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中的迴避

刑事訴訟法中的迴避

發布時間: 2021-01-25 23:15:01

A. 刑事訴訟法中規定有權提出迴避申請的主體是"訴訟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民事訴訟、刑事訴訟中的迴避申請人都既可以是當事人,也可以是其法定代回理人;(答2)刑事訴訟中辯護律師的調查取證權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向一般證人調查的,要經過其同意;二是如果向被害人方調查的,要經過被害人方及其證人和檢察院、法院的「雙重同意」。民事訴訟中,訴訟代理人有權調查收集一定的證據。刑事訴訟中的訴訟代理人也可以收集調查一定的證據,不過刑事訴訟法並未明確規定。

B. 什麼是刑事訴訟法中的「迴避」制度

一、迴避的人員范圍
刑事訴訟法規定適用迴避的人員范圍包括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以及參與偵查、起訴、審判活動的書記員、鑒定人和翻譯人員。最高法院《解釋》規定,人民陪審員、司法警察、勘驗人員、執行員和法院中占行政編制的工作人員也屬於適用迴避的人員范圍。
二、迴避的理由
刑訴法第28條:「(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第29條:「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的請客送禮,不得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違反前款規定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他們迴避。」但申請人應當提供證明材料。
第192條:「原審人民法院對於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依照第一審程序進行審判。」
第207條:「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的任職迴避。審判人員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員離任二年內,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許;審判人員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員離任二年後,擔任原任職法院審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對方當事人認為可能影響公正審判而提出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不予准許本院離任人員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但是作為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監護人代理訴訟或者進行辯護的除外。檢察官從人民檢察院離任後2年內,不得以律師身份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離任2年後,不得擔任原任職檢察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特別關註:刑訴法中的近親屬不同於民訴法,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最高法院《關於審判人員嚴格執行迴避制度的若干規定》只及於審判人員。
三、迴避的種類
迴避分為自行迴避、申請迴避和指令迴避三種。
四、迴避的程序
公安司法人員在立案及以後的訴訟程序中,發現有依法應予迴避的情形的,應當自行提出迴避。沒有自行迴避的,當事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有權申請他們迴避。
刑訴法第30條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迴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迴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迴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對偵查人員的迴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對駁回申請迴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特別關註:
1、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如果對迴避決定不服,可以在收到決定後5日內向原決定機關申請復議一次。原作出該決定的組織或個人,應當在3日內作出復議決定,並告知申請人。最高人民法院《解釋》第28條規定,被決定迴避的人員對決定有異議的,也可以在恢復庭審前申請復議一次。在審判階段,對於不屬於《刑事訴訟法》規定情形的迴避申請,法庭有權當庭駁回,並不得申請復議。
2、如果申請迴避人對駁回迴避申請的決定當庭申請復議,合議庭應當宣布休庭,待作出復議決定後,決定是否繼續法庭審理。
3、對於迴避決定作出以前所取得的證據和進行的訴訟行為是否有效,《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30條作出了規定:「因符合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或者第二十九條規定的情形之一而迴避的檢察人員,在迴避決定作出以前所取得的證據和進行的訴訟行為是否有效,由檢察委員會或者檢察長根據案件具體情況決定。」

C. 刑事訴訟法中迴避決定的主體是什麼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迴避:
分別由法院院長、檢察長、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內決定容

法院院長的迴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

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迴避:由同級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

書記員、翻譯員、鑒定人的迴避:一般應當按照訴訟進行的階段,分別由公安機關負責人、檢察長、法院院長決定,實現誰聘請、誰決定

===============================================
PS:提供成都市法律咨詢,訴訟/仲裁代理,聯系方式點我名字

D. 刑事訴訟中哪些人享有申請迴避權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三章規定,當事人、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享有申請迴避權。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三章 回 避
第二十八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第二十九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的請客送禮,不得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違反前款規定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第三十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迴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迴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迴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
對偵查人員的迴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
對駁回申請迴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第三十一條 本章關於迴避的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
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依照本章的規定要求迴避、申請復議。

