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市征地補償安置條例實施辦法
❶ 益陽市征地拆遷補償安置辦法什麼時候開始實施
廈深鐵路(漳州段)
土地征地拆遷安置補償方案》的通知
漳政辦〔2007〕59號
薌城、龍海、漳浦、雲霄、詔安、南靖縣(市、區)人民政府,常山開發區,市發改委、國土資源局、建設局、規劃局、林業局、鐵路辦:
2007年3月11日,市政府以漳政綜〔2007〕31號文下發了「龍廈、廈深鐵路(漳州段)土地征地拆遷安置補償方案。因發現該方案文中有錯、漏,現經核對、修改,重新印發《方案》,原方案同時作廢。請各相關縣(市、區)和市直單位執行本方案(同時將原方案寄回市政府辦計財科存檔)。
特此通知。
漳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二○○七年四月十九日
龍廈、廈深鐵路(漳州段)
土地征地、拆遷安置補償方案
為推進龍廈、廈深鐵路(漳州段)沿線征地拆遷工作的順利開展,維護拆遷當事人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福建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福建省村鎮建設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特製定本方案。
第一條 本《方案》適用於龍廈、廈深鐵路(漳州段)因建設需要征地、拆遷安置的民用建築物、附屬物。
第二條 本《方案》的征地拆遷人為漳州市鐵路建設辦公室,被拆遷人為龍廈、廈深鐵路沿線的土地和民用建築及附屬物的所有人。
第三條 拆遷區域以征地紅線為准。
第四條 全市鐵路征遷的耕地補償費按當地耕地的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10倍進行補償,安置補助費按當地耕地的3年平均年產值的15倍進行補償。
第五條 其他地類的征地補償按《福建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的規定補償。
第六條 全市鐵路征遷的青苗賠償費按當地耕地的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1倍進行補償。
第七條 漳州市有關縣(市、開發區)的耕地的前3年平均年產值為1300—1400元/畝(平均價1350元/畝)。
第八條 拆遷人應依法對被拆遷人予以補償安置,拆遷安置應當符合所在地土地利用總規劃,符合村莊和集鎮建設規劃,有利於被拆遷人生產和生活,有利於新區建設的綜合配套服務。
第九條 按實際拆遷量結合安置模式確定安置地數量,安置地的使用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村鎮建設規劃。
第十條 權源確認的原則和處理辦法
(一)凡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實施後至今,土地使用者持有各人歷史時期有權機關批準的有效非農建設用地文書,均為合法權益,依照本《方案》補償安置。
(二)凡是從征地行政工作人員開始調查之日起搶建的各種建築物,一律視為違法建築,不予補償安置。
(三)房屋產權關系不清,產權人下落不明或由他人代管的房屋採取證據保全,並依照本《方案》規定給予補償安置。
第十一條 安置建房用地標準的人口確認原則上以公安部門戶籍登記的常住戶口為准:
(一)人口計算的截止時間以征地行政工作人員開始調查之日為准。
(二)寄戶、掛戶或嫁出外村的村民不予計算。(但戶口未遷出本村,在本村仍享有承包地、履行村民同等義務並獨立建戶的除外)。
(三)在校大中專生、現役義務兵或士官,可納入計算對象。
(四)已辦理《結婚證》,未舉行民俗婚禮嫁入居住,但女方戶口已改過入本村的,可納入計算對象。
(五)屬二女戶或單女戶,招入男方系外村(指行政村)人並已到本村女家落戶的,可納入計算對象。
(六)已辦理《獨生子女證》的獨生子女按兩人計算。
(七)年滿二十五周歲以上的大齡青年可按兩人計算。
(八)五十周歲以下喪偶的可按兩人計算。
第十二條 地上附著物的補償辦法
(一)建築物按其重置價結合成新給予補償,民用建築物重置價標准見附表一,民用建築物成新標准見附表二。
(二)附屬物的補償標准:
飲水井1000元/口;家庭小水塔250元/個;家庭化糞池500元/個。
圍牆:精裝修120元/平方米、普通粉刷100元/平方米、無粉刷80元/平方米。
埕:磚埕40元/平方米。水泥埕45元/平方米、石埕50元/平方米。
單純房屋基礎:混凝土圈樑基礎160元/平方米、條石砌體基礎90元/平方米。
牛舍、豬舍、鴨舍、柴火間、廁所等附屬物及簡易搭蓋分四種類型:混凝土(石)板130元/平方米;磚(石)木90元/平方米;竹架油氈50元/平方米;無頂蓋25元/平方米。
祠堂、廟宇等特殊用地參照本《方案》酌情補償。
(三)地上附著物補償標准見附表三。
第十三條 拆遷安置用地面積計算辦法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條的規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福建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第四十一條規定,三口(含三口)以下的每 戶建住宅用地面積不得超過80平方米,六口(含六口)以上的每戶建住宅用地面積不得超過120平方米。
(二)被拆遷人按戶進行安置,戶別劃分原則上以公安部門戶籍冊為依據。如果戶籍冊沒有單獨建戶,但事實已獨立分家生活,經核實,以常住人口登記在本村並且有取得合法的結婚登記證為計算依據。有多子女的喪偶老人,且子女已成家並獨立分家生活,老人應與其中一戶合住,不再單獨安置建房。
(三)拆遷安置用地面積:
1、拆遷安置面積分成80平方米、100平方米、120平方米等三種類型。
2、家庭人口在三口(含三口)以下的,按80平方米進行安置。
3、家庭人口五口(含五口)以下的,按不大於100平方米進行安置。
4、家庭人口六口(含六口)以上的,按不大於120平方米進行安置。
5、一宗地多戶的,以戶安置。
6、一戶多宗地的,按一戶一宗地安置。具體安置用地面積按本項的2、3、4點規定執行。
第十四條 被拆遷人尚擁有一處或多處未被拆遷的房屋,若按本方案享受安置用地的,則其擁有的未被拆遷房屋的土地使用權源證件應在簽定拆遷安置用地協議時一並繳交注銷,其所擁有的房屋在未被補償拆遷前可繼續使用,但應書面承諾在村委會或村集體經濟組織依照有關規定做出補償拆遷後,其所使用的住宅用地交由村集體重新安排使用。
第十五條 拆遷安置用地面積在法定的面積內實行以貨幣形式多還少補的原則。安置用地面積大於合法權源的用地面積,實行補差辦法,被拆遷人須交納征地辦證稅費92元/平方米,安置面積小於合法權源的用地面積,多出部分由拆遷人按92元/平方米予以收購補償。
第十六條 企業用地與住宅混用的,若屬企業權源用地,可納入企業評估、補償,不予安置,但可依法報批企業用地;若屬住宅權源用地,可納入宅基地補償和安置范圍。但兩者不能重復補償和安置。
第十七條 歷史形成已建住宅未能取得有權機關核發的合法土地使用權有效文書的,原則上拆遷不予補償和安置,如被拆遷人能夠積極主動配合,按時簽訂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和落實搬遷的,可根據歷史原因和現實具體情況,對照本《方案》第十二條、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的有關規定酌情補償和安置。
(一)有向村委會交納申請建房土地補償費用或向鎮政府交納申請建房的村鎮規劃等有關費用,但尚未上報有關主管部門審批的,按被拆遷房屋佔地面積的70%參考權源面積處理安置。
(二)凡是征地行政工作人員開始調查之日前歷史形成已建的房屋,按房屋建築佔地面積的50%參考權源面積處理安置。
(三)被拆遷房屋沒有合法權源的,安置地要補辦合法權源手續,被拆遷人須按規定補交辦證稅費。
(四)沒有合法有效的權源手續和超准建面積的被拆遷建築物,按本《方案》第十二條規定標準的85%給予補償;已向村、鎮交納有關費用的被拆遷建築物,按本《方案》第十二條規定標準的90%給予補償。
第十八條 已辦理土地審批手續至今未建的,對照本《方案》第十二條、第十三條規定處理。
第十九條 被拆遷戶全家戶口不在本村,其被拆遷的房屋原則上不予安置,拆遷人按合法權源用地面積付給征地辦證稅費92元/平方米。
第二十條 如被拆遷人自願要求貨幣安置的,拆遷人按合法權源用地面積付給征地辦證稅費92元/平方米。
