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單位委派
㈠ 新勞動法是不是規定,用人單位不能委託第三方簽訂勞動合同
商族人,你好。
最簡單直接的就是:
不是他們本公司直接和你簽訂勞動合同
而是通過第版三方
一般是人才中權介公司等等
有些企業(也有大企業)為了規避用工風險,引入第三方中介機構,形成「勞動者-中介-用人單位」的用工形式。
可以這么理解:1、一般是同工同酬的,不管用工形式如何,所有企業員工都享受同等福利、薪酬待遇。2、根據最新的《勞動合同法》,人事代理制度得到了進一步規范,企業必須更好的貫徹同工同酬的思想。
即人事代理單位與你簽定勞動合同,再由人事代理單位將你派往用人單位進行工作。就是所謂的「人事代理制度」,現在從事「人事代理」的部門越來越多,最權威的人事代理部門當屬當地勞動局的人才交流中心了。
現在的大部分企業單位都採用這樣的外包形式,由第三方公司來和員工簽定合同.
這是合法的.因為不管是哪個公司簽.只要合同上包含了必須的條件,福利.義務等等內容.這合同就是有效的.
外包公司.這樣做的好處就是省卻了本公司的一些瑣碎的小事.
㈡ 被委派人員與被委派單位是勞動關系嗎
您好:
看了您的問題作如下答復:
1.
被委派的人員與被委派的單位不是勞動關系,被委派的人員和委派的單位是勞動關系。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滿意求接受
㈢ 員工不同意公司的委派(或者叫支援)怎麼辦
因為屬於集團內部的派遣,實際上你還是為集團工作,你可以選擇去A或者去集團的人事部門說明情況,請求更換工作崗位。B公司無權處理你的人事調動。
㈣ 聘用,選舉,任命,委派,這四個的區別是什麼
聘用:是指你招聘他為你公司員工,准備確立勞動關系。
選舉:是指通過全員投票或者其他表決方式確定某一事項的行為。
任命:是指上級或者組織通過一定的形式,書面或口頭指定下命令任用。
委派:是指上級或者組織通過一定的形式,書面或口頭,委任派遣某一人或某一組織從事某種工作或行為。
(4)勞動法單位委派擴展閱讀:
1.選舉與民主
選舉是民主的主要形式,民主很大程度上要靠選舉來實現,但選舉並非民主的唯一形式,把選舉等同於民主是一種機械的理解。為了標榜民主而把有關的一切程序和活動都規定為選舉的形式,實際上又不能真正實行,其後果可能導致民主流於形式而失去實質,成為「假民主」。
民主的本質應是人民大眾有充分的決定權,通過決定權來確保被選舉人為人民服務。而決定權既可以用「肯定」即選舉來行使,也可以通過考試考核紀檢監察確保被選舉人忠實履行職責,也可以用「否定」即罷免來行使。總之只要人民的決定權得到真正行使,就是有充分的民主。
2.聘用制
聘用制是以合同的形式確定事業單位與職工基本人事關系的一種用人制度,即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本單位的身份屬性通過與單位簽訂聘用合同確定。事業單位傳統的用人制度是職工一旦被調入或分配到其單位,合同期限內成為該用人單位的正式員工,之後是跟公司繼續簽約在該用人單位繼續工作。
聘用制就是要將傳統的用人制度改革成為合同契約式的用人制度;聘任制是事業單位內部具體工作崗位的管理制度,是相對委任制而言的。受聘人擬任工作崗位或職務一般通過競爭取得,確定的形式可以簽定聘任合同,也可以簽訂聘約,或頒發聘書,也可以簽訂目標責任書。在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中,對某一職工既要通過聘用制確定基本人事關系,又要通過聘任明確具體崗位職務。
㈤ 我與現工作單位是存在委派關系還是勞動關系
根據你的表述,原單位繳納社會保險停保之前,勞動關系是與原單版位建立,只是工作地點在現權單位;原單位繳納社會保險停保之後,勞動關系是與現單位建立,只是現單位沒有繳納社會保險而已,同時你可以根據勞動合同法第10條、第38條、47條、48條追究現單位沒有簽訂勞動合同且沒有繳納社會保險的法律責任。希望你能夠滿意!
