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關於法與社會撫養費

關於法與社會撫養費

發布時間: 2022-02-05 01:06:57

㈠ 後法優於先法,新的法律優於舊法律關於社會撫養費法律咨詢

1、新法優於舊法一般是指兩部不同的法律對同一問題出現不同的規定,則新法的專效力優屬於舊法,而你說的是同一個《條例》修訂前後適用的問題,其實涉及的是溯及力問題。
2、我國對於法律溯及力的規定一般是從舊兼從輕,就是說對於法律修訂前發生的行為,一般適用舊法,如果適用新法更輕的話則適用新法。
3、你的行為發生於08年,當時新修訂的《條例》還未生效(2009年1月1日才施行),如果計生部門的繳納決定是在08年就作出的,就按照舊條例執行是沒錯的;如果計生部門是在09年才發現你的情況並作出繳納決定的,那麼與從舊兼從輕的原則相違背,因為這時候應該按照新條例執行對你更有利。
滿意的話請採納,謝謝!

㈡ 關於繳納社會撫養費

你這樣的提問,我在網路知道回答過。很多網友提出一事不二罰這樣的理由,問題是這種理由是 沒有法律依據的!!!

社會撫養費的徵收,是根據當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為依據進行徵收。人均收入高,徵收額度就高。人均收入低徵收額度就低!例如廣東省,同一個徵收標准,深圳市和廣州市的徵收額度肯定要比肇慶、中山等地高出許多!

至於你的提問,我的回答是小孩的戶籍是問題的關鍵,就是小孩的戶籍你准備跟著誰??
例如:夫妻二人AB兩地,男方A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處罰力度高。女方的B地人均可支配收入少,處罰的力度也很少。所以就想著在B地繳納完社會撫養費以後,拿著B地計生部門的手續到A地上戶籍。想法是很好很省錢,一是每個地方都有保護主義,不拿當地的計生部門票據,當地公安不予認可!二是你小孩的戶籍落在A地,就屬於A地的居民,就要按照A地的處罰標准來進行處罰。例如B地的標準是10000,A地的標準是30000,如果你要在A地按戶籍,雖然在B地交納了10000元,那麼A地的計生部門以沒有達到交納標准在對你進行徵收20000元的社會撫養費也是合法的!!!因為你要知道,我國有多少個省級行政區,就有多少部《計劃生育條例》。
明白了嗎?如有疑問請繼續追加!

建議:先把小孩的戶籍落在交納社會撫養費的地方,然後按照正常的戶籍遷移制度進行遷移,只要用適當的理由,跟婚遷、升學一樣簡單,而且不需要經過計生部門!!!!!!

