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解決糾紛的程序

行政法解決糾紛的程序

發布時間: 2021-01-24 15:09:44

行政法中裁量行為引起的合理性爭議都有什麼

國務院來2004年制發的《全面推進依法行自政實施綱要》提出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合理行政。
合理行政是指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要平等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行使自由裁量權應當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關因素的干擾;所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必要、適當;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實現行政目的的,應當避免採用損害當事人權益的方式。
能引發的爭議集中出現在1、不符合法律目的,比如以罰代管,這是典型的不符合法律目的的行為;2、沒有公正、平等對待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比如在同一次拆遷過程中,出現不同標準的補償方式;3、沒有採用對當事人權益損害最小的方式執法,比如在處罰前一般都要先行告各自行改正,在沒告知的前提,直接運用處罰,不但不符合法律目的,更不符合保護當事人權益的要求。

⑵ 根據行政法原理,行政合同糾紛的解決途徑是

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

⑶ 民事案件的裁判能否以行政法為判案依據

不能,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有很多不同

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的聯系

第一,行政訴訟解決的相當一部分行政爭議成為解決民事爭議的前提條件。法院通過行政訴訟處理行政爭議時,有可能也有必要一並解決與此相關的民事爭議,這就是行政附帶民事訴訟。它體現了訴訟經濟原則,便於當事人雙方解決爭議,也可以避免出現一事多判的矛盾結果。在民事訴訟過程中,也可能出現行政爭議的先決性或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審查問題。通常情況下,民事訴訟應當中止,等待行政訴訟的判決結果。

第二,當事人因不服行政違法侵權行為提起的賠償訴訟既有行政訴訟的特點,也兼具民事訴訟的特點。

第三,法院處理行政爭議案件,需參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採用民事訴訟規則進行。

#################

民事訴訟與行政訴訟有一些共同適用的原則、制度和程序,也有一些各自特有的明顯不同的原則、制度和程序。

1、處分原則。雖然行政機關不享有實體權利的處分權,但民事主體雙方均享有實體上的處分權,所以無論行政附帶民事訴訟而是民事附帶民事訴訟,我們一方面不能要求行政機關對依法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作出讓步,以求得爭議的解決,另一方面,也不能以行政機關已作出裁決而限制當事人就民事爭議部門的處分權利。

2、調解和反訴。由於行政訴訟不適用調解與反訴,因此,行政訴訟不論是為主而是附帶,都不能適用調解與反訴,在民事部分中,法院應主持調解,民事被告也有權依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提出反訴。

3、舉證責任。民事訴訟一般實行「誰主張、誰舉證」原則,而行政訴訟中被告負舉證責任,法院在一並審理民、行交叉案件時,對於行政訴訟部門和民事訴訟部門,應當分別適用各自的舉證責任規則。

4、審判組織。行政訴訟無簡易程序的規定,民事訴訟中,對於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簡單民事案件適用簡易程序。對於一並審理的民、行交叉案件應統一由一個審判組織來審理。因此,審判組織應統一為合議庭,民事部分的審理也應以普通程序來審理,不適用簡易程序。

5、審理期限。行政訴訟法規定的審理期限為3個月,民事訴訟法規定普通程序的審理期限為6個月,筆者認為,行政附帶民事訴訟的審理期限應為3個月,民事附帶行政訴訟的審理期限一般也應為3個月,如果3個月不能審結,附帶行政訴訟的部分也應在3個月審結,並先行作出裁判。

6、判決方式和上訴。第一,人民法院審理行政附帶民事訴訟案件與民事附帶行政訴訟案件時,一般情況下應由同一審判組織通過開庭一並審理、一並判決,「即兩案一判」。但是,如果一並審理會造成過分遲延、影響行政訴訟結案的情況下,應當允許分別審理、分別判決,「即兩案兩判」。第二,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上訴審的審理原則有所不同,行政訴訟上訴審實行全面審查原則,而民事訴訟的上訴審則受上訴請求范圍的限制。在「兩案兩判」中,如果當事人對行政附帶民事訴訟中的兩份判決分別提出上訴或者僅對其中一份判決提出上訴,自然應依照行政部分和民事部分分別適用各自相應的審理原則。但是,如果採取的是「兩案一判」的情形,當事人提起上訴的,不管對判決的哪一部分提起上訴,因這種情況下行政爭議與民事爭議聯系緊密,且為了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宜採取全面審查原則

