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工傷保險條例ppt
Ⅰ 請問上海工傷是怎麼個處理流程
如果單位在法定期限不申報工傷認定,職工可以在事故發生的一年內提起工傷認定,但是所需要提交的材料一定要准備好,大致是需要職工的身份證明,勞動關系的證明,還有醫療診斷證明,其中比較難提供的是勞動關系證明,因為很多務工人員是沒有勞動合同的,但是如果有別的證據表明存在事實勞動關系也是可以的。
Ⅱ 詳見工傷保險條例第一節的PPT
根據《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分級(GB/T 16180-2014)》,屬於10級傷殘。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賠償7個月本人工資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解除勞動合同時,還有根據地方標准指定的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法律依據:
《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七條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七級傷殘為13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1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9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7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由工傷保險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分級(GB/T 16180-2014)》
十級傷殘
1)符合中度毀容標准之一項者;
2)面部有瘢痕,植皮,異物色素沉著或脫失>50px2;
3)全身瘢痕面積<5%,但≥1%;
4)外傷後受傷節段脊柱骨性關節炎伴腰痛,年齡在50歲以下者;
5)椎間盤突出症未做手術者;
6)一手指除拇指外,任何一指遠側指間關節離斷或功能喪失;
7)指端植皮術後(增生性瘢痕1 cm2以上);
8)手背植皮面積>1250px2,並有明顯瘢痕;
9)手掌、足掌植皮面積>30%者;
10)除拇趾外,餘3~4指末節缺失;
11)除拇趾外,任何一趾末節缺失;
12)足背植皮面積>100 cm2;
13)膝關節半月板損傷、膝關節交叉韌帶損傷未做手術者;
14)身體各部位骨折癒合後無功能障礙;
15)一手或兩手慢性放射性皮膚損傷Ⅱ度及Ⅱ度上以者;
16)一眼矯正視力≤0.5,另一眼矯正視力≥0.8;
17)雙眼矯正視力≤0.8;
18)一側或雙側瞼外翻或瞼閉合不全行成形手術後矯正者;
19)上瞼下垂蓋及瞳孔1/3行成形手術後矯正者;
20)瞼球粘連影響眼球轉動行成形手術後矯正者;
21)職業性及外傷性白內障術後人工晶狀體眼,矯正視力正常者;
22)職業性及外傷性白內障Ⅰ~Ⅱ(或輕度、中度),矯正視力正常者;
23)晶狀體部分脫位;
24)眶內異物未取出者;
25)眼球內異物未取出者;
26)外傷性瞳孔放大;
27)角鞏膜穿通傷治癒者;
28)雙耳聽力損失≥26 dB,或一耳≥56 dB;
29)雙側前庭功能喪失,閉眼不能並足站立;
30)鉻鼻病(無症狀者);
31)嗅覺喪失;
32)牙齒除智齒以外,切牙脫落1個以上或其他牙脫落2個以上;
33)一側顳下凳關節強直,張口困難Ⅰ度;
34)鼻竇或面頰部有異物未取出;
35)單側鼻腔或鼻孔閉鎖;
36)鼻中隔穿孔;
37)一側不完全性面癱;
38)血、氣胸行單純閉式引流術後,胸膜粘連增厚;
39)開胸探查術後;
40)肝外傷保守治療後;
41)胰損傷保定治療後;
42)脾損傷保定治療後;
43)腎損傷保定治療後;
44)膀胱外傷保守治療後;
45)卵巢修補術後;
46)輸卵管修補術後;
47)乳腺修修補術後;
48)免疫功能輕度減退;
49)慢性輕度磷中毒;
50)工業性病Ⅰ期;
51)煤礦井下工人滑囊炎;
52)減壓性骨壞死Ⅰ期;
53)一度牙酸蝕病;
54)職業性皮膚病久治不愈。
Ⅲ 上海市工傷保險條例的文件內容
2013版《上海市工傷保險實施辦法》 總則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和《工傷保險條例》,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適用范圍)本辦法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及其從業人員。第三條(征繳管理)工傷保險費的征繳,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和《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的有關規定執行。第四條(公示與救治)用人單位應當將參加工傷保險的有關情況在本單位內公示。從業人員發生工傷時,用人單位應當採取措施使工傷人員得到及時救治。第五條(管理部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是本市工傷保險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市工傷保險工作的統一管理。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工傷保險的具體管理工作。市社會保險事業基金結算管理中心(以下簡稱「社保經辦機構」)具體負責工傷保險經辦事務。市醫療保險事務管理中心和區、縣醫療保險事務中心(以下統稱「醫保經辦機構」)在職責范圍內,配合做好工傷保險經辦事務。第六條(監督)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等部門制定工傷保險的政策、標准,應當徵求工會組織、用人單位代表的意見。工會組織依法維護工傷人員的合法權益,對用人單位的工傷保險工作實行監督。 特別規定
第五十一條(非全日制從業人員的規定)招用非全日制從業人員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本辦法規定的繳費基數和費率,為其繳納工傷保險費。非全日制從業人員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後,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上海市勞動合同條例》的規定執行,享受下列工傷保險待遇:(一)按照本辦法規定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工傷保險待遇;(二)由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的用人單位參照本辦法規定支付停工留薪期待遇,且不得低於全市職工月最低工資標准;(三)致殘一級至四級的,由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的用人單位和工傷人員以享受的傷殘津貼為基數,一次性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至工傷人員到達法定退休年齡,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四)致殘五級至十級的,由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的用人單位按照本辦法規定的標准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第五十二條(協保人員的工傷待遇)用人單位使用經就業登記的協保人員的,協保人員的工資收入不計入用人單位工傷保險繳費基數。