㈢ 我想知道有關於交納社會撫養費的有關的法律知識

社會撫養費是指為調節自然資源的利用和保護環境,適當補償政府的社會事業公共投入的經費,而對不符合法定條件生育子女的公民徵收的費用。社會撫養費屬於行政性收費,具有補償性和強制性的特點。2002年8月2日,國務院經國務院令第357號公布了《社會撫養費徵收管理辦法》,對徵收社會撫養費問題作出了規定。
關於社會撫養費徵收的幾個需要明確的問題如下:
第一,徵收社會撫養費的對象。徵收對象應當是不符合我國生育政策超計劃生育子女的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18條的規定,我國的生育政策是國家規定基本原則,具體條件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因此,這里的超計劃生育子女的人,就是指違反了本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生育法規規定條件超生子女的人。需要指出的是,在該法出台之前,一些省、市在工作實踐中除了對超計劃生育的公民徵收社會撫養費外,對於符合規定條件經批准生育二胎的公民也徵收一定的費用,叫做「社會補償費」,徵收數額少於違法生育的公民,一般為300元至800元不等。該法出台以後,徵收對象應當是不符合我國生育政策超計劃生育子女的公民,因此,對符合法定條件生育二胎的公民不應再徵收社會撫養費。
第二,徵收的數額。《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考慮到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和被徵收公民的收入差異,沒有明確規定社會撫養費的具體徵收數額,而是規定「社會撫養費的徵收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2002年8月2日,國務院根據該法的授權出台了《社會撫養費徵收管理辦法》,對社會撫養費徵收問題作出了進一步具體的規定,但是對於社會撫養費徵收的標准也只是作出了一個原則規定,仍然沒有作出十分具體的規定。《社會撫養費徵收管理辦法》第3條第2款規定,「社會撫養費的徵收標准,分別以當地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計征的參考基本標准,結合當事人的實際收入水平和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子女的情節,確定徵收數額。社會撫養費的具體徵收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第三,徵收社會撫養費的性質。應當明確其不是一種行政處罰,而是一項行政性收費。一些幹部、群眾之所以在這個問題上認識不明確,主要是因為我們在對待超生者採取經濟制裁上有一個變化過程。可以說社會撫養費是從過去的計劃外生育費演變而來的。在開展計劃生育工作之初,各地對超計劃生育的人多是給予罰款處罰,1994年以後,一些地方認識到,計劃生育是倡導性義務,對超計劃生育不適宜給以行政處罰,因此,陸續將罰款改為了收費,1996年《行政處罰法》出台後,進一步明確對於超計劃生育的不得給予罰款,但可以徵收「計劃外生育費」。2000年3月,中央8號文件明確規定實行徵收社會撫養費徵收制度。同年,財政部、國家計生委聯合下發文件,要求各地將「計劃外生育費」改為「社會撫養費」。本法規定的社會撫養費是一項行政性收費,不是處罰,但具有一定的補償和強製作用。因此該條第2款規定,「未在規定的期限內足額繳納應當繳納的社會撫養費的,自欠繳之日起,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加收滯納金;仍不繳納的,由作出徵收決定的計劃生育行政部門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第一條 為了規范社會撫養費的徵收管理,維護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實現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以下簡稱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公民享有依法生育的權利,同時應當依法履行計劃生育的義務,其生育行為應當符合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的規定。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應當採取綜合措施,做好計劃生育宣傳教育、避孕節育服務等經常性工作,使本行政區域內公民的生育行為符合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的規定。
第三條 不符合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十八條的規定生育子女的公民,應當依照本辦法的規定繳納社會撫養費。
社會撫養費的徵收標准,分別以當地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為計征的參考基本標准,結合當事人的實際收入水平和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子女的情節,確定徵收數額。社會撫養費的具體徵收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擅自增設與計劃生育有關的收費項目,提高社會撫養費徵收標准。
第四條 社會撫養費的徵收,由縣級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作出書面徵收決定;縣級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可以委託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作出書面徵收決定。
第五條 不符合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十八條規定生育子女的流動人口的社會撫養費的徵收,按照下列規定辦理:
(一)當事人的生育行為發生在其現居住地的,由現居住地縣級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按照現居住地的徵收標准作出徵收決定;
(二)當事人的生育行為發生在其戶籍所在地的,由戶籍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按照戶籍所在地的徵收標准作出徵收決定;
(三)當事人的生育行為發生時,其現居住地或者戶籍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均未發現的,此後由首先發現其生育行為的縣級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按照當地的徵收標准作出徵收決定。
當事人在一地已經被徵收社會撫養費的,在另一地不因同一事實再次被徵收社會撫養費。
第六條 社會撫養費的徵收決定,自送達當事人之日起生效。當事人應當自收到徵收決定之日起30日內一次性繳納社會撫養費。
當事人一次性繳納社會撫養費確有實際困難的,應當自收到徵收決定之日起30日內向作出徵收決定的縣級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提出分期繳納的書面申請,並提供有關證明材料。縣級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當事人的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分期繳納的決定,並書面通知當事人。
徵收社會撫養費,應當向當事人出具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統一印製的社會撫養費收據。
第七條 社會撫養費的具體徵收、繳納方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規定。
第八條 當事人未在規定的期限內繳納社會撫養費的,自欠繳之日起每月加收欠繳社會撫養費的千分之二的滯納金;仍不繳納的,由作出徵收決定的計劃生育行政部門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九條 當事人對徵收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期間,徵收決定不停止執行;但是,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條 社會撫養費及滯納金應當全部上繳國庫,按照國務院財政部門的規定納入地方財政預算管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挪用、貪污、私分。
計劃生育工作必要的經費,由各級人民政府財政予以保障。
第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財政、計劃(物價)、審計、監察等部門,應當加強對社會撫養費徵收管理工作的監督、檢查。
第十二條 當事人所在單位或者村民委員會、城市居民委員會,應當依法配合做好社會撫養費的徵收工作。
第十三條 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擅自增設與計劃生育有關的收費項目或者擅自提高社會撫養費徵收標準的,依照《違反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罰沒收入收支兩條線管理規定行政處分暫行規定》處理。
第十四條 截留、挪用、貪污、私分社會撫養費的,依照刑法關於貪污罪、挪用公款罪、私分國有資產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撤職或者開除的行政處分。