#################

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的區別

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有以下不同:

第一,舉證責任不同。

第二,結案方式不同。

第三,一審人民法院的變更許可權不同。

⑷ 行政法、商法、民訴法都有哪些熱點(爭議)的問題

李光地(1642-1718年),字晉卿,號厚庵,別號榕村,泉州安溪湖頭人。開漳先鋒,輔勝將軍李伯瑤之後。其祖系漳州市薌城區浦南鎮渡東村人。後其祖經風水大師黃妙應指點,將李伯瑤墓遷到渡東,並按黃妙應之說定居在湖頭(其中還有段故事)。 清康熙九年(1670年)中進士,進翰林,累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他為官期間,政績顯著,貢獻巨大,康熙帝曾三次授予御匾,表彰其功。明末以來,戰爭頻仍,民族矛盾尖銳,朝政腐敗,水利失修,水患頻繁。至康熙親政,把「平三藩」、整治河務和漕運列為首先辦理的大事。
個人經歷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白巾軍進犯安溪,回鄉守制的李光地募鄉勇百餘人扼守險要,力保安 李光地
溪;六月,鄭經軍圍困泉州,李光地大破鄭軍,贏得地方大員薦舉,被從優授為學士,服滿赴京遇缺即補。這個時候,若是一般人,肯定會欣喜若狂,但李光地卻上疏說泉州圍解「乃將帥仰奉威靈,拯百萬垂危之命延及臣家,微臣其何功之有哉!」他又以極為謙恭的態度說,所有這些都是別人故意給他讓功,他接受官職的話會於心不安,因而懇請辭去所授學士之官。這些當然是李光地以退為進的伎倆,但卻給康熙帝留下了極好的印象。 康熙二十年(1681年)七月,占據台灣的鄭經一死,李光地便立即上奏收取台灣,並建議任用熟悉海上情形的內大臣施琅領兵攻打。康熙帝完全採納了他的建議,終於收復台灣。李光地因此為清朝立下了一大功勞,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李光地因薦施琅率軍統台有功,被擢升為掌院學士。從此李光地步步高升。三年後,因同僚誣告,被革職,降為通政使。其罪名是:湖頭李氏家族萬人,有霸王之心;早年「出賣」朋友陳夢雷,中年父喪,「奪情」任官;晚年娶妾生子。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十一月,康熙帝命李光地為直隸巡撫。就任才三個月,康熙帝就面諭李光地親自踏勘漳河和滹沱河(子牙河水系包括漳河、滹沱河和滏河),並上奏治理方案。李光地得旨後迅即行動,於次年四月上呈周詳的治漳河方案。康熙帝覽後表示贊同,下旨迅速施行。秋後,李光地批示兩岸州縣官府組織民眾疏浚河道,使漳、滹兩河由館閣流入大運河,又開通單家橋處的老漳民子牙河的支流。前後只用十個月,子牙河工程告竣。康熙帝親臨巡視,十分滿意,御賜李光地《子牙河詩》。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十月,康熙帝命河道總督王新命和工部侍郎赫碩茲治理永定河,事過一年,毫無成效。康熙帝甚怒,待命李光地查核河上物料、錢糧。 李光地遵旨「確查題參」,如實上奏。康熙帝 李光地
撤王、赫二人之職,授李光地負責治理永定河事宜。他認為治河不僅是防害,更重要的是變水害為水利。為了主持治河工程,他多次親臨工地調查。由於因時因人制宜,李光地的治河實踐大獲成功,於是又被擢升為吏部尚書,仍管巡撫事。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李光地為民請命,請求赦免「偷墾之罪」,允許百姓繼續耕種這些田地,以體現「皇上優恤黎民之至意」。康熙准奏。康熙四十年(1701年)正月,又派工部侍郎白碩色協助。二月,李光地奏請全面動工。 李光地嚴密規劃組織,劃界承包,專人負責。他乘船駐柳坌口,每天巡視工地,督促指揮。百姓起初不解其意,消極怠工甚而口出怨言。李光地即召集父老民眾,說明修建永定河水利工程功在國家,利澤百姓,從而調動了民工的積極性,原定一年完成的工程,四十天就竣工了。康熙帝親自巡視工程,為表彰李光地的功績,特頒賜詩、字,並御書「夙志澄清」匾額。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十一月,康熙帝以李光地「居官甚好,才品俱優」,升為文淵閣大學士。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再賜李光地「夾輔高風」御匾。「夾輔」,意即左右輔佐;「高風」指李光地德才兼優,風格高尚。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八月,康熙帝在熱河又賜李光地「謨明弼諧」御匾,以褒揚他「計謨明智,抉弼和諧」。
