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規律
Ⅰ 行書書法中每一行的字都有大有小,都是遵循什麼規律的有大神可以具體說明一下嗎
藝術創作是沒有一成不變的規律可遵循的,若非要總結出行書創作中每一行字版的大小是如權何安排的,無外乎以下三方面:
1、因字立形,依形造勢。漢字本來就有高低、方圓、長短、寬窄的不同結構類型,根據漢字本身固有的形體,進行大小的安排。
2、伸縮誇張變化。根據因字立形,依形造勢的原理,在漢字原有的基礎之上進行伸縮誇張變化,扁雖其扁,長隨其長。
3、根據自己對藝術的理解及章法上安排的需要,進行大小、粗細、方圓、正斜的安排變化。
Ⅱ 中國書法對於結構有哪些規律
書法的「結構」,包括字的結構,以及每個字的大小、疏密、斜正等,都需版要精心考慮,呼應權對比,恰到好處。由於書家風格不同,書法字體不同,因而書法結構有多種方式。但無論何種書體或風格,其結構都應當合乎比例,遵循平衡、對稱等基本規律。
Ⅲ 簡述書法的規律和方法具體點
關於書法書法,著名書法家潘守宇認為有三要素:
1,人品:心正則筆正。(唐太宗問柳公權書法;另外世人不欣賞奸臣蔡京的書法作品,而推崇蔡襄的書法!) -
人品不高,筆墨無法。
-----范曾
什麼人寫什麼字,什麼人畫什麼畫。
明末清初名醫、文學家 、書法家傅山先生在《作字示兒孫》中講: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綱常叛周孔,筆墨不可補;未學顏公書,先讀顏公詁,平原氣在中,毛穎足吞虜
《書道》中說:「自來書品,視其人品。故無學不足以言書,無品尤不足以言書,此書道之理也。」
2,苦練:歷史典故記載:(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染。 -
筆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獻之;筆禿千管, 墨磨萬挺,不做張芝做索靖。(中國歷史上幾位成功書法家的苦練典故。)
民國大書法家沈尹默說「學書十年,當有小成」,隋代智永禪師學書法四十年不下樓。
3,書卷氣:退筆千管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個人學識修養關乎書法成就!
多讀書,宋代黃庭堅說「士大夫處世可以百為,唯不可俗」,如何去俗,就要多讀書,提高自己的學養和內涵,書法到了高階段,寫的其實是思想,是氣質,是情緒,是一種精神和人格修養的表達。古代大書法家一般同時也是大學問家。
Ⅳ 書法行書線條粗細有什麼法則
線條,尤其是行書的線條,其輕、重、長、短、粗、細、濃、淡、枯、潤等等,變化無窮,儀態萬千,技法俱分高下,情態盡在其中。難怪有人說書法是「線條藝術」。
此說雖有簡單化之嫌,但也不無道理。線條看上去似乎是很單純的東西,其實任何一種書法線條都有其抽象性,尤其是行書的線條,都蘊含著極其豐富的藝術生命信息。
外觀的單純性和內涵的復雜性的統一構成行書線條深刻的藝術特性。行書作品那怕是很微小的變態,都與其線條的那怕很細微的變化是相關的。
行書線條有其藝術法則的規范性。不是任何隨意抹畫出來的線條都可稱之為行書藝術的線條,他們必須符合行書法則規范性要求並經過長期技法訓練之後才能被書者所擁有。
這種規范性要求是客觀的,不依書者主觀意志為轉移。書者只有在掌握了規范性要求的前提下方能發展和張揚其個性。區分寫字與書法,必須首先看其是否具有「法度意識」即「規范意識」,是否符合規范性要求。
(4)書法規律擴展閱讀
行書書寫特點:
1、用筆特點
行書是介於楷、草間的一種書體。寫得比較放縱流動,近於草書的稱行草;寫得比較端正平穩,近於楷書的稱行楷。
在書寫過程中,筆毫的使轉,在點畫的各種形態上都表現得較為明顯,這種筆毫的運動往往在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留下了相互牽連,細若游絲的痕跡,這就是絲連。
行書是楷書的快寫,是楷書的流動。經過對幾組楷書與行書個字的分析,發現楷書與行書書寫時,點畫的寫法,用筆需遵循的准則,如中鋒,鋪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鋒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書書寫時比較舒展,流動。
2、結構特點
大小相兼。就是每個字呈現大小不同,存在著一個字的筆與筆相連,字與字之間的連帶,既有實連,也有意連,有斷有連,顧盼呼應。
收放結合。一般是線條短的為收,線條長的為放;回鋒為收,側鋒為放;多數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轉換,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疏密得體。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內密外疏。中宮緊結,凡是框進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劃圈的筆畫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緊壓,行距拉開,跌撲縱躍,蒼勁多姿。
濃淡相融。行書書寫應輕松、活潑、迅捷,掌握好疾與遲、動與靜的結合。墨色安排上應首字為濃,末字為枯。線條長細短粗,輕重適宜,濃淡相間。和草書差不多,但沒那麼草。
Ⅳ 書法筆畫八個規律
單就漢字的結構來說,
點橫豎撇捺勾折提……
再說寫字的筆順,
從上往下,從左到右,內從里到外。
再說字體容。
真草隸篆。
就楷書字體來說,又有,顏柳,歐趙等等。
所以說,您的題目有點太寬泛了——,畢竟我們是,泱泱大國5000年的文化史!您說是吧?
