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部門規章審判依據

部門規章審判依據

發布時間: 2022-03-26 14:29:00

法院判案是不是依據部門規章

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可以參照適用行政規定。規章可以作為參照,但其他行政規定法院是不予適用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裁判文書引用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規定》第四條 民事裁判文書應當引用法律、法律解釋或者司法解釋。對於應當適用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或者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以直接引用。

第五條 行政裁判文書應當引用法律、法律解釋、行政法規或者司法解釋。對於應當適用的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公布的行政法規解釋或者行政規章,可以直接引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二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地方性法規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並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

第五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參照國務院部、委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制定、發布的規章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制定、發布的規章。

人民法院認為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發布的規章與國務院部、委制定、發布的規章不一致的,以及國務院部、委制定、發布的規章之間不一致的,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請國務院作出解釋或者裁決。

(1)部門規章審判依據擴展閱讀:

行政訴訟中的法律適用基本原則為:依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參照部門規章、地方性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分析其基本含義就是法律、行政法規、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法律解釋、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公布的行政法規解釋所規定的內容在行政審判中是必須運用的。

地方法規在其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必須適用,民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在其民族自治的地方是必須適用的;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在法律規定比較抽象以及法律規范存在漏洞是具有直接可適用性。

部門規章、地方性規章、規章制定機關作出的與規章具有同等效力的規章解釋以及規章以下的規范性文件在行政審判實踐中不是必須適用和執行的,是有條件的適用,法院在行政審判實踐中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拒絕適用。法官不僅要准確理解和掌握行政審判法律適用基本原則,而且要在行政審判的法律適用過程中堅持和貫徹這一基本原則。

② 法院採納部門規章嗎

法院可以採納部門規章。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十一條的規定,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亦即部門規章。

同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裁判文書引用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規定》,在行政裁判文書中可以直接引用行政規章(即部門規章);在其它訴訟中,如果經法院審查該部門規章認定為合法有效的,可以作為裁判說理的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裁判文書引用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規定》
第三條 刑事裁判文書應當引用法律、法律解釋或者司法解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判文書引用規范性法律文件,同時適用本規定第四條規定。
第四條 民事裁判文書應當引用法律、法律解釋或者司法解釋。對於應當適用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或者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以直接引用。
第五條 行政裁判文書應當引用法律、法律解釋、行政法規或者司法解釋。對於應當適用的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公布的行政法規解釋或者行政規章,可以直接引用。
第六條 對於本規定第三條、第四條、第五條規定之外的規范性文件,根據審理案件的需要,經審查認定為合法有效的,可以作為裁判說理的依據。

③ 房產糾紛中法官能用部門規章作為審判依據

可以,部門規章也是法律,只是其效力次於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

④ 人民法院能否依據部門規章判決刑事案件

因為,來行政訴訟是對行政機關和行源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進行的訴訟,而有的具體行政行為就是依據的部門規章或地方規章作出的,人民法院對於依據(參照)部門規章或地方規章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自然應以部門規章或地方規章為依據審查其合法性。 《行政訴訟法》第53條第1款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參照國務院部、委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制定、發布的規章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制定、頒布的規章。這里的「參照」是指參考、依照。規章的參照適用,是指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規章,要參照適用,作為審查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的依據;對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法律、法規原則精神的規章,人民法院有靈活處理的餘地,可以不予適用。即人民法院對規章的參照適用,不是想參照就參照,而是要先審查規章是否合法。如果合法就必須參照,否則就有權不參照。

⑤ 部門規章算不算是法律依據

在現實司法實踐中,法院作出的裁判依據只能是法律和法規。部門規章僅僅是國務院各部委制定的規章,法院做裁判時不能作為法律依據使用的。

⑥ 人民法院審判的依據不包括國務院制定的規章,那既然這樣,它為什麼還要發布呢

法條說的是「參考規章」,不是要無視掉規章,規章也不是專供法院審判用的。另外規章是國務院部門或地方政府制定的,國務院制定的是行政法規,是審判的依據

⑦ 行政訴訟中,部門規章能作為審判的法律依據嗎

部門規章,最多是個參考吧,所謂法律依據應是算不上的。

地方性規章,若指的是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地方法規,那肯定是法律依據。

⑧ 行政訴訟的審判依據(法律依據)

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以其他規范性文件為依據時,不應一概視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無任何依據

社會的急劇轉型和我國立法工作的相對滯後,及政府的積極行政理念,在客觀上使有些行政機關在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沒有依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和規章,有時也沒有可依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和行政規章,而是直接依據行政主體自身制定的多數表現為「紅頭文件」的其他規范性文件。行政機關依據其他規范性文件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一旦被訴至法院,行政機關在提交證據和依據時,又往往將這些以「紅頭文件」表現的其他規范性文件,作為事實證據而不是作為具體行政行為的依據提交。實踐中,如果法院直接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39]第一條第一款的規定 ,「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的,視為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認為被告沒有提交法律依據,從而認定被具體行政行為沒有法律依據,判決行政機關承擔敗訴責任的話,其結果必然是行政機關敗訴率很高。即使有些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對行政相對人的實體處理是正確的,行政機關也很可能承擔敗訴責任。這種情形,既不能有效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的依法行政,也不利於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同時,也脫離了我國社會轉型和立法相對滯後的現狀。根據最高法院《紀要》的要求,對待此種情況,法院除了應盡釋明義務外,不應不經審查就直接認定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依據。因此,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以「其他規范性文件」為依據時,不應一概視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任何依據,而應在對其他規范性文件進行合法性審查的基礎上,再作定奪。

⑨ 部門規章能否作為判決依據

法律分析:部門規章在法院審理案件時可以作為判決參照,但不能作為判決依據。部門規章、地方性規章、規章制定機關作出的與規章具有同等效力的規章解釋,以及規章以下的規范性文件在行政審判實踐中不是必須適用和執行的,是有條件的適用,法院在行政審判實踐中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拒絕適用。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裁判文書引用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規定》

第四條 民事裁判文書應當引用法律、法律解釋或者司法解釋。對於應當適用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或者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以直接引用。

第五條 行政裁判文書應當引用法律、法律解釋、行政法規或者司法解釋。對於應當適用的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公布的行政法規解釋或者行政規章,可以直接引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五十二條 人民法院既不立案,又不作出不予立案裁定的,當事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起訴。上一級人民法院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立案、審理,也可以指定其他下級人民法院立案、審理。

第五十三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行為所依據的國務院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對行政行為提起訴訟時,可以一並請求對該規范性文件進行審查。前款規定的規范性文件不含規章。

熱點內容
教育局貫徹勞動合同法情況匯報 發布:2025-05-18 03:35:02 瀏覽:844
法律碩士對英語的要求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916
公司合夥人之間的法律協議有效嗎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208
抵押司法拍賣 發布:2025-05-18 03:25:11 瀏覽:552
微信群發通知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18 02:52:02 瀏覽:646
工人陪款的勞動法 發布:2025-05-18 02:43:40 瀏覽:492
我國的立法主體有 發布:2025-05-18 02:38:38 瀏覽:468
勞動法關於企業改制職工補償規定 發布:2025-05-18 02:37:17 瀏覽:557
民法典修改對照的書 發布:2025-05-18 02:22:13 瀏覽:463
勞動法第三十八條每周休一天 發布:2025-05-18 02:22:13 瀏覽: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