㈣ 法律對子女拒交社會撫養費的理由是什麼

拒交社會撫養費的法律後果是指從欠繳之日起每月加收欠繳社會撫養費的千分之二的滯納金,仍不繳納的,由作出徵收決定的計劃生育行政部門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法律依據】
《社會撫養費徵收管理辦法》第三條
不符合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十八條的規定生育子女的公民,應當依照本辦法的規定繳納社會撫養費。社會撫養費的徵收標准,分別以當地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為計征的參考基本標准,結合當事人的實際收入水平和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子女的情節,確定徵收數額。社會撫養費的具體徵收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擅自增設與計劃生育有關的收費項目,提高社會撫養費徵收標准。
第八條
當事人未在規定的期限內繳納社會撫養費的,自欠繳之日起每月加收欠繳社會撫養費的千分之二的滯納金;仍不繳納的,由作出徵收決定的計劃生育行政部門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㈤ 社會撫養費新規定

法律分析:提出取消社會撫養費,清理和廢止相關處罰規定,將入戶、入學、入職等與個人生育情況全面脫鉤。修正草案貫徹決定精神,刪去社會撫養費相關條款。

法律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 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並取消社會撫養費等制約措施、清理和廢止相關處罰規定,配套實施積極生育支持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 第十八條 國家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符合法律、法規規定條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規定。少數民族也要實行計劃生育,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規定。夫妻雙方戶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間關於再生育子女的規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利於當事人的原則適用。

㈥ 法律有規定社會撫養費可相應的減免嗎

對不起,查不到社會撫養費的減免條款。

《社會撫養費徵收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社會撫養費的徵收管理,維護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實現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以下簡稱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公民享有依法生育的權利,同時應當依法履行計劃生育的義務,其生育行為應當符合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的規定。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應當採取綜合措施,做好計劃生育宣傳教育、避孕節育服務等經常性工作,使本行政區域內公民的生育行為符合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的規定。

第三條 不符合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十八條的規定生育子女的公民,應當依照本辦法的規定繳納社會撫養費。
社會撫養費的徵收標准,分別以當地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為計征的參考基本標准,結合當事人的實際收入水平和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子女的情節,確定徵收數額。社會撫養費的具體徵收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擅自增設與計劃生育有關的收費項目,提高社會撫養費徵收標准。

第四條 社會撫養費的徵收,由縣級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作出書面徵收決定;縣級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可以委託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作出書面徵收決定。

第五條 不符合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十八條規定生育子女的流動人口的社會撫養費的徵收,按照下列規定辦理:
(一)當事人的生育行為發生在其現居住地的,由現居住地縣級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按照現居住地的徵收標准作出徵收決定
(二)當事人的生育行為發生在其戶籍所在地的,由戶籍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按照戶籍所在地的徵收標准作出徵收決定;
(三)當事人的生育行為發生時,其現居住地或者戶籍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均未發現的,此後由首先發現其生育行為的縣級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按照當地的徵收標准作出徵收決定。
當事人在一地已經被徵收社會撫養費的,在另一地不因同一事實再次被徵收社會撫養費。

第六條 社會撫養費的徵收決定,自送達當事人之日起生效。當事人應當自收到徵收決定之日起30日內一次性繳納社會撫養費。
當事人一次性繳納社會撫養費確有實際困難的,應當自收到徵收決定之日起30日內向作出徵收決定的縣級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提出分期繳納的書面申請,並提供有關證明材料。縣級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當事人的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分期繳納的決定,並書面通知當事人。
徵收社會撫養費,應當向當事人出具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統一印製的社會撫養費收據。

