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和海上設施檢驗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和海上設施檢驗條例

發布時間: 2021-12-25 18:49:20

❶ 船級社ccs和zc有什麼區別

ZC和CCS的區別

ZC——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檢驗局(海事局下屬政府機構,主要負責國內沿海、內河的船舶法定檢驗,主要依據規范《船舶與海上設施法定檢驗規則》),先為海事局內部機構,各直屬海事局的船檢處。
CCS——中國船級社(社會團體性質的船舶檢驗機構,經中國海事局或船舶檢驗局授權進行法定檢驗及船舶入級檢驗,主要依據規范《船舶與海上設施法定檢驗規則》和《鋼質海船入級規范》及《內河船入級規范》等)

一、CCS的發展歷程
中國船級社(簡稱CCS)成立於1956年,是中國唯一從事船舶入級檢驗業務的專業機構。中國船級社通過對船舶和海上設施提供入級標准,通過提供獨立、公正和誠實的入級及法定服務,為航運、造船、海上開發及相關的製造業和保險業服務,為促進和保障人命和財產的安全、防止水域環境污染服務。
中國船級社是國際船級社協會(IACS)10家正式會員之一,並先後於1996年至1997年、2006年至2007年擔任IACS理事會主席。CCS最高船級符號被倫敦保險商協會納入其船級條款,享受保費優惠待遇。迄今為止,CCS接受26個國家或地區的政府授權,為懸掛這些國家或地區旗幟的船舶代行法定檢驗。CCS還是國際獨立油輪船東協會(INTERTANKO)和國際干散貨船東協會(INTERCARGO)的聯系會員。CCS在國內外設有逾60家檢驗網點,形成了覆蓋全球的服務網路。
作為社會團體性質的驗船機構,其建立的目的及意義在於:促使中國船舶製造業及航海與國際慣例一致。為提高我國在海上保險、船舶買賣、海上貨物運輸與國際接軌上做出巨大貢獻。

二、法定檢驗權的有無
《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和海上設施檢驗條例》對船舶檢驗局及中國船級社作了如下定義:
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檢驗局(以下簡稱船檢局)是依照本條例規定實施各項檢驗工作的主管機構。
經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批准,船檢局可以在主要港口和工業區設置船舶檢驗機構。
經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可以在所轄港口設置地方船舶檢驗機構。
第四條 中國船級社(以下簡稱船級社,筆者注)是社會團體性質的船舶檢驗機構,承辦國內外船舶、海上設施和集裝箱的入級檢驗、鑒證檢驗和公證檢驗業務;經船檢局授權,可以代行法定檢驗。
從上述兩條規定可以知道,船檢局與船級社均可以實施法定檢驗行為,船級社的法定檢驗資質需要船檢局授權。

三、船級社入級檢驗與法定檢驗的區別
第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和海上設施檢驗條例》) 下列中國籍船舶,必須向中國船級社申請入級檢驗:
(一)從事國際航行的船舶;
(二)在海上航行的乘客定額一百人以上的客船;
(三)載重量一千噸以上的油船;
(四)滾裝船、液化氣體運輸船和散裝化學品運輸船;
(五)船舶所有人或者經營人要求入級的其他船舶。
依據該條規定,上述船舶如果要取得《船舶所有權證書》及《船舶國籍證書》,必須經由中國船級社進行入級檢驗,入級檢驗所依據的規范為《鋼質海船入級規范》。該規范與國外其他船級社的規范要求較為一致,能夠得到國際保險人、貨主等相關方的認可,便於中國籍船舶的國際航行。
同樣依據該條,除上述五款外的船舶要取得《船舶所有權證書》及《船舶國籍證書》,無需進行入級檢驗,僅需按照《船舶與海上設施法定檢驗規則》進行法定檢驗,無需滿足《鋼質海船入級規范》的要求。
一般來講,沿海、內河船舶的檢驗規范為《船舶與海上設施法定檢驗規則》,檢驗合格的船舶,由船檢局簽發《船舶檢驗證書簿》;
從事國際航行的中國籍船舶的檢驗規范為《鋼質海船入級規范》,檢驗合格的船舶,由船級社簽發《船體入級證書》、《輪機入級證書》等相關入級證書。
後者要求較前者高,與國際上其他各船級社的規范較為一致,容易被國內外各大保險人接受,船舶的安全性更有保證。