Ⅵ 書寫書法應掌握的十個規律
十個書寫關鍵
1.八面出鋒。藉助於八面出鋒,自然顯出墨色濃淡,濕中有干,干中有濕,濃中有淡,淡中有濃,變化千萬,使作品富有節奏感。
2.剛柔相濟。剛力-----鐵劃銀鉤(粗):柔力-----行雲流水(細)。
3.惜墨如金。楷書要求蘸一次墨寫一個字,甚至數字;行草一筆寫3-5字,每筆結束筆毛復原,要求紙上調鋒。
4.豁然開朗。留白處有寬有窄,寬處給人以忽然開朗之感。藝術是製造矛盾,到解決矛盾的過程。
5.中側並用。中鋒得法立骨,側鋒得勢求變。中鋒是理性的要求,是書法審美的核心所在;側鋒是情性的化身,是書法通神的手段。
6.深思熟慮。創作前要深思熟慮,反復推敲,做到「胸有成竹」。
7.一氣呵成。書法是感情的流露,不是技巧的表現。要在身體與心情皆好的狀態下寫字。書寫時隨意揮灑,一氣呵成。
8.錯落有致。一般情況下,作品的行距要寬,字距要緊。字忌並列,要錯開。節數間有空隙,排列組合要有節奏,大小字參差,突出中間書眼。
9.筆情墨趣。書法是無聲的音樂,無形的舞蹈。求變化中有呼應,使整體和諧,有強烈的節奏和視覺沖擊力。用好拙筆,用筆略慢,動中有靜,寫出墨趣。
10.重視貫氣。書法的氣,是指點劃與不同字之間的呼應,字與字之間的趨向。
Ⅶ 求書法的章法布局規律和學習經驗
書法有筆法,結字,章法,您只關注章法是無法寫好作品的,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需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就是書筆法是基礎,必須穩固的基礎,結合因時代而變的結字和章法,才是正道。
Ⅷ 書法字體結構有原則和規律嗎
【書法字體結構規律原則】
漢字是由各種不同的筆畫構成的,筆畫如何組合才能美觀,產生結構的藝術技巧。結構又稱結字、結體或間架。書法的結構往往就文字的結構規律和作者的審美情趣做合適的藝術安排。這些藝術規律有疏密、虛實、欹側、勻稱、和諧、聚散、呼應等。書法的結構是根據這些規律和技巧表現文字的形式美,給觀者以豐富的美感、情趣,藉以引起無窮的意境和趣味。
【用墨方法】
墨法也常為書法家所重視。用墨的方法有:濃墨、淡墨、干墨、渴墨、濕墨、枯墨、漲墨等。淡墨,古人作書多不採用,明董其昌愛用淡墨,及到近代便大量採用,並在一字之中,濃淡互用,筆畫之間,彼此滲透產生豐富的意趣。
【章法】
章法有大小之別。小章法即一字之內的點畫關系如何布置,或幾字之間怎樣安排。大章法既是通篇字與字、行與行、正文與落款及用印之間的關系謀劃、布置等,它要求一幅作品的字里行間有呼應、顧盼,要協調通暢而有整體感。
章法的組成有如下幾個方面:
①形制:即規格,形式如中堂、條幅、對聯、橫幅、斗方、扇面等
②正文:這是作品的主體部分,書寫者要根據字數、字體和形制的不同來決定章法的布局
③行款:即落款,指正文之外的文字。有上、下款和長、短、窮款之別。內容一般為正文出處、書贈對象、時間、書寫原因、跋語等,下款為時間、書者或齋館、名號等。但一般情況極少有全部寫齊的,故以短款、窮款居多。可視章法需要而定。
④鈐印:分姓名印、齋館印、年號印、肖形印、閑印等。形有方、長、圓、橢圓、隨形等。文有白、朱(即陰文、陽文),除姓名印外都可做引首印。即蓋章在第一行第一字下外側為多。姓名印可分姓印與名印,視作品情況用一、二方均可。至於印的大小視款字大小而定。我們以為宜小不宜大,絕不可超過款字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