第二十一條 安置宅基地由村統一向所在鄉鎮、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辦理用地手續和集體土地使用證。
第二十二條 被拆遷村委會負責向被拆遷人提供住宅安置用地,具體辦法按第十四條規定執行;拆遷人負責場地平整、道路、供水、排水、供電、通訊等相關的戶外配套以及安置用地的平面規劃設計和單位建築設計。
第二十三條 原則上實行統遷自建、先建後拆的操作辦法。採取先安置建房後搬遷,再拆除建築物和附屬物;部分由於建設需要,需先拆遷後建房安置的被拆遷人,按第二十四條規定處理。
(一)被拆遷人建房前,必須先簽訂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書,然後依照本《方案》領取90%補償費。同時每戶付給搬遷費300元,再進行選址施工建房,剩餘10%補償費待建築物交付拆遷三日內付清。
(二)拆遷安置採用優先法原則。按簽訂協議的時間順序選擇安置用地,先簽先選,後簽後選。
第二十四條 過渡安置方式
過渡安置方式。被拆遷入自行解決住宅周轉房,並由拆遷人發給8個月的臨時安置補助費(過渡費)每人每月100元,臨時安置補助費待被拆遷人搬遷完畢後一次性發放。人口的確認,以公安部門戶籍登記的常住戶口為准。
被拆遷人逾期不搬遷或不拆除建築物,拆遷人有權取消剩餘10%的補償費,並依法強制拆除。
第二十五條 建築物拆除採用兩種方式,一是由拆遷人出資統一組織拆除,二是由被拆遷人按有關規定要求自費自行拆除。凡是由拆遷人拆除的,被拆物的材料歸屬拆遷人所有;由被拆遷人自行拆除的,被拆物的材料歸屬被拆遷人所有。
第二十六條 從通知簽定拆遷協議書之日起,3天內簽訂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每戶獎勵1500元,6天內簽訂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每戶獎勵500元。在規定時間內,被拆遷人不簽定協議的,逾期按國家土地法律、法規的規定給予處理,並視拖延時間的長短適當降低補償安置標准。
第二十七條 安置小區採用商住合一,聯建成街的建築模式。被拆遷人要求嚴格按規定、建築設計圖紙進行建房。在施工過程中由土地、建設部門負責監督實施。被拆遷人要按照安置小區規劃由個人全額出資建房。
第二十八條 房屋佔地面積的計算規則依照國家土地管理部門的有關規定執行:建築面積計算規則按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的《房產測量規范》(GB/T 17986.1-2000)的規定執行。
第二十九條 本《方案》需報經福建省國土資源廳、福建省建設廳審核。
第三十條 本《方案》的解釋權歸漳州市國土資源局。
附表:1、民用建築物重置價標准表
2、民用建築物成新表
3、地上附著物補償標准
表1
民用建築物重置價標准表
類別
序號
補償項目
補償標准
備注
基礎價
1
建築結構
框架結構
430
混合結構
330
280
磚木結構
280
土木結構
230
框架結構、混合結構、石結構
2
有水、電、衛生設備
(1)高檔燈具、衛生潔具
+80
(2)普通燈具、衛生潔具
+50
(3)不齊全的
+25
3
有外裝修
(4)貼瓷磚
+40
(5)一般塗料粉刷
+20
4
門窗
(6)高級門窗
+120
(7)普通門窗
+90
(8)木門窗
+60
5
地板
(9)高級地板
+100
(10)普通地板
+50
(11)斗底磚
+25
(12)小泥沙漿地板
+12
6
樓梯
(13)不銹鋼或木扶手
+25
(14)普通鋼木、鋼管扶手
+12
7
內牆壁
(15)水泥漆塗料
+60
(16)一般塗料粉刷
+30
8
天棚
(17)水泥漆
+20
(18)普通粉刷
+12
(19)吊頂
磚木結構土木結構
9
(20)內外未裝修
0
10
(21)水、電、衛生設備
+25
11
(22)外牆粉刷
+20
12
(23)有門窗
+40
13
(24)內裝修
+65
說明:無頂房原則上按照同種類2/3酌情補償;基礎價含已封頂尚未內外裝修(粗坯)的房屋和埋暗管、暗盒;重置價標准表按十成新計算;表中基礎價、補償金額均按建築面積計算。
表2
民用建築物成新表
建設時間
建築物成新數
備 注
補償安置方案公告前5年內
(含5年)
10
10年內(含10年)
9.0
15年內(含15年)
8.0
20年內(含20年)
7.0
21年及以上
6.0
表3
地上附著物補償標准
項目
(不含新種)
規 格
單 位
價格(元)
龍眼
荔枝
樹冠直徑:35CM以下
株
3
新移植大苗
株
7
36-75CM
株
15
76-100 CM
株
40
101-150 CM
株
80
151-200 CM
株
130
201-250 CM
株
200
251-300 CM
株
270
301-350 CM
株
340
351-400 CM
株
410
401-450 CM
株
480
451-500 CM
株
560
501-600 CM
株
640
601-700CM
株
740
701-800CM
株
850
801-900CM
株
980
901-1000 CM
株
1120
1001-1100CM
株
1270
1101CM以上
株
1440
楊梅
樹冠直徑:50CM以下
株
8
51-100 CM
株
40
101-150 CM
株
80
151-200 CM
株
160
201-250 CM
株
240
251-300 CM
株
320
301CM以上
株
420
早鍾六號
枇杷
樹冠直徑:0.5M以下
株
50
0.5 M以上
株
120
1.0M以上
株
200
1.5 M以上
株
280
2.0 M以上
株
360
2.5 M以上
株
440
3.0 M以上
株
520
3.5 M以上
株
600
4 M以上
樹徑50 CM以上
株
1500
樹徑30CM以上
株
1000
其它
株
800
其他雜果
樹冠直徑:50CM以下
株
3
51-100 CM
株
7
101-150 CM
株
20
151-200 CM
株
40
201-250 CM
株
80
251CM 以上
株
140
毛竹
成 竹
支
15
其它竹類
叢
叢
20
台灣芭樂
50CM以下
株
12
51-100 CM
株
30
101-150 CM
株
50
151-200 CM
株
80
201-250 CM
株
110
251CM 以上
株
140
芒果
樹冠直徑:35CM以下
株
3
36-75CM
株
8
76-100 CM
株
30
101-150 CM
株
60
151-200 CM
株
100
201-250 CM
株
140
芒果
251-300 CM
株
190
301-350 CM
株
240
351-400 CM
株
300
401-450 CM
株
360
451 CM
株
420
柑、橙、柚
樹冠直徑:50CM以下
株
3
51-100CM
株
15
101-150 CM
株
30
151-200 CM
株
70
201-250 CM
株
140
251-300 CM
株
210
301 CM以上
株
280
香蕉
小苗
叢
3
大苗
叢
6
未產果
叢
11
小果
叢
40
大果
叢
60
苗圃
龍眼苗圃
畝
6000
花圃(大)
畝
6000
花圃(中)
畝
3000
花圃(小)
畝
1500
榕樹
株
150
說明:苗圃覆蓋密度在70%以上按100%賠青;覆蓋密度在50%-70%,按50%賠青;覆蓋密度在50%以下的,不按苗圃賠青。
墳墓
門
每門最高為600元
祖墓
門
5000元
甘蔗
畝
1200元/畝
果蔗
畝
1700元/畝
魚塘
精養池
畝
4500元/畝
土池
畝
2500元/畝
生活用井
口
1000元/口
工業用井
口
2500元/口
在網路搜"童寶寶購物導航網"有您要的產品
❷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征地拆遷補償暫行條例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征地拆遷補償暫行條例是國家頒布的。征地補償標準是指在市鎮行政區的土地根據政府總體規劃確定的用地范圍內,依據土地類型、土地年產值、土地區位登記、農用地等級、人均耕地數量、土地供求關系、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水平保障等因素,再依據片區劃分用於征地補償綜合計算的標准。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是為規范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活動,維護公共利益,保障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制定。由國務院於2011年1月21日發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只涉及國有土地的補償,農村集體土地的補償條例還未出台。