四、中國政府關於船舶登記的規定也決定兩者之間的巨大差別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登記條例》第十五條的規定, 船舶所有人申請船舶國籍,除應當交驗依照本條例取得的船舶所有權登記證書外,還應當按照船舶航區相應交驗下列文件:
(一)航行國際航線的船舶,船舶所有人應當根據船舶的種類交驗法定的船舶檢驗機構簽發的下列有效船舶技術證書:
1.國際噸位丈量證書;
2.國際船舶載重線證書;
3.貨船構造安全證書;
4.貨船設備安全證書;
5.乘客定額證書;
6.客船安全證書;
7.貨船無線電報安全證書;
8.國際防止油污證書;
9.船舶航行安全證書;
10.其他有關技術證書。
(二)國內航行的船舶,船舶所有人應當根據船舶的種類交驗法定的船舶檢驗機構簽發的船舶檢驗證書簿和其他有效船舶技術證書。
而第一款中對航行國際航線的船舶,中國海事局對10項提到的項目均授權給中國船級社,由中國船級社進行船舶入級檢驗的同時簽發相應證書;
國內航行的船舶如果登記僅需要中國船檢局提供的《船舶檢驗證書簿》。

❷ 中國船檢局(ZC)和中國船級社(CCS)的區別

一、職能不同:

1、中國船檢局(ZC)中國國家的船舶技術監督機構。其職責是對船舶包括海上鑽井平台等執行監督檢驗,使之符合各規范標准以及有關國際公約規定的技術條件,以保障船舶和船上人命財產安全和防止水域遭受污染。

2、中國船級社依據國家有關法規和國際公約、規則,為船舶、海上設施及相關工業產品提供技術規范和標准,提供入級檢驗、鑒證檢驗、公證檢驗、認證認可服務,以及經中國政府、外國(地區)政府主管機關授權,開展法定檢驗和有關主管機關核準的其他業務。

二、分支機構不同:

1、中國船檢局(ZC)總局設在北京,在長江及沿海地區的主要港口設有辦事機構。

2、中國船級社設有80多個分支機構,覆蓋國內外主要港口,形成了遍布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的全球服務網路。目前,接受了34個國家或地區的政府授權,為懸掛這些國家或地區旗幟的船舶代行法定檢驗。

三、服務不同:

1、中國船級社不僅在船舶、海上設施、集裝箱以及相關工業產品領域從事提供檢驗業務,還在可再生能源、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大型鋼結構等領域廣泛開展認證、審核、監理、檢測、評估、試驗、咨詢、培訓等服務。

2、中國船檢局(ZC)對修造和營運中的船舶、製造中的主要船用設備和材料以及到達中國港口的外國船舶執行國家規定的檢驗;辦理國內外船舶的入級業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參加的有關國際公約和國家間的協議,代表中國政府簽發各該公約或協議規定的船舶證書。

❸ 船舶檢驗工作管理暫行辦法還有效嗎

《船舶檢驗工作管理暫行辦法》尚沒有公布失效,因此暫時還有效。
《船舶檢驗工作管理暫行辦法》是交通部交海發[2000]586號文件,是為加強船舶、海上設施和船運貨物集裝箱以及船用產品檢驗(以下簡稱「船舶檢驗」)工作的管理,提高船舶檢驗工作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和海上設施檢驗條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交通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國辦發〔1998〕67號)和《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主要職責和人員編制的批復》(中編辦〔1998〕40號),制定的規定。該辦法自2000年11月9日開始實施,目前沒有宣布失效。
與船舶檢驗管理規定有關的其他法規,目前最新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令2016年第2號《船舶檢驗管理規定》,《船舶檢驗管理規定》已於2016年1月14日經第1次部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
《船舶檢驗管理規定》是為加強船舶檢驗管理,規范船舶檢驗服務,保障船舶檢驗質量,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和海上設施檢驗條例》以及我國締結或者加入的相關國際公約,制定本規定。
需要強調的是,《船舶檢驗管理規定》和《船舶檢驗工作管理暫行辦法》的法規針對面是不同的,前者並不能代替後者,因此前者的制定,並沒有宣布後者的時效。

❹ ZC和CCS的區別

ZC和CCS的區別:依據不同,分支機構不同。

一、依據不同:

ZC: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檢驗局(海事局下屬政府機構,主要負責國內沿海、內河的船舶法定檢驗,主要依據規范《船舶與海上設施法定檢驗規則》)

