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爭議

刑事訴訟法爭議

發布時間: 2021-01-26 03:42:41

『壹』 什麼是訴訟什麼是公訴

訴訟,俗稱打官司,是指司法機關和案件的當事人,在其他訴訟參與人的配合下,為處理案件所進行的全部活動。民事、經濟、行政訴訟有三個基本階段,即起訴、審判、執行。刑事訴訟還包括偵查。在訴訟過程中,司法機關處於主導地位,當事人則基於訴訟法所確定的權利和義務,在司法機關的主持下進行活動。訴訟是一種法定的司法程序,是在有關國家司法機關的主持或主要作用下,由有關訴訟參加人或參與人參加,依照法定程序,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爭議或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一種活動。訴訟具有國家性、法律性、程序性、強制性等特徵。訴訟必須有有關國家司法機關的主持或主要作用,否則便不為訴訟。在我國,訴訟分為刑事訴訟、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三大類。刑事訴訟就是在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和法院的主持或主要作用下,由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被害人以及辯護人、證人、鑒定人等當事人和訴訟參與人參加,依照法定的程序,採用法定的方法和手段,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一種活動。刑事訴訟是一種國家行為,具有很強的法律性、程序性和強制性。除公安、檢察、法院和法律確認的國家機關之外,任何其他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個人,都不得行使偵查權、檢察權和審判權。任何人非經國家審判機關依法審判都不得被認為有罪,任何人非經檢察機關批准或決定或由法院決定都不得被逮捕。刑事訴訟的結果是產生犯罪人,犯罪就要受到國家最嚴厲的制裁——處以刑罰。因此,刑事訴訟是非常嚴肅的一種國家活動,關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個人切身的重大利益。所以,除去法定的公、檢、法機關,任何其他機關、組織或個人都不能主導或主持刑事訴訟,並且這些機關在進行刑事訴訟時必須慎之又慎,嚴格依法辦事,否則就會對造成當事人損害的行為給予刑事賠償甚至負刑事責任。民事訴訟就是在法院的主持下,由原告和被告以及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等訴訟參加人參加,依照法定程序,解決當事人之間的民事、經濟等權益爭議和糾紛的一種活動。民事訴訟從大的方面講包括民事案件和經濟案件兩方面的內容,但這兩類案件的解決程序卻是一樣的,都依照的是民事訴訟法,都為民事訴訟。民事訴訟也同樣具有國家性、程序性、法律性、強制性等特徵。要解決民事、經濟權益爭議,進行民事訴訟,必須有法院主持,除此之外便不為民事訴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民事訴訟在社會生活中極易產生,「打官司」並非不好或傷和氣,恰恰相反,它是解決民事經濟糾紛的一種法定方式,對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防止糾紛擴大或激化,都會起到重要的作用。行政訴訟就是在法院主持下,由原告和作為被告的有關國家行政機關以及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等訴訟參加人參加,依照法定程序,解決行政侵權糾紛的一種活動。行政訴訟也同樣具有國家性、法律性、程序性、強制性等基本特證。在行政訴訟中,有一條原則是被告衡定的原則,即行政訴訟中的被告必須是有關國家行政機關,而作為當事人的原告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如果被告不是行政機關,就不為行政訴訟。再則,行政訴訟所解決的行政侵權糾紛,必須是原告認為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益,如行政處罰、行政強制措施等行為,抽象行政行為不能成為原告起訴的對象,如行政法規

公訴是由代表國家的檢察官對犯罪嫌疑人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審判的制度。公訴是相對於自訴而言的。自訴是指由被害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控訴形式。提起公訴,作為起訴的一種類型,是指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移送起訴的案件,進行全面審查,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犯罪嫌疑人提交人民法院進行審判的一項訴訟活動。提起公訴是人民檢察院的一項專門權力,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不得行使。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36條規定:「凡需要提起訴訟的案件,一律由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這一規定表明:人民檢察院要對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移送起訴的案件提起訴訟必須進要進行全面審查,作出起訴或不起訴決定。對於需要起訴的案件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訴。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41條規定:「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起訴決定,按照審判管轄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具體說來,公訴的法定條件主要有以下幾點:

1、犯罪嫌疑人的行為依法已經構成犯罪。
2、證據確實、充分。
3、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貳』 對國家級司法鑒定機構做出的鑒定意見不服可以申請重新鑒定嗎