第七條 社會撫養費的具體徵收、繳納方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規定。

第八條 當事人未在規定的期限內繳納社會撫養費的,自欠繳之日起每月加收欠繳社會撫養費的千分之二的滯納金;仍不繳納的,由作出徵收決定的計劃生育行政部門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九條 當事人對徵收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期間,徵收決定不停止執行;但是,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條 社會撫養費及滯納金應當全部上繳國庫,按照國務院財政部門的規定納入地方財政預算管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挪用、貪污、私分。
計劃生育工作必要的經費,由各級人民政府財政予以保障。

第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財政、計劃(物價)、審計、監察等部門,應當加強對社會撫養費徵收管理工作的監督、檢查。

第十二條 當事人所在單位或者村民委員會、城市居民委員會,應當依法配合做好社會撫養費的徵收工作。

第十三條 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擅自增設與計劃生育有關的收費項目或者擅自提高社會撫養費徵收標準的,依照《違反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罰沒收入收支兩條線管理規定行政處分暫行規定》處理。

第十四條 截留、挪用、貪污、私分社會撫養費的,依照刑法關於貪污罪、挪用公款罪、私分國有資產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撤職或者開除的行政處分。

第十五條 本辦法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㈦ 關於社會撫養費

編號:E政案第2539號
案由(提案主題):停止徵收「社會撫養費」的建議
提案人:何亞福

內容:
徵收社會撫養費的理由是什麼?國家計生委新聞發言人的解釋是:「法律規定超生者必須繳納社會撫養費,不是罰款,而是超生者對社會進行的經濟補償。因為,多出生人口侵佔了較多的社會公共資源。」我認為,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理由如下:

第一,如果說「多出生人口侵佔了較多的社會公共資源」,那麼首先就要對「多出生人口」下一個定義:什麼叫「多出生人口」?從人口學上來說,下一代的人口數量要與上一代保持不變,平均每對夫婦要生2.1個孩子,也就是說:一對夫婦生兩個孩子,從人口學上來說是不能算作「超生」的,但現在很多的「社會撫養費」卻是針對第二胎的。

第二,退一步來說,假定生第二胎確實屬於「多出生人口」,那麼,丁克家庭連一個孩子也沒有,為國家節省下的那部分「社會撫養費」,國家是否應該返還給丁克家庭呢?

第三,按照徵收社會撫養費的邏輯,如果一個中國人移居國外,等於是放棄了在中國的原本屬於他的那份社會公共資源。那麼,國家是否應該對移居國外的中國人給予獎勵?

第四,什麼叫「侵佔了較多的社會公共資源」?如果說超生嬰兒「侵佔了社會公共資源」,那麼非超生嬰兒也一樣「侵佔了社會公共資源」;如果說超生嬰兒「侵佔了較多的社會公共資源」,難道超生嬰兒所使用的「社會公共資源」是社會免費提供的嗎?他們吃的、穿的、用的東西不是父母花錢買的嗎?如果硬要說超生嬰兒「侵佔了較多的社會公共資源」,那麼外國旅遊者及其他外國在華人員也「侵佔了較多的社會公共資源」,要不要對外國在華人員徵收「社會撫養費」?

第五,自然資源和社會公共資源並不是平均分配給每個人的,一個富人佔有的自然資源和社會公共資源比一個窮人多幾倍甚至幾十倍。如果說因為「侵佔了較多的社會公共資源」就要徵收「社會撫養費」,那麼這個「社會撫養費」應該向富人徵收才對,但現在很多的「社會撫養費」是向窮人徵收的。公款吃喝和公車消費不知侵佔了多少「社會公共資源」,但從來沒聽說過向公款吃喝和公車消費徵收「社會撫養費」!

第六,人不僅僅是消費者,也是創造者,而且通常來說,人的一生中創造的價值大於他消費的價值,也就是說,人的價值是正數而不是負數。「超生嬰兒」長大後,也一樣為國家、為社會貢獻稅收。所以,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對出生嬰兒都有補貼;而「社會撫養費」卻把嬰兒的奶粉錢也要搶走!對超生者進行罰款或徵收「社會撫養費」,這在世界各國中是絕無僅有的,可以說這是中國的一大發明!

第七,農村地區實行「一孩半」政策,如果一個家庭有一兒一女,並且是先生女兒後生兒子,就不算「侵佔了較多的社會公共資源」,這個家庭不用繳納「社會撫養費」;另一個家庭也是一兒一女,只不過是先生兒子後生女兒,難道就是「侵佔了較多的社會公共資源」,必須向這個家庭徵收「社會撫養費」?

