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工程監管等行政法規有哪些
㈠ 建設工程行政法規是指由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用來規范工程建設活動的各項法規,如_____等
建設工程行政法規是指由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規范工程建設活動的各項法規,由總理簽署國務院令予以公布。如《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
㈡ 建設工程監理相關法律,行政法規有哪些
建設工程監理工作涉及的主要法律、法規主要有《建築法》 、《合同版法》、《招標投標法權》、《安全生產法》及《民法》,以及《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和《工程建設監理規定》等。除了這些法律、法規,其他很多民商事法律也會經常遇到,而更多的則是各部門、各地方的規范性文件。
㈢ 建築施工系統中有關安全生產的行政法規有哪些 詳細
建築施工系統中有關安全生產的行政法規有哪些? 建築施工中有關安全生產方面的行政法規主內要有: (1)《國容營建築安裝企業安全生產工作條例》。這個條例是1983 年 5 月頒發的。其主要內容是規定了企業中各類人員、包括企業經理、企業技術負責人、工程處主任、施工隊長、施工員、工長、車間主任、班組長等的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了企業中的生產、技術、機動、材料、財務、教育、勞資、衛生等各職能機構的安全生產的職責;也規定了安全機構和安全專職人員的職能和責任。條例中還明確了企業的安全技術管理、安全教育及安全檢查的具體內容。 (2)關於加強集體所有制建築企業安全生產暫行規定。這是 1982 年 8 月頒發的。要求集體建築企業必須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教育制度,安全生產措施制度,安全生產檢查制度和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制度。 (3)建築施工安全生產行業監督管理規定。這是1991 年7 月以建設部第13 號令頒發的。它主要是規定了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各地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等的安全生產的職責和任務。
㈣ 我國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的法律和行政法規有哪些
1、主要法律法規:安全生產法、建築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生版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權、建築施工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機構設置及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配備辦法、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規定、建設項目職業衛生審查規定、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辦法、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建築施工安全檢查標准、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評價標准、、、等等。
2、其他相關法律:勞動法、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消防法、特種設備安全法、職業病防治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刑法、環境保護法、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行政處罰法、、、等等。
㈤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屬於行政法規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屬於行政法規,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79號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為了加強對建設工程質量的管理,保證建設工程質量,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制定本條例。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建設工程的新建、擴建、改建等有關活動及實施對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必須遵守本條例。
根據2017年10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87號《國務院關於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修訂。根據2019年4月29日國務院令第714號《關於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修改。
2019年4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公布,對《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部分條款予以修改。
(5)建築工程監管等行政法規有哪些擴展閱讀: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建設工程質量的管理,保證建設工程質量,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建設工程的新建、擴建、改建等有關活動及實施對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必須遵守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建設工程,是指土木工程、建築工程、線路管道和設備安裝工程及裝修工程。
第三條
建設單位、勘察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工程監理單位依法對建設工程質量負責。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建設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
第五條
從事建設工程活動,必須嚴格執行基本建設程序,堅持先勘察、後設計、再施工的原則。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不得超越許可權審批建設項目或者擅自簡化基本建設程序。
第六條
國家鼓勵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提高建設工程質量。