CCS:中國船級社(社會團體性質的船舶檢驗機構,經中國海事局或船舶檢驗局授權進行法定檢驗及船舶入級檢驗,主要依據規范《船舶與海上設施法定檢驗規則》和《鋼質海船入級規范》及《內河船入級規范》等)

二、分支機構不同:

1、中國船檢局(ZC)總局設在北京,在長江及沿海地區的主要港口設有辦事機構。

2、中國船級社設有80多個分支機構,覆蓋國內外主要港口,形成了遍布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的全球服務網路。目前,接受了34個國家或地區的政府授權,為懸掛這些國家或地區旗幟的船舶代行法定檢驗。

(CCS)的入級通則

船級是評定船舶技術狀況的國際通用形式。船級檢驗由船級社執行。中國船級社(CCS)是國家的船舶技術檢驗機構,是中國唯一從事船舶入級檢驗業務的專業機構,是國際船級社協會(IACS)10家正式會員之一,總部設在北京。中國船級社(CCS)主要業務有:承擔國內外船舶、海上設施、集裝箱及相關工業產品的入級檢驗、公證鑒證檢驗和經中國政府、外國(地區)政府主管機關授權,執行法定檢驗等具體檢驗業務,以及經有關主管機構核準的其他業務。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船舶檢驗

❺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的常用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路運輸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海運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收費公路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登記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 港口建設費徵收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航標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和海上設施檢驗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 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規章制定程序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

❻ 中國有《海洋法》嗎

截至2019年12月,中國沒有《海洋法》,但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是為了保護和改善海洋環境,保護海洋資源,防治污染損害,維護生態平衡,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制定。

1982年8月23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修訂。

根據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等七部法律的決定》第一次修正,根據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根據2017年11月4日主席令第81號《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等十一部法律的決定》第三次修正,2017年11月5日起施行。

(6)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和海上設施檢驗條例擴展閱讀

國際海洋法的修訂沿革:

國際海洋法又稱「海洋法」,國際海洋法是國際法的一部分,為各國所遵行,受國際法基本原則的支配。在人類歷史上,曾出現「海洋自由論」、「閉海論」、「三海里界限」等一系列有關海洋的主張。20世紀以前,領海和公海制度已經形成。

1930年海牙國際法編纂會議確定領海為國家領土一部分的法律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海洋科學技術和海洋開發利用的空前發展,出現了大陸架、專屬經濟區、國際海底區域等新的海洋法律制度,已有的領海和公海制度等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1958年第一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上制定了《領海及毗連區公約》、《公海公約》、《捕魚與養護公海生物資源公約》和《大陸架公約》。經第三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長期協商討論,1982年簽訂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成為國際海洋法中最重要的國際公約。

❼ 哪些中國籍船舶必須向中國船級社申請入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和海上設施檢驗條例》第十三條的規定,下列中國籍國內航行船舶,必須申請中國船級社入級檢驗: 在海上航行的乘客定額一百人以上的客船; 載重量一千噸以上的油船; 滾裝船、液化氣體運輸船和散裝化學品運輸船

❽ 哪些中國籍船舶必須向中國船級社申請入級檢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和海上設施檢驗條例》第十三條的規定,下列中國籍國內航內行船舶,必須容申請中國船級社入級檢驗:

  • 在海上航行的乘客定額一百人以上的客船;

  • 載重量一千噸以上的油船;

  • 滾裝船、液化氣體運輸船和散裝化學品運輸船。

❾ 中國海洋法規有哪些

中國海洋法規包括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國家規范性文件及地方海洋法律法規,具體內容是:
一、法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領海的聲明
2、《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6、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
7、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8、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
9、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
10、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
1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
12、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
13、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
14、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二、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實施細則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
3、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
4、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
5、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海洋科學研究管理規定
6、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7、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
8、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
9、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
10、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11、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12、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13、鋪設海底電纜管道管理規定
14、中華人民共和國水下文物保護管理條例
15、外商參與打撈中國沿海水域沉船沉物管理辦法
16、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和海上設施檢驗條例
17、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
18、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事故調查處理條例
1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海運條例
20、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
21、基礎測繪條例
22、中華人民共和國航標條例
三、部門規章
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實施辦法》(1990年9月20日公布)
2、《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實施辦法》(1990年9月25日公布)
3、《鋪設海底電纜管道管理規定實施辦法》(1992年8月26日公布)
4、《海洋行政處罰實施辦法》(2002年12月25日公布)
5、《海底電纜管道保護規定》(2004年1月9日公布)
6、《委託簽發廢棄物海洋傾倒許可證管理辦法》(2004年10月20日公布)
7、海域使用管理違法違紀行為處分規定
四、國務院法規性文件
1、國務院關於國家海洋事業發展規劃綱要的批復(國函[2008]9號)
2、國務院關於國土資源部《報國務院批準的項目用海審批辦法》的批復(國函[2003]44號)
3、國務院關於國土資源部《省級海洋功能區劃審批辦法》的批復(國函[2003]38號)
4、國務院關於印發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的通知(國發[2003]13號)
5、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審批項目用海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辦發[2002]36號)
6、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開展勘定省縣兩級海域行政區域界線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辦發[2002]12號)
7、國務院關於全國海洋功能區劃的批復(國函[2002]77號)
8、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國家海洋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國辦發[2008]63號)

