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司法鑒定
『壹』 民事訴訟中鑒定費由誰承擔
《訴訟費交納辦法》第12條規定訴訟過程中因鑒定、公告、勘驗、翻譯、評估、拍賣、變賣、倉儲、保管、運輸、船舶監管等發生的依法應當由當事人負擔的費用,人民法院根據誰主張、誰負擔的原則,決定由當事人直接支付給有關機構或者單位。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六條規定:「當事人可以就查明事實的專門性問題向人民法院申請鑒定。當事人申請鑒定的,由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具備資格的鑒定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顯然,依據該條款的規定,當事人在不與對方當事人協商的前提下,自行委託鑒定機構進行司法鑒定的做法是不符合民事訴訟法關於申請鑒定規定的。
具體原因如下:
1、不管是作為程序法的民事訴訟法還是作為實體法的民法,對於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都應予以保護。因此,原告不與對方協商鑒定機構並自行委託鑒定機構出具的鑒定意見書,剝奪了對方當事人選定鑒定機構發表意見的權利,且該鑒定機構由當事人自行委託,未經過法院指定,其鑒定的程序正當性大大降低。
2、當事人自行委託鑒定機構,其送鑒材料未經對方進行質證,難免當事人冒用頂替,弄虛作假,其送鑒材料的真實性無法確定,繼而依據未經質證的送鑒材料作出的鑒定意見的採信度大大降低。
當然,不排除當事人在不與對方當事人協商自行委託鑒定機構作出的鑒定意見書,被對方當事人對該鑒定意見認可的情形,此時,應視為由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具備資格的鑒定人,在雙方當事人對該鑒定意見達成一致意見的情形下,法院可以採納該意見書。
希望,我的解答能給你提供些許參考~~
『叄』 民事訴訟法,關於各方當事人鑒定的協議,如何解辯
司法鑒定機構【釋義】:司法鑒定機構是指在訴訟過程中,對案件中的版專門性問題,接受司權法機關或當事人委託……《司法鑒定通則》第十二條第三款規定,「鑒定委託書應當載明委託人的名稱或者姓名……」證明委託鑒定的可以是個人(當事人),並不是必須由辦案單位委託。律師事務所委託鑒定不違反法律。
「該鑒定是由理爭律師事務所委託的,而不是由辦案部門委託的」,不符合重新鑒定的法定條件。
更多精彩內容來源哈爾找濱律師 http://china.findlaw.cn/haerbin
『肆』 房屋所有權過戶仲裁調解協議如何撤銷,調解時老人已患老年痴呆症,後經司法鑒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符合法定條件的仲裁,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予以撤銷或不予執行,法律規定當事人申請撤銷裁決的,應當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6個月內提出。利害關系人同時也可以進一步要求法院就與該房產有關的權利義務作出新的判決。
一、老人後經司法鑒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這只是證據之一;
是否能證明老人在調解時,就已經身患老年痴呆,已經喪失自主表達的能力,這是本案審理的重點、焦點。
二、符合法定條件的仲裁,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予以撤銷或不予執行;
根據《仲裁法》和《民事訴訟法》,人民法院可以通過對裁決不予執行和撤銷這兩種程序對仲裁裁決進行司法監督。
(一)不予執行程序
根據《仲裁法》第62條、第63條、第71條的規定,當事人應當履行仲裁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被申請人提出證據證明國內仲裁裁決有《民事訴訟法》第217條第2款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或者涉外仲裁裁決有《民事訴訟法》第260條第1款規定的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裁定不予執行。顯然,不予執行程序只能由拒絕履行仲裁裁決的被申請人(通常是敗訴方當事人)提起,主要是為被申請人提供必要的司法救濟,使之有機會行使糾正不當裁決的權利。對於仲裁裁決是否具有法定的不予執行的理由,被申請人須負舉證責任,人民法院不主動進行審查。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40條的規定,人民法院認定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應當以「裁定」的形式作出,但當事人對此不服的,不允許上訴。
(二)撤銷程序
根據《仲裁法》第58條、第70條的規定,當事人提出證據證明國內仲裁裁決有第58條第1款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或涉外仲裁裁決有《民事訴訟法》第260條第1款規定的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裁定撤銷。顯然,撤銷仲裁裁決程序可以由雙方當事人提起,無論哪一方當事人因仲裁程序不公正或仲裁裁決中存在不當而對裁決結果不滿的,都可以申請撤銷仲裁裁決。
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時限:《仲裁法》第59條規定,當事人申請撤銷裁決的,應當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6個月內提出。
『伍』 法院將評估鑒定結論給被告送達有日期限制嗎