第八,現在「社會撫養費」的徵收對象,並不僅僅是針對「超生嬰兒」,而且還包括沒有「准生證」的第一胎嬰兒。同樣是第一胎,難道沒有「准生證」的嬰兒比有「准生證」的嬰兒佔用更多的社會公共資源嗎?

第九,很多地方的計生條例都規定:超生的胎次越高,徵收的社會撫養費基數越大。例如,如果超生第二胎徵收的社會撫養費是5萬元,則超生第三胎徵收的社會撫養費是10萬元。同樣是這個家庭的孩子,難道第三胎佔用的社會公共資源比第二胎多一倍嗎?

第十,社會撫養費究竟屬於行政罰款還是行政收費?如果社會撫養費屬於行政罰款,那麼根據《行政處罰法》第29條的規定:「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也就是說,如果超生兩年後未被發現,就不能再徵收社會撫養費了。如果社會撫養費屬於行政收費,那麼超生就不是一種違法行為,計生委官員所說的「黨員幹部、社會公眾人物如果超生,不可以做人大代表」這種說法就站不住腳了。

建議:
停止徵收「社會撫養費」,並退回過去已徵收的「社會撫養費」。

㈧ 關於社會撫養費徵收標准問題

  1. 《人口與計生法》對社會撫養費徵收標准未做統一規定,只是授權國務院制定《社會撫養費徵收管理辦法》。《辦法》根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各地所轄市、縣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平衡的實際,以及每一區域內的居民實際收入水平存在差異的實際,各省生育政策有所不同,各省認定的不符合法律、法規生育子女的行為不完全一致的實際,不宜對徵收社會撫養費的具體倍數和徵收數額實行統一標准。

  2. 《辦法》只對社會撫養費的計征標准作了原則規定,「社會撫養費徵收數額的計算,以當地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為計征的參考基本標准,結合當事人的實際收入水平和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子女的情節,確定徵收數額。」對社會撫養費的具體徵收標准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違法多生育一個子女的,按照上年度總收入的二至三倍徵收。

  3. 有下列嚴重情節違法多生育一個子女的人,按較高的倍數徵收:(1)實際收入明顯高於當地人均收入,但無法核實其具體收入的,按照人均收入的四至六倍徵收;(2)違法多生育子女後沒有及時報告,超過一年的,按照總收入的三至四倍徵收;其中超過三年未主動報告或者經舉報查實的,按總收入的五至六倍徵收;(3)所在村民委員會的土地被納入征地規劃後,違法多生育的,按照總收入的四至六倍徵收;(4)在違法生育前後藏匿、轉移財產的,按照總收入的四至六倍徵收;(5)拒不繳納終止妊娠保證金,又拒不終止妊娠導致違法生育的,按照總收入的四至六倍徵收;(6)重婚生育或者與配偶之外的人生育的,按照六至八倍徵收;(7)違法多生育一個子女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在二至六倍標准內酌情決定計征倍數。縣級人民政府可以結合本地實際,根據以上規定製定社會撫養費徵收的具體標准。

  4. 根據以上徵收標准,超生人員自己可以計算出應該徵收多少社會撫養費。但社會撫養費可以申請減免,具體情況由當地計生部門掌握。

熱點內容
婚姻法換鎖 發布:2025-07-28 12:35:56 瀏覽:674
民法典重要法條 發布:2025-07-28 12:16:15 瀏覽:565
新編物業管理法規教程 發布:2025-07-28 12:09:19 瀏覽:409
行政訴訟法專家咨詢意見 發布:2025-07-28 12:04:28 瀏覽:695
勞動法八十九條 發布:2025-07-28 11:58:40 瀏覽:463
河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法 發布:2025-07-28 11:56:03 瀏覽:202
社會與法協議夫妻 發布:2025-07-28 11:48:07 瀏覽:53
勞動法的法律體 發布:2025-07-28 11:47:19 瀏覽:468
生產安全事故中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28 11:46:33 瀏覽:753
2016年葯事管理與法規第一章視頻 發布:2025-07-28 11:15:22 瀏覽: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