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美紐斯思想紀律與規章制度
『壹』 誇美紐斯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是什麼
在《大教學論》中,誇美紐斯提及的「原則」很多,其中的教學原則多達37條。這些「原則」並不完全是教學原則,含有可以稱為原理和其他的具體規則在內。前者如「自然適應性原則」。從現在意義上所謂教學原則的含義出發,可以歸納出誇美紐斯的教學原則有如下幾點,這些教學原則都有其對應的教學方法。
(一)啟發
要求教師努力調動兒童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自內向外地發展。為此,要在遵循自然的基礎上採用直觀教具,並充分利用表揚、獎勵等多種方式,
(二)直觀
誇美紐斯認為知識是從感覺而來,只有通過感覺器官,才能得到真實可靠且難以遺忘的知識。對某些不可能直接感知和觀察的事物,也要採用取代的辦法。
(三)量力
誇美紐斯要求教學應適合兒童的年齡特徵和身心特點,強調選擇學習材料時要適當,要求學生在學習時只需掌握最重要的內容,其他內容則只需領會即可。
(四)因材施教
誇美紐斯既強調人的自然的平等及可受教育性,又重視人的個別差異。主張教育者必須研究兒童、了解兒童、掌握不同兒童的特點,並能夠就兒童的不同特點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措施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五)循序漸進
誇美紐斯主張學習應當分階段地進行,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務必使前面的學習為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掃清道路。誇美紐斯主張教與學應當貫徹徹底性原則,即學習過的知識要保持長期不忘。為此他主張教給學生有用的知識,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直觀地進行教學,課程安排要有系統,要訓練和培養記憶力,強調復述和練習的作用。
道德教育
德育理論在誇美紐斯的教育思想體系中占據次要地位,並且宗教色彩較重。
在《母育學校》中,誇美紐斯詳細地闡述了學前兒童的道德教育問題,強調給予兒童有關德行的初步知識,尤其應當注重節儉和勤勞等良好品質的培養。在《大教學論》中,他主張學校應當培養兒童「持重、節制、堅忍與正直」的道德品質,即以理智指導行動,在日常生活、游戲工作等各方面要適量,自我剋制,以及坦誠地為他人和社會服務,等等。
在德育的方法上,誇美紐斯強調預防、榜樣、實踐、恩威並用、教訓與規則、紀律與懲罰等,主張在運用紀律與懲罰等方法時,對於極端做法要謹慎行之,不可濫用。
誇美紐斯
『貳』 誇美紐斯的教育思想是什麼
教育思想:
誇美紐斯受到人文主義的深刻影響,對人具有的智慧和創造力充滿信心,主張通過教育使人獲得和諧發展,希望通過教育改良社會,實現教派和民族的平等。
泛智論是誇美紐斯教育思想的核心,所謂「泛智」,就是使所有的人通過接受教育而獲得廣泛、全面的知識,從而使智慧得到全面的發展。他主張學習廣泛的知識,掌握學科知識的精粹;強調所學內容要對實際生活有用;重視自然科學知識的學習,以及各種語言的學習;注重學生行動能力的訓練等。
在其教育代表作《大教學論》中開宗明義「它闡明把一切知識教給一切人的全部藝術」,並試圖通過教育實驗來實現「泛智教育」和「泛智學校」的理想。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還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教學原則,如直觀性原則、啟發誘導原則、量力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鞏固性原則,以及因材施教原則等。這些原則依然是我們今天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遵循的基本原則。
誇美紐斯的另一重要貢獻是,在教育史上他最早從理論上詳細闡述了班級授課制以及相關的學年制、學日制、考查、考試制度。雖然早在歐洲宗教改革時期,在耶穌會派和路德派等教派學校的教學實踐中,已經出現了分班、分級教學制度,並且按年、月、周規定教學進度。
但是,誇美紐斯是對班級授課制等作系統理論闡述的第一人。他以太陽的「光亮和溫暖給予萬物」而「不單獨對付任何單個事物、動物或樹木」為依據,論證了班級授課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他認為班級授課制是對教師產生激勵作用,提高教學效率的有力手段。