法院將評估鑒定結論給被告送達沒有日期限制,因為鑒定報告屬於申請鑒定方的證據之一。對於一方當事人提交的證據,法律只規定可以進行證據交換,沒有規定必須向對方當事人送達。
法院收到司法鑒定所的鑒定報告後,一般情況下應當向雙方當事人送達。送達的時間應當在開庭審理案件之前。目的是為了保證質證以及庭審的順利進行。
《民事訴訟法》:
第七十六條 當事人可以就查明事實的專門性問題向人民法院申請鑒定。當事人申請鑒定的,由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具備資格的鑒定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當事人未申請鑒定,人民法院對專門性問題認為需要鑒定的,應當委託具備資格的鑒定人進行鑒定。
第七十八條 當事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或者人民法院認為鑒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經人民法院通知,鑒定人拒不出庭作證的,鑒定意見不得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支付鑒定費用的當事人可以要求返還鑒定費用。
第一百三十三條 人民法院對受理的案件,分別情形,予以處理:
(四)需要開庭審理的,通過要求當事人交換證據等方式,明確爭議焦點。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二十四條 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第四項規定,人民法院可以在答辯期屆滿後,通過組織證據交換、召集庭前會議等方式,作好審理前的准備。
『陸』 民事訴訟法規定司法鑒定的時間只能在一審做嗎
是的,一審沒有申請鑒定,二審不予審理此項內容,可以另案起訴。
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十五條 當事人申請鑒定,應當在舉證期限內提出。符合本規定第二十七條規定的情形,當事人申請重新鑒定的除外。
對需要鑒定的事項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無正當理由不提出鑒定申請或者不預交鑒定費用或者拒不提供相關材料致使對案件爭議的事實無法通過鑒定結論予以認定的,應當對該事實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
(6)民事訴訟法司法鑒定擴展閱讀:
司法鑒定的步驟:
1、委託階段。這是司法鑒定程序開啟階段。委託人應向司法鑒定機構出具司法鑒定委託書,提供自己的身份證明,並提供委託鑒定事項所需的鑒定材料。委託人委託他人代理的,應當要求出具委託書。
委託人向司法鑒定機構提供的鑒定材料要真實、完整、充分;不得要求或者暗示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按其意圖或者特定目的提供鑒定意見。否則,鑒定出的結論會被法庭和其他當事人質疑甚至被重新鑒定。
2、受理階段。在這一階段,司法鑒定機構要對委託的鑒定事項進行審查,審查主要有以下幾點:
(1)是否屬於司法鑒定業務范圍;
(2)鑒定事項的用途及鑒定要求是否合法;
(3)鑒定材料是否真實、完整、充分。對符合上述要求的鑒定委託,予以受理,作出受理的決定並與委託人簽訂司法鑒定協議書。
3、鑒定階段。該階段中,司法鑒定機構指定或者選擇本機構中具有該鑒定事項執業資格的二名司法鑒定人共同進行鑒定,對鑒定過程進行實時記錄並簽名;對不同的鑒定事項有不同的鑒定方式。
4、補充鑒定階段。這個階段的發生是根據委託人的請求進行的,主要原因是:委託人增加新的鑒定要求的;委託人發現委託的鑒定事項有遺漏的;委託人在鑒定過程中又提供或者補充了新的鑒定材料的;其他需要補充鑒定的情形。補充鑒定是原委託鑒定的組成部分。
『柒』 所有的物證都需要通過司法鑒定轉化為鑒定意見嗎
》人民法院出版社2020年出版313-314頁,轉自民事法律參考
這里必須要強調,在民事訴訟活動中,鑒定意見這種證據類型,必然是指人民法院委託的鑒定人所出具的,當事人自行委託或者其他機關委託的,不在此列……也就是說,鑒定人只有是接受人民法院委託,通過科學方法對委託的專門性問題所出具的鑒定意見才是《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所確定的八類證據中的鑒定意見……
據上所述,關於當事人自行向相關鑒定機構委託所得的鑒定意見,其性質僅是一份書面證據材料,並非民事訴訟證據所指的鑒定意見。在該類證據的認定上,一般可以採用對私文書證的審查認定規則。
以下文章來源於網路,對於理解上述觀點有所助益,可作參考
司法鑒定意見是什麼?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第一條規定:「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活動中鑒定人運用科學技術或者專門知識對訴訟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並提供鑒定意見的活動」
《司法部司法鑒定程序通則(2016修訂)》第二條規定「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活動中鑒定人運用科學技術或者專門知識對訴訟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並提供鑒定意見的活動。司法鑒定程序是指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進行司法鑒定活動的方式、步驟以及相關規則的總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規定:「證據包括...(七)鑒定意見...」
單方鑒定意見能否作為民事訴訟證據種類中的「鑒定意見」而使用?
