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第15章

道德經第15章

發布時間: 2021-11-29 01:16:36

⑴ 老石解讀道德經,第十五章如何成為通達有為的高人,你看過嗎

很多人把道德經看作是聖人之書,這是沒有錯的,很多人也希望通過學習提升自己,做出成就,這也是人之常情。在這一章,聖人老子希望人們向聖人學習,希望社會上能多出幾個聖人,如果人人都是聖人,那將是多麼繁花似錦的世界啊。正義的力量大了,邪惡的力量自然退縮。希望我們通過學習提升道德,都能成為通達有為的高人。

第十五章原文: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不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朴;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最後,老子先生描述守靜的作用,污濁的水經過安靜的沉澱就會恢復清澈,這是人們應該好好學習的,忙碌之餘,讓人心沉靜,一個人也會煥發新的生機。

有以上條件的人,就能在混濁中慢慢清靜、潔身;安定中謀求生機。只要人謙虛,不自滿,就能去舊立新。

老子的聖人,他的條件是很高阿!有九大特徵,真是完美的人。起碼,我找不出瑕疵。

⑵ 道德經第十五章講的是血嗎

《道德經》第十五章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不回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答;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凌釋;敦兮其若朴;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譯文)古時候善於行道的人,微妙通達,深刻玄遠,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為不能認識他,所以只能勉強地形容他說:他小心謹慎啊,好像冬天踩著水過河;他警覺戒備啊,好像防備著鄰國的進攻;他恭敬鄭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動灑脫啊,好像冰塊緩緩消融;他純樸厚道啊,好像沒有經過加工的原料;他曠遠豁達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渾厚寬容,好像不清的濁水。誰能使渾濁安靜下來,慢慢澄清?誰能使安靜變動起來,慢慢顯出生機?保持這個「道」的人不會自滿。正因為他從不自滿,所以能夠去故更新。

⑶ 《老子道德經》第十五章

古之善為士者 微妙玄通 深不可識
古時候的有道之士 他們的靈性是微細奧妙的 他的本性是永遠通達的 這都是外人難以窺測 難以了解的玄機
夫唯不可識 故強為之容
就是這樣難以窺測他的玄機 如果要去描述古代有道之士的話 也只能勉強形容而已
豫兮若冬涉川 (另本 兮)
比如他們在處理事物方面的行動 絕對不會急迫沖動 就好像古時候的豫獸一樣 一定要等到冬天 河水的冰結凍了 才敢走過 否則未等到河水結冰 就魯莽走過去 不是等於自己去送死嗎
猶兮若畏四鄰 (另本 兮)
他慎獨的工夫 就好古時候的猶獸 要下山一樣的謹慎 不敢擾動山下村莊的百姓否則它的生命就危險了
儼兮其若客 (另本 兮)
因此古代的有道之士 他為人恭敬的樣子 就好像身為主人 禮遇貴賓一樣的謹慎 不敢輕舉妄動
渙兮若冰將釋 (另本 兮)
在心性清靜方面 他對一切外緣的干擾心不染著 就好像春風中的冰 自然的解凍散開一樣
敦兮其若朴 曠兮其若谷
因此他心中淳厚的本性 就好像一塊木頭尚未雕琢一樣的朴實無華 心胸的開闊 就好像空曠中的山谷 能夠虛受一切 涵容萬物
渾兮其若濁 (渾另本作混)
並且他有大智若愚的美德 將自己混合在污濁的水中一樣 這就是聖人不自以為自己是聖人 所以才能成為聖人 凡人自命不凡 所以才越像一個凡人的道理呀
孰能濁以澄 靜之徐清 (澄另本作久)
所以 誰能像他們(古時有道之士) 在動盪之中 還能除去心中污濁的惡水 使他慢慢的澄清呢
孰能安以久 動之徐生
誰能在安定自守之中 久久以待使體內的清正之氣發動呢 (另本多→孰能陽以久靜之徐陰 孰能晦以久理之徐明)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 故能敝不新成 (敝另本作弊)
因此能夠保持以上這章道理的人 他一定是虛心知足的人 不自滿不自傲的人 就是因為他不自滿 不自傲 只是為了世人著想 反而使自己得到永生之道

⑷ 道德經 十五章 猶兮若畏四鄰 王弼注 猶然不知所趣向者也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猶豫而不知道向哪走,「趣」是「趨」的通假字。

⑸ 道德經 第十五章 古之善為士者還是 古之善為道者 有原稿么,或是用得最多的是哪個...