他指出班級授課制的具體方法是:根據兒童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將兒童分成不同的班級;每個班級擁有一個專用教室;每個班級有一位老師,他面對全班所有學生進行教學。他主張在一般情況下,各年級都應該在每年的秋季開始和結束學年課程,其他時間不應該接收任何兒童入學,以保證全班的學習進度一致,都能在學年底結束相同課程的學習,經考試升入更高年級。
每日上課時間為4小時,在每學習1小時後休息半小時。每年有4次較長的休假日,每次休息8日。關於考查和考試制度,他提出建立學時考查、學日考查、學周考查、學季考試和學年考試。其中學年考試是最重要的考試,通常在學年結束時舉行,通過抽簽進行口試,合格者均可升級,不合格者必須重修或勒令退學。誇美紐斯以他在教育理論上的卓越貢獻,奠定了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誇美紐斯主張普及義務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實際上是對所有兒童授以學前教育和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只有那些有志於從事腦力勞動的男女才能享受,高等教育則更是少數「智者」的權利。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誇美紐斯打破了封建主義的禁錮,主張人人有權利接受教育的主張,適合當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2)誇美紐斯思想紀律與規章制度擴展閱讀:
啟蒙智慧
在匈牙利工作期間,誇美紐斯致力改革,開拓創新,編寫了著名的兒童啟蒙讀物《世界圖解》一書。這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附有插圖的兒童網路全書,該書構思新穎、內容廣泛、圖文並茂,堪稱教材一絕。
誇美紐斯在序言中,就說明了本書的特點:「這部書篇幅不大,但它是整個世界和整個語言的鳥瞰,裡面充滿了插圖、事物的名稱和描述」。所以,他把《世界圖解》稱為「世界一覽」。
《世界圖解》的內容包羅萬象,不僅涉及到了動物界、植物界,還涉及到了人類,人類的起源、各年齡階段、人類有機體的組成部分、人的活動、道德的特徵、人在家庭、城市社會、國家和教會里的關系等內容。附插圖二百幅,均出自作者之手,圖畫逼真生動,形象鮮明。它們和文字對應相配,引人入勝,激發讀者興趣,使所學內容印象深刻。這就使兒童在自然、快樂的情境中逐步、自由地獲取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兒童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得到了美的陶冶,形象思維的能力得以發展,培養了思維習慣,啟開了智慧之門。
從《世界圖解》中,人們可以看到誇美紐斯淵博的知識、精湛的繪畫素養和驚人的構思,也可以窺視到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學原則。誇美紐斯把知識、繪畫和美感溶為一體,代表了他那個時代教育的進步潮流。難怪有人說;「《世界圖解》是誇美紐斯思想的結晶和象徵」。
《世界圖解》於1658年出版發行,在歐洲引起了轟動,曾流行近二百年之久,誇美紐斯因此而獲得了世界聲譽。德國哲學家、科學家萊布尼茲(1646——1716)主張應以《世界圖解》作為初級語言教學的教材;德國思想家、文學家歌德(1749——1832)和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1823——1870)也對這本書以高度評價,稱誇美紐斯是「兒童插圖書的創始人」。
參考資料:網路----揚·阿姆斯·誇美紐斯
『叄』 簡述誇美紐斯的主要貢獻和教育教學主張。
(一)生平與著作
1592年3月28日,誇美紐斯出生在捷克的一個信奉新教的磨坊主家庭,父母都是摩拉維亞兄弟會的成員。12歲時,他的父母相繼去世,在紀弟會的資助下他得以繼續接受教育。在親身的教育經歷中,誇美紐斯切身感受到了封建的教育對兒童身心和才智的損耗,指責學校變成了令兒童恐怖的場所和兒童才智的屠宰場。從此,他立志改革封建的舊教育。1650年,他又應匈牙利政府的邀請,擔任常年教育顧問,並開辦了一所泛智學校。在此期間,誇美紐斯創作了著名的教科書《世界圖解》。這是世界上第一本依據直觀原則編寫的教科書。
1670年11月15日,誇美紐斯在阿姆斯特丹去世,終年78歲。捷克學者卡夫卡認為:「他的著作奠定了現代教育學的基礎。」
