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中和特殊工時相關的
Ⅰ 特殊工時制的分類
縮短工時制
即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少於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少於四十小時的工時制度。在特殊條件下從事勞動和有特殊情況,需要在每周工作40小時的基礎上再適當縮短工作時間的,應在保證完成生產和工作任務的前提下,由企業根據實際情況自行決定。
綜合計時制
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是指單位以標准工作時間為基礎,以一定的期限為周期,綜合計算工作時間的工時制度。企業因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標准工時制的,可以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即分別以周、月、季、年等為周期,綜合計算工作時間,但其平均日工作時間和平均周工作時間應與法定標准工作時間基本相同。用人單位在保障職工身體健康並充分聽取職工意見的基礎上,採用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輪休輪調等適當方式,確保職工的休息休假權利和生產、工作任務的完成。
不定時工作制
不定時工作制是一種因工作性質和工作職責的限制,勞動者的工作時間不能受固定時數限制,而直接確定職工勞動量的工作制度。對於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職工,用人單位應按勞動法的規定,參照標准工時制核定工作量並採用彈性工作時間等適當方式,確保職工的休息休假權利和生產、工作任務的完成。
計件工作制
計件工作制是指以工人完成一定數量的合格產品或一定的作業量來確定勞動報酬的一種勞動形式。按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規定,對實行計件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根據標准工時的規定,合理確定勞動定額和計件報酬標准。
縮短工時制
也稱為縮短工作制。它是規定勞動者每個工作日的工作時間少於標准工作日長度或每周工作天數少於標准工作天數的工作時間制度。適用這種制度的主要是從事特別艱苦、繁重、有毒有害、過度緊張的勞動者以及在哺乳期的女員工。如我國法律規定,有不滿1周歲嬰兒的女職工,每日可在工作時間內有1小時哺乳時間。
Ⅱ 標准工時制與特殊工時制的關系
工時是指勞動者根據勞動合同的規定,為履行勞動義務而從事勞動的時間。根據《勞動法》、《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原勞動部《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勞部發[1994]503號)等規定,目前,我國的工時制度主要分為兩大類,標准工時制度與特殊工時制度。特殊工時又分為不定時工時制、綜合計算工時制。因此,現在我國存在三種工時制度。三種工時下,國慶加班工資待遇差別也很大。
(1)標准工時制度下的加班。10月1日、2日、3日安排加班的,公司應支付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300%支付勞動者工資。10月4日、5日、6日、7日安排加班的,公司可以選擇調休,不支付加班工資;也可以選擇支付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200%支付勞動者工資。
(2)不定時工時制度下的加班待遇。10月1日、2日、3日安排加班的,公司應支付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300%支付勞動者工資。10月4日、5日、6日、7日安排加班的,公司不用支付加班工資,也不用調休。
(3)綜合計算工時制下的加班待遇。10月1日、2日、3日安排加班的,公司應支付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300%支付勞動者工資。10月4日、5日、6日、7日安排加班的,綜合計算周期內的實際工作時間沒有超過法定標准工作時間的部分,不支付加班工資也不調休;綜合計算周期內的實際工作時間超過法定標准工作時間的部分,均按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150%支付加班加點工資。
Ⅲ 勞動法有特殊工時制度嗎
第三節
非全日制用工
第六十八條
非全日制用工,
是指以小時計回酬為主,
勞動者在同一用人答單位
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小時,
每周工作時間累計不超過二十四小時的用
工形式。
第六十九條
非全日制用工雙方當事人可以訂立口頭協議。
從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勞動者可以與一個或者一個以上用人單位訂立勞動合
同
;
但是,後訂立的勞動合同不得影響先訂立的勞動合同的履行。
第七十條
非全日制用工雙方當事人不得約定試用期。
第七十一條
非全日制用工雙方當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隨時通知對方終止
用工。終止用工,用人單位不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第七十二條
非全日制用工小時計酬標准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人民政
府規定的最低小時工資標准。
非全日制用工勞動報酬結算支付周期最長不得超過十五日。
Ⅳ 在勞動法中關於工作時間是怎樣規定的
國家實行勞動者從全年日歷時間365天中扣除52個星期的公休日104天,扣除法定節假日11天,全年應工作250天,每月平均工作20.83天,每天工作8小時。按此推算,每個月平均應工作約167小時。不得超過上述規定限額工時制度。
《勞動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4)勞動法中和特殊工時相關的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1、第三十五條依法簽訂的集體合同對企業和企業全體職工具有約束力。職工個人與企業訂立的勞動合同中勞動條件和勞動報酬等標准不得低於集體合同的規定。
2、第三十六條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3、第三十七條對實行計件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根據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工時制度合理確定其勞動定額和計件報酬標准。
