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規范條例
㈠ 我國曾經哪一部法法律對網路游戲進行了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基礎法,2017年實施
《網路游戲管理暫行辦法》,文化部2010年發布實施
《關於啟動網路游戲防沉迷實名驗證工作的通知》新聞出版署發布的
《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條例》正在研究完善,可能後續將出台
㈡ 關於游戲限制政策!
文化部公布了《網路游戲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全文,該《辦法》對網路游戲的娛樂內容、市場主體、經營活動、運營行為、管理監督和法律責任做出明確規定。
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網路游戲進行管理和規范的部門規章,將從今年8月1日實施。 南都訊 記者譚人瑋 昨日,文化部公布了《網路游戲管理暫行辦法》該《辦法》對網路游戲的娛樂內容、市場主體、經營活動、運營行為、管理監督和法律責任做出明確規定。
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網路游戲進行管理和規范的部門規章,將從今年8月1日實施。
《辦法》給市場規模達258億元(2009年數據)的網路游戲行業定下了規則,進口網游上線運營需獲得文化行政部門審查批准;網游中不得設置強制對戰,禁止博彩寶箱。
游戲賬戶需通過有效身份證件實名注冊;《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的審批許可權由文化部下放至省級文化行政部門。
用戶不實名,罰運營商最高2萬《辦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網路游戲運營企業應當要求網路游戲用戶使用有效身份證件進行實名注冊,並保存用戶注冊信息。」
否則由縣級以上文化行政部門或者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責令改正,並可根據情節輕重處20000元以下罰款。
《辦法》明確要求保護未成年人,包括「採取技術措施禁止未成年人接觸不適宜的游戲或者游戲功能」,「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戲時間」,「禁止向未成年人提供網路游戲虛擬貨幣交易服務」。
在昨天上午文化部舉行的新聞通氣會。文化市場司網路文化處處長劉強強調,「實名注冊是《辦法》提出的非常關鍵的一個制度安排。
實名注冊是按照中央和整個互聯網發展的要求,加大管理力度的一個措施。這要求網路游戲運營企業在用戶信息注冊時,設置一個針對實名注冊的系統和環節。」
進口網游審批權分工《辦法》明確規定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依法對進口網路游戲進行內容審查,進口網游需獲得審查批准後,方可上網運營。
但同時,文化部的態度也有所轉變。文化部辦公廳副巡視員李雄表示,根據國務院「三定」規定及中央編辦發[2009]35號文件的規定,《辦法》規定「經有關部門前置審批的網路游戲出版物,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不再進行重復審查,允許其上網運營」。
據稱,此舉避免了網路游戲管理中曾經出現的多頭管理、重復審批的現象,明確了網路游戲行業管理與出版管理的職責分工。
《魔獸世界》大陸運營商網易公司對南都記者表示,他們歡迎這一《辦法》的出台,這會使網路游戲行業朝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他們也將一如既往地遵守有關部門的規定。其他網路游戲大公司目前尚未對此發表意見。
不得強制對戰 《辦法》還規定,不得設置未經網路游戲用戶同意的強制對戰。
不得以隨機抽取等偶然方式,誘導網路游戲用戶採取投入法定貨幣或者網路游戲虛擬貨幣方式獲取網路游戲產品和服務。
終止運營網路游戲,或者網路游戲運營權發生轉移的,應當提前60日予以公告,並妥善處理用戶尚未使用的網路游戲虛擬貨幣及尚未失效的游戲服務。
保護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用戶個人信息等。
㈢ 如果游戲違反文化部管理條例應如何舉報
網路游戲公司隸屬於文化部門主管審批,其他方面都屬於工商局管理的,要投訴,先找 工商管理部門。
㈣ 有沒有規范網路游戲的法律法規
對於網路游戲,暫時還沒有法律來制裁它!!!
㈤ 規定、條例 、規范 三者的區別
條例具有法定性,比如經立法機關制定而頒布。
規定具有行政性,屬內政府或具權力機容關作出而實施。
規范具有操作性,它的出處多樣,有的是行業主管機關、有的是政府主管機關、有的是出自於共同的約定。
還有一種是意見,具有指導性和依據性。
以上都是調整或規范、指導社會行政或社會行為的主要依據與參考標准。
㈥ 簡述規則游戲的基本結構要素
形式有單人規則游戲(即幼兒單獨一人進行)、聯系性規則游戲(即幼兒之間有一定的聯系但並不是真正的分工合作)和合作性規則游戲(即幼兒在進行規則游戲時有相互分工,彼此共同遵循游戲規則)三種。
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規則可以是故事情節要求的,也可以是兒童按其假設的情節自己規定的,其中既有具體的也有概括的。
(6)游戲規范條例擴展閱讀
認知發展理論以游戲體現認知發展水平為依據,把游戲分為三個發展階段:
1、機能游戲階段
嬰兒期的親子游戲呾模仿性游戲,以重復簡單的動作呾活動為主。
2、象徵性游戲階段
幼兒期游戲的特點,假裝游戲。
3、規則性游戲
童年期的主要游戲,特點:規則外顯,角色內隱。
游戲為年幼兒童的特殊的生活活動方式;游戲為兒童參不社會生活的特殊形式;通過游戲實現自我價值,體現創造性能力;培養健全的人格;游戲活動可以增強體質。
㈦ 求某個游戲規則的條例,[email protected]
兄弟,郵件已經在去你那裡的路上了!