五、地方海洋法律法規
(一)海域使用類
1.遼寧省海域使用管理辦法
2、河北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3、天津市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4、山東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5、江蘇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6、上海市海域使用管理辦法
7、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辦法
8、福建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9、廣東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10、廣東省鋪設海底電纜管道管理辦法
11、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域使用管理辦法
12、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辦法
13、大連市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14、青島市無居民海島管理條例
15、廈門市海域使用管理規定
16、廈門市無居民海島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
17、寧波市無居民海島管理條例
(二)海洋環保類
1、遼寧省海洋環境保護辦法
2、山東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
3、江蘇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
4、浙江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
5、福建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
6、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辦法
7、深圳經濟特區海域污染防治條例
8、上海市金山三島海洋生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
9、海南省海洋環境保護規定

❿ 注冊驗船師制度暫行規定的文件全文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船舶檢驗專業技術人員管理,提高船舶檢驗專業技術人員素質,保證船舶檢驗質量,防止水域環境污染,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和海上設施檢驗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船舶檢驗條例》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在經批准設立的船舶檢驗機構中從事船舶檢驗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
船舶檢驗工作包括:船舶和海上設施(含船運貨物集裝箱)檢驗,漁業船舶檢驗,相關設計圖紙、技術文件審查。
第三條 國家對從事船舶檢驗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實行職業准入制度,納入全國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統一規劃。
第四條 本規定所稱注冊驗船師,是指經考試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驗船師資格證書》(以下均簡稱資格證書),並依法注冊後從事船舶檢驗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
第五條 人事部、交通部、農業部共同負責注冊驗船師制度實施工作,並按職責分工對該制度的實施進行指導、監督和檢查。
省級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注冊驗船師資格考試、注冊進行監督、檢查。
第二章 考試
第六條 注冊驗船師資格實行全國統一大綱、統一命題的考試制度,原則上每年舉行一次。
第七條 注冊驗船師資格考試設船舶和海上設施、漁業船舶兩個類別,每個類別分4個級別。專業技術人員可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報名參加相應類別、級別的考試。 類別級別 船舶和海上設施 漁業船舶 A 國際航行船舶、海上設施、國際航行的漁業輔助船舶 遠洋漁業船舶 B 國內海上船舶 國內海上漁業船舶 C 內河船舶 國內海上小型漁業船舶、內河漁業船舶 D 內河小船 內河小型漁業船舶 第八條 交通部、農業部分別組織成立相應類別考試專家委員會,負責擬定考試科目、編寫考試大綱、建立考試試題庫,組織考試命題,並對相關類別考試提出合格標準的建議。
第九條 人事部分別會同交通部、農業部審定相應類別考試科目、考試大綱、考試試題,對考試工作進行檢查、監督、指導和確定合格標准。
第十條 凡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恪守職業道德,身體健康,並符合相應考試報名條件的人員,均可申請參加相應類別、級別的考試。考試實施辦法由人事部分別會同交通部、農業部另行制定。
第十一條 考試合格者,頒發人事部統一印製,人事部分別與交通部、農業部用印的相應類別、級別資格證書。該證書在全國范圍內有效。