第十五章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
第十五章應該是前者,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⑹ 求助《道德經》十五章「繩」的讀音

十一有愛0426 :你好。
《道德經》第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回唯不可識,故強答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凌釋;敦兮,其若朴;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哪來的【繩】。

⑺ 道德經第十五章詮釋

第十五課 五 色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物,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一、 五行、五位伴五色。
1、五色,令人目盲。五色祥光,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光,除青、橙難得外,五色可得。五色是伴隨著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剋的關系,及東、南、西、北、中五位的相互關系而產生的。西方庚辛金。金屬五行,西屬五位,產生的紫光屬五色,紅、綠、黃、藍、紫,五色光看來使人眼花繚亂。
2、五音,令人耳聾。各種音響,震耳欲聾。這里的五音是不是講的宮、商、角、徵、羽五音呢?不是,而是講的聲、光、調、音、神五音,綜合五音信息自分明。東方甲乙木,木屬五行,東屬五位,植物一片綠,產生的綠光。
3、五味,令人口爽。各種味道,吃起來很爽口。這里講的不是酸、甜、苦、麻、辣五味,而是凡物皆有味,各種味道皆有異。北方壬癸水,水屬五行,北屬五位,水養萬物長,產生的藍光。
4、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在野外賓士狩獵,活蹦亂跳的動物,當場斃命,心裡有點瘋狂之感。南方丙丁火,馳騁火旺,火屬五行,南屬五位,紅光紅似火,產生的紅光。
29
5、難得之物,令人行妨。貴重的東西,人人都想得到,得不到就偷、就搶,使人防不勝防。中央戊己土,難得土長,土屬五行,中屬五位,杏黃旗中央,產生的黃光。
二、聖人實腹空目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所以聖賢之人,首先是充實自己的腹,即丹田氣要足,而不是為了想看見什麼,故去掉後者,採用前者。

⑻ 跪求<道德經>第十五章的詮釋

《道德經》第十五章的詮釋如下:

古時候善於行道的人,微妙通達,深刻玄遠,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為不能認識他,所以只能勉強地形容他說:他小心謹慎啊,好像冬天踩著水過河;

他警覺戒備啊,好像防備著鄰國的進攻;他恭敬鄭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動灑脫啊,好像冰塊緩緩消融;他純樸厚道啊,好像沒有經過加工的原料;他曠遠豁達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渾厚寬容,好像不清的濁水。

誰能使渾濁安靜下來,慢慢澄清?誰能使安靜變動起來,慢慢顯出生機?保持這個「道」的人不會自滿。正因為他從不自滿,所以能夠去故更新。

「道」是玄妙精深、恍惚不定的。一般人對「道」感到難於捉摸,而得「道」之士則與世俗之人明顯不同,他們有獨到的風貌、獨特的人格形態。世俗之人「嗜欲深者天機淺」,他們極其淺薄,讓人一眼就能夠看穿;得「道」人士靜密幽沉、難以測識。

老子在這里也是勉強地為他們做了一番描述,即「強為容」。他們有良好的人格修養和心理素質,有良好的靜定功夫和內心活動。表面上他們清靜無為,實際上極富創造性,即靜極而動、動極而靜,這是他們的生命活動過程。

老子所理想的人格是敦厚朴實、靜定持心,內心世界極為豐富,並且可以在特定的條件下,由靜而轉入動。這種人格上的靜與動同樣符合於「道」的變化規律。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

(8)道德經第15章擴展閱讀:

「道法自然」是《道德經》中老子思想的精華。「道」作為《道德經》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疇,是天地萬物生成的動力源。「德」是「道」在倫常領域的發展與表現。「道」與「法」在規則、常理層面有相通點,但不同於西方自然法。「法」應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證的反向轉化之中發揮其作用。

哲學上,「道」是天地萬物之始之母,陰陽對立與統一是萬物的本質體現,物極必反是萬物演化的規律。倫理上,老子之道主張純朴、無私、清靜、謙讓、貴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

政治上,老子主張對內無為而治,不生事擾民,對外和平共處,反對戰爭與暴力。

這三個層面構成了《道德經》的主題,同時也使得《道德經》一書在結構上經由「物理至哲學至倫理至政治」的邏輯層層遞進,由自然之道進入到倫理之德,最終歸宿於對理想政治的設想與治理之道。也就是從自然秩序中找出通向理想社會秩序的光明正道。

⑼ 道德經15章最後一句是「故能蔽而新成」還是「故能蔽不新成」

後者為通行本,前者為帛書本。蔽者,靜也,蔽極生新,這和內丹學的靜極生動一樣。但要注意,只是暫時的蔽,否則就和閉關鎖國一樣,到最後只會被強行撬開國門,不得不迎接新事物。蔽極生新的重點不是蔽,就像要發射一根彈簧就得先壓縮它一樣,重點在蓄勢。

熱點內容
刑事訴訟法勘驗筆錄 發布:2025-05-23 18:56:57 瀏覽:295
九五年的勞動法 發布:2025-05-23 18:52:29 瀏覽:948
國務院關於行政法規解釋 發布:2025-05-23 18:47:01 瀏覽:23
借條簽字才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3 18:34:53 瀏覽:687
中國網婚姻法 發布:2025-05-23 18:34:06 瀏覽:718
美國立法的 發布:2025-05-23 18:11:16 瀏覽:193
法院會議紀要 發布:2025-05-23 18:00:26 瀏覽:140
刑事訴訟法的十大制度 發布:2025-05-23 17:52:58 瀏覽:900
合同法關於滯納金 發布:2025-05-23 17:51:26 瀏覽:172
房地產專項法律服務方案 發布:2025-05-23 17:40:12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