㈥ 建築工程施工現場管理條例有哪些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為加強建設工程施工現場管理,保障建設工程施工順利進行,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所稱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是指進行工業和民用項目的房屋建築、土木工程、設備安裝、管線敷設等施工活動,經批准佔用的施工場地。
第三條一切與建設工程施工活動有關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本規定。
第四條 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歸口負責全國建設工程施工現場的管理工作。
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負責其直屬施工單位施工現場的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建設工程施工現場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 一般規定
第五條 建設工程開工實行施工許可證制度。建設單位應當按計劃批準的開工項目向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辦理施工許可證手續。
申請施工許可證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設計圖紙供應已落實;
(二)征地拆遷手續已完成;
(三)施工單位已確定;
(四)資金、物資和為施工服務的市政公用設施等
已落實;
(五)其他應當具備的條件已落實。
未取得施工許可證的建設單位不得擅自組織開工。
第六條 建設單位經批准取得施工許可證後,應當自批准之日起兩個月內組織開工;因故不能按期開工的,建設單位應當在期滿前向發證部門說明理由,申請延期。不按期開工又不按期申請延期的,已批準的施工許可證失效。
第七條 建設工程開工前,建設單位或者發包單位應當指定施工現場總代表人,施工單位應當指定項目經理,並分別將總代表人和項目經理的姓名及授權事項書面通知對方,同時報第五條規定的發證部門備案。在施工過程中,總代表人或者項目經理發生變更的,應當按照前款規定重新通知對方和備案。
第八條 項目經理全面負責施工過程中的現場管理,並根據工程規模、技術復雜程度和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建立施工現場管理責任制,並組織實施。
第九條 建設工程實行總包和分包的,由總包單位負責施工現場的統一管理,監督檢查分包單位的施工現
場活動。分包單位應當在總包單位的統一管理下,在其分包范圍內建立施工現場管理責任制,並組織實施。總包單位可以受建設單位的委託,負責協調該施工現場內由建設單位直接發包的其他單位的施工現場活動。
第十條 施工單位必須編制建設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建設工程實行總包和分包的,由總包單位負責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或者分階段施工組織設計。分包單位在總包單位的總體部署下,負責編制分包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
施工組織設計按照施工單位隸屬關系及工程的性質、規模、技術繁簡程度實行分級審批。具體審批許可權由國務院各有關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規定。
第十一條 施工組織設計應當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一)工程任務情況;
(二)施工總方案、主要施工方法、工程施工進度計劃、主要單位工程綜合進度計劃和施工力量、機具及部署;
(三)施工組織技術措施,包括工程質量、安全防
護以及環境污染防護等各種措施:
(四)施工總平面布置圖;
(五)總包和分包的分工范圍及交叉施工部署等。
第十二條 建設工程施工必須按照批準的施工組織設計進行。在施工過程中確需對施工組織設計進行重大修改的,必須報經原批准部門同意。
第十三條 建設工程施工應當在批準的施工場地內組織進行。需要臨時徵用施工場地或者臨時佔用道路的,應當依法辦理有關批准手續。
第十四條 由於特殊原因,建設工程需要停止施工兩個月以上的,建設單位或施工單位應當將停工原因及停工時間向當地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第十五條 建設工程施工中需要進行爆破作業的;必須經上級主管部門審查同意,並持說明使用爆破器材的地點、品名、數量、用途、四鄰距離的文件和安全操作規程,向所在地縣、市公安局申請《爆破物品使用許可證》,方可使用。進行爆破作業時,必須遵守爆破安全規程。
第十六條 建設工程施工中需要架設臨時電網、移動電纜等,施工單位應當向有關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批准後在有關專業技術人員指導下進行。施工中需要停水、停電、封路而影響到施工現場周圍地區的單位和居民時,必須經有關主管部門批准,並事先通告受影響的單位和居民。
第十七條 施工單位進行地下工程或者基礎工程施工時,發現文物、古化石、爆炸物、電纜等應當暫停施工,保護好現場,並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在按照有關規定處理後,方可繼續施工。
第十八條 建設工程竣工後,建設單位應當組織設
計、施工單位共同編制工程竣工圖,進行工程質量評議,整理各種技術資料,及時完成工程初驗,並向有關主管部門提交竣工驗收報告。單項工程竣工驗收合格的,施工單位可以將該單項工程移交建設單位管理。全部工程驗收合格後,施工單位方可解除施工現場的全部管理責任。
第三章 文明施工管理
第十九條 施工單位應當貫徹文明施工的要求,推行現代管理方法,科學組織施工,做好施工現場的各項管理工作。
第二十條 施工單位應當按照施工總平面布置圖設置各項臨時設施,堆放大宗材料、成品、半成品和機具設備,不得侵佔場內道路及安全防護等設施。
建設工程實行總包和分包的,分包單位確需進行改
變施工總平面布置圖活動的,應當先向總包單位提出申
請,經總包單位同意後方可實施。
第二十一條 施工現場必須設置明顯的標牌,標明工程項目名稱、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項目經理和施工現場總代表人的姓名,開、竣工日期、施工許可證批准文號等。施工單位負責施工現場標牌的保護工作。
施工現場的主要管理人員在施工現場應當佩戴證明其身份的證卡。
第二十二條 施工現場的用電線路、用電設施的安裝和使用必須符合安裝規范和安全操作規程,並按照施工組織設計進行架設,嚴禁任意拉線接電。施工現場必須設有保證施工安全要求的夜間照明:危險潮濕場所的照明以及手持照明燈具,必須採用符合安全要求的電壓。
第二十三條 施工機械應當按照施工總平面布置圖規定的位置和線路設置,不得任意侵佔場內道路。施工機械進場必須經過安全檢查,經檢查合格的方能使用,施工機械操作人員必須建立機組責任制,並依照有關規定持證上崗,禁止無證人員操作。
第二十四條 施工單位應該保證施工現場道路暢通,排水系統處於良好的使用狀態;保持場容場貌的整潔,隨時清理建築垃圾。在車輛、行人通行的地方施工,應當設置溝井坎穴履蓋物和施工標志。
第二十五條 施工單位必須執行國家有關安全生產和勞動保護的法規,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規范化管理,進行安全交底、安全教育和安全宣傳,嚴格執行安全技術方案。施工現場的各種安全設施和勞動保護器具,必須定期進行檢查和維護,及時消除隱患,保證其安全有效。
