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報送法律法規
❶ 銀行業金融機構案件信息報送應當堅持什麼原則
銀行業金融機構案件信息報送應遵循及時、真實的原則。
(1)信息報送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要職責:
(一)依法依規對全國銀行業和保險業實行統一監督管理,維護銀行業和保險業合法、穩健運行,對派出機構實行垂直領導。
(二)對銀行業和保險業改革開放和監管有效性開展系統性研究。參與擬訂金融業改革發展戰略規劃,參與起草銀行業和保險業重要法律法規草案以及審慎監管和金融消費者保護基本制度。起草銀行業和保險業其他法律法規草案,提出制定和修改建議。
(三)依據審慎監管和金融消費者保護基本制度,制定銀行業和保險業審慎監管與行為監管規則。制定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典當行、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等其他類型機構的經營規則和監管規則。制定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的監管制度。
(四)依法依規對銀行業和保險業機構及其業務范圍實行准入管理,審查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制定銀行業和保險業從業人員行為管理規范。
(五)對銀行業和保險業機構的公司治理、風險管理、內部控制、資本充足狀況、償付能力、經營行為和信息披露等實施監管。
(六)對銀行業和保險業機構實行現場檢查與非現場監管,開展風險與合規評估,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七)負責統一編制全國銀行業和保險業監管數據報表,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發布,履行金融業綜合統計相關工作職責。
(八)建立銀行業和保險業風險監控、評價和預警體系,跟蹤分析、監測、預測銀行業和保險業運行狀況。
(九)會同有關部門提出存款類金融機構和保險業機構緊急風險處置的意見和建議並組織實施。
(十)依法依規打擊非法金融活動,負責非法集資的認定、查處和取締以及相關組織協調工作。
(十一)根據職責分工,負責指導和監督地方金融監管部門相關業務工作。
(十二)參加銀行業和保險業國際組織與國際監管規則制定,開展銀行業和保險業的對外交流與國際合作事務。
(十三)負責國有重點銀行業金融機構監事會的日常管理工作。
(十四)完成黨中央、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任務。
(十五)職能轉變。圍繞國家金融工作的指導方針和任務,進一步明確職能定位,強化監管職責,加強微觀審慎監管、行為監管與金融消費者保護,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按照簡政放權要求,逐步減少並依法規范事前審批,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優化金融服務,向派出機構適當轉移監管和服務職能,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機構業務和服務下沉,更好地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功能。
❷ 徵信條例第15條信息提供者向徵信機構提供個人不良信息,應當事先告知信息主體本人。
《徵信業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第631號令)
第十五條內 徵信機構應容當依法收集個人、法人及其他組織的信息,不得通過欺詐、竊取、賄賂、利誘、脅迫或其他不正當手段收集信息。
第十六條除下列信息外,徵信機構收集、保存、加工個人信息應當直接取得信息主體的同意:(一)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以及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已經依法公開的信息;(二)其他已經依法公開的個人信息。
此法條嚴格規范個人徵信業務規則,包括:除依法公開的個人信息外,採集個人信息應當經信息主體本人同意,未經同意不得採集;向徵信機構提供個人不良信息的,應當事先告知信息主體本人;徵信機構對個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不得超過5年,超過的應予刪除;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他人向徵信機構查詢個人信息的,應當取得信息主體本人的書面同意並約定用途,徵信機構不得違反規定提供個人信息。
❸ 生產安全事故信息報告和處置辦法是什麼
《生產安全事故信息報告和處置辦法》已經2009年5月27日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局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一條
為了規范生產安全事故信息的報告和處置工作,根據《安全生產法》、《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生產經營單位報告生產安全事故信息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對生產安全事故信息的報告和處置工作,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本辦法規定的應當報告和處置的生產安全事故信息(以下簡稱事故信息),是指已經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和較大涉險事故的信息。
(3)信息報送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生產安全事故信息的報告
根據我國《生產安全事故信息報告和處置辦法》
第六條
生產經營單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或者較大涉險事故,其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信息報告後應當於1小時內報告事故發生地縣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煤礦安全監察分局。
發生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的,事故發生單位在依照第一款規定報告的同時,應當在1小時內報告省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省級煤礦安全監察機構。
發生重大、特別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的,事故發生單位在依照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報告的同時,可以立即報告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
❹ 未按規定進行信息報告與公示需要承擔哪些法律後果
未按規定進行信息報告與公示需要承擔哪些法律後果?
發布時間:2015-03-19 13:46:33字體:[ 大 中 小 ][列印此頁][關閉窗口]
問:未按規定進行信息報告與公示需要承擔哪些法律後果?