㈥ 用工單位委派某人去第三方單位,和用工單位派人去第三方單位任職某崗位,有什麼區別嗎
一樣的意思,合同編制是在用工單位,幹活是在第三方單位。
㈦ 什麼是勞務派遣,勞務派遣與委派,外借有什麼區別
一、什麼是勞務派遣
勞務派遣是指依法設立的勞務派遣機構和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後,依據與接受派遣單位(要派單位)訂立的勞務派遣協議,將勞動者派遣到接受派遣的單位工作(為了敘說的方便,以下將勞務派遣機構稱為派遣機構,將接受派遣的單位稱為要派單位)。
顯然勞務派遣機構已經不同於職業介紹機構,它與勞動者和要派單位之間的關系,不再是職業的介紹和就業的指導,也不僅是扮演勞動力市場中的中介角色,而成為了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的一方當事人。與傳統的勞動法律關系只有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兩方主體不同,勞務派遣中涉及派遣單位、要派單位和被派遣員工三方的權利和義務。
隨著我國勞務派遣的快速發展,因勞務派遣而發生的侵犯被派遣員工合法權益的糾紛也層出不窮。由於我國立法和理論研究的相對滯後,如何確認勞務派遣中的僱主以及僱主責任就成為各地司法機構和仲裁機構處理勞務派遣糾紛的焦點和難點。
二、勞務派遣與委派、外借有什麼區別
勞動派遣與委派、外借不同,外借、委派是指用人單位為了完成其某項業務工作,安排勞動者到關聯單位去從事相應的工作,應接受原單位與借用或派往企業的雙重管理。外借或委派期間員工是否與原單位保持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自主協商,根據具體情況確定。
根據目前的勞動關系管理實踐,集團型公司的勞動關系存在以下幾種典型模式:
1、所有從業人員與母公司建立勞動關系,子公司從業人員由母公司統一委派和管理的勞動關系管理模式。
2、所有從業人員與所在公司建立勞動關系,並以子公司為單位進行相對獨立的人員管理的勞動關系管理模式。
3、所有從業人員與所在公司建立勞動關系,所在公司將人事事務委託母公司代理的勞動關系管理模式。
4、核心員工與母公司建立勞動關系,其他從業人員與所在公司建立勞動關系,並建立分級分類勞動關系管理機制的勞動關系管理模式。
根據原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4條的規定,如果派出到合資、參股單位的職工與原單位仍保持著勞動關系,那麼,員工應當與原單位簽訂、變更或延續勞動合同,原單位可就勞動合同的有關內容在與合資、參股單位訂立勞務合同時,明確職工的工資、保險、福利、休假等有關待遇。原用人單位與合資、參股單位對職工的待遇無約定或無明確約定的,勞動者的相關待遇可由原用人單位和合資、參股單位共同負擔。
㈧ 新勞動法成立後還有委託代理合同嗎
第八十七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專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屬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㈨ 請問是否觸犯勞動法
樓上的不對,你申請的假期是否按公司的福利來,公司沒有規定可以有假期那按版勞動法,除了婚假,喪假權,年假,產假和國定假日外。你不可以為經公司批准而不去上班,除非去服役,或考上全日制高等院校,才可以在退役或畢業後回原用工單位繼續履行合同。
如果你私自不去上班屬於曠工,具體怎樣處罰屬於企業規章制度(企業規章制度必須經過工會或全體職工協商後再公示才有效)不屬於觸犯勞動法。
就是你違紀在先用工單位辭退你也一樣要補償給你。但證實你是嚴重違紀的話,那你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權力就沒有了。
㈩ 委派員工進入單位!一直是一個月上22天!這22天都是每天24小時的!這合法嗎
這肯定是不合法的。每天工作24小時,這嚴重的侵犯了勞動者的休息權,身體健康權。不僅侵犯了勞動法的規定,同時也是一員對員工人身權利的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