協保人員發生工傷的,可以按照本辦法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社保經辦機構按照規定核定用人單位下一年度的浮動費率。第五十三條(非正規就業勞動組織從業人員的規定)非正規就業勞動組織參照本辦法規定的繳費基數和費率繳納工傷保險費後,其按照規定在市或者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進行登記的從業人員發生工傷的,可以享受本辦法規定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工傷保險待遇。第五十四條(非城鎮戶籍外來從業人員的特別規定)因工緻殘一級至四級的非城鎮戶籍外來從業人員,可以按照本辦法規定的待遇項目標准和支付方式,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也可以選擇按一次性領取的方式享受。選擇一次性領取工傷保險待遇的,由工傷人員在首次申領待遇時向社保經辦機構提出,並以協議方式確認。一經確認,不再變更,其工傷保險關系終止,並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解除或者終止。因工緻殘一級至四級的非城鎮戶籍外來從業人員選擇按一次性領取的方式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其工傷復發醫療費以及經鑒定委員會鑒定可以享受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和經確認配置輔助器具費等,由工傷保險基金一次性支付,支付標准由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另行擬訂,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第五十五條(有關待遇計發的特別規定)按照本辦法規定計發的一級至十級工傷人員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低於3896元乘以與傷殘等級相應的下列月份數之積的,差額部分由工傷保險基金予以補足:一級傷殘的,為24個月;二級傷殘的,為22個月;三級傷殘的,為20個月;四級傷殘的,為18個月;五級傷殘的,為16個月;六級傷殘的,為14個月;七級傷殘的,為12個月;八級傷殘的,為10個月;九級傷殘的,為8個月;十級傷殘的,為6個月。按照本辦法規定計發的一級至四級工傷人員當年度傷殘津貼和因工死亡人員供養親屬撫恤金,低於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公布的上述兩項工傷保險待遇最低標準的,按最低標准計發。 法律責任
第五十六條(指引條款)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工傷保險條例》等法律法規有處理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五十七條(相關機構的法律責任)工傷康復機構、輔助器具配置機構不按服務協議提供服務的,市醫保經辦機構、社保經辦機構可以解除服務協議。市醫保經辦機構、社保經辦機構不按時足額結算費用的,由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責令改正,工傷康復機構、輔助器具配置機構可以解除服務協議。第五十八條(應參保未參保或者未按規定繳費的規定)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和《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的有關規定處理。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或者未按規定繳納工傷保險費的用人單位,未參加工傷保險或者未按規定繳納工傷保險費期間,從業人員發生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按照本辦法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准支付費用。用人單位不支付的,從工傷保險基金中先行支付。從工傷保險基金中先行支付的費用,應當由用人單位償還。用人單位不償還的,社保經辦機構依法追償。用人單位參加工傷保險並補繳應當繳納的工傷保險費、滯納金後,由工傷保險基金和用人單位依照本辦法的規定支付新發生的費用。第五十九條(爭議處理)工傷人員與用人單位發生工傷保險待遇方面爭議,適用勞動人事爭議處理的有關規定。第六十條(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單位和個人對市或者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或者社保經辦機構、醫保經辦機構依照本辦法規定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附則
第六十一條(本人工資的定義)本辦法所稱本人工資,是指工傷人員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本人工資高於本市職工平均工資300%的,按照本市職工平均工資的300%計算;本人工資低於本市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照本市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第六十二條(關於適用范圍的特別規定)國家對國家機關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工傷保險另行作出規定的,按照國家規定進行調整。第六十三條(施行日期和廢止事項)本辦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2004年6月2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29號發布、並根據2010年12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2號《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修改<上海市農機事故處理暫行規定>等148件市政府規章的決定》修正的《上海市工傷保險實施辦法》同時廢止。
Ⅳ 百度文庫求一個文件,工傷保險條例PPT,
如圖所示
Ⅳ 上海市工傷保險政策
第一個問題,《工傷保險條例》和地方的工傷保險管理實施辦法規定的工傷待遇沒有沖突之處,地方的工傷保險管理實施辦法可以理解為是對《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工傷待遇的補充和進一步細化。比如,《工傷保險條例》規定「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地方的工傷保險管理實施辦法中要有具體的標准,比如上海市工傷保險實施辦法第三十九條(致殘7—10級待遇)
工傷人員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七級傷殘的,為12個月的工傷人員負傷前一月本人繳費工資;八級傷殘的,為10個月;九級傷殘的,為8個月;十級傷殘的,為6個月;