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徵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個人的房屋,應當對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以下稱被徵收人)給予公平補償。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財政、國土資源、發展改革等有關部門,加強對房屋徵收與補償實施工作的指導。
(2)益陽市征地補償安置條例實施辦法擴展閱讀: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十九條規定對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被徵收房屋的價值,由具有相應資質的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按照房屋徵收評估辦法評估確定。
對評估確定的被徵收房屋價值有異議的,可以向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申請復核評估。對復核結果有異議的,可以向房地產價格評估專家委員會申請鑒定。
房屋徵收評估辦法由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制定,制定過程中,應當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❸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實施細則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是為規范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活動,維護公共專利益,保障被徵收房屬屋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制定。由國務院於2011年1月21日發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關於拆遷征地的問題可以咨詢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有來自法院、行政機關的權威法律人士,畢業於雙一流高校長期從事征地拆遷業務的資深律師構成了在明強大的律師隊伍。藉助豐富的審判經驗,由前法官擔任的資深法律顧問能夠准確診斷客戶的法律問題,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法律服務流程。而在明擁有的十五個各具特色的律師團隊均由執業達十年以上的督導律師領導,為客戶提供從談判到訴訟的全方位爭議解決方案。
❹ 益陽市對現役軍人是否享受當地征地款待遇現役軍人是否分征地補嘗益陽市兵役法
❺ 《長沙市征地補償安置條例實施辦法》第103號令的內容是什麼
第104號
《長沙市人民政府關於調整長沙市城市房屋拆遷補償有關標準的決定》已經2008年1月16日市第13屆人民政府第2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自2008年4月15日起施行。
市長:張劍飛
二○○八年三月十二日
長沙市人民政府關於調整長沙市城市房屋拆遷補償有關標準的決定
為維護被拆遷人的合法權益,保障被拆遷人的居住條件,結合我市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市人民政府決定對長沙市城市房屋拆遷補償標准進行部分調整:
一、將《長沙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若干規定》第十四條「對享受城市最低社會生活保障待遇且居住特別困難的被拆遷人或直管公房承租人,由拆遷人對自願選擇產權調換方式的被拆遷人提供建築面積不小於36平方米的房屋予以補償安置,對上述直管公房承租人應當採用產權調換方式安置,且計租面積不得小於25平方米」中的補償安置建築面積「不小於36平方米」調整為「不小於45平方米」,計租面積「不得小於25平方米」調整為「不得小於35平方米」。
二、對《長沙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若干規定》所附的《長沙市城市房屋拆遷裝飾裝修補償標准》予以調整,調整後的標准見附件。
三、上述調整的標准自2008年4月15日起實施,在此之前已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拆遷項目,仍按原標准執行。
附件:
長沙市城市房屋拆遷裝飾裝修補償標准
表一
類別
住 宅
金 額
1
①牆:進口牆漆牆面或牆紙、局部牆面帶裝飾造型
②地:中、高檔實木地板(紫檀、柚木、雲香等),或800×800鏡面磚,中、高檔仿古磚,中、高檔花崗岩地面磚
③天棚:多級造型頂
④門窗:花梨門、胡桃木門、黑檀木門等造型門,鋁合金(塑鋼)窗及木質窗套,不銹鋼防盜網
⑤廚衛:雙飾面板櫥櫃,中檔潔具,全瓷防滑地磚,中、高檔牆磚,鋁扣板吊頂
420元/平方米
2
①牆:國產中、高檔牆漆
②地:中檔實木地板(金不換、樺木地板等),中、高檔仿實木地板或600×600鏡面磚,中檔仿古磚,中、低檔花崗岩地面磚
③天棚:二、三級吊頂或石膏大板二、三級吊頂
④門窗:普通面飾板(櫸木、白橡木等)包平板門及包窗套、鋁合金(塑鋼)窗,不銹鋼防盜網
⑤廚衛:雙飾面板櫥櫃,中檔潔具,普通防滑地磚、牆磚,鋁扣板吊頂
320元/平方米
3
①牆: 國產中、低檔牆漆或噴塑牆面
②地: 中檔復合地板、小塊拼花木地板,或水磨石地面、普通釉面磚
③天棚: 石膏一級吊頂帶造型或木線造型
④門窗: 水曲柳木板包門套、包窗套,水典柳牆裙,不銹鋼防盜網
⑤廚衛: 普通防滑地磚、牆磚,塑扣板吊頂。
240元/平方米
4
①牆:888塗料
②地:普通復合地板,普通地磚
③天棚:石膏一級吊頂或塑扣板吊頂
④門窗:水曲柳木板包門套、包窗套
⑤廚衛:普通防滑地磚、牆磚,塑扣板吊頂
160元/平方米
5
①牆:888塗料
②地:普通地磚
③天棚:石膏線、木角線
④門窗:水曲柳木板包門套或中、低檔有色調和漆門及門窗包套
⑤廚衛:馬賽克或普通釉面磚、牆磚、瓷片
80元/方米
6
牆面、天棚為普通抹灰,水泥或刷油漆地面,木門窗
0
表二
類別
營 業 用 房
金 額
1
①不銹鋼(或鈦金)與玻璃結構大門,或木製框架鋁塑板(或防火板飾面)與玻璃結構大門,大型全玻璃或金屬與玻璃結構展示櫃窗,或木製框架鋁塑板(或防火板飾面)與玻璃結構展示櫃,品牌形象背景,不銹鋼(或鈦金)飾面與木製結構包柱、不銹鋼或鐵藝木扶手等
②牆:進口牆漆牆面或牆紙、木質牆裙上刷清漆
③天棚:輕鋼龍骨石膏大板造型吊頂,普通二、三級吊全頂
④地:進口大理石,或600×600以上花崗岩、600×600玻化石鏡面磚、仿古磚,高檔仿實木地板
500元/平方米
2
①木製飾面與玻璃結構大門,木製飾面與玻璃結構展示櫃
②牆:國產中、高檔牆漆
③天棚:輕鋼龍骨石膏板平面吊頂,局部木質吊頂或鋁扣板
④地:中、低檔大理石、花崗岩,600×600全瓷拋光鏡面磚,中檔仿實木地板
380元/平方米
3
①木製飾面與玻璃結構大門,木製飾面與玻璃結構展示櫃
②牆:國產中、低檔牆漆
③天棚:輕鋼石膏平面吊頂,普通二、三級四邊吊頂,塑扣板吊頂
④地:彩色水磨石,600×600釉面地板磚,中檔復合地板
240元/平方米
4
①牆:888塗料
②天棚:輕鋼石膏平面吊頂,普通二、三級四邊吊頂,塑扣板吊頂
③地:水磨石,500×500或400×400全瓷地板磚,普通復合地板
120元/平方米
5
①牆:888塗料
②天棚:石膏四邊走線,木製四邊走線
③地:500×500或400×400以下釉面或全瓷地板磚
80元/平方米
6
牆面、天棚為普通抹灰,水泥或刷油漆地面,木門窗
0
表三
類別
其他非住宅(辦公、生產、倉儲用房等)
金 額
1
①牆:進口牆漆牆面或牆紙,木質牆裙,不銹鋼靠牆扶手,木質踢腳線
②地:復合或實木地板,玻化鏡面磚,中、高檔花崗岩地面磚
③天棚:輕鋼龍骨石膏大板吊滿頂或造型吊頂
④門窗:鋁合金(塑鋼)窗,櫸木包門(窗)套
200元/平方米
2
①牆:國產牆漆,不銹鋼靠牆扶手,木質踢腳線
②地:全瓷拋光鏡面磚,復合地板或小塊拼花木地板,中、低檔花崗岩地面磚