為官時期
李光地任直隸巡撫時,奉命修治漳河和子牙河。他認為治河不僅是防害,更重要的是變水害為水利。為了主持治河工程,他多次親臨工地調查。在治河理論上,他反對人順水性之說,堅持讓水隨人意。康熙將李光地的治河思想,向黃河淮河推廣,他說:「朕觀永定河修築之法甚善,河身直,河底深,所以淤泥盡皆沖刷,今治黃河亦用此法,方為有益。」張鵬翮提出異議,康熙帝仍然堅持「姑試用之」,用後,「河堤果然堅固」。李光地在治河實踐中,因他因時因人制宜,終於獲得巨大成功康熙帝諭大學士等日「李光地自任直隸巡撫以來,每年雨水調順,五穀豐登,官吏兵民無不心服。」他還高興地說「朕用一清正撫臣,便歲豐民樂。」 李光地胸懷寬廣,「肚裡能撐船」。他當督學時,有個縣令因求他辦事而達不到目的,曾對李光地無禮。後來,李光地升為巡撫,這個縣令嚇壞了,向李光地請罪。李光地說「改了也就好了,不必再為以前的事擔心。」這個縣令感動極了,深深檢點自己,後來為公殉職。古北口,總兵馬進良,對李光地過問他的軍政很不高興。有一次,李光地在堤上行馬,他故意放出群馬,要嚇唬李光地。李光地並不和他計較,還和他交談,對他的成績給予肯定,馬進良終於口服心服。與李光地同歲舉進士的陳夢雷,因耿精忠事下獄論斬,由於誤會李光地搞鬼,他對李光地恨之入骨,寫了《劾李光地疏》、《與李光地絕交書》,李光地並不懷恨,而且「疏陳西次密約狀」,救了陳夢雷一命李光地還多方留意為國選拔人才,先後推薦了20多個碩學名臣,他們都成為康熙盛事的中流砥柱,為國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深得康熙寵信
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李光地上萬言書,陳述禁海苦累百姓;寫密折給康熙,請求旗兵全部撤閩;並 康熙
以聰明睿智贏得皇女藍齊兒的芳心,但這些大多不符合歷史真實,屬於虛構。歷史上的李光地比康熙長12歲,生於明末,是福建安溪人。康熙九年,28歲的李光地考中進士,兩年後授翰林院編修。由於在三藩之亂時,他上蠟丸密疏,向清廷提供福建前方情報,受到康熙的贊許,很快升為侍讀學士,又由平定台灣有功,升任翰林院掌院學士,距宰相輔臣僅一步之遙。 這時的朝廷,既有索額圖與明珠滿人間的爭斗,又有漢人徐乾學、高士奇與明珠等人的角逐,李光地作為康熙十分信賴的漢大臣,自然成為各派爭取拉攏的對象,也自覺不自覺地捲入了政治斗爭中。圍繞李光地「三案」(「賣友案」、「奪情案」、「外婦之子來歸案」)的斗爭在當時就格外引人注目。李光地平時研究《易經》,對變化之理獨有見地,同時他又是一個精通權術的人。但再好的千里馬也有失蹄的時候。一次,康熙讓他推薦精通《易經》的人。李光地推薦了侍講學士德格勒,並說德格勒文章辭賦寫得好。康熙聯想到德格勒曾在自己面前吹捧過李光地,發覺兩人互相勾結,心中不快。有一年,天下大旱,康熙令德格勒用《易經》占卜,得到是《?卦》,德格勒於是解釋說:「澤在天上,有雨,但決去小人,甘霖才能立降!」康熙問:「小人在何處?」德格勒回答說:「陰乘陽勢,逼近九五,他就是得時得位的人。」康熙已明白是指明珠了。康熙與德格勒的占卜對話,很快被明珠得知,他立即把德格勒打入大獄。李光地遂以舉薦不實被降職。 晚年的李光地得到了康熙的寵信,出任直隸巡撫、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等職。康熙每有大事,都將他召入便殿,秘密相商。李光地感到皇帝「眷注深恩」,在「獨對」時一般能夠據情准理,抒發己見。所以康熙帝慨嘆說:「大臣中每事為我家計萬世者,獨此一老臣耳!」
人物評價
李光地一生,輔弼帝業,清勤謹慎,始終如一,其光輝業績,不勝枚舉。「三藩之亂」發生後,國家 李光地
處於分烈日裂的嚴重關頭,李光地派人冒險上京,進獻蠟丸密疏,獻策平定耿精忠在福建的叛亂。他以全家生命力薦施琅專征平台,完成祖國統一大業。 李光地為政席仁,他義設常平倉,荒年賑濟飢民;減免賦稅,廢除自秦以來的「十家連坐法」和「凌尺」、「滅族」等酷刑,拯救了因《[仙郊痆釩副恢炅

