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關於民事訴訟法第三人

關於民事訴訟法第三人

發布時間: 2021-01-26 09:34:26

⑴ 民事訴訟中的「第三人」是指哪些人

第三人就是指除了原告、被告以外的當事人。由於原、被告之間的訴訟可能涉及第三人的利益,因而第三人要參加進來,但既不是原告,也不是被告,按照《民事訴訟法》第56條的規定,民事訴訟中的第三人有兩種:

.是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有獨立的請求權,有權提起訴訟的人,實際上這種與原告的地位一樣,只是一個具體案件已經有了一個原告,一個被告,而他不能同意任何一方的要求,而是以原、被告作為自己的被告,後參加進來的人,這種人稱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如三兄弟中老大獨佔了父母遺留的三間房,而老二則以原告的身份向老大提出分一間半房的請求,而老三則認為遺產也有自己一份,因而也提訴訟。由於老二是原告,老大是被告,老三既不是原告,又不是被告,他就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人,法院通知他參加或自己申請參加進來。這稱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如:甲從乙處購進一台機器,由於機器質量低劣,甲對乙提起訴訟,要求賠償損失。在訴訟中,乙提出機器系丙廠製造,應由丙廠承擔責任。此案件中,甲乙有買賣合同關系,乙丙之間存在購銷合同關系。丙與買賣合同關系提起的訴訟無直接利害關系。因此,他沒有獨立請求權。但由於機器是自己製造的,如果乙敗訴後,勢必會轉而向他提起訴訟,該案件的結果與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因此,法院通知他參加進來,將兩案合並一案處理,這就是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從訴訟地位上看,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相當於原告,因此,享有原告的所有權利。而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如:有權了解原告起訴,被告答辯的事實和理由,有權充分陳述自已的意見,也有權提供證據,進行辯論,被判決承擔民事責任後,有權提起上訴等。但是,由於對本訴的訴訟標的沒有獨立請求權,涉及原告、被告之間的實體權利的訴訟權利,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無權行使。如:在一審中無權對管轄權提出異議,無權放棄、變更訴訟請求或申請撤訴等。

⑵ 民事訴訟法中第三人的分類和特徵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我國民事訴訟第三人分為兩類:一是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二是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指對他人之間的訴訟標的,有獨立的請求權而參加訴訟的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具有以下特徵:
①對原告、被告之間爭議的訴訟標的人認為有全部或部分的獨立請求權。
②本訴正在進行。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慾參加訴訟須在本訴已經開始而尚未終結之時。
③在訴訟中處於原告的訴訟地位。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以提出訴訟的方式參加訴訟的,在訴訟中的到位相當於原告,即以本訴的原告和被告作為被告的二面訴訟結構,這是因為他既不同意原告的主張,也不同意本訴被告的主張。

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對於已經進行的訴訟,就其當事人之間的訴訟標的,雖然沒有獨立的請求權利,但是案件處理的結果與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為維護自己的利益參加(自己申請參加或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到當事一方進行訴訟的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特徵:
①參加訴訟的根據是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
②對原告,被告爭議的訴訟標的沒有獨立的請求權。但由於案件處理結果與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可能有法律上利害關系,涉及到他的合法權益。
③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有獨立的訴訟地位,但不是完整意義上的當事人,他即不是原告,又不是被告,是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參加訴訟的獨特的當事人,有其獨立訴訟地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規定: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65條規定: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有權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成為當事人。

第66條規定:在訴訟中,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有權提出上訴。但該第三人在一審中無權對案件的管轄權提出異議,無權放棄、變更訴訟請求或者申請撤訴。

⑶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什麼是第三人

第三人分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具體看是否有權利主張,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時機是在訴訟終結前。

⑷ 民事訴訟法中的第三人屬於當事人嗎

屬於當事人,具體規定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六條 對當事人雙版方的訴訟標的,第權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

(4)關於民事訴訟法第三人擴展閱讀:

第三人是可以合並審理,具體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條 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

第一百四十一條 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二)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

(三)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

(四)互相辯論。 法庭辯論終結,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

⑸ 什麼是民事訴訟第三人舉例說明

民事訴訟第三人是指對他人爭議的訴訟標的有獨立請求權,或者雖無獨立的請求權,但案件的處理結果與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而參加到原告、被告已經開始的訴訟中進行訴訟的人。

對原告、被告爭議的訴訟標的認為有獨立請求權,或者案件處理結果可能與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這是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根據。

第三人同原告或者被告存在某種民事法律關系,案件的審理結果可能與第三人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這是第三人區別於共同訴訟人和訴訟代理人的根本之點。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我國民事訴訟第三人分為兩類:一是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二是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例:

有獨立請求的第三人:甲起訴乙要求返還某物,但是丙認為某物為其所有,這時丙就可以提處訴訟以有獨立請求的第三人的身份參加訴訟。

無獨立請求的第三人:甲欠乙1萬元錢不還,而丙又欠乙1萬元並且已經到期,而乙既不還甲錢也不找丙要求還錢,這時候甲可以直接起訴要求丙還錢,這時候就可以追加乙為無獨立請求的第三人參加訴訟。

(5)關於民事訴訟法第三人擴展閱讀:

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規定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經濟審判工作中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若干規定第二條規定了三種不得追加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情形:

1、受訴人民法院對與原被告雙方爭議的訴訟標的無直接牽連和不負有返還或者賠償等義務的人,以及與原告或被告約定仲裁或有約定管轄的案外人,或者專屬管轄案件的一方當事人,均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

2、人民法院在審理產品質量糾紛案件中,對原被告之間法律關系以外的人,證據已證明其已經提供了合同約定或者符合法律規定的產品的,或者案件中的當事人未在規定的質量異議期內提出異議的,或者作為收貨方已經認可該產品質量的,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

3、人民法院對已經履行了義務,或者依法取得了一方當事人的財產,並支付了相應對價的原被告之間法律關系以外的人,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

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意義在於查清案件事實,分清責任是非,簡化訴訟程序,有效利用審判資源,防止人民法院對同一事實作出互相矛盾的判決。

⑹ 民事訴訟法追加第三人怎樣寫

民事訴訟追加原告起訴時,可以直接列第三人。
合同法司法解釋一》第十六條:「債權人以次債務人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代位權訴訟,未將債務人列為第三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債務人為第三人。」

⑺ 民事訴訟中第三人必須參加訴訟嗎

民事訴訟第三人是否必須參加訴訟是要看原告是否已經向法院提出申訴。

根據《中國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章第一節第五十六條中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

前兩款規定的第三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證明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

(7)關於民事訴訟法第三人擴展閱讀

無獨立申請權第三人參加訴訟需滿足的條件:

(1)原告已經起訴到法院,且案件已經由法院受理;

(2)由訴訟當事人提出申請追加第三人參加訴訟;民事訴訟法中對由那一方當事人追加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並無明文規定,我認為追加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分如下情況:

A、原告申請追加第三人;

B、被告申請追加第三人;

C、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對於上訴三種情況,原告、被告、第三人申請後,法院應作初步的審查,如果法院認為案件的處理結果與第三人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則同意其申請,否則法院可決定不予追加,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當事人濫用該權利,拖延訴訟;或

(3)法院依職權追加第三人。法院在審理案件的過程中如發現案件的處理結果與案外人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可依職權追加第三人參加訴訟。

⑻ 關於民事訴訟中的第三人

只要一審列為第三人的,如果該第三人沒有獨立請求權,沒有參加一審,不妨礙其參加二審。如果該第三人有獨立請求權,審理結果關系其利益,可以另行起訴,不參加二審。

⑼ 如何確定民事訴訟中的第三人

民事訴訟中的復第三人,制有兩種:
1、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指對他人之間的訴訟標的,有獨立的請求權而參加訴訟的人;
2、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對於已經進行的訴訟,就當事人之間的訴訟標的,雖然沒有獨立的請求權利,但是案件處理的結果與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為維護自己的利益參加(自行參加或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到當事人一方進行訴訟的人。
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
前兩款規定的第三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證明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

⑽ 《民事訴訟法》 下列關於第三人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單選哦

d不正確抄。第三人有如下特襲征:1.對他人之間的訴訟標的有獨立請求權;或者無獨立請求權,但與案件的處理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2.參加到他人之間已經開始的訴訟中,即第三人參加訴訟時,他人之間的訴訟已經開始,但法院尚未作出裁判。第三人參加訴訟是以本訴的存在作為其前提和基礎的,屬於兩訴的合並,稱為參加之訴,而本訴則是指原、被告之間的訴訟;3.第三人參加訴訟的目的在於維護其自身的合法權益,在這點上又區別於訴訟代理人。

熱點內容
合同法311是強制性規定嗎 發布:2025-10-02 17:13:15 瀏覽:316
82年婚姻法 發布:2025-10-02 17:12:29 瀏覽:352
法院向刑廳 發布:2025-10-02 17:05:57 瀏覽:485
有限空間法律知識解讀 發布:2025-10-02 16:58:28 瀏覽:319
法官肖峰 發布:2025-10-02 16:41:36 瀏覽:733
大學生設立法律援助中心意義 發布:2025-10-02 16:40:39 瀏覽:206
高等教育法是否屬於行政法 發布:2025-10-02 16:39:45 瀏覽:693
協議書上的經辦人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10-02 16:37:42 瀏覽:890
經濟法概論義務名詞解釋 發布:2025-10-02 16:33:40 瀏覽:806
臨床實驗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02 16:26:18 瀏覽: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