(二)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或者工傷人員本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七級傷殘的,兩項補助金標准合計為20個月的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八級傷殘的,為15個月;九級傷殘的,為10個月;十級傷殘的,為5個月。
上海市政府關於貫徹實施《社會保險法》調整本市現行有關工傷保險政策的通知
滬府發〔2011〕34號,將《上海市工傷保險實施辦法》中關於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的支付渠道、具體標準的規定調整為:
五級至十級工傷人員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標准為:五級傷殘的,為18個月的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六級傷殘的,為15個月;七級傷殘的,為12個月;八級傷殘的,為9個月;九級傷殘的,為6個月;十級傷殘的,為3個月。並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標准為:五級傷殘的,為18個月的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六級傷殘的,為15個月;七級傷殘的,為12個月;八級傷殘的,為9個月;九級傷殘的,為6個月;十級傷殘的,為3個月。
第二個問題,上海的外來從業人員以前是參加綜合保險的,遇到工傷事故後,按《上海市外來從業人員綜合保險暫行辦法》的規定一次性支付賠償。
《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外來從業人員參加本市工傷保險若干問題的通知》2011年7月1日起施行,按這個規定,參加綜合保險的外來從業人員,在2011.6.30前被認定為工傷的,工傷待遇按綜合保險的規定執行;在2011.7.1以後被認定為工傷的,工傷待遇按上海市工傷保險的規定執行。就是說,2011年7月1日是一個分界點,以前認定為工傷的,按《上海市外來從業人員綜合保險暫行辦法》;以後認定為工傷的,按《上海市工傷保險實施辦法》。
還有第三個問題,公司未購買工傷保險,2011年7月1日以後如果受到事故傷害被認定為工傷,按照《上海市工傷保險實施辦法》規定的標准賠償,全部工傷待遇都由單位支付。
提請農民工朋友注意:平時收集、保留好可以證明勞動關系的證據,比如,勞動合同,沒有勞動合同的,可以是工資條或卡、工作證、廠牌、工作服、招工登記表、考勤記錄、工友證明等等,遇到自己的合法權益被侵害,有利於維權。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Ⅵ 上海市工傷賠償標准
屬於工傷,來具體處理步驟源如下:
首先,申請工傷鑒定,確認傷殘等級後是確認賠償的基礎。參照《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八條。
第二,主要理賠范圍包括享受工傷醫療待遇,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住院伙食補助費,輔助器具,醫療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生活護理費等。
第三,參照《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五條,第三十六條,三十七條,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具體規定進行賠償。
第四,如果協商不成,帶好相關資料到勞動監察部門投訴,或者直接到單位所在地的勞動仲裁委提出勞動仲裁。
Ⅶ 上海市工傷保險條例四十五條是不是規定第三侵權賠償後就沒有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侵權賠償,跟工傷保險沒有關系。如有傷殘經過鑒定還是可以要求賠償的。
Ⅷ 如何用20分鍾的時間為員工講解新工傷保險條例啊明天要給員工培訓,不知道怎麼講各位有PPT或者範文嗎
經國務院發布的《工傷保險條例》明日正式實施.即2011年1月1日,修改後的《工傷保險條例》增加了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律師事務所等組織也可以給本組織的工作人員繳納工傷保險費,參加工傷保險,而且對於工傷保險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也針對不同的傷殘級別提高,工傷保險逐步實行省級統籌。記者邀請了相關專家對新的工傷保險條例進行了解讀。
新增六類人群可入工傷保險
【關鍵詞】適用范圍
條例規定: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稱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參加工傷保險,為本單位全部職工或者僱工(以下稱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
【專家解讀】昨天發布的修改後《工傷保險條例》中關於參加工傷保險的人群也增加了,由原來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兩類人群的基礎上,新增了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會計師事務所等六類人群。
2003年4月27日發布的《工傷保險條例》中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各類企業、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稱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參加工傷保險,為本單位全部職工或者僱工(以下稱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 山東鵬飛律師事務所傅強律師說,參加工傷保險的主體擴大了,像我們律師事務所原來就沒有給工作人員繳納工傷保險,新的工傷保險條例實施後,我們事務所也要繳納工傷保險了。
不同傷殘級別補助都有提高
【關鍵詞】傷殘補助
條例規定:第三十五條第一款 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一級傷殘為27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5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3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
【專家解讀】通過對比2003年的工傷保險條例發現,修改後新的工傷保險條例將一二三四級傷殘一次性補助金提高了三個月的本人工資。在2003年發布的《工傷保險條例》中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一級傷殘為24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2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0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