⑸ 新行政法規定那類行政案件可以調解

您好!下列九種情況可以調解:
一、具有行政行為存在違法或者不當 ,被告得自行變更或者撤銷原行政行為的情形的案件。

此類案件律師在認為行政行為在程序上或實體上有瑕疵時 ,可以明確提出要求被告變更或撤銷原瑕疵行政行為的請求,並在原告要求或同意的情況下積極主張對因瑕疵行政行為給原告造成的損失進行賠償和解。

二、涉及行政自由裁量權行使的案件。

有些情況行政行為屬於合法但不合理的情形。對於合法但存在合理性問題的行政行為 ,法院可以行使自由裁量權、變更不合理的行政行為。既然如此,律師可以把握時機,幫助被代理人適時提出或參與行政和解,從而既可以使行政機關改變不合理的行政行為,又維護了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從而達到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三、因土地徵收、徵用或出讓、房屋拆遷、資源環境等行政爭議或群體性的可能影響公共利益或社會穩定的案件。

此類案件是我國當前快速發展期和社會轉型期的重要法律事件。土地徵收、徵用或出讓、房屋拆遷、資源環境等類行政案件如處置的不好,極有可能會發展為影響社會穩定,乃至於和諧社會的構建。此類案件的主要矛盾點往往在於群體性、極端性。而抓住主要矛盾,努力促成此類案件的行政和解,往往會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對於律師來說就是執業良好效果。

四、涉及行政裁決行為的案件。

行政裁決行為的目的是解決民事爭議 ,現實中這種行為是很多見的。如行政機關在涉及拆遷事項中的裁決行為。近年來呈逐年劇增趨勢。行政裁決訴訟案件一般存在三方關系人 ,即原民事爭議的雙方和作出裁決的行政機關。行政機關在裁決過程中對原民事爭議的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進行了處理。在行政訴訟過程中 ,若民事爭議的雙方當事人變更其主張甚至放棄其民事權利那麼行政案件就有了進行和解的基礎。律師在此類案件的代理過程中應當努力追求民事爭議的雙方當事人之間有利於己方當事人的和解方案,並以此力促所涉行政裁決的撤銷。

五、涉及行政合同行為的案件。

行政合同兼具行政性和合意性。與一般的行政行為不同,行政合同的相對方對是否訂立合同及合同的內容有一定的選擇權。行政合同訂立後,相對方可以對合同的內容提出修正的建議,行政機關也可以作出一定的讓步。因此,對因行政合同引起的爭議,適時、恰當的有效和解方案的提出,以及進一步的行政和解的達成,不但具備基礎條件,同時還具有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積極意義。

六、涉及不履行法定職責的行政行為的案件。

實踐中行政機關不履行其法定職責的情形常常表現為行政相對方向行政機關提出申請,行政機關卻拒絕或拖延履行。相對方起訴 ,法院通過審查認為行政機關應當履行法定職責而未履行的,按照現行法律的規定,只能判決其履行職責。相對方的最終目的並不是在法院勝訴,而是通過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獲益。所以在該類行政案件中,法院可以組織雙方協調促使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如果行政機關履行其職責,就滿足了原告的訴訟請求 ,繼續審理案件也就沒有意義了,避免造成司法資源的浪費。

