或過程。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2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時,當事人有權進行辯論。」並且在第一審普通程序中,將開庭審理作為重心,除附條件的特殊情況外,一般都要公開審理。審判過程中,專門規定了一個階段稱之為「法庭辯論」。
而該法第50條規定的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中,就有「進行辯論」的權利。由此可見,這里的辯論,專指「法庭辯論」。是雙方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在法庭上就有爭議的事實和法律問題,進行辯駁和論證。
(5)行政訴訟法辯論擴展閱讀
質證制度的意義在於,通過質證程序使審理更加公開、法院能夠正確地認定證據、保障當事人的程序權利。《證據規定》第47條規定: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由當事人質證。未經質證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質證不同於訴訟中的對質。對質,是指在庭審中,雙方當事人各自申請的具有專門知識的人相互之間就其對案件事實中專門問題的認識所進行的說明和質辯。對質與質證的相同點在於:兩者都是在雙方之間展開的行為。
其行為都表現為對某一對象的說明和質辯;兩者都涉及案件的事實。不同的是,質證是在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第三人之間進行,而對質則是在案外的具有專門知識的人之間進行的;對質的目的是便於法院通過比較獲得對專門問題的正確認識,而質證的目的在於法院正確認定證據。
⑹ 行政訴訟中的原告能否援引法律條款辯論
行政訴訟中的原告能援用相應法律條款辯論的。
⑺ 大學生經典法律辯論賽辯題
大學生經典法律辯論賽辯題有很多的,以下幾個很有深度。
一、當代中國是否應回廢除死刑?答
二、依法治國重要不是以德治國重要?
三、律師應以當事人利益為重還是以國家法律為重?
四、中國憲法有無約束力?
五、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高還是低?
六、民事糾紛應該尋求私力救濟還是公力救濟?
七、刑訊副供所得的證據是否可作為定案依據?
八、抽象行政行為應當不應當作為行政訴訟審查對象?
九、惡法是不是法?
十、公平與效率那個為重?
⑻ 求有關法律的辯論賽辯題
辯題1:
正方抄:在司法審判中,參考判例在我國利大於弊
反方:在司法審判中,參考判例在我國弊大於利
辯題2:
正方:社會穩定主要靠法律維持
反方:社會穩定主要靠法律維持
辯題3:
正方:實體法比程序法更重要
反方:程序法比實體法更重要
辯題4:
正方:社會良好秩序的形成主要靠道德
反方:社會良好秩序的形成主要靠法律
辯題5:正方:遏制家庭冷暴力應以法律制裁為主
反方:遏制家庭冷暴力應以道德教化為主
辯論6:
正方:社會良好秩序的形成主要靠道德
反方:社會良好秩序的形成主要靠法律
辯論7:
正方:杜絕盜版,消費者扮演比政府更重要的角色
反方:杜絕盜版,政府扮演比消費者更重要的角色
辯論8:
正方:善心是真善
反方:善行是真善
辯論9:
正方:同性戀是個人問題,不是社會問題
反方:同性戀是社會問題,不是個人問題
辯論10:
正方:iq誠可貴,eq價更高
反方:eq誠可貴,iq價更高
⑼ 行政質證、辯論、陳述有什麼區別
1,行政質證: 是指在行政訴訟庭審過程中,當事人對證據的真實性、關聯專性、合法性進行對質屬、核實,從而形成證據證明力的活動。
2,辯論: 指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就案件事實和爭議的問題,提出各方的主張及其證據,互相進行辯駁,以維護各方合法權益和主張的訴訟制度。辯論是開庭審理的必經程序。
3,陳述: 是指訴訟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在法庭審理中描述案情事實、證據理由以及提供法律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