4、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5、第三十九條企業因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規定的,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
6、第四十條用人單位在下列節日期間應當依法安排勞動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節;
(三)、國際勞動節;
(四)、國慶節;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
7、第四十一條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8、第四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長工作時間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條的限制:
(一)、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
(二)、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條用人單位不得違反本法規定延長勞動者的工作時間。
9、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10、第四十五條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
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Ⅳ 特殊工時管理規定的法律責任
第二抄十二條【未經審批的襲法律責任】企業有下列情形之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和《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的規定處理:
(一)未經審批機關同意,擅自實行特殊工時制度的;
(二)變更後未按照規定辦理申請手續,繼續實行特殊
工時制度的;
(三)審批機關撤銷審批或者批復決定到期失效後,未及時停止實行特殊工時制度的;
(四)未經過民主程序、提供的第十三條第六項的材料為虛假材料,被審批機關撤銷審批的。
企業有前款所列情形,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十三條【未公示法律責任】企業未按照本規定將批復決定在本單位公示的,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並處以1000元罰款。
第二十四條【未報備法律責任】中央企業設在地方的下屬、控股的法人單位未將獲准實行特殊工時制度的有關批復文件以及企業的具體實施辦法報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備案的,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並處以1000元罰款。
Ⅵ 最新勞動法關於工時、加班的規定
《關來於職工全年月平均自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 》
勞社部發[2008]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局):
根據《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國務院令第513號)的規定,全體公民的節日假期由原來的10天增設為11天。據此,職工全年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數和工資折算辦法分別調整如下:
一、制度工作時間的計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節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時數的計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時。
二、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
按照《勞動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據此,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
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Ⅶ 勞動法中關於工時是怎麼樣規定的
關於工時制的規定,目前我國主要分為標准工時制度、不定時工時制度和綜合計算工時制度三種。三種工時制度的特徵如下:
1、標准工時制度。標准工時制度是由立法確定一晝夜中工作時間長度,一周中工作日天數,並要求用人單位和一般職工普遍實行的基本工時制度。根據《勞動法》第三十六條的規定,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的工時制度。結合《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第三條的規定,職工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擅自延長職工的工作時間。那麼,一般職工應適用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的工時制。
2、不定時工時制度。它是指因工作性質和工作職責的限制,勞動者的工作時間不能受固定時間限制的工時制度。其特點就是直接確定職工勞動量、無須確定上下班時間,可簡單理解為只看工作結果,不問工作過程,是用人單位採用彈性工作時間等適當的工作和休息方式,確保職工的休息休假權利和生產、工作任務的完成。按照勞動部[1994]503號文件《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第四條的規定,企業對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職工,可以實行不定時工作制:(一)企業中的高級管理人員、外勤人員、推銷人員、部分值班人員和其他因工作無法按標准工作時間衡量的職工;(二)企業中的長途運輸人員、出租汽車司機和鐵路、港口、倉庫的部分裝卸人員以及因工作性質特殊,需機動作業的職工;(三)其他因生產特點、工作特殊需要或職責范圍的關系,適合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職工。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需要到當地勞動部門申請批准。
3、綜合計算工時制度。它是指以標准工作時間為基礎,以一定的期限為周期,綜合計算工作時間的工時制度。企業因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標准工時制的,可以綜合計算工作時間,但其平均日工作時間和平均周工作時間應與法定標准工作時間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