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中毆打老人
⑴ 老人兒童和婦女受哪些法律的保護
我國憲法和有關的法律對婦女、老人、兒童和殘疾人的權利作了專門規定,給予特別保護。
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為了充分保護婦女權益,國家制定了專門的婦女權益保障法,對婦女各方面的權利作了具體而詳細的規定。此外,在婚姻法、選舉法、繼承法、勞動法等許多法律中也對婦女的權益作了各種保護性規定。比如勞動法中規定:婦女同男子同工同酬,在錄用職工時不得歧視婦女,或提高婦女的錄用標准;不得安排女職工從事勞動法禁止其從事的勞動;女職工享受不少於90天的產假;等等。對有犯罪嫌疑的婦女,在一定情況下,也給予特殊保護。比如刑事訴訟法規定,對懷孕和哺乳嬰兒的婦女,不適用逮捕。
我國對老人、未成年人的權利保護也十分重視,憲法規定了對老人、未成年人的保護性條款。國家還制定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專門性法律。這些法律規定的內容十分全面,比如,禁止虐待老人,子女有贍養老人的義務;國家應創造條件使老年人老有所為,老有所養;社會、家庭、學校等各方面對兒童負有的教育、培養義務;國家應積極發展教育事業和文體娛樂場所,出版多種青少年和兒童讀物,培養青少年和兒童在德、智、體、美等諸方面全面發展,等等。
我國憲法規定,國家和社會幫助安排盲、聾、啞和其他有殘疾的公民的勞動、生活和教育。為了保護殘疾人權益,國家制定了殘疾人保障法,規定殘疾人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權利。殘疾人的公民權利和人格尊嚴受到法律保護。禁止歧視、侮辱、侵害殘疾人。國家制定了許多特殊的保護殘疾人權益的制度,比如,根據有關規定,國家對接受義務教育的殘疾學生免收學費,並視情減免雜費。國家對殘疾人的教育實行普及與提高相結合,以普及為重點的方針,著重發展義務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在教育方式上實行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相結合的辦法。國家法律規定幼兒教育機構應接受能適應其生活的殘疾幼兒;普通初中學校、小學,必須招收能適應其學習生活的殘疾兒童和少年入學;普通高中、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和高等學校,必須招收符合國家規定的錄取標準的殘疾考生入學,如遭拒絕,殘疾人及其親屬、監護人可要求有關部門處理,以維護其合法的受教育權。同時,國家也規定對不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人,由特殊教育機構進行教育。
⑵ 提供我國刑法中針對老年人的條款和原則
一、我來國的憲法及其他有關的法源律中有保護婦女、兒童和老年人的合法權益的相關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49條第4款規定:「禁止破壞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婦女和兒童」。
其他相關的法律也有類似的規定。
二、目前我國的刑法典中,只有針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性的條款,而沒有針對老年人的條款。凡年滿18歲以上的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人,均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老年人也不例外。
三、我國的刑法上雖然沒有針對老年人的條款,但是,《刑事訴訟法》、兩高一部的《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等相關的法律中,在對刑事處罰的執行上,老年人可以因為其年老體弱,失去社會危害性的危害性、失去自理能力,而得到更優惠的刑罰待遇,可以更容易獲得假釋、保外就醫、暫予監外執行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214條4款:「對於被判處有期徒刑、拘役,生活不能自理,適用暫予監外執行不致危害社會的罪犯,可以暫予監外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