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壓力大自殺法律責任
㈠ 高校學生因抑鬱症自殺的法律責任由誰來承擔
對待抑鬱症有經驗的老師,集體上課時就能輕松解決,當然與老師的素質肯定有關系,有時課間老師幽默有意的一句笑話就會引得大家鬨堂大笑,一笑就正常了
㈡ 關於自殺的幾個法律問題
如果只是自己安靜死亡,行為人已經死亡,無法追究其行為。
教唆、幫助他人自殺。
預設前提:他人是成年人、精神正常,做出自殺舉動是真實意思表示,沒有受到欺騙或者脅迫。在此前提下,教唆、幫助他人自殺,他人(實行者)自殺身亡,教唆者、幫助者是否有罪?
有兩個觀點,1、自殺行為不具有違法性,無罪,也即實行者無罪。根據共犯從屬性原則,教唆者、幫助者也無罪
2、自殺行為具有違法性,只是無法譴責自殺者,無法使其承擔責任,也即實行者在客觀階層具有違法性,是一種「犯罪」行為。根據共犯從屬性原則,教唆者、幫助者也有罪
㈢ 因單位壓力而自殺,單位是否需要負責任
關鍵看該單位在此事中有沒有法律上的因果關系,以及過錯程度以及過錯大小如何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才行。
㈣ 自殺法律責任問題
在我國按照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的規定自殺是一種違法行為,但並未對此做出相應的具體的違法懲罰性規定.
一方言語刺激導致另一方自殺的要看一方構成要件,如果故意並完全可能致成並有證據證實可能構成犯罪。
㈤ 自殺誰負法律責任
1、相約自殺來。指相源互約定自願共同自殺的行為。因行為人均不具有故意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所以對其中自殺未逞的,一般不能認為是故意殺人罪;但是,如果行為人受託而將對方殺死,繼而自殺未逞的,應構成故意殺人罪,量刑時可考慮從輕處罰;以相約自殺為名,誘騙他人自殺的,則應按故意殺人罪論處。
2、致人自殺。既由於行為人先前所實施的行為,而引起他人自殺結果的發生。對此,應區別三種情況分別處理:
(1)行為人的先前行為是正當的或只是一般錯誤、一般違法行為,他人自殺的主要原因是由於自殺者本人的心胸過於狹窄,這時不存在犯罪問題;
(2)行為人先前實施了嚴重違法行為,結果致被害人自殺身亡的,可把致人自殺的結果作為一個嚴重情節考慮,將先前嚴重違法行為上升為犯罪處理。如當眾辱罵他人,致其當即自殺的,可對辱罵者以侮辱罪論處;
(3)行為人先前實施某種犯罪行為,引起被害人自殺的,只要行為人對這種自殺結果沒有故意,應按其先前的犯罪行為定罪,而將自殺結果作為量刑時考慮的一個從重或選擇較重法定刑處罰的情節。
㈥ 簡述引起他人自殺案件涉及刑事責任的處理
簡述引起他人自殺案件涉及刑事責任的處理,應當以是否存在刑事上的因果關系為判斷依據。
1、正當行為引起他人自殺的,不存在刑事責任問題;
2、 錯誤行為或者輕微違法行為引起他人自殺的,也不成立犯罪;
3、嚴重違法行為引起他人自殺身亡,將嚴重違法行為與引起他人自殺身亡的後果進行綜合評價,達到犯罪的社會危害程度時,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4、犯罪行為引起他人自殺身亡,但對自殺身亡結果不具有故意時,應按先前的犯罪行為定罪並從重處罰。
㈦ 關於自殺在法律上怎麼規定的
自殺是指個體在復雜心理活動作用下,蓄意或自願採取各種手段結束自己生命的行為。自殺作為一種復雜的社會現象,屬於心裡衛生與自控能力喪失健康自濟調節能力而造成,從法律程面還屬於行為自治與責任自擔的層面,而在相關責任化分與承擔上的法律規定中,都排除了自殺行為引發後果的救助責任(比如工傷保險條例中自殺行為排除了認定工傷的可能),這就是從法理上確立了不支持自殺行為.
但對自殺行為還沒有上升到進行法律強制干擾的層面,還只是處於拯救與預防彌補措揓層面。
自殺是一個世界性的社會問題,在美國,每天大約有100人自殺,自殺是導致個體死亡的第十大原因.根據保守估計的數字推算,中國每年至少有25萬人自殺,200萬人自殺未遂。中國青年報曾援引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的調查分析稱,自殺已成為15至34歲人群的首位死因。
2003年9月10日是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自殺預防協會共同確定的全球第一個「預防自殺日」。
㈧ 抑鬱症被逼自殺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故意殺人罪
㈨ 因工作壓力過大而選擇自殺,是否算是工傷並加以解釋說明
我是中國平安深圳分公司的優秀業務員,對於社保是非常熟悉。
根據10月份新出的社會保險法第三十七條第三款,有自殺的除外內容。
第三十七條職工因下列情形之一導致本人在工作中傷亡的,不認定為工傷:
(一)故意犯罪;
(二)醉酒或者吸毒;
(三)自殘或者自殺;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六條第三款也將自殺作為除外責任。
第十六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一)因犯罪或者違反治安管理傷亡的;
(二)醉酒導致傷亡的;
(三)自殘或者自殺的。
綜上所規,自殺是不能作為工傷的。
希望珍愛生命,同時我的回復,可以幫到你。
㈩ 網路暴力讓人自殺身亡,這些發言者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法律體系的完善是個漫長的過程,即便是已經成熟的法律,在不同的時期所面臨的挑戰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才需要結合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與時俱進的加以修改,目前的法律體系中,針對網路暴力而導致被害人自殺身亡的行為並沒有明確法律責任,雖然從情感和道德層面讓人難以接受,但是在依法治國的大環境下,只要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款予以定罪,嚴格來說就不是違法犯罪行為,所以說為了遭受的網路暴力而自殺是沒有任何價值的。
顯而易見,網路暴力在未來的現實生活中會已然存在,在相關的法律條款出台之前恐怕難以震懾諸如此類的惡劣行徑,但是在釀成慘劇之前如果能夠及時調整心態,並且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完全可以避免付出生命的代價,畢竟網路作為虛擬的空間沒有必要作為生活的全部,只有懂得自我保護才能在網路和生活中避免遭受各種形式的霸凌和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