③天棚:輕鋼龍骨石膏小板吊滿頂或鋁扣板吊滿頂
④門窗:鋁合金(塑鋼)窗,水曲柳包門(窗)套
120元/平方米
3
①牆:888塗料,牆面噴塑或貼牆紙,不銹鋼靠牆扶手,木質踢腳線
②地:全瓷防滑釉面磚
③天棚:石膏四邊走線或木製四邊走線
④門窗:鋁合金(塑鋼)窗
80元/平方米
4
①牆:888塗料,鑄鐵扶手
②地:釉面磚或全瓷地板磚
50元/平方米
5
牆面、天棚為普通抹灰,水泥或刷油漆地面,木門窗
0
有關說明:
1、裝飾裝修補償視每自然間不同情況,分別按其建築面積計算。
2、非住宅房屋裝飾裝修第1年不予折舊,第2-5年每年折舊20%,使用6年以上的,補償10%的殘值;住宅房屋裝飾裝修1、2年不予折舊,第3-10年每年折舊12.5%,使用10年以上的,補償10%的殘值。
3、違法違章建築或臨時建築內的裝飾裝修不予補償。
4、發布拆遷通知後,擅自突擊裝修的不予補償。
5、其他設施補償:
有線電視移裝 300元/台
電話機移裝 200元/台
窗式空調機移裝 100元/台
分體空調機移裝 200元/台
櫃式空調機移裝 300元/台
熱水器移裝 100元/台
浴霸移裝 40元/台
管道煤氣 2350元/戶
長沙市人民政府令第103號
《長沙市征地補償實施辦法》已經2008年2月17日市第13屆人民政府第3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市長: 二〇〇八年二月二十七日 長沙市征地補償實施辦法第一條 為加強征地補償工作,維護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和其他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長沙市征地補償安置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征地補償工作,適用本辦法。第三條 市人民政府統一領導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征地補償工作。區、縣(市)人民政府負責本轄區內征地補償工作的實施、協調、監督和管理並設立征地辦公室,履行以下職責:(一)擬訂征地方案;(二)發布征地公告並報市人民政府征地辦公室備案;(三)審批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四)協調處理征地補償安置爭議;(五)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補償安置工作。市人民政府征地辦公室對區、縣(市)人民政府征地辦公室的工作進行指導、協調和監督。第四條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區、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征地補償安置工作的全過程進行指導和監督。區、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以下征地補償工作:(一)發布預征地公告;(二)辦理征地補償登記,並組織進行現場調查核實;(三)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四)發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徵求意見公告;(五)發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並報市人民政府征地辦公室備案;(六)按規定撥付征地補償費用;(七)責令限期拆遷騰地;(八)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征地補償工作。各區的征地補償費用概算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審核;各縣(市)的征地補償費用概算由各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核,但應當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核的除外。第五條 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將征地工作中的事務性和技術性工作委託給征地事務機構承擔。第六條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承擔下列征地補償安置工作:(一)協助征地補償登記、調查;(二)督促、指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施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具體事項;(三)監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征地補償費用的管理、使用、分配、公開等情況;(四)協助處理征地補償糾紛及遺留問題。第七條 征地補償費用總額的80%應當在征地公告發布前存入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在財政開設的征地補償專用賬戶,其餘部分應當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發布前足額存入。未足額存入的,區、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不得發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第八條 征地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和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第九條 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征地年產值標准,按省人民政府的規定執行;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征地年產值倍數,按照規定的標准執行。另行提高安置補助費專項用於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直接撥入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專戶,提高的安置補助費按照一類水田征地年產值標準的5倍計算。第十條 青苗、林木、水產品的補償費按照規定的標准執行。征地范圍外的專業魚池因施工需要降低蓄水深度的,按降低水位的比例乘以該專業魚池的征地年產值標准予以補償;養殖水深度降到不足50厘米時,按照征地年產值標准予以補償。第十 一條 取得市、縣(市)房屋產權管理部門2006年7月1日以後頒發的房屋權屬證書的,其房屋合法建築面積以房屋權屬證書為依據。第十二條 未取得市、縣(市)房屋產權管理部門2006年7月1日以後頒發的房屋權屬證書的,其房屋合法建築面積由區、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按下列規定認定:(一)1987年1月1日以後興建的房屋,一律以建設用地批准文件、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為依據;(二)市區范圍內,1982年4月1日至1986年12月31日興建的房屋,屬原基改建和佔用非耕地建房的,須經鄉(鎮、場、街道)批准;屬佔用耕地建房的,須經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未經批準的,按違法建築處理。1982年3月31日以前興建的房屋未進行改建、擴建的,按合法建築對待。(三)縣(市)轄區內,1987年1月1日以前興建的房屋,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實際情況進行認定。對房屋合法建築面積的認定有異議的,可以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徵求意見公告期間向區、縣(市)人民政府申請復查,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國土、規劃、建設、房產部門審查後予以確定。