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行政訴訟法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行政訴訟法的解釋

發布時間: 2021-01-26 20:42:51

1. 請問:最高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總共幾十條法律條文。謝謝!!!

第二十七條
最後一條: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2. 關於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來人民法院關於源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0]8號 2000年3月8日公布 自2000年3月10日起施行) 第五十七條人民法院認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但不適宜判決維持或者駁回訴訟請求的,可以作出確認其合法或者有效的判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作出確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或者無效的判決:(一)被告不履行法定職責,但判決責令其履行法定職責已無實際意義的;(二)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但不具有可撤銷內容的;(三)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依法不成立或者無效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5〕9號 2015年4月22日公布 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第二十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3.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法的司法解釋

您好,您可以詳細描述您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於2015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48次會議通過。

為正確適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決定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結合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工作實際,現就有關條款的適用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人民法院對符合起訴條件的案件應當立案,依法保障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
對當事人依法提起的訴訟,人民法院應當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一律接收起訴狀。能夠判斷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當場登記立案;當場不能判斷是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接收起訴狀後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七日內仍不能作出判斷的,應當先予立案。
起訴狀內容或者材料欠缺的,人民法院應當一次性全面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內容、補充的材料及期限。在指定期限內補正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當事人拒絕補正或者經補正仍不符合起訴條件的,裁定不予立案,並載明不予立案的理由。
當事人對不予立案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第二條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第三項規定的「有具體的訴訟請求」是指:
(一)請求判決撤銷或者變更行政行為;
(二)請求判決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
(三)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違法;
(四)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無效;
(五)請求判決行政機關予以賠償或者補償;
(六)請求解決行政協議爭議;
(七)請求一並審查規章以下規范性文件;
(八)請求一並解決相關民事爭議;
(九)其他訴訟請求。
當事人未能正確表達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釋明。
第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已經立案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
(一)不符合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
(二)超過法定起訴期限且無正當理由的;
(三)錯列被告且拒絕變更的;
(四)未按照法律規定由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代表人為訴訟行為的;
(五)未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
(六)重復起訴的;
(七)撤回起訴後無正當理由再行起訴的;
(八)行政行為對其合法權益明顯不產生實際影響的;
(九)訴訟標的已為生效裁判所羈束的;
(十)不符合其他法定起訴條件的。
人民法院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逕行裁定駁回起訴。
…………
第二十六條 2015年5月1日前起訴期限尚未屆滿的,適用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關於起訴期限的規定。
2015年5月1日前尚未審結案件的審理期限,適用修改前的行政訴訟法關於審理期限的規定。依照修改前的行政訴訟法已經完成的程序事項,仍然有效。
對2015年5月1日前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或者行政賠償調解書不服申請再審,或者人民法院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程序性規定適用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的規定。
第二十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四條,請幫忙解釋一下。

比如行政機關出台一項規定電動車必須上牌照,一個城市的電動車不計專其數,不能確定對多少人屬有約束力,這就是抽象行政行為。反之,如果你超速被罰款了,這一行政行為只對你一個人產生了影響力,即行政行為的對象是特定,這就是具體行政行為。
利害關系人是指受到行政行為直接、現實影響的當事人(所謂當事人就是身當其事嗎),不包括間接的、精神損失等

5. 如何簡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本條文應理解為:第一款:在主債權轉讓時,不區分抵押物是債務人提供還是第三人提供,回抵押人仍然承擔答抵押責任。
第二款:如果抵押物為債務人提供,主債務分割或轉讓,債務人仍以抵押物承擔責任;如果抵押物為第三人提供,主債務分割或轉讓,比須經過第三人同意,否則對未經其同意轉讓的債務,不再承擔擔保責任。

6. 新行政訴訟法發布後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司法解釋有哪些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 法釋〔2018〕1號

7. 法律問題:誰知道最高法院關於行政訴訟法解釋的第四十一條......

第四十一條第一款是針對對行政機關作出決定時,而不服該決定的相對人進內行行政起訴的規定容。因為行政決定是法律文書,該法律條款規定雷同於生效的人民法院裁判文書的再審期限的法律規定,該規定只限於相對人進行行政起訴的期限。所以,針對的對象是行政機關作出決定時的相對人。
第四十二條是針對行政機關為相對人作出決定後,侵犯了其他利害關系人合法權利而作出的規定。該規定立法宗旨充分體現了人民法院懲治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腐敗,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利的決心。只要行政機關對此不及時進行自我糾正,涉及不動產的受害人在二十年內、其他受害人在五年內隨時都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捍衛自己的合法權利,人民法院都將依法審判。所以,針對的對象是行政機關作出決定後的受害人(即:利害關系人)。

針對的性質都是保護各方的合法權益。

有些審判機關將以上法律條款故意顛倒是非,把受害人當作相對人來對待,在適用以上法律條款時一概而論(只適用第四十一條),是很多受害人在起訴時被擋在門外或者受理後被踢出門外,受害人是真正受不到法律保護的。

8.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還有效嗎

新的解抄釋沒有襲廢止原來的解釋,還有效。原來的司法解釋中僅與新的解釋不一致的才無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法釋〔2015〕9號 2015年4月22日公布 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9.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行政訴訟法解釋屬於什麼

司法解釋,是最高法院對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法令問題的解釋,最高檢對檢察工專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屬、法令問題的解釋。
司法解釋分為兩種:兩高司法解釋。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法律中需要進一步具體明確的問題所做的叫做立法解釋。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解釋。
3,國務院及主管部門所做的叫做行政解釋。
4,我國的法定解釋僅為:立法解釋、司法解釋、行政解釋。

熱點內容
注會經濟法可轉債 發布:2025-10-02 15:23:00 瀏覽:676
北大在職法學 發布:2025-10-02 15:22:14 瀏覽:393
法律援助為老年人提供優質服務 發布:2025-10-02 15:21:12 瀏覽:7
法律咨詢需要付費嗎 發布:2025-10-02 15:20:28 瀏覽:383
安徽銅陵律師 發布:2025-10-02 15:20:17 瀏覽:682
安徽省律師收費 發布:2025-10-02 15:09:54 瀏覽:511
2018年新修訂信訪條例 發布:2025-10-02 15:04:14 瀏覽:776
法院拍賣揚州 發布:2025-10-02 15:01:03 瀏覽:271
12萬民法 發布:2025-10-02 15:00:22 瀏覽:634
法治報告演講 發布:2025-10-02 14:57:56 瀏覽: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