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班级微信群规章制度

班级微信群规章制度

发布时间: 2020-12-31 21:23:04

⑴ 同学微信群的规章制度有哪些

关于班级群的问题,几乎每个新学期都会迎来吐槽。比如占用老师和家长太多精力,家长感觉每天都在开家长会,老师感觉工作生活没有了界限。班级群用得好,必须要制定规则,除了文中提到的,也欢迎大家在后台留言。

现在孩子们上学,几乎每个班都建立了微信群,老师有什么通知,在群里一说,所有家长马上就能收到。

同样,班里有什么事情,家长和老师们也可以在群里讨论,相当于在网上开家长会,大大提高了家校沟通的效率。

但是关于班级群,老师和家长都有要吐槽的地方,其实只要大家都遵守规则,班级微信群就可以发挥良好的作用。

比如以下几条班级微信群的原则,老师和家长们就应该记住。

01
每一个群成员都是平等的

班级微信群的成员,无非是这个班级的老师和全体学生的家长。

老师是学生的管理者,但不是家长的管理者,不能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甚至说踢谁就踢谁。

同样,家长也不能把老师看成服务人员,觉得自己孩子花钱上学就得你说了算。不管你的背景有多大,能力有多强,也不能对老师颐指气使。

在群里面,没有上下级关系,没有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也没有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大家地位平等,目标一致,都是为了把孩子教育好。

02
与班级无关的事情不说

在生活中,我们很多微信群都是屏蔽或静音的,但班级微信群的重要性,使得我们必须随时关注,及时收看群里的每一条消息。

如果有人像在其他群一样,随便发一些广告、鸡汤,甚至在里面闲聊,会浪费大家宝贵的时间。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到与班级无关的事情不说,保持群里内容的纯洁性。

03
不宜公开的内容不发到群里

微信群属于公共场合,个别问题可以私聊,不宜把公开的内容展现给所有人看。

不管是家长对个别老师管理上的意见,还是老师对个别孩子成长中的问题,私下沟通更为恰当。这样做,既不会影响到其他人,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比如今年5月份,就发生过一位老师把班里的成绩发到了微信群,引发了某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家长的不满,要求当事老师登门道歉的事情。

虽然老师觉得委屈,但不公布学生成绩是上级的明确规定,家长的诉求确实有根据。

04
不说不文明或过激的话

这是做人的基本素质,在班级群里更应该模范遵守。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可能存在意见不一致的地方,甚至有时候会产生误会。

此时,大家要心平气和地讨论,少一些情绪化的表达。

大家的目的是想让孩子健康成长,自己更应该做表率。如果自己先沉不住气,如何教育好孩子。

曾经有家长在班级群里辱骂老师,最终被警方处罚的新闻见诸报端,这样的事情本不应该出现。

05
不刻意讨好老师

家长都希望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多照顾一些,这是人之常情。

但有些家长为此就在班级群里刻意讨好老师,只要老师一出现,就在后面问候、恭维,一连串刷屏的“老师辛苦了!”“谢谢老师!”

严重一点说,这是一种情感行贿,不但在群里产生大量重复的无效信息,浪费了其他人的精力,也是一种破坏班级良好风气的行为。

班级群的信息应该指向明确,少而精。

老师在群里发一些信息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地附上一句“收到回复”或“不必回复”,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这一现象。

06
发信息要有时间观念

家长想随时了解孩子信息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老师们有自己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不可能每句话都及时回复,及时看到。

所以,家长在发信息的时候,不能要求老师马上回复,也要尽量避开休息时间,不要给老师造成困扰。

反过来,老师布置任务或安排事情也是如此,要考虑家长的实际情况,不能什么时候想起来就发。

从本质上讲,微信和电话一样,也是一个通讯工具,大家都要有最基本的使用礼仪。

总的来说,建立班级微信群,有利于家校交流,给老师和家长带来了方便。

只要每个人都遵守这些最基本的规则,班级微信群就只会成为班级管理的好助手,而不会成为大家的负担。

⑵ 建立微信群,需要遵守哪些规章制度

  • 不要发广告和乱七八糟的内容。

  • 抢红包,有抢就有发,不要一味的抢专。

  • 微信群是供大家属沟通和联络感情的平台,希望大家不要在群里争吵。

⑶ 班级群的群规怎么定

前几天,一位同事说,孩子刚入幼儿园,班里建了一个微信群。没想到,群里整天就几位家长和一位老师在海阔天空的聊些无用的话题。好几次,那几个大叔级的家长还公开的”撩逗“女老师,一些家长都看不下去了。想退群,又怕得罪了老师或错过了学校的信息。

班级微信群,也应该有个规矩才对!

当下“班级微信群”已成为每个班级不可缺少的交流平台。

在每个家长和老师的手机中,谁没有一两个“班级群”。这些群从最早的Q群,到现在的微信群,家长和老师之间交流更方便了。许多事情,老师只要在群中一说,应者如云。学生情况,布置作业,检查阅读,开展活动,订阅报刊,许多工作在班级群中就轻松的进行了。

作为新生事物,班级微信群的运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近来,有关心教育的人士提出,应该给班级微信群定个规矩了。笔者深以为然。

在班级校微信群里,要实现广大家长和教师在网络信息交流平台里自由而有限度的发言,既离不开参与者自身意识和素养的提高,也离不开有关平台治理和有效发言规则的制定。有的家长微信群,在创建之初就拟定了“公约”,明确其运行规则和禁忌,确保了成员发言时的尺度和方式,不失为一种可供借鉴的方法。

要给班级微信群定规矩,有一些事情,家长和老师先要弄清楚:

第一,班级微信群目的问题:不论是学校的微信群,还是培训机构的微信群,其目的只能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包括孩子学习和成长的一切问题,是这个班级群建立的核心和目的。

第二,班级微信群性质问题:有专家认为:家长群虽然是老师建立的,老师是群主,但老师和家长背后的关系却是工作关系,而且更类似公务员与纳税人的关系。既然如此,群就应该是一个公共领域,而不是老师自己说了算的私人空间。

第三,班级微信群组成问题:因为班级群的目的和性质使然,班级群的组成只能是学校的老师(包括校长、主任、班主任、任课老师,生活老师)、家长(本班级学生的父母、或者是受监护人委托的亲属)和该班级的学生。

第四,班级微信群运行、内容问题:因为群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教育,所以,班级群中要杜绝一切与教育无关的内容。

首先,功利性问题;要禁止广告,文章链接,关注、投票等内容。

其次,展示性问题。有一些家长,习惯于在朋友圈中晒孩子的一切,自己的经历,鸡汤类的文章,这些,只能增加其它家长的厌恶情绪,严格杜绝。

再次,成员之间私人式的交流。笔者见到,几个家长在班级微信群里约

⑷ 班级微信群规怎么制定

各位家长,本群只用于沟通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请不要乱发消息,谢谢配合

⑸ 同学微信群规章制度

同学微信群按时间先后顺序有以下规律:
1、一般毕业后多年才会恢复联系,群专主发起人一属般混得中游,但很热心;
2、首批拉入、加入的为活跃分子,混得可以,之后人传人逐渐展开拉入越来越多同学,有些被迫拉入也从不说话;
3、距离产生美,聊当年、聊老师,久别胜新婚,玩表白,搞暧昧,人格分裂型发言,从所说的话反推就是其真实性格;
4、放肆过后,原本不说话的还是不说话,原本很多话的也说到没话说;玩不到一块的还是没共同语言,以前玩得好的共同语言也不多了,岁月就是把杀猪刀;
5、没事干,搞个聚会吧?来得了的、来不了的,各种百态人生。其实激情已经释放没了,真到聚会时,除了见面相互调侃,大家已经没什么新鲜感了。心眼多的钻被窝、心眼少的唠嗑、不多不少乱摸、一个心眼的唱歌、缺心眼的猛喝。
6、聚会过后,各种回想各种晒照片,约好来年再聚,群内渐渐安静下来。
7、轮到不说话的开始偶尔说几句。

⑹ 自己班的群规怎么写

自己班的群规可以按照方法写:

为更好的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加强家校沟通联络,共同关爱孩子的成长,我班建立微信群。为进一步规范群的管理工作,特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一、群规

1、班级微信群用于家校沟通交流,禁止补习班老师、家庭教师、家长朋友等无关人员加入。

2、群成员一律实名制。具体操作步骤:进入微信群后,点击屏幕右上角的图标,在打开的菜单中对“我在本群的昵称”进行修改即可。命名规则:学生姓名+爸爸/妈妈,不改昵称者会立即清除。

3、微信群只用于教育方面的沟通交流,不做其他内容聊天使用。群内成员发言请心平气和勿带戾气。

4、个别学生的纠纷问题不要在群内交流,请私聊。

5、群内只允许发文字,想发语音请私聊。

6、为提高交流的针对性,家长与群内具体成员的交流,要@相关对象。



二、在群内有以下行为的家长直接清退出群。

1、发布带有煽动性、过激性的言论。诋毁学校及师生形象,出现有违社会公德、不文明、侮辱性语言。

2、发布不良政治倾向、宗教、色情、暴力等内容或链接。

3、发布病毒链接或诅咒转发类文字。

三、在群内有以下行为的家长第一次警告,第二次清退出群。

1、恶意刷屏(相同的文字或者图片连续出现3次及以上视为刷屏)。

2、发红包、发广告、发投票链接、发搞笑图片和笑话、求赞朋友圈、求转发评论朋友圈、发”轻松筹“或类似的筹款产品链接。

3、传播泛滥的常识性谣言。

以上班级群管理制度即日生效,请各位家长遵守执行。谢谢配合!

(6)班级微信群规章制度扩展阅读:

《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微信群主负有监管职责。群主应规范群成员在信息交流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文明互动,理性表达。在遇到群成员发布谣言、敏感话题、黄赌毒、国家机密等话题时应制止,如果不对违规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群主是要承担责任。

即“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对于群员发布的违法内容,群主应予警告,直至将该群员踢出群聊。网络空间属于公共空间,网络秩序也是社会公共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利用信息网络恶意编造、散布虚假信息。

起哄闹事,辱骂、恐吓他人,引发社会公共秩序严重混乱,应当追究法律责任,造成较大危害的,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广大网民应该理性发言,对于恶意造谣,辱骂诋毁的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严厉打击。

热点内容
重庆永川区的法律援助中心在哪里 发布:2025-05-16 13:04:15 浏览:860
冒名开网银柜员承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6 12:57:38 浏览:898
电子银行安全法律法规 发布:2025-05-16 12:56:47 浏览:469
写五条刑法 发布:2025-05-16 12:55:16 浏览:342
劳动合同法宣传栏 发布:2025-05-16 12:53:08 浏览:388
蚌埠法院长 发布:2025-05-16 12:47:57 浏览:558
带休在违反劳动法吗 发布:2025-05-16 12:35:47 浏览:554
高级人民法院网 发布:2025-05-16 11:52:03 浏览:605
38妇女节维权法律知识 发布:2025-05-16 11:36:35 浏览:297
财经法规题库及答案解析 发布:2025-05-16 11:34:58 浏览: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