可以,並且可以向同一機構提出再次做鑒定。司法鑒定管理條例明文規定的

『叄』 法律問題.錄口供後可以撤銷嗎

警察說不行的動機是什麼?有錢能使鬼推磨,警察也是人,也要生活,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給警察一回些好處就答OK 比如你私了要花一萬的話,那就給警察一千 我保證此問題順利解決 生活中道和術都要學會使用,別一根筋

『肆』 民事訴訟的立案條件有哪些

民事訴訟的立案條件:

1、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回織。

2、有明確的答被告。

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4、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5、起訴狀格式數量符合規定。(每增加一名被告,增加一份)

原告要解決的是自己的事情,不是多管他人閑事,知道要告誰,要求要具體(比如不光說要賠償還得提出來想要多少),要明確某年某月某日發生過什麼事,為什麼要告別人,這件事得歸法院管,還有就是到有管轄權的法院告,不要找錯對方告。

(4)刑事訴訟法爭議擴展閱讀:

屬於人民法院的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指提起的是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財產關系或者人身關系的訴訟。

屬於受訴人民法院管轄,是指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對該案有審判權。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應當向對糾紛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人民法院在收到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後,應當審查原告的起訴是否符合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起訴條件,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7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

認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7日內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不受理的裁定不服的,可 以提起上訴。

『伍』 法考客觀題題型是什麼

客觀題題型是: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和不定項選擇題。

2020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客觀題考試共兩卷。分為試卷一、試卷二,每張試卷100道試題,分值為150分,其中單項選擇題50題、每題1分,多項選擇題和不定項選擇題共50題、每題2分,兩張試卷總分為300分。具體考查科目為:

試卷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理學、憲法、中國法律史、國際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試卷二:民法、知識產權法、商法經濟法、環境資源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民事訴訟法(含仲裁製度)。

(5)刑事訴訟法爭議擴展閱讀:

報名客觀題人員報名時應當具有以下材料:

1、有效居民身份證。

2、畢業證書。本人畢業證書應當能夠在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網站查詢或認證。

3、申請享受放寬政策人員,須具有放寬報名學歷條件地方戶籍。網上報名時,應上傳戶口簿首頁及本人頁電子照片。

4、電子證件照片。報名人員應當提供符合規定格式(寬413像素×高626像素)要求的本人近三個月內彩色(紅、藍、白底色均可)正面免冠電子證件照片。

5、司法行政機關要求的其他材料。普通高等學校、軍隊院校2021年全日制應屆本科畢業生和以同等學力報考的應屆碩士畢業生網上報名時,應當簽署《應屆畢業生承諾書》等等。

『陸』 傷情鑒定委託書一定要派出所人帶去法醫鑒定嗎

傷情鑒定不一定要派出所帶人去法醫鑒定。公安機關只負責開具傷情鑒定的委託書,告知被害人關於鑒定機構的相關信息,被害人憑委託書到被委託的法醫鑒定機構進行鑒定,辦案民警是不陪同。

法條參考:

《公安機關辦理傷害案件規定》第十八條 公安機關受理傷害案件後,應當在24小時內開具傷情鑒定委託書,告知被害人到指定的鑒定機構進行傷情鑒定。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條規定

鑒定人進行鑒定後,應當寫出鑒定結論,並且簽名。對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有爭議需要重新鑒定或者對精神病的醫學鑒定,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進行。鑒定人進行鑒定後,應當寫出鑒定結論,並且由鑒定人簽名,醫院加蓋公章。鑒定人故意作虛假鑒定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擴展材料:

傷情鑒定的程序:
1、公安機關在辦理治安、刑事案件中對當事人要求進行傷情鑒定的,辦案單位及時開具法醫傷情鑒定委託書,當事人憑委託書到被委託的法醫鑒定機構進行鑒定。

2、公安機關辦案單位應告知雙方當事人被委託的鑒定機構。

3、按照《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當事人可以對被委託的鑒定機構提出迴避申請,傷者不在本地,可要求辦案單位變更委託鑒定機構,但不得自行要求到某個鑒定機構鑒定。

4、辦案單位必須向雙方當事人公開鑒定的內容及結論。

5、首次鑒定後,一方或雙方當事人如對鑒定結論表示異議,有權提出申請,由辦案單位委託法定鑒定機構復核鑒定或重新鑒定。辦案單位對當事人的申請在十日內開具委託書,不得拒絕。

6、法醫鑒定人在接案後,如傷情復雜不易下結論,應在十五個工作日內向上級鑒定機構移送。

『柒』 刑法中哪個罪名的認定存在爭議,老師出這個論文題目,可難道大家了,希望各個高手幫幫小妹,謝謝了!!!