答:根據國務院《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企業年檢制度已變更為企業年度報告公示制度。相關法規包括2014年10月1日起生效的《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企業經營異常名錄管理暫行辦法》、《企業公示信息抽查暫行辦法》和2014年9月2日起實施的《關於貫徹落實<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有關的通知》(「通知」)等。
根據《通知》要求,企業應當於2015年6月30日前向工商部門報送2013年度報告。企業應報送2013年度報告並公示後再報送2014年度報告並公示。
截至2014年2月28日企業未按照原有規定辦理年檢手續但工商部門未作出吊銷營業執照決定的,應當依法報送年度報告並公示。
今後,企業應於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通過企業信用信息系統向工商局報送上一年度年度報告並向社會公示。
若不按規定履行報告義務,將會承擔以下法律後果:
1. 違規企業將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對於未按規定履行及時公示義務的企業,工商部門應當書面責令其在10日內履行公示義務。企業仍未公示的,工商部門將其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並予以公示。
對未履行年度報告及公示義務的企業,工商部門應當在當年年度報告公示結束之日(6月30日)起10個工作日內將其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並予以公示。
工商部門發現企業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或通過公示的企業地址無法與企業取得聯系的,將其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並予以公示。
如異常名錄內企業滿3年仍未履行公示義務的,由工商總局或省級工商部門列入嚴重違法企業名單並向社會公示。企業自被列入嚴重違法企業名單之日起滿5年未再發生逾期未公示年報的情形,由工商總局或省級工商部門移出嚴重違法企業名單。
在政府采購、工程招投標、國有土地出讓、授予榮譽稱號等工作中,企業信息將作為重要考量因素,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或者嚴重違法企業名單的企業將有可能被予以限制或者禁入。被列入嚴重違法企業名單的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3年內不得擔任其他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
2. 違規可能被給予行政處罰
企業違反信息公示義務如不按時公示或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情節嚴重的,有關主管部門可依法作出行政處罰。
3. 工商局對企業公示信息抽查
工商部門將接受公眾對企業信息不實的舉報,並將於每年年度報告公示結束後對企業公示信息進行隨機搖號抽查,抽取不少於3%的企業進行檢查。工商部門可能以書面檢查、實地核查、網路監測等方式進行檢查,也可能委託會計師事務所等專業機構開展相關工作。抽查結果由工商部門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布。
❺ 給執法部門發一個上報執法信息通知怎麼寫
我這有一個,原創的,你根據需要改一下吧。
關於加強政府法治宣傳工作的通知
各鄉、街,區直各部門,海洋工程工業區管委會:
為進一步加強政府法治宣傳工作,充分拓展政府法治宣傳渠道,擴大信息影響,優化宣傳效果,區政府法制辦根據市政府法制辦《關於印發〈葫蘆島市政府法治宣傳工作方案(2014-2016)〉的通知》的相關要求以及區政府領導指示,現將具體工作通知如下。
一、建立法治信息聯絡員制度
區政府各部門要明確一名法治信息聯絡員,具體負責法治信息的報送工作。信息聯絡員名單2014年6月15日前報區政府法制辦(報名表見附件1)。
二、政府法治信息報送工作任務
各部門每月報送法制信息不少於2篇,報送的信息與工作實際開展日期相距不超過2日,區法制辦負責將各部門報送的信息進行整理、審核。審核後將優秀稿件及時上報市政府法制辦,市政府法製法擇優在「葫蘆島日報」、「葫蘆島政府法治網」和《葫蘆島法制工作簡報》發布信息。
三、報送信息內容
(一)基礎類信息
各部門有關依法行政和涉及落實法治政府建設的工作規劃、工作總結、重要文件、會議材料、重大活動情況,本部門法制隊伍建設的情況等。
(二)工作類信息
各部門規范性文件制發和執行情況;行政執法責任制落實情況;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情況;規范性文件報備和清理工作情況;行政執法人員培訓考核情況等。
(三)專題類信息
貫徹實施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國務院關於加強市縣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定》等情況;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情況;規范政府行政行為的法律法規貫徹實施情況;政府法制工作重要會議精神貫徹落實情況等。
(四)調研類信息
各類政府法治理論調研文章;開展政府法治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依法行政工作過程中的新經驗和典型事例;加強和改進政府法治工作的意見、建議和對策。
四、報送方式
各部門信息聯絡員將信息及時收集整理,以電子版方式報送至區政府法制辦電子郵箱。電子郵箱電話:
附件1:政府法治宣傳信息聯絡員登記表
***法制辦公室
2014年6月9日
❻ 上報信息123分鍾的具體規定是什麼上報信息規定時間是一,三,五分鍾的規定時間的具體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