第十三條 拆除非農業戶或採取貨幣安置方式的農戶的住宅,按照規定的標准支付房屋補償費、房屋裝飾裝修及設施補償費和購房補助費。第十四條 拆除採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安置方式的農戶的住宅,應當支付房屋補償費、房屋裝飾裝修及設施補償費。拆除採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安置方式的農戶的住宅,需要重建的,另行支付重建用地補助費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用於重建用地的規劃設計、用地和報建手續、補償安置、基礎設施建設等。第十五條 征地范圍內不能搬遷的室外生產生活設施、農業生產用房按照規定的標准予以包干補償。需要易地修建的水塘、水庫,按照原蓄水容積及規定的標准補償。經批準的臨時建築,在規定的使用期限內按照建築結構的重置價格結合使用年限剔除殘值後補償。第十六條 拆遷電力、電信、廣播電視、給排水、燃氣等設施需要補償的,由市物價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有關規定核定後再給予補償;廢棄不用的不予補償。第十七條 拆除企業房屋,按照規定的標准予以補償。涉及生產設備搬遷的,按照設備的拆卸、安裝、搬遷台班的實際工作量計算;不能搬遷的,按照規定的標准包干補償。第十八條 拆除房屋的搬遷補助費、房屋過渡補助費、按期拆遷房屋獎勵費,按照規定的標准執行。第十九條 拆除砂石場、預制場、磚場,按照規定的標准予以包干補償補助。第二十條 採取貨幣安置方式的農戶的農用工具、牲畜,由農戶自行處理,並按照規定的標准予以補助。第二十一條 征地范圍內墳墓遷移,按照規定的標准予以補助。第二十二條 各類征地年產值倍數、房屋補償標准、生產和生活設施補償標准、搬家補助費標准和過渡補助費標准等,由市人民政府頒布實施;並可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適時調整(現行補償標准附後)。第二十三條 國家建設使用國有農用地以及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鄉鎮企業和村民住宅使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其補償、補助標准參照本辦法執行。經批准依法收回國有農場、林場等農用地,其補償、補助標准參照本辦法執行。第二十四條 縣(市)人民政府可根據本辦法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除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和青苗補償費外的其他補償、補助費標准,報請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第二十五條 本辦法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2000年3月16日發布的《長沙市征地補償安置條例實施辦法》同時廢止。本辦法實施前已發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的,按原有規定辦理。
❻ 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應當包括哪些內容
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批準的徵用土地方案,在徵用土地公告之日起45日內以被徵用土地的所有權人為單位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並予以公告。
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1)本集體經濟組織被徵用土地的位置、地類、面積,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種類、數量,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數量;
(2)土地補償費的標准、數額、支付對象和支付方式;
(3)安置補助費的標准、數額、支付對象和支付方式;
(4)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准和支付方式;
(5)人員的具體安置途徑;
(6)有關征地補償、安置的具體措施。
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者其他權利人對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有不同意見的或者要求舉行聽證會的,應當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向有關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
有關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研究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者其他權利人對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的不同意見。對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舉行聽證會。確需修改徵地補償、安置方案的,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批準的徵用土地方案進行修改。
有關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將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報市、縣人民政府審批時,應當附具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者其他權利人的意見及採納情況,舉行聽證會的,還應當附具聽證筆錄。
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經批准後,由有關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❼ 關於征地拆遷補償的最新法律法規
根據土地管理法和相關的行政規定,土地徵收補償標准由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附著物補償費和青苗補償費構成。
一、征地補償費用項目
1、土地補償費
用地單位依法對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因其土地被徵用造成經濟損失而支付的一種經濟補償。
2、青苗補償費
用地單位對被徵用土地上的青苗因征地受到毀損,向種植該青苗的單位和個人支付的一種補償費用。
3、 附著物補償費
用地單位對被徵用土地上的附著物,如房屋、其它設施,因征地被毀損而向該所在人支付的一種補償費用。
4、安置補助費
用地單位對被征地單位安置因征地所造成的富餘勞動力而支付的補償費用。
二、征地補償標准
1、各項征地補償費用的具體標准、金額由市、縣政府依法批準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規定。
2、土地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確定(有關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補償標准):按當地統計部門審定的最基層單位統計年報和經物價部門認可的單價為准。
3、按規定支付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可增加安置補助費。原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的土地管理規定,已經在2013年3月26日《土地管理法》中刪除。
三、征地補償管理
各項補償費用由被征地單位收取後,按如下方式處理:
1、土地補償費、依法應支付給集體的安置補助費、集體所在的青苗補償費和附著物補償費,由被征地單位管理和使用。
2、青苗補償費和附著物補償費歸青苗和附著物的所有者所有。
3、安置補助費的歸屬、使用:
(1)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其管理和使用。
(2)由其他單位安置的,支付給安置單位。
(3)不需要統一安置的,發放給安置人員個人或經被安置人員同意後用於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
集體所有的補償費用的使用收益分配辦法:
1、在當地金融機構設立專戶存放。
2、使用情況公開,接受村民監督。
3、分配辦法經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過半數通過,報鄉政府備案。
四、征地補償糾紛
1、補償標准爭議
先由縣級以上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准徵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決。
2、補償費用分配糾紛
其性質為民事糾紛,當事人為村委會或農村集體經濟和村民,當事人可以通過民事訴訟解決。
3、征地信息公開糾紛
該糾紛屬於行政爭議,當事人可以通過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方式解決。
❽ 《中華人民共和國徵收拆遷補償條例》全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活動,維護公共利益,保障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徵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個人的房屋,應當對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以下稱被徵收人)給予公平補償。
第三條 房屋徵收與補償應當遵循決策民主、程序正當、結果公開的原則。
第四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
市、縣級人民政府確定的房屋徵收部門(以下稱房屋徵收部門)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
市、縣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和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分工,互相配合,保障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順利進行。
第五條 房屋徵收部門可以委託房屋徵收實施單位,承擔房屋徵收與補償的具體工作。房屋徵收實施單位不得以營利為目的。
房屋徵收部門對房屋徵收實施單位在委託范圍內實施的房屋徵收與補償行為負責監督,並對其行為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第六條 上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下級人民政府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監督。
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財政、國土資源、發展改革等有關部門,加強對房屋徵收與補償實施工作的指導。
第七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都有權向有關人民政府、房屋徵收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舉報。接到舉報的有關人民政府、房屋徵收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對舉報應當及時核實、處理。
監察機關應當加強對參與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政府和有關部門或者單位及其工作人員的監察。
第二章 徵收決定
第八條 為了保障國家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徵收房屋的,由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
(一)國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
(三)由政府組織實施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境和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會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業的需要;
(四)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需要;
(五)由政府依照城鄉規劃法有關規定組織實施的對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後等地段進行舊城區改建的需要;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第九條 依照本條例第八條規定,確需徵收房屋的各項建設活動,應當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專項規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舊城區改建,應當納入市、縣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
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專項規劃,應當廣泛徵求社會公眾意見,經過科學論證。
第十條 房屋徵收部門擬定徵收補償方案,報市、縣級人民政府。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徵收補償方案進行論證並予以公布,徵求公眾意見。徵求意見期限不得少於30日。
第十一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徵求意見情況和根據公眾意見修改的情況及時公布。
因舊城區改建需要徵收房屋,多數被徵收人認為徵收補償方案不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由被徵收人和公眾代表參加的聽證會,並根據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
第十二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房屋徵收決定涉及被徵收人數量較多的,應當經政府常務會議討論決定。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徵收補償費用應當足額到位、專戶存儲、專款專用。
第十三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後應當及時公告。公告應當載明徵收補償方案和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權利等事項。
市、縣級人民政府及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做好房屋徵收與補償的宣傳、解釋工作。
房屋被依法徵收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同時收回。
第十四條 被徵收人對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的房屋徵收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第十五條 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對房屋徵收范圍內房屋的權屬、區位、用途、建築面積等情況組織調查登記,被徵收人應當予以配合。調查結果應當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向被徵收人公布。