有爭議的罪名很多,比如交通肇事罪、金融詐騙罪、強奸罪、盜竊罪。
對什專么地方發生的屬交通肇事構成交通肇事罪有些法院有爭議,比如李剛案,按兩院的傳統意見,校園肇事是不構成交通肇事罪的,但有的法院認為這是交通肇事罪。強奸罪中,搶劫案男性是否構成犯罪,在實務和學理上有很大爭議。而盜竊中的秘密是否需要他人知道,不同學派,不同法院都有不同看法和判決。

『捌』 有爭議的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在訴訟中可作為證據嗎

證據:是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證據問題是訴訟的核心問題,全部訴訟活動實際上都是圍繞證據的搜集和運用進行。
證據是法官在司法裁判中認定過去發生事實存在的重要依據,在任何一起案件的審判過程中,都需要通過證據和證據形成的證據鏈再現還原事件的本來面目
根據新的刑事訴訟法(2012年3月14日頒布,2013年1月1日起生效)第五章證據中之規定:
第四十八條 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
證據包括:
(一)物證;
(二)書證;
(三)證人證言;
(四)被害人陳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六)鑒定意見;
(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
(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在司法審判中,據以認定案件情況的事實。又稱證據事實。證據事實的表現形式,如證人證言、物證等,也稱證據,又稱證據來源、證明手段。訴訟證據與科學研究或日常生活中的證據不同之處在於,前者是納入國家訴訟活動的范圍,並受國家的訴訟法規范所調整和制約。
在訴訟中,證據是認定案情的根據。只有正確認定案情,才能正確適用法律,從而正確處理案件。因此,證據問題歷來是訴訟中的關鍵問題。對證據制度的研究已經形成一門學科,稱為證據學或證據法學