七、涉及行政賠償或行政補償糾紛的案件。

行政賠償、行政補償糾紛案件爭議的主要內容是賠償、補償數額問題,而此種數額上的爭議採用和解的方式加以解決往往比較便宜,並容易為當事人所接受。特別是在目前我國行政補償立法尚不夠發達、完備的法治環境下,採用行政和解的方式解決糾紛就更具有積極意義。

八、涉及自然資源所有權、使用權權屬的行政裁決、行政確權的行政爭議中,

當事人就所涉權屬達成調解、和解協議的;或者該調解、和解協議的履行需

要變更原具體行政行為的案件。

此類案件採用行政和解方式的基礎在於當事人就所涉權屬達成調解、和解協議,原行政裁決或行政確權已經失去意義或需要變更。既讓如此,此類案件採用行政和解方式結案也是最佳的方式選擇。

九、有關法律、法規對解決該行政爭議沒有規定或者規定不明確的案件。

當前在我國的法律實踐中,有些行政爭議案件尚存在法律法規沒有規定或者規定不明確的狀況。如電力監管法律中的行政行為的行政補償、環境事件具體行政行為等等諸多方面。對於諸如此類沒有規定或者規定不明確的案件,採用行政和解的手段、方式解決糾紛、化解矛盾更具有積極意義。

綜上,針對由於城市拆遷、征地補償等行政案件大量增加,一些行政案件呈現出當事人之間矛盾激化,導致群體性事件發生等現實狀況,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局出發,作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工作者的律師,應積極探索促進行政案件當事人行政和解的工作方案,努力尋求妥善化解行政爭議、減少社會對抗、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的有效途徑,為化解社會矛盾,構建和諧社會做出律師能夠做出的貢獻。謝謝閱讀!

⑹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期末復習指導試題類型舉例答案

一、選擇題
1、A 2、D 3、BC 4、AD
二、填空題
1、顯示公正 2、該組織、委託的行政機關
三、名詞解釋
1、行政訴訟: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國家行政機關及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時,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並由人民法院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並出裁判的活動和制度。
2、行政侵權賠償:指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的過程中,違法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並造成損害的,由國家對受害人承當賠償責任的制度。
四、簡答題
1、答:有八類:1、不服行政處罰的案件。1、不服行政強制措施的案件。3、認為行政機關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案件。4、對行政機關拒絕頒發許可證和執照或者不予答復不服的案件。5、申請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而被拒絕或者不予答復的案件。6、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案件。7、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案件。8、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案件。
2、答:1.原告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2.有明確的被告。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4.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五、論述題
答:行政訴訟法與民事訴訟法一樣,也是程序法。行政訴訟法是從民事訴訟法中脫胎而來的。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訴訟法外,對於行政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沒有規定的,還要適用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例如,民事訴訟中有關迴避、證據、期間、送達、第一審程序和第二審程序,以及執行程序的規定,人民法院在審理和執行行政案件時可以適用。但兩者調整的對象不同,因此,在具體內容上有顯著的不同:(1)訴訟的主體不同。行政訴訟是解決行政機關或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其他組織、法人和公民之間在行政管理中引起的糾紛。行政訴訟主體之間具有行政隸屬關系。原告是對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被告只能是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或行政復議機關。而民事訴訟是解決公民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法人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產生的糾紛,因而,民事訴訟主體之間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隸屬關系。(2)訴訟的性質不同。行政訴訟中爭執的是關於行政權利義務問題,即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不服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時依法提起的訴訟;而民事訴訟中爭執的是關於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問題,即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發生糾紛時提起的訴訟。(3)訴訟發生的條件不同。行政糾紛發生後,有的爭議須經有關行政機關處理後,當事人對處理不服時,方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而民事糾紛發生後,糾紛的任何一方均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民事訴訟程序因此而發生。(4)舉證責任不同。行政訴訟中,由被告負舉證責任,即由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提供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而民事訴訟中,不論是原告,還是被告,對自己提出的主張均負舉證責任。(5)適用調解的范圍不同。行政訴訟中,除行政侵權損害賠償之訴外,人民法院不能以調解方式處理當事人之間的行政爭議。這是因為被告是行使國家行政管理職權的主管機關,它的職責就是維護國家的利益,保障社會的穩定,保護公民或法人的合法權益,它不能對依據國家法規所作出的決定加以更改和讓步。而民事訴訟中,自願、合法調解原則是一項重要原則,貫穿於整個審判程序中,人民法院可以用調解方式處理當事人之間發生的爭議。