第十六條 房屋徵收范圍確定後,不得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實施新建、擴建、改建房屋和改變房屋用途等不當增加補償費用的行為;違反規定實施的,不予補償。
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將前款所列事項書面通知有關部門暫停辦理相關手續。暫停辦理相關手續的書面通知應當載明暫停期限。暫停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年。
第三章 補償
第十七條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
(一)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二)因徵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三)因徵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補助和獎勵辦法,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助和獎勵。
第十八條 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人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優先給予住房保障。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第十九條 對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被徵收房屋的價值,由具有相應資質的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按照房屋徵收評估辦法評估確定。
對評估確定的被徵收房屋價值有異議的,可以向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申請復核評估。對復核結果有異議的,可以向房地產價格評估專家委員會申請鑒定。
房屋徵收評估辦法由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制定,制定過程中,應當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第二十條 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由被徵收人協商選定;協商不成的,通過多數決定、隨機選定等方式確定,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應當獨立、客觀、公正地開展房屋徵收評估工作,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預。
第二十一條 被徵收人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房屋產權調換。
被徵收人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提供用於產權調換的房屋,並與被徵收人計算、結清被徵收房屋價值與用於產權調換房屋價值的差價。
因舊城區改建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人選擇在改建地段進行房屋產權調換的,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提供改建地段或者就近地段的房屋。
第二十二條 因徵收房屋造成搬遷的,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向被徵收人支付搬遷費;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產權調換房屋交付前,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向被徵收人支付臨時安置費或者提供周轉用房。
第二十三條 對因徵收房屋造成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根據房屋被徵收前的效益、停產停業期限等因素確定。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第二十四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加強對建設活動的監督管理,對違反城鄉規劃進行建設的,依法予以處理。
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應當組織有關部門依法對徵收范圍內未經登記的建築進行調查、認定和處理。對認定為合法建築和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的,應當給予補償;對認定為違法建築和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的,不予補償。
第二十五條 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就補償方式、補償金額和支付期限、用於產權調換房屋的地點和面積、搬遷費、臨時安置費或者周轉用房、停產停業損失、搬遷期限、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事項,訂立補償協議。
補償協議訂立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補償協議約定的義務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訴訟。
第二十六條 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在徵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簽約期限內達不成補償協議,或者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不明確的,由房屋徵收部門報請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按照徵收補償方案作出補償決定,並在房屋徵收范圍內予以公告。
補償決定應當公平,包括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有關補償協議的事項。
被徵收人對補償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第二十七條 實施房屋徵收應當先補償、後搬遷。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償後,被徵收人應當在補償協議約定或者補償決定確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禁止建設單位參與搬遷活動。
第二十八條 被徵收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不提起行政訴訟,在補償決定規定的期限內又不搬遷的,由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強制執行申請書應當附具補償金額和專戶存儲賬號、產權調換房屋和周轉用房的地點和面積等材料。
第二十九條 房屋徵收部門應當依法建立房屋徵收補償檔案,並將分戶補償情況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向被徵收人公布。