種類
分類
《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一條規定,證據可分為七類,即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的陳述、鑒定結論、勘驗筆錄和現場筆錄。延伸到涉稅工作中,稅案證據按種類可分為:稅務稽查底稿、詢問筆錄,以及調查過程中取得的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鑒定結論、戡驗和現場筆錄;按照稅案證據的屬性可分為直接證據和間接證據、原始證據和派生證據、言詞證據與實物證據等。
這是指法律上規定證據來源表現形式的分類。根據新修定中國《刑事訴訟法》規定證據有下列8種:物證;書證;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鑒定意見;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筆錄;視聽資料、電子數據。中國《民事訴訟法》把證據分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電子數據、當事人的陳述、鑒定意見、勘驗筆錄。《行政訴訟法》與《民事訴訟法》基本相同。
英美法系國家把證據分為證人證言、書面文件和實物證據。大陸法系國家則認為當事人不得作為證人,鑒定人也不同於證人,所以把證據分為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鑒定人意見、書面文件和實物證據。
2015年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4日發布的一份司法解釋顯示,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可以視為民事案件中的證據 。
說明
1、書證、物證 是以物品或者文字為表現形式的實物證據。物證是用於犯罪或與犯罪相關聯的,能夠證明犯罪行為和有關犯罪情節的物品或痕跡,如作案工具、贓款贓物、血跡、指紋、腳印等。書證是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文件或其他文字材料,如毒品犯罪分子進行聯絡的往來書信;貪污犯罪分子塗改的單據、賬本等。物證的特點是,不具有任何主觀的東西,而只以其客觀存在來證明案件的事實。對物證必須妥善地加以保管,以保持物證的原有的形態。如果不能保持原來形態或者物證有可能滅失的,行政機關必須採取措施予以保全。
2、證人證言 是知道案件真實情況的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情況,向司法機關或有關人員作的陳述。民事訴訟法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刑訴法對知道案件真實情況的人向司法機關作證規定了義務,即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證人不能隨意指定,也不能由他人代替。行政處罰法規定,在行政機關對行政處罰案件進行調查時,「被調查人應當如實回答詢問」。這是因為,行政機關在處理行政處罰案件時,必須以事實為根據。因此,在行政機關調查時,被調查人必須據實陳述所了解的真實情況,不作偽證。
3、當事人的陳述 是指當事人向執法人員所作的關於案件真實情況的敘述和承認。行政處罰法規定,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行政機關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因此,當事人的陳述與申辯,行政機關必須認真聽取,並製作詢問筆錄;同時,行政機關對於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成立的,才能作為行政處罰的證據。
「被害人陳述」,是直接受到犯罪行為侵害的人,就受害情況及案件的有關其他情況向司法機關或有關人員所作陳述。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與辯解」,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本人的犯罪行為向司法機關所作的供述,或稱口供,或者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否認自己有犯罪行為或者承認犯罪,但認為應當減輕處罰、免除處罰所作的辯解。
4、視聽資料 是指能夠作為證據的錄音、錄像、電腦儲存的數據等,是一種被固定、被保全的證據。它比較可靠,更接近於真實情況。但是視聽資料必須經過審查,才能認定作為證據。
5、鑒定意見 是鑒定人運用自己具有的專門知識對案件中專門性問題所進行的分析、鑒別和判斷。它是一種獨立的證據。如法醫鑒定、指紋鑒定、筆跡鑒定、化學物品鑒定、精神病鑒定等。
6、現場筆錄 是書證的一種,是指行政機關執法人員在現場,對當場實施行政處罰的現場情況的記錄。如交通民警對違反交通管理的司機進行罰款,交通民警開具的罰款單據。又如工商管理人員對這反工商管理的個體商販進行處罰時,現場記明其違法事實、沒收商販的違法物品的數量、質量等情況。現場筆錄上應當有執法人員和當事人的簽名。現場筆錄可以證明案件的真實情況,行政訴訟法將其規定為一種獨立的證據,以防止在訴訟中出現「事出有因,查無實據」的情況。
7、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筆錄是指行政機關的執法人員或者專門人員為了解案件的事實,對事實發生的現場或者物品進行勘驗、檢查。如查處非法出版物,執法人員對該出版物的印刷場所進行勘驗、檢查,對印刷的非法出版物或者印刷工具進行勘驗、檢查等。勘驗應當製作筆錄,勘驗筆錄是對客觀事實的反映,能夠證明案件的真實情況,是一種獨立的證據。
8、電子數據指的是電子化技術形成的文字,數字等等,如電子郵件、聊天記錄等等;視聽資料是以模擬信號的方式在介質上進行存儲的數據,例如錄像、錄音資料等等。

收集
在中國的刑事訴訟中,指司法機關發現和取得證據的活動。它是司法機關運用證據、認定案件事實的第一步。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有責任收集證據,查明案情;在中國的民事訴訟中,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舉證責任。在行政訴訟中,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並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據。人民法院也應當根據職權,主動收集證據,以查明案情,解決爭議。
司法機關在訴訟中有權向有關的單位和個人收集、調取證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對於涉及國家機密或者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在刑事訴訟中,凡是偽造證據、隱匿證據或毀滅證據的,必須受法律追究。收集證據應當依靠群眾,遵守合法和客觀全面的原則。《刑事訴訟法》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除特殊情況外,並且可以吸收他們協助調查」。
收集證據的方法,在刑事訴訟中主要是現場勘驗,屍體檢驗,活體檢驗,詢問證人,訊問被告人,檢查,扣押和鑒定等;在民事訴訟中主要是詢問當事人和證人,調取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進行勘驗和鑒定等。
在西方,英美法系國家無論是在民事訴訟或刑事訴訟中,都認為收集證據、提出證據是當事人的責任。在刑事訴訟中,警察官員和檢察官是作為控訴一方的當事人而負有收集證據責任的(見米蘭達規則)。大陸法系國家在民事訴訟中強調當事人應當收集 、提供證據;但法院也可依職權收集證據。在刑事訴訟中則強調警察官員、檢察官、法官依職權主動搜集證據,而不以當事人的申請和提供證據為條件。