過幾分鍾後記得查收,收到後覺得還算滿意請點下邊的採納通知我!
還有此白很嬌氣最好用迅雷下載來招呼它!
如果沒收到也沒關系,請直接在本問題里追問我,我會再次發送。
㈧ 國家游戲防沉迷規定
近日,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游戲的通知》,針對未成年人過度使用甚至沉迷網路游戲問題,進一步嚴格管理措施,堅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游戲,切實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8)游戲規范條例擴展閱讀:
1.嚴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網路游戲服務的時間,要求網路游戲企業大幅壓縮向未成年人提供網路游戲的時間,所有網路游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的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其他時間一律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網路游戲服務
2. 在國家新聞出版署網路游戲防沉迷實名驗證系統已建成運行後,重申嚴格落實網路游戲賬號實名注冊要求,明確所有網路游戲必須接入該系統,所有網路游戲用戶必須使用真實有效身份信息進行游戲賬號注冊和登錄,網路游戲企業不得以任何形式(含遊客體驗模式)向未實名注冊和登錄的用戶提供游戲服務
3. 加強對防沉迷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針對網路游戲企業提供游戲服務的時間限制、實名注冊、規范付費等方面要求的落實情況,出版管理部門將加大檢查頻次和力度,對未嚴格落實的網路游戲企業,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4.積極引導家庭、學校等社會各方面行動起來,切實承擔監護守護職責,共同營造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形成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游戲的工作合力。
5. 每一代青少年都會有自己的游戲,網路游戲互動性、沉浸性、模擬性強,操作便捷,天然具有更強吸引力。未成年人還處在身心發育階段,自控能力相對較弱,容易過度使用網路游戲,甚至產生依賴,因此一直是網路游戲管理和防沉迷工作的重點。
㈨ 誰知道《互聯網游戲出版管理規定》具體條款
《互聯網出版管理暫行規定》已經2001年12月24日新聞出版總署第20次署務會和2002年6月27日信息產業部第10次部務會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2年8月1日起施行。
新聞出版總署署長 石宗源
信息產業部部長 吳基傳
二○○二年六月二十七日
互聯網出版管理暫行規定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互聯網出版活動的管理,保障互聯網出版機構的合法權益,促進我國互聯網出版事業健康、有序地發展,根據《出版管理條例》和《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從事互聯網出版活動應當遵守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傳播和積累一切有益於提高民族素質、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思想道德、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豐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第三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互聯網出版活動,適用本規定。
第四條 新聞出版總署負責監督管理全國互聯網出版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一)制定全國互聯網出版規劃,並組織實施;
(二)制定互聯網出版管理的方針、政策和規章;
(三)制定全國互聯網出版機構總量、結構和布局的規劃,並組織實施;
(四)對互聯網出版機構實行前置審批;
(五)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對互聯網出版內容實施監管,對違反國家出版法規的行為實施處罰。
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互聯網出版的日常管理工作,對本行政區域內申請從事互聯網出版業務者進行審核,對本行政區域內違反國家出版法規的行為實施處罰。
第五條 本規定所稱互聯網出版,是指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將自己創作或他人創作的作品經過選擇和編輯加工,登載在互聯網上或者通過互聯網發送到用戶端,供公眾瀏覽、閱讀、使用或者下載的在線傳播行為。其作品主要包括:
(一)已正式出版的圖書、報紙、期刊、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等出版物內容或者在其他媒體上公開發表的作品;
(二)經過編輯加工的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等方面的作品。
本規定所稱互聯網出版機構,是指經新聞出版行政部門和電信管理機構批准,從事互聯網出版業務的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
第二章 行政審批與監督管理
第六條 從事互聯網出版活動,必須經過批准。未經批准,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開展互聯網出版活動。
互聯網出版機構依法從事互聯網出版活動,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干擾、阻止和破壞。
第七條 從事互聯網出版業務,除符合《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規定的條件以外,還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有確定的出版范圍;
(二)有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章程;
(三)有必要的編輯出版機構和專業人員;
(四)有適應出版業務需要的資金、設備和場所。
第八條 申請從事互聯網出版業務,應當由主辦者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行政部門提出申請,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行政部門審核同意後,報新聞出版總署審批。
第九條 申請從事互聯網出版業務,應提交以下材料:
(一)新聞出版總署統一制發的《互聯網出版業務申請表》;
(二)機構章程;
(三)資金來源、數額及其信用證明;
(四)主要負責人或者法定代表人及主要編輯、技術人員的專業職稱證明和身份證明;