審計機關應當加強對徵收補償費用管理和使用情況的監督,並公布審計結果。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及房屋徵收部門的工作人員在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中不履行本條例規定的職責,或者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上級人民政府或者本級人民政府責令改正,通報批評;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一條 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三十二條 採取暴力、威脅等方法阻礙依法進行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三十三條 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徵收補償費用的,責令改正,追回有關款項,限期退還違法所得,對有關責任單位通報批評、給予警告;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三十四條 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或者房地產估價師出具虛假或者有重大差錯的評估報告的,由發證機關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對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並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對房地產估價師並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並記入信用檔案;情節嚴重的,吊銷資質證書、注冊證書;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章 附則
第三十五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1年6月13日國務院公布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同時廢止。本條例施行前已依法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項目,繼續沿用原有的規定辦理,但政府不得責成有關部門強制拆遷。
❾ 如何解讀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實施辦法
土地管理法》第47條是有關土地徵收補償的規定
(一)第四十七條
第一款
本條第l款規定:「徵收土地的,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根據該款規定,徵收土地時必須補償.補償標準的基礎是土地的原用途,也就是按照徵用前利用土地能給土地權利人帶來的收益進行補償。
第二款
本條第2款規定:「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6至10倍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徵收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收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4至6倍。但是,每公頃被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收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15倍。」本條款明確規定了對耕地進行徵收所需補償的具體內容,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和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本條款同時規定了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計算標准,但是此處的規定只是一個籠統的規定,具體標准仍需要各地行政機關進一步細化。例如,2005年9月1日起施行的《江蘇省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辦法第8條規定:「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10倍。前款規定的耕地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最低標准為:(一)一類地區每畝1800元;(二)二類地區每畝1600元;(三)三類地區每畝1400元;(四)四類地區每畝1200元。徵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標准,由各市人民政府按照《江蘇省土地管理條例》第26條和前款的規定作相應提高。」
第三款
對於其他土地的徵收,本條第3款規定:「徵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規定。」這表明對於徵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我國《土地管理法》授權省級人民政府來制定,同時制定該標准時應當參照耕地的補償標准。
例如《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第34條就規定了對耕地以外其它土地進行徵收的土地補償費標准:「徵用耕地以外的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標准:(一)徵用
魚塘、藕塘、葦塘、灌叢、葯材地等,為其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6倍。(二)徵用果園、茶園、桑園等,為其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7倍;未曾收獲的,為其同類土地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6倍。(三)徵用耕種不滿3年的開荒地,為其所在村(組)耕地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3至4倍;耕種3年以上的,按照耕地補償。(四)徵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建設用地,為其所在村(組)耕地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4至5倍。(五)徵用其他土地的,為其所在村(組)耕地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2至3倍。徵用林地的土地補償費標准,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執行。」
第四款
本條第2款規定了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計算標准對於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未作規定,該條第4款規定:「被徵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土地管理法同樣授權省級人民政府制定該項標准。
第五款
本條第5款規定:「徵收城市郊區的菜地,用地單位應當按差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
第六款
本條第6款規定:「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收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這是因為我國土地管理法對土地徵收補償的立法原則是合理補償,而不是按照實際損失補償,這就可能出現補償不能使被征地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現象,對此該法授權省級人民政府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同時規定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
第七款
本條第7款規定國務院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提高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