保全
這是指對證據採取措施加以收取和固定。證據由於時過境遷或其他原因,有可能失滅、失真或難以取得,如證人將要出國或因病可能死亡,現場腳印會模糊甚至消失,物證可能會腐爛、變質或變形等。因此,為了有效地利用證據認定案情,司法機關和有關機關必須採取措施對證據加以保全。
在中國,刑事訴訟中的證據保全,包括對被告人的訊問和對證人、被害人的詢問採用筆錄;對勘驗現場,檢查人身,檢查、扣押物證、書證,採用筆錄、照相、繪圖、復制模型、錄像、查封和收存等。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的證據保全,可由訴訟參加人提出申請,也可由人民法院根據需要主動採取。民事訴訟當事人在起訴前申請證據保全,應由公證機關進行。當事人在起訴後,應當申請公證機關將所保全的證據,提交受訴人民法院。當事人在起訴後申請證據保全,由人民法院經過審查後作出是否准許的裁定。按照保全程序而確定的證據,以後法院在審判案件時是否採用,要以被保全的證據對案件是否有意義來決定。
資本主義國家的刑事訴訟法中都規定有證據保全的程序。民事訴訟法中,對於證據保全程序的規定更為具體。判斷
這是指司法機關審查和確定證據的真偽,並對案情事實作出結論。中國的訴訟法規定: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審查證據要審查證據的「三性」,即客觀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審查證據是否確實,一方面要進行個別審查,即從證據的本身進行審查,如證人與案件是否有利害關系,鑒定結論所根據的資料是否可靠等;另一方面要對全部證據進行綜合審查,分析它們彼此之間是否存在矛盾。個別審查和綜合審查,既有區別,又有聯系,通常是同時進行的。
在中國的刑事訴訟中,判斷證據,認定案件事實,必須遵循重證據,不輕信口供的原則。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充分確實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證據充分確實,即不僅每個證據是確實的,而且在數量上要足以證實被告人有罪,而能排除任何其他的可能性。在偵查、審理中,如果最後仍收集不到充分的證據證實被告人有罪,就應以無罪論處。
在中國的民事訴訟中,人民法院對各種證據,必須綜合案件的全部材料加以分析、判斷,辨別它的真偽,審查確定它的證明效力。《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陳述,應當結合本案的其他證據,審查確定能否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當事人拒絕陳述的,不影響人民法院根據證據確定對案件事實的認定」。還規定:「人民法院對經過公證證明的法律行為、法律事實和文書,應當確認其效力。但是,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
資本主義國家訴訟中的證據判斷,一般都採取自由心證原則,即由法官根據審理案件過程中所建立的內心確信來進行判斷。就證據的證明要求來說,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在刑事案件中沒有區別,都要求達到不容有任何合理懷疑的程度。在民事案件中,大陸法系國家對民事證據的證明要求與刑事證據基本相同;而在英美法系國家只要一方所提出證據的證明力超過對方,即可認定前者所主張的事實。

法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辦理死刑案件審查判斷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司法部發布的《司法鑒定程序通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簡稱《民訴意見》
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們國家,當前尚沒有獨立的證據法,有關證據的法律規范分別規定在刑事訴訟、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的法典中。在一些司法機關的組織法和一些實體法,例如《民法通則》中,也有個別規定。也就是說,雖然在我國的一些高等院校里(例如中國政法大學),證據法學作為重點課程已經講了20多年,但是我國的證據法當前仍屬於程序法的范疇。一些學者在為形成獨立的證據法而努力。

熱點內容
度民法典 發布:2025-10-02 17:44:18 瀏覽:487
合同法311是強制性規定嗎 發布:2025-10-02 17:13:15 瀏覽:316
82年婚姻法 發布:2025-10-02 17:12:29 瀏覽:352
法院向刑廳 發布:2025-10-02 17:05:57 瀏覽:485
有限空間法律知識解讀 發布:2025-10-02 16:58:28 瀏覽:319
法官肖峰 發布:2025-10-02 16:41:36 瀏覽:733
大學生設立法律援助中心意義 發布:2025-10-02 16:40:39 瀏覽:206
高等教育法是否屬於行政法 發布:2025-10-02 16:39:45 瀏覽:693
協議書上的經辦人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10-02 16:37:42 瀏覽:890
經濟法概論義務名詞解釋 發布:2025-10-02 16:33:40 瀏覽: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