第十二條 凡以不正當手段取得注冊驗船師資格證書的,由發證機關收回資格證書,3年內不得再次參加註冊驗船師資格考試。
第三章 注 冊
第十三條 注冊驗船師資格實行注冊管理制度。取得資格證書的人員,必須經過注冊,方可從事規定范圍的船舶檢驗工作。
第十四條 交通部、農業部分別為相應類別注冊驗船師資格的注冊審批機構。交通部直屬的具有船舶檢驗管理職能的海事局為注冊驗船師(船舶和海上設施類)資格的注冊審查機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為注冊驗船師(漁業船舶類)資格的注冊審查機構。
第十五條 取得資格證書並申請注冊的人員,應受聘於一個具有船舶檢驗資質的檢驗機構,並通過聘用單位向相應類別注冊審查機構提出注冊申請。
第十六條 注冊審查機構在收到申請人的申請材料後,對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應當當場或在5個工作日內,一次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即視為受理。
對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注冊申請,均應出具加蓋注冊審查機構專用印章和註明日期的書面憑證。
第十七條 注冊審查機構自受理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按規定條件和程序完成申報材料的審查工作,並將申報材料和審查意見報相應注冊審批機構審批。
注冊審批機構自受理申報人員材料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作出批准決定。對作出不予批准決定的,應當書面說明理由,並告知申請人享有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在規定的期限內不能作出批准決定的,應將延長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請人。
注冊審批機構應自作出批准決定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將批准決定送達批准注冊的申請人,並核發相應類別、級別《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驗船師注冊證》(以下簡稱《注冊證》)。
第十八條 《注冊證》每一注冊有效期為3年。注冊在有效期限內是注冊驗船師的執業憑證。
第十九條 申請注冊人員應同時提交下列材料: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驗船師注冊申請表》;
(二)相應類別、級別的《資格證書》;
(三)聘用單位對業務培訓、工作經歷和檢驗能力考核合格的證明;
(四)與聘用單位簽訂的勞動或聘用合同;
(五)注冊審批機構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二十條 初始注冊者,可自取得資格證書之日起1 年內提出注冊申請。逾期未申請者,在申請初始注冊時,須符合本規定繼續教育要求。
第二十一條 注冊有效期屆滿需繼續執業的,應在屆滿前30個工作日內,按照本規定第十五條規定的程序申請延續注冊。注冊審批機構應當根據申請人的申請,在規定的時限內作出准予延續注冊的決定;逾期未作出決定的,視為准予延續。
延續注冊需要提交下列材料:
(一)延續注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驗船師注冊申請表》;
(二)相應類別、級別的資格證書;
(三)與聘用單位簽訂的勞動或聘用合同;
(四)注冊期內聘用單位考核合格和完成繼續教育的證明材料。
第二十二條 在注冊有效期內,注冊驗船師變更執業單位,應與原聘用單位解除勞動或聘用關系,並按本規定第十五條規定的程序辦理變更注冊手續。變更注冊後,其注冊證書在原注冊有效期內繼續有效。
變更注冊需要提交下列材料:
(一)變更注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驗船師注冊申請表》;
(二)相應類別、級別的《資格證書》;
(三)與新聘用單位簽訂的勞動或聘用合同;
(四)工作調動證明,或與原聘用單位解除勞動或聘用關系的相應證明,或退休證明。
第二十三條注冊驗船師因喪失行為能力、死亡或被宣告失蹤的,其注冊證書失效。
第二十四條 注冊驗船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由注冊驗船師本人或聘用單位及時向相應注冊審查機構提出申請,由相應注冊審批機構審核批准後,辦理注銷手續,收回《注冊證》。
(一)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
(二)申請注銷注冊的;
(三)聘用單位被吊銷營業執照的;
(四)聘用單位被吊銷船舶檢驗資質證書的:
(五)與聘用單位解除勞動或聘用關系的;
(六)注冊有效期滿且未延續注冊的;
(七)同時受聘於2個及以上船舶檢驗機構的;
(八)被依法撤銷注冊的;
(九)受到刑事處罰的;
(十)應當注銷注冊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注冊:
(一)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
(二)刑事處罰尚未執行完畢的;
(三)因在船舶檢驗工作中有違法違紀行為受到刑事處罰,自刑事處罰執行完畢之日起至申請注冊之日止不滿2年的;
(四)法律、法規規定不予注冊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六條 注冊申請人以不正當手段取得注冊的,應予以撤消,並由注冊審批機構依法給予行政處罰,當事人在3年內不得再次申請注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七條 對被注銷注冊或不予注冊的人員,在重新具備初始注冊條件,並符合本規定繼續教育要求的,可按本規定第十五條規定的程序申請注冊。