E. 刑事訴訟中單位是否能迴避

主要是迴避的對象不同,刑事訴訟中的迴避對象除了審判人員、法庭書記員、翻譯人員外,還包括偵查和起訴階段的偵查人員、公訴人、記錄人和翻譯員等。另外,可以申請迴避的時間也不同。民訴中只有審判過程中才能申請迴避,而刑訴中在偵查、審查起訴和審判過程中均能提起。請問可以詳細一點嗎,謝謝!這已經說得夠詳細了吧。差不多吧,老師提問就按我這個回答吧。請你採納為正確答案。謝謝!1、自行迴避,是指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等在訴訟過程中遇到法定迴避情形時,主動要求退出刑事訴訟活動。這一規定利用公安司法人員的職業道德和自律意識,要求符合法定迴避情形的公安司法人員自覺退出訴訟活動。(《刑事訴訟法》第28條)2.申請迴避,是指案件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認為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等具有法定迴避情形,而向他們所在的機關提出申請,要求他們迴避。申請迴避權是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一項重要的訴訟權利。注意:申請迴避權只賦予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能擅自擴大到其他親屬。(《刑事訴訟法》第28條)3.指令迴避,是指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等遇到法定的迴避情形沒有自行迴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沒有申請其迴避,法院、檢察機關、公安機關等有關組織或行政負責人有權作出決定,令其退出訴訟活動。指令迴避是迴避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自行迴避和申請迴避的必要補充,也是一種監督。第三十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迴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迴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迴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對偵查人員的迴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我國《刑事訴訟法》第30條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迴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迴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迴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對偵查人員的迴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刑事訴訟法》31奈、《高法解釋》30條、32條規定,公安機關負責人和檢察長的迴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對公訴人提出迴避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指派該公訴人出庭的人民檢察院,由該院檢察長或檢察委員會決定單位不僅可能成為公安司法機關追訴、審判的對象,而且可以成為受犯罪行為侵害的被害人。但是,單位能否作為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參加刑事訴訟活動的問題,理論界有所爭論。一些學者認為,單位不能以刑事被害人的身份參與刑事訴訟活動,但可以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即以民事原告人的身份參與附帶民事訴訟活動。這種主張的理由是,單位盡管可以是受犯罪行為侵害的對象,卻只能提出民事賠償或補償要求,對犯罪行為的追訴只能由公訴機關承擔。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是不能成立的。,現分述如下:一、單位被害人的訴訟主體資格我國《刑事訴訟法》將被害人確立為當事人,並賦予其一系列的訴訟權利。這既適用於自然人被害人,也應適用於單位被害人。換言之,作為被害人的單位在公訴案件訴訟程序中應與自然人被害人一樣,擁有訴訟主體的資格,成為案件的當事人。這一判斷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1、單位被害人的實體權益遭受了侵害,刑事訴訟的進行使它的權益處於待判定的狀態。一般而言,單位被害人被犯罪行為所侵害的,不僅有經濟上的利益,還有名譽、信譽、機會乃至生存能力等方面的權益。與自然人相同,受害的單位有著強烈的追訴犯罪和使加害者受到合法的報應這樣一種願望和要求,而不僅僅擁有要求賠償的慾望它的這些願望和要求能否得到司法機關的承認和維護,取決於被追訴者能否被追究刑事責任。因此,刑事訴訟的進行客觀上使單位被害人的實體權益處於待判定的狀態,它的實體權益也會受到刑事訴訟結局的直接影響。在此情況下,被害單位必須擁有訴訟主體資格,充分而有效地參與到訴訟中來,才會對訴訟過程和結局的公正性和合法性做出肯定的評價。2、單位被害人擁有進行刑事訴訟活動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能夠行使當事人的權利,履行當事人的訴訟義務。單位作為法律上的實體,雖不像自然人那樣,可以親自直接實施行為,但它可通過自己的代表人表述自己的意志並實施各種訴訟行為。像民事原告人一樣,刑事案件中的被害單位也可以通過其代表人實施追訴活動,行使訴訟權利,並承擔相應的法律義務和法律後果。因此,單位被害人不僅在實體上有著為自己的利益而奮斗的慾望和要求,而且在訴訟程序上有著權利主體的資格和為行使這些訴訟權利而實際參與訴訟過程的能力。二、單位被害人參與刑事訴訟的方式單位作為被害人參與刑事訴訟,與自然人被害人在刑事訴訟中的訴訟地位、所享有的訴訟權利和所負擔的訴訟義務基本相同。但由單位本身性質所決定,單位被害人參與刑事訴訟的方式與自然人有所不同。1、單位被害人應通過其法定代表人來行使訴訟權利、負擔訴訟義務。與單位嫌疑人、單位被告人不同,單位被害人是單一的,不存在被害人之間的利益沖突,因此由單位的法定代表人代表被害單位參與刑事訴訟活動,不僅不會帶來訴訟的混亂和無序,而且有助於訴訟的順利進行。2、單位的法定代表人事實上具有被害單位的「訴訟代表人」的身份。他在訴訟中擁有獨立的訴訟地位:他本人不是被害人,也不是證人(如果他是證人,就不能夠擔任訴訟代表人),但他的陳述一般應屬於被害人陳述,他有權行使被害人的一切訴訟權利,他的行為應由單位承擔後果。3、單位與自然人一樣,作為被害人,在法律規定的情況下可以提起自訴,成為自訴人。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了三種自訴案件:一是告訴才處理的案件;二是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三是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在這三種案件中,單位均可能成為被害人。如果在這三種情況下只允許被害的自然人而不允許被害單位提起自訴,並作為自訴人參與訴訟活動,那麼單位被害人的訴訟權利將得不到充分的保障。作者單位:江西省鄱陽縣人民法院

