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律主體包括

行政法律主體包括

發布時間: 2021-01-25 15:17:22

1. 律師行政法律責任的主體包括什麼

獵律網回答:
在中國行政法學領域,行政主體是指享有行政職權,以版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職權並獨立承擔責任的組織。行政主體承擔行政法律責任須具備的條件如下:
1.必須是行政機關;
2.必須具有外部管理職能;
3.必須取得特定的行政處罰權;
4.必須在法定的職權范圍內實施。
可以成為行政處罰實施主體的有:
(一)行政行政機關
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的行政處罰權,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只能由公安機關行使。
(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
(三)受委託的組織
受委託依法行使行政處罰的組織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1.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務的事業組織;
2.具有熟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業務的工作人員;
3.對違法行為需要進行技術檢查或技術鑒定的,應當由有條件的組織進行相應技術檢查或技術鑒定。
受委託的組織必須在授權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處罰,不能再委託其他任何組織或個人實施行政處罰,實施行政處罰行為的後果由委託機關承擔法律責任。

2. 我國的行政執法主體有哪幾類

有兩類:行政機關、行政機構。

一、行政機關

此類主體包括國務院、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國務院直屬機構、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職能部門。

二、行政機構

行政機構是行政機關的一個非獨立組織,它代錶行政機關處理各項行政事務或機關內部事務,原則上不能以自己名義獨立對外行使職權。

但在有的情況下,法律、法規、規章直接把行政處罰權授予了行政機構,這時行政機構就獲得了行政處罰主體資格。這主要有兩種情況:

1、行政機關的內部機構成為行政處罰主體。

如《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第86 條規定:"對違反交通管理行為的處罰,由縣或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者相當於縣一級的公安交通管理機關裁決。警告、50元以下罰款、弔扣2個月以下駕駛證的處罰,可以由交通警察隊裁決。"

也就是說,對於警告、50元以下罰款、弔扣2個月以下駕駛證的處罰,交通警察隊這樣一個交通管理機關的內部機構可以成為行政處罰主體。

2、行政機關的派出所機構可以成為行政處罰主體。

如《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33條第2款規定:"警告、50元以下罰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裁決。

(2)行政法律主體包括擴展閱讀:

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全面推行

1、行政執法公示制度規范源頭,公示哪些主體有權執法等

2、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規范過程,確保程序合法

3、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規范結果,保障執法決定合法

近日,國辦印發了《關於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的指導意見》。在國務院新聞辦1月4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司法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了有關情況。

「我國約有80%的法律、90%的地方性法規和幾乎所有的行政法規,都是由行政機關來執行。執法主體多、范圍領域廣、行為數量大,在行政機關各項活動中,行政執法又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最密切、最直接。」司法部副部長劉振宇表示。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行政機關不斷完善制度、加強管理,行政執法總體上有很大改善,群眾的滿意度也日益提高。「與此同時,行政執法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隨意執法、粗暴執法、執法尋租等,執法不作為、執法不重視程序、違反法定程序時有發生。」劉振宇說。

另一方面,部分人阻撓執法、抗拒執法的現象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執法疲軟的問題引發熱議。

「比如高鐵霸座飛機霸座的問題、城市流浪犬的治理問題等,公眾要求行政執法機關嚴格執法的呼聲越來越高。」劉振宇說,行政執法不作為、亂作為嚴重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形象,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規范行政執法的制度有很多,重點推行三項制度出於哪些考量?「三項制度是整個行政執法制度體系裡最典型也是最關鍵的。

公示制度規范源頭,向社會公示哪個單位有什麼樣的職權,什麼樣的執法主體有權力進行執法;全過程記錄規范過程,確保程序合法;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規范結果,保障執法決定符合法律規定。」

司法部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局長趙振華說,抓住這三個制度,將對提高整個行政執法的水平起到關鍵作用。

參考資料:網路——行政執法主體

參考資料:人民網——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全面推行

3. 行政違法的主體是什麼

主體是行政法律關系抄主體,這種違法行為只有當行為主體以行政主體或行政相對方資格出現時才有可能構成行政違法。行者違法包括兩種情況:一是職務過錯,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這類失職行為使國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遭受損害,但還沒達到瀆職罪的程度。

行政違法第二種情況:行政過錯,是公民和法人違反行政管理法規的行為。如司機違反交通管理法規的行為。行政違法是行政主體的違法,是行政主體在行政法上的違法行為。任何組織和個人只有以行政法主體身份或以行政法主體名義出現時,違法才能構成行政違法。

(3)行政法律主體包括擴展閱讀:

行政違法特徵:

(1)行政違法的主體是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不是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不可能構成行政違法。

(2)行政違法違反的是行政法律規范,侵害的是受法律保護的行政關系。

(3)行政違法對社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害,但尚未構成犯罪。

(4)行政違法依法應當承擔行政責任。

4. 法律執行的主體是 ( )。 A、司法機關 B、行政機關 C、監察機關 D、社會團體

法律執行的主體是B、行政機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章規定,在中國,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的職能部門是行政機關,負有執行法律的職權和職責。各級人民政府包括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各種職能部門例如公安、工商、稅務、衛生、教育、民政等部門。經過法律、法規授權的行政機構和非行政組織也可以成為法律執行的主體。