第二十八條 注冊審批機構應定期公布注冊驗船師注冊有關情況。當事人對注銷注冊或不予注冊有異議的,可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
第二十九條 繼續教育是注冊驗船師延續注冊、重新申請注冊和逾期初始注冊的必備條件。在每個注冊期內,注冊驗船師應按規定完成本專業的繼續教育。
注冊驗船師繼續教育,分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和選修課總學時不少於120學時。
第四章 執業
第三十條 注冊驗船師應在一個具有船舶檢驗資質的單位進行船舶檢驗執業活動。
第三十一條 注冊驗船師的執業范圍按照國家船舶檢驗相關法律、法規及規章進行。
第三十二條 在船舶檢驗工作中形成的檢驗報告,必須由注冊驗船師簽字蓋章後方可生效,並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第三十三條 注冊驗船師從事相關檢驗活動,由其所在單位接受檢驗申請並統一收費。
因注冊驗船師檢驗質量事故或相關檢驗結果不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標准造成的經濟損失,接受檢驗申請單位和執行檢驗任務的注冊驗船師應依法承擔相應責任。
第五章 權利和義務
第三十四條 注冊驗船師享有下列權利:
(一)使用注冊驗船師稱謂;
(二)依據國家船舶檢驗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在規定范圍內從事船舶檢驗活動,履行相應的崗位職責;
(三)接受繼續教育;
(四)獲得與執業責任相應的勞動報酬;
(五)對不符合規定的檢驗、發證行為提出異議,並向上級檢驗機構或注冊主管機構報告;
(六)對侵犯本人權利的行為進行申訴。
第三十五條 注冊驗船師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法律、法規和有關管理規定;
(二)執行檢驗法律、法規、規章和標准;
(三)保證檢驗工作質量,並承擔相應責任;
(四)在本人檢驗活動中完成的相應文件上簽字;
(五)不得准許他人以本人名義的執業;
(六)接受繼續教育,提高檢驗水準;
(七)保守在檢驗活動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和他人的商業、技術秘密;
(八)完成船舶檢驗機構交給的相關工作。
附則
第三十六條 在本規定下發之日前,對長期從事船舶檢驗工作,已通過交通部、農業部組織的相應考試,取得相應適任證書、船舶專業技術資格證書,並符合考試認定條件的人員,可通過考試認定辦法取得相應類別級別注冊驗船師資格證書。考試認定辦法由人事部分別會同交通部、農業部另行制定。
第三十七條 取得相應類別、級別資格證書,並符合《工程技術人員職務試行條例》中工程師、助理工程師、工程技術員專業職務任職條件的人員,用人單位可根據工作需要擇優聘任相應專業技術職務。其中,取得A級資格證書可聘任工程師職務;取得B級資格證書可聘任工程師或助理工程師職務;取得C級資格證書可聘任助理工程師職務;取得D級資格證書可聘任助理工程師或工程技術員職務。
第三十八條 符合考試報名條件的香港、澳門居民,可申請參加註冊驗船師資格考試。申請人在報名時應提交本人身份證明、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認可的相應專業學歷或學位證書、從事檢驗經歷的證明。台灣地區專業人員參加考試的辦法另行制定。
外籍專業人員申請參加註冊驗船師資格考試、申請注冊和執業等管理辦法另行制定。
第三十九條 需注冊驗船師簽字蓋章的檢驗文件種類和辦法,從事船舶檢驗工作單位配備注冊驗船師數量,注冊管理和繼續教育等具體辦法,均由交通部、農業部分別制定。
第四十條 在實施注冊驗船師制度過程中,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及其相關機構因工作失誤,使專業技術人員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給予相應賠償,並可向有關責任人追償。
第四十一條 相關行政主管部門或相關機構的工作人員,有不履行工作職責,監督不力,或者謀取私利等違紀違規行為,並造成不良影響或嚴重後果的,分別由其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二條 從事軍用艦艇、公安船艇和體育運動船艇檢驗工作的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熱點內容
法律服務在社區 發布:2025-07-14 15:08:45 瀏覽:285
平頂山新華法院 發布:2025-07-14 15:07:48 瀏覽:486
制安全條例 發布:2025-07-14 15:06:17 瀏覽:678
司法邏輯 發布:2025-07-14 15:05:26 瀏覽:858
采購人資格審查不嚴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4 15:03:59 瀏覽:187
同桌灌酒法律責任案例 發布:2025-07-14 14:56:58 瀏覽:617
鄉鎮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情況 發布:2025-07-14 14:34:02 瀏覽:415
律師見證規范 發布:2025-07-14 14:25:30 瀏覽:457
醫囑法律條例 發布:2025-07-14 14:24:43 瀏覽:570
2019經濟法第二套 發布:2025-07-14 14:24:38 瀏覽: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