F. 在刑事訴訟中適用迴避的人員有哪些

刑訴中迴避人員有以下三類:
1、自行迴避,是指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等在訴訟過專程中屬遇到法定迴避情形時,主動要求退出刑事訴訟活動。這一規定利用公安司法人員的職業道德和自律意識,要求符合法定迴避情形的公安司法人員自覺退出訴訟活動。(《刑事訴訟法》第28條)
2.申請迴避,是指案件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認為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等具有法定迴避情形,而向他們所在的機關提出申請,要求他們迴避。申請迴避權是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一項重要的訴訟權利。注意:申請迴避權只賦予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能擅自擴大到其他親屬。(《刑事訴訟法》第28條)

3.指令迴避,是指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等遇到法定的迴避情形沒有自行迴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沒有申請其迴避,法院、檢察機關、公安機關等有關組織或行政負責人有權作出決定,令其退出訴訟活動。指令迴避是迴避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自行迴避和申請迴避的必要補充,也是一種監督。

G. 求刑事訴訟法中迴避決定的主體是什麼急急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迴避:
分別由法院院長、檢察長、縣級以內上公安機關負責人容決定

法院院長的迴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

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迴避:由同級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

書記員、翻譯員、鑒定人的迴避:一般應當按照訴訟進行的階段,分別由公安機關負責人、檢察長、法院院長決定,實現誰聘請、誰決定

===============================================
PS:提供成都市法律咨詢,訴訟/仲裁代理,聯系方式點我名字

熱點內容
法學類解剖 發布:2025-10-02 18:42:56 瀏覽:464
法治央行建設方案 發布:2025-10-02 18:30:30 瀏覽:959
青島市企業勞動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02 18:11:11 瀏覽:110
法院人評價 發布:2025-10-02 18:07:42 瀏覽:954
黑水雞法律責任案例 發布:2025-10-02 17:57:39 瀏覽:239
2014年司法題合同法的答案 發布:2025-10-02 17:56:51 瀏覽:878
鮮繭收購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02 17:52:28 瀏覽:365
度民法典 發布:2025-10-02 17:44:18 瀏覽:487
合同法311是強制性規定嗎 發布:2025-10-02 17:13:15 瀏覽:316
82年婚姻法 發布:2025-10-02 17:12:29 瀏覽: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