作者的觀點是否定的。鑒定意見之所以能夠作為證據且是「高等級」證據使用,關鍵在於它的公正性和科學性。鑒定科學性有賴於司法鑒定標准體系的構建與革新,本文不予贅述。而鑒定公正性的關鍵,在於鑒定人要基於中立立場對有關問題作出結論性陳述,也即鑒定意見必須具備價值中立性。而當事人單方委託鑒定恰恰破壞了這種價值中立性,此種情形下,鑒定人似是受雇於一方當事人,盡管其鑒定結論在客觀上可能不利於委託方當事人,但在主觀上鑒定人卻因委託方當事人之需並支付費用而為之鑒定,鑒定人和委託方當事人似是形成了一種聘用合同關系。在此情況下如果採信鑒定意見,勢必會使對方當事人的程序權利得不到充分保障,也使對方當事人容易產生對鑒定人的不信任,導致重新鑒定增多,進而導致司法資源不必要的浪費。加之絕大多數法官對鑒定意見的審查多為形式審,尚不具備對鑒定的專門性問題做實質審查的能力,鑒定程序的瑕疵會讓法官在鑒定意見的適用上陷入兩難境地。況且,2012年《民事訴訟法》修改以後,在第七十六條已經賦予了當事人申請啟動鑒定程序的權利,當事人單方委託鑒定已經沒有了程序權利救濟上的必要性。綜上,應當將當事人單方委託的司法鑒定意見排除在民事訴訟證據種類中的「鑒定意見」之外。
單方鑒定意見能否作為民事訴訟證據而使用?
作者的觀點亦是否定的。《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證據種類有:(一)當事人的陳述;(二)書證;(三)物證;(四)視聽資料;(五)電子數據;(六)證人證言;(七)鑒定意見;(八)勘驗筆錄。在以上證據種類中,只有書證和證人證言在證據形式上和鑒定意見具有可類比性。單方委託的鑒定意見能否作為書證或者證人證言而使用呢?作者的觀點依然是否定的。因為書證和證人證言是對案件情況的客觀記載或者陳述,而單方鑒定意見則是鑒定人通過其自身知識對專門性問題所作的主觀結論性陳述,二者不能混為一談。
作者認為,單方鑒定意見在性質和功能上應當類似於《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九條規定的專家輔助人制度,其功能和目的只是受一方當事人之要求並輔助其就一些專門性問題進行說明。因而單方鑒定意見並不能作為一種證據,因此也就無法作為法院定案的依據。它的作用在於便於對申請方訴求的理解和反駁對方的事實主張及證明。因此,由單方申請鑒定而發生的費用亦不能認定為訴訟費用進而由敗訴方承擔,而應比照專家輔助人制度,由申請方負擔相應的費用。
『捌』 民事訴訟法64關於重新鑒定
司法鑒定來機構【釋義】:司源法鑒定機構是指在訴訟過程中,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接受司法機關或當事人委託……《司法鑒定通則》第十二條第三款規定,「鑒定委託書應當載明委託人的名稱或者姓名……」證明委託鑒定的可以是個人(當事人),並不是必須由辦案單位委託。律師事務所委託鑒定不違反法律。 「該鑒定是由理爭律師事務所委託的,而不是由辦案部門委託的」,不符合重新鑒定的法定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