(二)論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在教育目的論上,誇美組斯的思想也體現著宗教與世俗的綜合性,提出了教育的宗教與世俗的雙重目的說。根據聖經的觀點,誇美紐斯認為現世的生活只是一種過渡,人類的目標是與上帝同享光榮與幸福。任何人都有三重生活和住所:母親的子宮,人世間和天堂。從第一重到第二重經由的是誕生;從第二重到第三重經由的是死亡與復活;到了第三重人便享受永恆的喜樂。這三重住所之間是前者為後者做預備的關系。所以,今生只是永生的預備。世間只是我們的育嬰室,我們的養育所,我們的學校。離別母親子宮的時候四肢已經發育完全的人是幸福的,同樣,當離別現世的時候,靈魂純潔的人則有千倍的幸福。因此,教育的宗教目的就是為永生做好准備。
(三)論教育適應自然的原則
教育適應自然的原則或者說教育的自然適應性原則是誇美紐斯教學理論的主導原則。其他的教育原則都是由這個原則演繹出來,或者是以這個原則為依據的。因此,教育適應自然的原則在誇美紐斯的教育思想中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教育適應自然的原則也包括兩方面的基本內涵。
首先,誇美紐斯認為,自然界存在著普遍的法則或「秩序」,它保證了宇宙萬物和諧發展。其次,依據人的自然本性和年齡特徵進行教育是教育適應自然原則的另一重要內涵。
(四)論普及教育和統一學制
在誇美紐斯的思想中洋溢著濃厚的民主主義感情,普及教育思想就是這種感情的一種集中反映。誇美紐斯從他的「泛智」思想出發,基於對人的可教育性的信心,提出了將學校教育普及到一切男女兒童的民主要求。
為了實現普及教育的目的,誇美紐斯根據教育適應自然的原則和泛智思想,提出了建立統一的學校制度的思想。他認為,人從出生到成的24年可以劃分為四個時期:幼兒期、兒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每個時期各6年。與人生的四個階段相對應的是母育學校、國語學校、拉了語學校和大學四級學制。
嬰兒期(0~6歲).與之相應的是母育學校。
兒童期(6~12歲),與之相應的是國語學校。
少年期(12~18歲),與之相應的是拉丁語學校,設在每一個城市。
青年期(18~24歲),與之相應的是大學,每個正國或省都應該設立1所。
(五)論學年制和班級授課制
學年制和班級授課制是誇美紐斯針對當時學校教育的混亂、無序和低效狀態而進行的制度創新。在《泛智學校》中,誇美紐斯詳細論證了學年制度。根據學年制度,學校以學年作為大的教學單位,在一個學年裡同時開學和放假;每年招生一次,秋季開學;學年終了時,舉行考試,合格者方可升級。誇美紐斯強調實施學年制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加強學校工作的計劃性和有序性。他一再強調學校工作要有計劃,使每月、每周、每日、每時都按計劃進行各種工作。
班級授課制在歷史上並非是誇美紐斯的首創,它是誇美紐斯在總結新舊各教派所興辦的學校中實施班級授課制的初步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系統的理論總結。誇美紐斯用太陽以它的光和熱普照世界而「不單獨去對付任何單個的事物、動物或樹木」為依據,論證班級授課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誇美紐斯首次系統論述了學年制和班級授課制的問題,為徹底改變學校的混亂和低效提供了理論依據,具有長遠的歷史意義。需要指出的是,誇美紐斯在認識到班級授課制所具有的優點的同時,對這種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認識不足。在該問題上,他的有些觀點背離了一貫主張的個別差異和因材施教原則。
(六)論教學原則
對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的闡述在《大教學論》中佔有很大篇幅,由此可見誇美紐斯對教學理論的重視。他批評當時的經院主義教學教得費力,徒勞無功,認為必須尋找到一種使教學工作進行的「迅捷、愉快、徹底」的方法。在《大教學論》中,誇美紐斯在不同層面上論述了多種教學原則,但是,其中有些原則之間存在交叉和重復。我們可以將他論述的教學原則歸納為以下幾條:
1.直觀性原則
2.激發求知慾原則
3.鞏固性原則
4.量力性原則
5.因材施教原則
(七)論道德教育
在道德教育的內容方面,誇美紐斯並沒有沿用一貫的基督教道德,而是繼承了「古希臘三哲」的道德教育思想,提出了要著重培養兒童的四美德:持重、節制、堅忍與正直。在道德教育方法上,誇美紐斯也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主張。主要包括:
預防,即要求道德教育要盡早開始。他強調:「德行應該在邪惡尚未佔住心靈之前,早早就教。」
榜樣,即要求教育者、父母、保姆和同學等兒童經常接觸的人應該為兒童樹立生活的傍樣。教師也可以在書本上為學生選取榜樣。在所有榜樣中,教師的示範作為最重要。如果教師不能以身作則,成為表率,他的一切工作都將白費。
實踐,即注重道德行為的作用。誇美紐斯認為:「德行是由經常作正當的事情學來的。」應該教育兒童「從服從學會服從,從節制學會節制,從說真話學會真實。從有恆學會有恆。」②