(4)行政法律主體包括擴展閱讀:

行政執法人員的概念:

行政執法人員是國家行政機關依法錄用或委託並賦予其相應執法權的工作人員。

從我國現階段看,行政執法人員主要有兩種:

1、當然的行政執法人員,即行政機關中擁有執法權的正式在編人員和法律、法規授權的執法組織中的人員。

2、因受行政機關合法委託而獲得執法權的組織中的人員。

行政執法人員的特殊性:

1、行政執法人員必須隸屬於某一特定的國家行政機關。

行政執法人員必須是某一特定的國家行政機關的在編人員,佔用該特定的國家行政機關編制,接受該國家行政機關的管理,享受該國家行政機關的各種待遇,行使該機關的某些職權並向其負責。每個行政執法人員只能隸屬於一個特定的國家行政機關,而不能同時兼任其他執法機關的職務並行使其職權。

2、行政執法人員有權從事行政執法活動。

行政執法人員是行政執法機關的構成要素,行政執法機關的行政執法權是靠行政執法人員的執法活動付諸實施。因此,作為行政執法人員,可以以機關的名義行使機關享有的職權,對相對人實施某些法律行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行政執法機關的內部分工所決定,每個行政執法人員只能行使該行政執法機關的執法權的一部分,而且是與其職務活動相關的那部分,而不能行使該執法機關的全部職權,否則,就是越權。

3、行政執法人員的執法後果由其所在的行政機關承擔。

行政執法人員在被授權的職權范圍內實施的任何行政執法活動,都是代表其所在的行政執法機關進行的。因此,無論其執法活動是好是壞,是優是劣,都由其所在的行政機關承擔相應的後果。特別是在行政執法人員的執法活動侵犯了相對人的合法權益,負責向相對人賠償的只能是其所在的行政執法機關而不能是執法者本人。

5. 行政法律構成要素包括那些內容

構成復要素:

(1)行政法律關系制主體(簡稱行政法主體):指參加行政法律關系、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當事人。由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方或行政監督主體與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構成;

(2)行政法律關系客體:指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包括物、行為和精神財富;

(3)行政法律關系的內容: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間的權利義務。

6.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就是行政法主體

行來政法律關系主體不是行政源法主體。
1、行政法主體中包括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主體;
2、行政法律關系主體: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方;
3、行政法主體包括行政主體和相對方外,還包括監督主體。
4、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國家有權機關與行政主體以及有關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監督主體:如法院審理行政訴訟案件時,人民法院就是行政法主體。又如行政復議中的上級行政機關等
4、行政主體:行政機關不等於行政主體,除行政機關外,一定的行政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依照法定授權,也可以成為行政主體。公務員並不是行政主體。

7. 實施行政處罰的主體包括

行政處罰實施主體: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委託實施行政處罰、授權實施行政處罰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

(一)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

行政處罰由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沒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或其他組織一般不能實施行政處罰。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的行政處罰權,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只能由公安機關行使。

(二)授權實施行政處罰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可以在法定授權范圍內實施行政處罰。

(三)委託實施行政處罰

1、受委託的組織必須在授權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處罰,不能再委託其他任何組織或個人實施行政處罰。

2、依法行使行政處罰的組織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1)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務的事業組織。

(2)具有熟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業務的工作人員。

(3)對違法行為需要進行技術檢查或技術鑒定的,應當由有條件的組織進行相應技術檢查或技術鑒定。

(7)行政法律主體包括擴展閱讀:

行政機關也並不自然地就享有行政處罰權。而非行政機關在有法律法規授權的情況下也可以成為行政處罰主體。行政處罰主體主要有以下幾類:

第一,行政機關。

此類主體包括國務院、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國務院直屬機構、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職能部門。

第二,行政機構。

行政機構是行政機關的一個非獨立組織,它代錶行政機關處理各項行政事務或機關內部事務,原則上不能以自己名義獨立對外行使職權。

8. 行政法主體和行政主體有什麼區別

行政法主體即指行政法調整的各種行政關系與監督行政關系的參加人——組織和個人。

組織包括國家機關(主要是行政機關)、企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個人包括國家公務員以及作為行政相對人的公民、外國人、無國籍人等。

行政主體是行政法主體的一種。行政可能在各種行政法律關系中存在,但在各種行政法律關系中,它只是關系的一方當事人,與另一方當事人共同構成相應關系的雙方。

人們往往容易混淆行政法主體與行政主體的概念。實際上,這是兩個有著相互聯系,但又有重要區別的概念。

行政主體雖然只是行政法主體的一種,但它是行政法主體中最重要的一種。首先,行政主體在行政法律關系中佔有主導地位,而行政管理法律關系在整個行政法律關系中又佔有主導地位。