第二十六條 施工現場應當設置各類必要的職工生活設施,並符合衛生、通風、照明等要求。職工的膳食、飲水供應等應當符合衛生要求。
㈦ 關於建築施工的國際公約、法律法規、行政法規、地方法規、規范標准等有哪些
數量簡直可以用龐大來形容,如果你想收集這些法規、規范標准等,還是自己想辦法收集吧。
縱橫法律網 戚曉東律師
㈧ 速求建築工程行政法規(五個)如《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
建築工程質量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對建設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明確工程質量責任,保證工程質量,維護工程建設各方主體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深圳市的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建設工程是指土木工程、建築工程、線路管道和設備安裝工程及裝修工程。
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建設工程質量是指法律、法規、規章、技術標准、設計文件和依法訂立的合同中,對工程的安全、適用、耐久、經濟、美觀、環境等特性的綜合要求。
第四條建設工程質量實行政府監督、社會監理、企業負責的管理體制。政府鼓勵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提高工程質量。
第五條勘察、設計、施工、監理、檢測單位應當依法取得相應的資質證書,並在資質證書核定的范圍內承接工程業務。
第六條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單位及有關從業人員依法對工程質量負責,工程質量檢測單位(以下簡稱檢測單位)對檢測數據的真實性和合法性負責。
第七條政府推行工程擔保與工程保險制度。
第二章監督管理
第八條市人民政府建設、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按職責分工和項目管理許可權對建設工程質量進行監督管理,交通、水務等專業工程行政主管部門按各自的職責分工,負責有關專業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
各區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專業工程行政主管部門按項目管理許可權和行政管轄范圍,對建設工程質量實行監督管理。
第九條建設、規劃、交通、水務等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協調配合,加強對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發現應當由其他行政主管部門查處的違法、違章行為,應當及時予以通報。
第十條建立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檢測、建材生產供應單位及有關從業人員不良行為記錄公示制度。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行為記錄在案,並通過公共媒體予以公布。
1/8頁
第十一條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深圳市工程建設實際,編制和發布工程建設技術規范,發布推廣、限制和禁止使用的技術、工藝和產品目錄,推廣有利於提高工程質量的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和新工藝。
第十二條實行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制度。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其他專業工程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委託的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以下簡稱質監機構)具體實施。
第十三條質監機構應當按下列規定實施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
(一)受理建設單位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手續;
(二)制定工程質量監督工作方案,指定質量監督人員,並通知建設、勘察、設計、施工和監理單位;
(三)核查工程項目法定建設程序、建設各方主體及有關人員的資質或資格,檢查有關質量文件和技術資料是否符合規定、有關質量保證體系和質量責任制是否健全;
(四)檢查地基基礎、主體結構和其他涉及結構安全的關鍵部位以及主要建築材料、建築構配件和設備的質量;
(五)監督地基基礎、主體結構和其他涉及結構安全的分部工程的質量驗收以及工程的竣工驗收。
第十四條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專業工程行政主管部門以及質監機構履行質量監督檢查職責時,有權採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檢查的單位提供有關工程質量的文件和資料;
(二)進入施工現場進行檢查;
(三)發現有影響工程質量的問題時,責令改正或者停工整改;
(四)查封、扣押施工現場存在質量問題的建築材料、建築構配件和設備,並在三日內作出責令銷毀或者降級使用的處理決定。
第三章建設單位的質量責任和義務
第十五條建設單位應當將工程發包給具有相應資質等級的單位。建設單位不得將建設工程肢解發包,不得迫使承包方以低於成本的價格競標,不得壓縮合理工期。 第十六條建設單位應當按規定將施工圖設計文件報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或專業工程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未經審查批準的施工圖設計文件,不得使用。
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專業工程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將施工圖設計文件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施工圖審查機構審查。具體審查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七條經審查批準的設計文件,涉及建築物位置、立面、層數、平面、使用功能、建築結構、公共利益、公共安全或者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的,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擅自修改;確需修改的,應當由原設計單位或者具有相應資質等級的設計單位提出修改方案,經原審查批準的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批准後,方可修改。 市政、交通、水務等建設工程涉及規模、等級、走向、工藝設計、設備容量的修改的,適用前款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