(五)工作場所使用證明。
第十條 新聞出版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60日內,做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決定,並由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行政部門書面通知主辦者;不批準的,
應當說明理由。
第十一條 互聯網出版業務經批准後,主辦者應當持新聞出版行政部門的批准文件到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辦理相關手續。
第三章 互聯網出版機構的權利和義務
第十二條 互聯網出版機構,應當在其網站主頁上標明新聞出版行政部門批准文號。
第十三條 互聯網出版機構改變名稱、主辦者,合並或者分立,應當依據本規定第八條、第九條的規定辦理變更手續,並應持新聞出版行政部門的批准文件到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辦理相應的手續。
第十四條 互聯網出版機構終止互聯網出版業務,主辦者應當自終止互聯網出版業務之日起30日內到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行政部門辦理注銷手續,並報新聞出版總署備案。同時,到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辦理互聯網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的變更或注銷手續。
第十五條 互聯網出版機構自登記之日起滿180日未開展互聯網出版活動的,由原登記的新聞出版行政部門注銷登記,並向新聞出版總署備案。同時,向相關省、自治區、
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通報。
第十六條 互聯網出版機構出版涉及國家安全、社會安定等方面的重大選題,應當依照重大選題備案的規定,報新聞出版總署備案。未經備案的重大選題,不得出版。
第十七條 互聯網出版不得載有以下內容:
(一)反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的;
(二)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的;
(三)泄露國家秘密、危害國家安全或者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
(四)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或者侵害民族風俗、習慣的;
(五)宣揚邪教、迷信的;
(六)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
(七)宣揚淫穢、賭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
(九)危害社會公德或者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
(十)有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規定禁止的其他內容的。
第十八 條以未成年人為對象的互聯網出版內容不得含有誘發未成年人模仿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和違法犯罪的行為的內容,以及恐怖、殘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內容。
第十九條 互聯網出版的內容不真實或不公正,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利益受到侵害的,互聯網出版機構應當公開更正,消除影響,並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二十條 互聯網出版機構發現所登載或者發送的作品含有本規定第十七條、第十八條所列內容之一的,應當立即停止登載或者發送,保存有關記錄,並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行政部門報告並同時抄報新聞出版總署。
第二十一條 互聯網出版機構應當實行編輯責任制度,必須有專門的編輯人員對出版內容進行審查,保障互聯網出版內容的合法性。互聯網出版機構的編輯人員應當接受上崗前的培訓。
第二十二條 互聯網出版機構應當記錄備份所登載或者發送的作品內容及其時間、互聯網地址或者域名,記錄備份應當保存60日,並在國家有關部門依法查詢時,予以提
供。
第二十三條 從事互聯網出版活動,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著作權的法律、法規,應當標明與所登載或者發送作品相關的著作權記錄。
第四章 罰 則
第二十四條 未經批准,擅自從事互聯網出版活動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行政部門或者新聞出版總署予以取締,沒收從事非法出版活動的主要設備、專用工具及違法所得,違法經營額1萬元以上的,並處違法經營額5倍以上10倍以下罰款;違法經營額不足1萬元的,並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五條 違反本規定第十二條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行政部門或者新聞出版總署予以警告,並處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六條 違反本規定第十六條的,責令停止登載或者發送未經備案的重大選題作品,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行政部門或者新聞出版總署予以警告,並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限期停業整頓或者撤銷批准。
第二十七條 互聯網出版機構登載或者發送本規定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禁止內容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行政部門或者新聞出版總署沒收違法所得,違法經營額1萬元以上的,並處違法經營額5倍以上10倍以下罰款;違法經營額不足1萬元的,並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限期停業整頓或者撤銷批准。
第二十八條 違反本規定第二十二條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暫時關閉網站。
第五章 附 則
第二十九條 本規定施行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已經從事互聯網出版活動的,應當自本規定施行之日起60日內依據本規定第八條、第九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第三十條 本規定自2002年8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