其次,行政主體在各種行政法律關系中均可構成一方主體,而其他行政法主體只可能在一種或兩種行政法律關系中出現,而不可能在所有行政法律關系中出現。

此外,行政主體,特別是行政機關,作為行政法主體具有相對恆定性。盡管行政機關有時也會以民事主體的身份參與民事關系,但在絕大多數時候和場合,

行政機關均是以行政法主體的身份參與行政法律關系;而其他行政法主體,如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等,則常常以民法主體的身份參與民事關系,或以其他身份參與其他社會關系和其他法律關系。

正是因為上述原因,行政法學研究行政法主體,往往將行政主體的研究置於最重要的位置。

(8)行政法律主體包括擴展閱讀:

在中國行政法學領域,行政主體是指享有行政職權,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職權並獨立承擔責任的組織。

行政主體是行政管理法律關系的一方當事人,是指能以自己名義行使國家行政職權,作出影響行政相對人權利義務的行政行為,並能對外承擔行政法律責任,在行政訴訟中能作為被告應訴的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

是指享有行政權力,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做出影響行政相對人權利義務的行政行為,並能獨立承擔由此產生的相應法律責任的社會組織。

特徵

行政主體具有下列三個特徵

1.行政主體是享有國家行政權力,實施行政活動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與其他國家機關、組織的區別所在。

2.行政主體是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與行政機關內部的組成機構和受行政機關委託執行某些行政管理任務的組織的區別。

3.行政主體是能夠獨立對外承擔其行為所產生的法律責任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具有獨立法律人格的具體表現,也是—個組織成為行政主體的必備條件。

在中國,行政主體包括國家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

確立意義

編輯

依法行政的需要

行政管理活動是行使國家行政權的活動,這種活動必然對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行政管理部門在實施對社會經濟生活的組織管理時,有可能損害相對方的合法權益,這就要求行政管理部門必須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不僅要求行政管理部門依照法律、法規行使行政權,而且還要求其必須承擔因其行為所引起的相應法律後果。承擔法律後果就必須明確主體。主體不明確,必然許可權不清、職責不明,

因而也無法承擔責任。所以,依法行政首先要求對復雜多樣的行政管理部門進行行政主體資格的確定。

確定行政行為效力的需要

如果行政機關及其他組織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則其行為便不具有行政行為的效力,也不能引起所希望的法律後果的產生,並且可能導致該行為無效或被撤銷的後果。

因此,確定行政機關及其他組織的行為是否是行政行為,是否具有行政行為的效力,標准之一就是確立行政機關及其他組織是否具備行政主體資格。

不具備行政主體資格的行政機關和組織的行為就不是行政行為,不具有行政行為的效力。

確定行政訴訟被告的需要

行政訴訟是以具體行政行為為訴訟標的的訴訟活動。

保證行政管理活動連續性、統一性的需要

行政活動是由公務員具體實施的,但公務員並不直接承擔其行政職務的履行所引起的法律後果。因為公務員與國家之間存在著行政職務關系,其履行職務所引發的法律後果應歸屬於他所代表的國家。

依法行政的原則要求有行政主體存在,由行政主體把眾多的先後不一的公務員的行為統一、連續起來,並承擔由各個公務員的行為所引發的法律後果。

9. 行政主體中,法律授權的組織有哪些

授權的企業組織有以下幾種

一、授權的事業單位或者企業,如高等院校(學歷、學位證書的頒發屬於教育部相關法規授權),國家電網(電力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維護權),銀行(貨幣管理權:沒收假幣、更換破損貨幣);,鐵路運輸企業,郵政企業,電信企業等公用事業企業。

二、或者社會團體,如行業協會。授權的自治組織,如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

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可以成為行政主體,這里的法規指的是國務院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包括規章。

(9)行政法律主體包括擴展閱讀

行政機關的職權通常由憲法和法律規定,主要分執行與管理兩個方面。在執行方面,中央行政機關執行代議機關制定的法律和決定,地方行政機關除執行上述法律和決定外,還要執行上級行政機關的命令和本級代議機關的決議。

在管理方面,中央行政機關管理全國的內政、外交、軍事等方面的行政事務,而地方行政機關則以管理內政事務為主,不管理外交事務,軍事方面的管理事務也很少。

行政機關在執行和管理的過程中,有權作出行政決策,發布行政命令和行政決定,並採取必要的行政措施。除瑞士等少數國家的行政機關實行合議制外,一般國家行政機關都實行首長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行政機關都實行首長負責制。

熱點內容
廈門市思明區法律援助 發布:2025-10-02 20:15:36 瀏覽:805
司法考試緊張 發布:2025-10-02 20:11:12 瀏覽:819
阜南律師電話 發布:2025-10-02 20:04:36 瀏覽:700
機械租賃公司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02 19:59:22 瀏覽:149
法官的權利大 發布:2025-10-02 19:54:24 瀏覽:36
法院逝世 發布:2025-10-02 19:36:30 瀏覽:378
廣州獅嶺律師 發布:2025-10-02 19:36:19 瀏覽:156
刑法的根據 發布:2025-10-02 19:34:11 瀏覽:446
會計初級職稱經濟法教材目錄 發布:2025-10-02 19:29:01 瀏覽:675
新疆依法治疆心得體會 發布:2025-10-02 19:28:55 瀏覽: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