教訓與規則,即要求教師從《聖經》和哲人著作中收集人生的規則,供兒童執行。
紀律與懲罰.誇美紐斯認為紀律對於維持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是不可或缺的。當道德受到侵犯的時候,教師可以適當的採用嚴厲的紀律。但是,他提醒教師在運用體罰這種極端的方法時應慎重,不可濫用,否則「責打應當對付的不服從的極端情形還沒有發生,我們早已智窮力竭了」③。
『肆』 電大考試誇美紐斯思想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教育督導包括以下內容:
(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下級人民政府落實教育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的督導;
(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以下統稱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督導。
『伍』 誇美紐斯主張的民主主義和愛國主義社會政治觀是什麼
民主主義和愛國主義是誇美紐斯世界觀的一個重要特點,這與他所受的宗教熏陶以及屬於一個備受欺凌的弱小民族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他痛恨不平等現象,同情勞動人民的不幸遭遇,幻想著通過教育來進行社會改革。誇美紐斯教育思想中的普及教育以及推廣泛智的思想,都和這種民主主義和愛國主義的社會政治思想相對應。
『陸』 誇美紐斯提出哪幾條原則
在《大教學論》中,誇美紐斯提及的「原則」很多,其中的教學原則多達37條。這些「原則」並不完全是教學原則,含有可以稱為原理和其他的具體規則在內。前者如「自然適應性原則」。從現在意義上所謂教學原則的含義出發,可以歸納出誇美紐斯的教學原則有如下幾點,這些教學原則都有其對應的教學方法。
(一)啟發
要求教師努力調動兒童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自內向外地發展。為此,要在遵循自然的基礎上採用直觀教具,並充分利用表揚、獎勵等多種方式,
(二)直觀
誇美紐斯認為知識是從感覺而來,只有通過感覺器官,才能得到真實可靠且難以遺忘的知識。對某些不可能直接感知和觀察的事物,也要採用取代的辦法。
(三)量力
誇美紐斯要求教學應適合兒童的年齡特徵和身心特點,強調選擇學習材料時要適當,要求學生在學習時只需掌握最重要的內容,其他內容則只需領會即可。
(四)因材施教
誇美紐斯既強調人的自然的平等及可受教育性,又重視人的個別差異。主張教育者必須研究兒童、了解兒童、掌握不同兒童的特點,並能夠就兒童的不同特點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措施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五)循序漸進
誇美紐斯主張學習應當分階段地進行,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務必使前面的學習為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掃清道路。
(六)鞏固
誇美紐斯主張教與學應當貫徹徹底性原則,即學習過的知識要保持長期不忘。為此他主張教給學生有用的知識,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直觀地進行教學,課程安排要有系統,要訓練和培養記憶力,強調復述和練習的作用。
道德教育
德育理論在誇美紐斯的教育思想體系中占據次要地位,並且宗教色彩較重。
在《母育學校》中,誇美紐斯詳細地闡述了學前兒童的道德教育問題,強調給予兒童有關德行的初步知識,尤其應當注重節儉和勤勞等良好品質的培養。在《大教學論》中,他主張學校應當培養兒童「持重、節制、堅忍與正直」的道德品質,即以理智指導行動,在日常生活、游戲工作等各方面要適量,自我剋制,以及坦誠地為他人和社會服務,等等。
在德育的方法上,誇美紐斯強調預防、榜樣、實踐、恩威並用、教訓與規則、紀律與懲罰等,主張在運用紀律與懲罰等方法時,對於極端做法要謹慎行之,不可濫用。
『柒』 誇美紐斯關於學校制度的內容和意義
內容:
從普及教育思想出發,提出了一個前後銜接的單一的學校制度體系。他重視學校,認為「學校是造就人的工場」 (誇美紐斯:《大教學論》,第1頁,51頁),所有青年都應該進學校受到共同的教育。他要求每個城市和鄉村都設立國語學校,讓全體男女兒童不分貧富貴賤,即上自王公貴族、達官顯宦的子弟,下至手工業者、莊稼漢、腳夫的兒女都進學校。誇美紐斯關於普及教育的主張,反映了包括資產階級在內的廣大人民的要求,體現了他的民主思想,是進步的。
意義:
誇美紐斯基於「泛智」思想,第一次提出了統一的學校體系,打破了封建教育的等級限制,在西方教育發展史上是個重大進步,也是誇美紐斯的巨大貢獻。他為各級學校擬訂的課程,雖然還有宗教的內容,但更多的是對現實生活有用的自然和社會的知識。這種網路全書式的教學內容,與中世紀以宗教神學為核心的教育內容相比,要廣泛、實用得多。它反映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和資產階級政治成長的客觀要求,是教學內容發展上的重大進步,是誇美紐斯的又一貢獻。
『捌』 誇美紐斯的道德教育思想是什麼樣的
德育理論在誇美紐斯的教育思想體系中占據次要地位,並且宗教色彩較重。
在《母育學校》中,誇美紐斯詳細地闡述了學前兒童的道德教育問題,強調給予兒童有關德行的初步知識,尤其應當注重節儉和勤勞等良好品質的培養。在《大教學論》中,他主張學校應當培養兒童「持重、節制、堅忍與正直」的道德品質,即以理智指導行動,在日常生活、游戲工作等各方面要適量,自我剋制,以及坦誠地為他人和社會服務,等等。
在德育的方法上,誇美紐斯強調預防、榜樣、實踐、恩威並用、教訓與規則、紀律與懲罰等,主張在運用紀律與懲罰等方法時,對於極端做法要謹慎行之,不可濫用。
『玖』 誇美紐斯的教育思想
誇美紐斯受到人文主義的深刻影響,對人具有的智慧和創造力充滿信心,主張通過教育使人獲得和諧發展,希望通過教育改良社會,實現教派和民族的平等。
泛智論是誇美紐斯教育思想的核心,所謂「泛智」,就是使所有的人通過接受教育而獲得廣泛、全面的知識,從而使智慧得到全面的發展。
他主張學習廣泛的知識,掌握學科知識的精粹;強調所學內容要對實際生活有用;重視自然科學知識的學習,以及各種語言的學習;注重學生行動能力的訓練等。
(9)誇美紐斯思想紀律與規章制度擴展閱讀:
影響
在匈牙利工作期間,誇美紐斯致力改革,開拓創新,編寫了著名的兒童啟蒙讀物《世界圖解》一書。這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附有插圖的兒童網路全書,該書構思新穎、內容廣泛、圖文並茂,堪稱教材一絕。
誇美紐斯在序言中,就說明了本書的特點:「這部書篇幅不大,但它是整個世界和整個語言的鳥瞰,裡面充滿了插圖、事物的名稱和描述」。所以,他把《世界圖解》稱為「世界一覽」。
『拾』 誇美紐斯的教育思想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優點向上的力量很強,缺點太過理性主義。
如何學好語文:
1、大量閱讀。
博覽群書是培養孩子語文素養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說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大量的課外閱讀是提高孩子語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
美國心理學家克拉森的心理實驗研究表明,學生充滿興趣的課外閱讀對提高他們寫作能力的作用,遠遠大於機械的寫作訓練。
語文成績好的孩子幾乎都是特別喜歡課外書。
2、背誦經典。
背誦經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養孩子語言素養基本功之一,中學畢業孩子如果能背誦150首古今詩詞,25首白話詩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10篇精美的現代白話文,200多條古今中外格言警句。
如果不能在孩子們閱讀背誦的「童子功」季節引導他們走向閱讀的海闊天空,讓他們在書中與歷史對話。
與高尚交流,與智慧撞擊,從而打下沉實、厚重的文學素養、人文素養的基礎,將來孩子就很難成為高尚的、文明的,具有創造性的現代人。
3、養成寫日記的習慣。
日記能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別能力,增強孩子的自我約束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達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練孩子的意志力和積累作文素材。
如何理解詞語意思:
1、理解詞語的含義,需聯系詞語所處的具體語言環境。
透過詞語的表面義,深刻體味其內涵:理解詞的比喻義則尋找本體釋義,理解代詞義則尋找上句釋義,理解詞的引申義、臨時義、隱含義、概括義,則從整體閱讀出發,結合作者感情、觀點、文章主題,從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對應的闡釋句釋義。
2、「重要詞語的含義」包括這些詞語的基本義、比喻義、語境義。把握詞語的基本義要從分析詞語來源、詞類、結構入手,對概念的理解要准確判斷概念的本質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