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法規的定義
A. 1,工程建設管理法規的概念及調整對象各是什麼
1)建設法規復的定義:是指國家權制力機關或其授權的行政機關制定的,旨在調整國家及其有關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公民之間在建設活動中或建設行政管理活動中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法規的統稱。
2)建設法規調整的對象:任何法律都以一定的社會關系為其調整對象。
B. 建設項目的法律定義
基本建設工程項目,亦稱建設項目(construction project),是指在一個總體設計或初步設計范圍內,由一個或幾個單項工程所組成,經濟上實行統一核算,行政上實行統一管理的建設單位。一般以一個企業(或聯合企業)、事業單位或獨立工程作為一個建設項目。
凡屬於一個總體設計中的主體工程和相應的附屬配套工程、綜合利用工程、環境保護工程、供水供電工程以及水庫的乾渠配套工程等,都統作為一個建設項目;凡是不屬於一個總體設計,經濟上分別核算,工藝流程上沒有直接聯系的幾個獨立工程,應分別列為幾個建設項目。
建設項目是一個建設單位在一個或幾個建設區域內,根據上級下達的計劃任務書和批準的總體設計和總概算書,經濟上實行獨立核算,行政上具有獨立的組織形式,嚴格按基建程序實施的基本建設工程。一般指符合國家總體建設規劃,能獨立發揮生產功能或滿足生活需要,其項目建議書經准立項和可行性研究報告經批準的建設任務。如工業建設中的一座工廠、一個礦山,民用建設中的一個居民區、一幢住宅、一所學校等均為一個建設項目。包括基本建設項目(新建、擴建等擴大生產能力的建設項目)和技術改造項目。
建設項目的基本特徵如下:
(1)在一個總體設計或初步設計范圍內,由一個或若干個互相有內在聯系的單項工程所組成,建設中實行統一核算、統一管理。
(2)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下,以形成固定資產為特定目標。約束條件有時間約束即有建設工期目標,資源約束即有投資總量目標,質量約束即一個建設項目都有預期的生產能力(如公路的通行能力)、技術水平(如使用功能的強度、平整度、抗滑能力等)或使用效益目標。
(3)需要遵循必要的建設程序和特定的建設過程。即一個建設項目從提出建設的設想、建議、方案選擇、評估、決策、勘察、設計、施工一直到竣工、投入使用,均有一個有序的全過程。
(4)按照特定的任務,具有一次性特點的組織形式。其表現是投資的一次性投入,建設地點的一次性固定,設計單一,施工單件。
(5)具有投資限額標准。即只有達到一定限額投資的才作為建設項目,不滿限額標準的稱為零星固定資產購置。
建設工程項目應滿足的要求:
(1)技術上:滿足一個總體設計或初步設計范圍內;
(2)構成上:由一個或幾個相互關聯的單位工程所組成的。
(3)在建設過程中:在經濟上實行統一核算的,在行政上統一管理。
C. 簡述建設法規體系的概念及構成
建設法規體系的概念:
建設法規體系,是指把已經制定和需要制定的建設法規、建設行政法規和建設部門規章銜接起來,形成一個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的完整統一的框架結構。包括地方性建設法
規和建設規章。建設法規體系是國家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建設法規體系的構成:
所謂法規體系的構成,就是指法規體系採取的結構形式。建設法規體系是由很多不同層次的
法規組成的,它的結構形式一般有:寶塔形和梯形兩種。
D. 建設工程法規概念
你具體想問什麼?
解釋名詞嗎?
建設工程法規:師國家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版部分,指國權家權力機關或其授權的行政機關制定的旨在調整國家及其有關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公民之間在建設活動中或建設行政管理活動中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統稱。
調整對象:1.建設活動中的行政管理關系。即調整國家或授權部門對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等產生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
2 經濟協作關系。調整各家單位之間協作中所產生的權利和義務關系。
3 民事關系。建設活動中,涉及到了土地徵用、房屋拆遷、從業人員及相關人員的人身和財產的傷害,轉讓等涉及公民個人權利的問題。
E. 什麼是建築法規
《建築法規》從建築學專業的知識體系出發,系統地介紹了與建築設計密切相關的一些法律法規知識,對我國現行的建築法規從城鄉規劃法、土地管理法、房地產管理法、工程建設程序、工程勘察設計法規、招標投標法規、工程建設執業資格制度、注冊建築師條例、著作權法等方面進行了較為全面的介紹。該書共計八章八十五條,包括總則、建築許可、建築工程發包與承包、建築工程監理、建築安全生產管理、建築工程質量管理、法律責任及附則等內容。
F. 什麼是建設法規
建設法規即由國家、部委制定與頒布的關於規范與調整建設方面的法律法規(包括實體法版律、行政規定和行業權規范),包括:《合同法》、《建築法》、《招投標法》、《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等等。
G. 建設法規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建設法規基本特徵:
1、科學性:建設技術法規的制定來自大量的科學論證與工程實踐檢驗,是建設業執業人員普遍遵守的科學規范。
2、標准性:所規定的內容是人們普遍接受的技術標准,包括國家標准、國際標准、專業標准和地方標准及企業標准,所採用的術語、符號、代號、方法是規范統一的。
3、系統性: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作為一個工程項目,從項目論證到設計、施工、驗收等各個環節的技術法規相互銜接、相互制約。
4、穩定性:作為法律,一方面體現國家統治階級的意志,另一方面建設技術法規作為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學總結,又是人們普遍接受和認可的統一規范。
(7)建設法規的定義擴展閱讀
建築法規的作用:
1、維護建築市場秩序
與建築行業相關的法規頒布之後,建設行政主管單位對建築行業的監管得以加強。比如《招標投標法》頒布之後,我國的建築招標、投標活動開始步入正軌,相關活動更加公平。