修改後,不少市民覺得最合理,最體現社會關懷的就是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由原來的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48個月至60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現在改成了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這體現了不同地域賠償標準的統一,實現「同命同價」,可以說體現了對工傷受害者的安撫。
上下班工傷認定還要看責任
【關鍵詞】認定范圍
條例規定:第十四條(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專家解讀】2003年的《工傷保險條例》中規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是認定為工傷的情形之一,原來的規定可以說只要是受到機動車事故的,無論責任在哪一方,受傷了就可以納入認定的工傷情形之中。
修改後的對工傷的認定范圍作了調整,首先是擴大了上下班途中的工傷認定范圍,將上下班途中的機動車和非機動車事故傷害,以及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都納入到了工傷的認定范圍之內,同時新修改條例更注重責任認定了,其中明確「非本人主要責任」,這就意味著如果本人在交通事故中負有主要責任,即使受傷了也不能算工傷。
外地就醫伙食費用由基金出
【關鍵詞】伙食補助
條例規定:第三十條 第四款 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伙食補助費,以及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所需的交通、食宿費用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體標准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規定。
【專家解讀】修改前的工傷保險條例規定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由所在單位按照本單位因公出差伙食補助標準的70%發給住院伙食補助費,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所需交通、食宿費用由所在單位按照本單位職工因公出差標准報銷,而修改後的這部分費用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支付的具體標准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規定,這樣對報銷比例不再限制於70%。
記者 李紅艷
■ 修改背景
認定不合理
爭議處理難
國務院法制辦負責人表示,《工傷保險條例》自2004年1月1日施行以來,對維護工傷職工的合法權益,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規范和推進工傷保險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全國參加工傷保險的職工由條例實施前的4575萬人增至2010年9月的1.58億人,其中農民工6131萬人;條例實施至2009年底,認定工傷420萬人,享受工傷醫療待遇1080萬人次,享受傷殘津貼和工亡撫恤待遇434萬人。條例實施至2010年9月,工傷保險基金累計收入1089億元,累計支出649億元,累計結餘440億元。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工傷保險制度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例如: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的職工工傷政策不明確;工傷認定范圍不夠合理;工傷認定、鑒定和爭議處理程序復雜、時間冗長;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偏低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從制度層面加以解決、完善。
■ 新規特點
解決工傷爭議
可直接上法院
國務院法制辦負責人表示,目前社會上關於工傷認定、鑒定和爭議處理程序復雜、時間過長的反映比較大,決定在簡化程序方面採取多項新措施:
一是擴大了工傷保險的適用范圍,調整了工傷認定范圍;二是增加了工傷認定簡易程序,規定對事實清楚、權利義務明確的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在15日內作出工傷認定決定;三是明確了再次鑒定和復查鑒定的時限按照初次鑒定的時限執行;四是取消了行政復議前置程序,規定發生工傷爭議的,有關單位或者個人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直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五是提高了部分工傷待遇標准;六是減少了由用人單位支付的待遇項目、增加了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待遇項目等。
■ 其他修改摘錄
醉酒或自殘致傷
都不算工傷
國務院決定對《工傷保險條例》還作了如下修改:
●第八條第二款修改為:「國家根據不同行業的工傷風險程度確定行業的差別費率,並根據工傷保險費使用、工傷發生率等情況在每個行業內確定若干費率檔次。行業差別費率及行業內費率檔次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後公布施行。」
●第九條修改為:「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定期了解全國各統籌地區工傷保險基金收支情況,及時提出調整行業差別費率及行業內費率檔次的方案,報國務院批准後公布施行。」
●第十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對難以按照工資總額繳納工傷保險費的行業,其繳納工傷保險費的具體方式,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
●第十六條修改為:「職工符合本條例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的規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一)故意犯罪的;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自殘或者自殺的。」
●第二十條修改為:「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和該職工所在單位。」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對受理的事實清楚、權利義務明確的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在15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
●第三十五條改為第三十七條,有關條目修改為:「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六十條改為第六十二條,有關條目修改為:「依照本條例規定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按照本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准支付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