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新舊行政訴訟法修改對照表

新舊行政訴訟法修改對照表

發布時間: 2021-01-27 11:12:08

『壹』 行政訴訟法有幾次修改

1、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2014年11月1日表決通過了修改行政訴訟法的決定,國家主席簽署第15號主席令予以公布。這是行政訴訟法自1989年制定後作出的首次修改。
2、修正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貳』 新舊行政訴訟法的不同之處

A 新行政訴訟法,新在哪裡?

新行政訴訟法將於明年5月份正式實施,修改的地方太多了,下面重點介紹一下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從立案、審理、執行方面的完善,有助於改善在實踐中的行政訴訟的「三大難」問題。新行政訴訟法,在立案方面擴大了行訴案件受理范圍,在審理方面強調了行政機關的出庭義務,在執行方面賦予了法院刑拘的權力。

一、立案:擴大行訴案件受理范圍:

對以下12種「民告官」案件,法院要受理。

1、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2、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3、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4、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5、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

6、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7、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

8、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

9、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10、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

11、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

12、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

新行訴法擴大了法院受理行政訴訟案件的范圍。過去有一些法院不管的案子,現在也管了,包括社會比較關注的土地房屋徵收補償等領域。這對行政機關提出了更高要求,行政機關要進一步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確保各類行政行為都能夠經受法律的檢驗。

二、審理:民告官「官」應出庭應訴。

「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行政機關要支持告、配合告。行政機關在行政訴訟過程中雖然是被告,也要積極支持、配合人民法院依法開展行政審判工作。

三、執行:不執行判決可拘直接責任人。

「第九十六條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的,第一審人民法院可以採取下列措施:

(一)對應當歸還的罰款或者應當給付的款額,通知銀行從該行政機關的賬戶內劃撥;

(二)在規定期限內不履行的,從期滿之日起,對該行政機關負責人按日處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罰款;

(三)將行政機關拒絕履行的情況予以公告;

(四)向監察機關或者該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提出司法建議。接受司法建議的機關,根據有關規定進行處理,並將處理情況告知人民法院;

(五)拒不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社會影響惡劣的,可以對該行政機關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予以拘留;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這一規定對於促進執行還是比較有力度的,雖然有『社會影響惡劣』的限制,實踐中可能會慎重使用這個手段,但是拘留還是有一定威懾力的。

『叄』 新行政訴訟法修改有那些新內容

如果是錯的話,理由只有一個,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原審判決遺漏行政賠償請求,第二審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依法應當予以賠償的,在確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同時,可以就行政賠償問題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就行政賠償部分發回重審。當事人在第二審期間提出行政賠償請求的,第二審人民法院可以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告知當事人另行起訴。

『肆』 行政訴訟法經過幾次修改

復1、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制會議2014年11月1日表決通過了修改行政訴訟法的決定,國家主席簽署第15號主席令予以公布。這是行政訴訟法自1989年制定後作出的首次修改。
2、修正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伍』 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有哪些重要修改

第一:明確法院必須依法受理行政案件,行政機關不得干預、阻礙法律立案,有利於解決行政立案難問題。


《新法》第三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機關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上述增加的內容是《舊法》中不從規定的,它明確了法院必須依法立案的法定職責。


第二、 登記立案制度及上級法院直接立案審理制度的確立,是解決立案難問題的重大舉措
《新法》第五十二條規定了起訴狀立案登記制。五十二條規定,法院接受起訴材料後應該依法進行登記並出具註明日期的書面憑證。起訴狀內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錯誤的,應當給予指導和釋明,並一次性告知當事人補正。不得未經指導和釋明即以起訴不符合條件為由不受理。

那麼對於不接收起訴狀、接收起訴狀後不出具書面憑證,以及不一次性告知當事人補正起訴狀內容的,當事人可以向上級人民法院投訴,上級人民法院應當責令改正,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在《新法》五十四條還規定了人民法院在七日內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書的,當事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起訴。上一級人民法院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立案、審理,也可以指定其他下級人民法院立案、審理。」

『陸』 行政訴訟法2017修訂的內容有哪些

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做了修改。

根據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具體修正內容如下:

第二十五條增加一款,作為第四款:「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應當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職責。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職責的,人民檢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拓展資料:

行政訴訟法是資產階級革命取得勝利並建立資產階級國家以後的產物。現代國家的行政法,同刑法、民法不同,大多數國家的許多行政法律文件中,都既規定了實體法規范,又同時規定了相應的程序法規范。而在刑法領域和民法領域中,實體法同程序法已基本分開,形成了刑法、刑事訴訟法和民法、民事訴訟法等相對獨立的法律部門。

中國行政訴訟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法典中比較集中地規定的一些行政訴訟法律規范,和分散規定在其他許多法律、法規中的行政訴訟法律規范的總稱。《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是中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一部重要的基本法律。

參考資料:中國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熱點內容
保證書怎麼寫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10-02 08:16:50 瀏覽:666
贊美法官的詩詞 發布:2025-10-02 08:14:48 瀏覽:88
勞動法2018年產檢規定 發布:2025-10-02 08:07:32 瀏覽:390
法律援助申請撤消申請書 發布:2025-10-02 08:06:36 瀏覽:713
塞席爾法院 發布:2025-10-02 08:00:33 瀏覽:213
法治政府法治社會法治 發布:2025-10-02 07:55:23 瀏覽:54
天津市勞動合同法律咨詢電話 發布:2025-10-02 07:52:32 瀏覽:448
郵件離職法律效力 發布:2025-10-02 07:46:37 瀏覽:512
瀘溪律師 發布:2025-10-02 07:32:12 瀏覽:255
手機錄音具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10-02 07:15:23 瀏覽: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