從此,招標、投標的展開,讓建築行業的交易帶有競爭性質,某種程度_上減少了通過賄賂等行為得到土地的現象。工程預算也更加合理,法律法規也讓建築的質量得到有效改善。
2、對建築活動起到規范、指導作用
人在社會中的所有活動都需要在一定的准則下進行,建築活動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活動的各個環節也需要法律的約束。《建築法》等相關建築法律法規的出台,讓建築行業的發展面臨全新的局面,從禁止、授權、強制等角度對建築活動提出了新的要求。
H. 建設法規的簡介
本書是21世紀高等學校規劃教材。全書共分十一章,主要內容包括建設法規概述、工程建設程序法規、工程建設執業資格法規、城市及村鎮建設規劃法規、建設工程發包與承包法規、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法規、工程建設監理法規、工程建設安全生產管理法規、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法規、建設工程合同管理法規、房地產管理法規。為了便於將工程建設法律制度與典型案例有機結合起來,滿足教師開展教學和學生自學的需要,每章後均附有案例分析和思考題。另外,書後還附有工程建設中經常涉及到的法律、行政法規、行政規章等內容,以便於查閱。
本書可作為土木工程專業、工程管理專業的教材,也可供建築行業相關專業人員參考。
前言
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就是法制的經濟。沒有社會主義法制來保障,就不可能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我國現在已加入WTO,建設業正在逐步與國際接軌,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建設市場已基本形成。現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依法管理建設市場,規范市場主體的行為,維護建設市場內的秩序。隨著全國上下反腐倡廉,要求凈化建設市場環境,實行公平競爭,確保工程質量的呼聲日益高漲,建設行業必將進入法制化運作的時代。
當前,法律已滲透到建設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建設企業的經營行為要合法,追求營利的手段也要合法。面對激烈的建設市場競爭,僅用一般的行政手段和有限的經濟手段來處理市場經濟條件下復雜的建設企業內外關系,已突顯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用法律手段,依法管理建設企業,依法維護建設企業的合法權益,依法防範和化解經營風險。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房地產管理法》等法律的頒布實施,隨著《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等行政法規的不斷出台,隨著《評標委員會和評標方法暫行規定》、《工程建設項目施工招標管理辦法》、《建築工程施工許可管理辦法》、《建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規定》等行政規章的相繼制定,使得我國建設業的法制建設呈現出一個全新的局面。
本教材共分十一章,主要內容包括:建設法規概述;工程建設程序法規;工程建設執業資格法規;城市及村鎮建設規劃法規;建設工程發包與承包法規;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法規;工程建設監理法規;工程建設安全生產管理法規;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法規;建設工程合同管理法規;房地產管理法規。而且,為了便於將工程建設法律制度與典型案例有機結合起來,為了滿足教師開展教學和學生自學的需要,每章後均附有案例分析和思考題。另外,我們還將工程建設中經常涉及到的法律、行政法規、行政規章等作為附錄列在了書後,以便於查閱。
本書由李永福、史偉利和張紹河任主編。全書由李永福統稿,各章編寫分工如下:李永福、萬克淑編寫第2章、第5章、第8章、第10章;史偉利編寫第1章、第11章;高會芹、李祥軍編寫第3章、第4章、第9章;張紹河、辛翠香、崔淑梅編寫第6章、第7章和附錄。
本教材以規范建設活動的基本法律為基礎,以基本建設程序為主線,本著學以致用、學用結合的原則,力爭做到選用法律法規新、內容全,理論性和實用性強。全書在內容上涵蓋了高等院校工程管理專業必備的工程法律知識,可作為工程管理專業本、專科學生《建設法規》課程的教學用書。同時,也可作為高等院校其他工程建設類學生教學及工程建設管理人員的參考用書。
由於一些重要法規最近才予頒行,由於成書時間較短和作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會出現不足或疏漏之處,懇請讀者和同行給予批評指正並提出寶貴意見。此外,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大量同類專著和教材,在此一並感謝。
編 者
二OO五年十一月
I. 建設法規的表現形式有哪些類型
建設法規的表現形式有: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內、技術規范容;建設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主體、客體、內容。
建設法規是指國家立法機關或其授權的行政機關制定的,旨在調整國家及其有關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公民之間在建設活動中或建設行政管理活動中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和法規的統稱,建設法規的調整對象是在建設活動中所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它包括建設活動中所發生的行政管理關系、經濟協作關系和其相關的民事關系。
(9)建設法規的定義擴展閱讀:
建設法規的調整對象,是在建設活動中所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它包括建設活動中所發生的行政管理關系、經濟協作關系及其相關的民事關系。
建設法規必須要與國家的憲法和相關法律保持一致,不能出現與其他法律法規相互矛盾和抵觸的地方,但是由於自己的行業特徵,它又具有相對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