⑺ 行政法、商法、民訴法都有哪些熱點(爭議)的問題

說實話,爭議的東西太多了。
刑法那個是炒作抄的,其實刑法更多深奧問題反而沒用回處理答。
行政法核心——官民沖突,怎麼解決。合理合法的解決。行政法的原則。新國家賠償法(還是不賠償)……
商法——如何處理董事、股東、職工……權利斗爭,公司怎麼贏利才行……
民訴法——減少訴訟,和諧社會啊!!!ADR建立,執行難啊

⑻ 行政合同糾紛通常通過行政法的救濟途徑解決是什麼意思

您好,這句話的意思主要是說行政合同糾紛一般通過行政復議或這是行政訴訟進行解決。行政復議是向其主管部門或上一級政府申請。行政訴訟是通過向法院起訴要求判決所請的一種司法救濟途徑。

⑼ 裁決與仲裁的區別

一、仲裁:

仲裁(Arbitration)是指由雙方當事人協議將爭議提交(具有公認地位的)第三回者,由該第三者對爭議的是非曲直答進行評判並作出裁決的一種解決爭議的方法。仲裁異於訴訟和審判,仲裁需要雙方自願,也異於強制調解,是一種特殊調解,是自願型公斷,區別於訴訟等強制型公斷。

二、裁決:

裁決是指公安機關關於當事人是否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是否應予處罰,給予何種處罰,從輕還是從重處罰的決定。

⑽ 行政法,經濟法,民商法,知識產權法以及刑法是不是可以附帶大部分訴訟法或者說只能附帶一種有什麼

法律分為實體法和程序法,並非每部實體法都有與之對應的程序法。以民訴法為例;

民事訴訟法是國家規定的關於辦理民事案件(包括經濟糾紛案件)程序的法律。為了使民事案件和經濟糾紛案件得到正確處理,不僅要有各種民事法律、經濟法律等實體法,而且要有一個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經濟糾紛案件和制裁民事違法行為的法律。這個法律,便是民事訴訟法。

它是人民法院審判民事、經濟案件和訴訟參與人進行民事訴訟活動必須遵守的准則。我國目前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是1991年4月9日由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並開始施行的。
這部民事訴訟法分4編、29章、270條。廣義的民事訴訟法,除此之外,還包括憲法和其他法律中有關民事訴訟的規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指導民事訴訟的批復、指示、通知等文件。民事訴訟法和刑事訴訟法,都是司法程序法,它們有些原則是共同的。
比如:審判權由人民法院統一行使;公開審判;對一切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實行合議制;辯論原則;迴避原則;使用本民族的語言文字進行訴訟;保障訴訟參與人依法享有各自的訴訟權利等。此外,民事訴訟法還有一些特有原則。
比如: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平等;可以調解;當事人自由處分與國家干預相結合;人民檢察院對民事審判活動實行監督;社會支持起訴等。
民法是指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大白話:就是調整民與民之間一切不足構成犯罪的行為的法律。

如果有意系統的了解相關知識建議買本法理學閱讀一下。

熱點內容
對法治工作關注的問題 發布:2025-10-03 01:31:44 瀏覽:83
合同法知識架構 發布:2025-10-03 01:30:49 瀏覽:711
婚姻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第二條 發布:2025-10-03 01:03:00 瀏覽:441
律師盡調清單 發布:2025-10-03 00:36:18 瀏覽:461
問責條例宣講稿 發布:2025-10-03 00:33:52 瀏覽:629
法律自我救助免除責任 發布:2025-10-03 00:33:08 瀏覽:766
旌德法院法官 發布:2025-10-03 00:32:15 瀏覽:649
閱讀勞動法心得 發布:2025-10-03 00:14:18 瀏覽:319
人大法工委對勞動合同法的答復 發布:2025-10-02 23:59:50 瀏覽:745
道德管理的內容 發布:2025-10-02 23:58:10 瀏覽: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