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簽合同違反合同法
1. 後補合同的效力問題如何認定
題目所說的情況下合同是有效的,法律依據如下:
《合同法》第三十六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
第三十七條: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在簽字或者蓋章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
(1)後簽合同違反合同法擴展閱讀:
有效合同的要求:
所謂有效合同,是指依照法律的規定成立並在當事人之間產生法律約束力的合同。從目前現有的法律規定來看,都沒有對合同有效規定統一的條件。
但是我們從現有法律的一些規定還是可以歸納出作為一個有效合同所應具有共同特徵。根據《民法通則》55條對「民事法律行為」所規定的條件來看,主要應具有以下條件:
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實;
3、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因為上述三個條件是民事行為能夠合法的一般准則,當然也應適用於當事人簽訂合同這種民事行為。
所以,合同有效的條件也應當具備上述三個條件,只不過是根據《合同法》第52條的規定,《民法通則》中的「不違反法律」具體表現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同時結合到《合同法》第10條等規定來看,有些合同的生效或有效還要求合同必須具備某一特定的形式。
因此,以上四個條件也就是合同有效的要件。從《合同法》第44條來看,就是要「合法」。當然以上四個條件也都是《民法通則》、《合同法》的相關具體規定,只有符合這些條件,合同才能「合法」,也才會有「有效」的可能。
合同如果成立後生效,則會在合同當事人之間產生法律約束力。我國《合同法》第8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而且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如果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另一方當事人可依照本條規定及合同的具體要求對方履行或承擔違約責任。
由於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起第三人侵害債權制度,所以如果第三人侵害合同債權時,另一方當事人只能依據《合同法》第121條的規定要求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間的糾紛,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約定解決。
也就是說根據合同的相對性原則和現有的法律規定,有效合同的法律約束力僅限於合同當事人之間,對當事人之外的第三人並無法律約束力,沒有為守約方或受害方提供更加全面、有力的保護,有待合同法的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2. 先開工後簽合同是否符合合同法規定
建立勞動關系後,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所以先開工,開工後一個月內簽勞動合同是符合勞動法規定的。超過一個月未簽訂的,用人單位就得支付雙倍工資了,超過一年仍為簽訂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3. 請問:簽訂合同之後,現甲方失約,違反合同條款,乙方怎樣走法律程序
這估計不是簡單我違約責任吧。
一般違約責任都會在合同中說明的。這種情況建議起訴吧,不知道細節,這種行為很容易牽扯到非法集資。
4. 合同簽訂後單方面違約拒不付款的違背了合同法的哪一條
違反了合同法的承擔相應義務的條款。合同簽訂,雙方均應該按照合同條款執行,合同都會規定違約條款,如果對方已經履行了義務,合同另一方就必須按規定履約,不履約,可以向法院起訴。
5. 甲乙雙方簽訂合同過後,甲方不給乙方合同文本。請問這個合同是否違法,違反了了哪條法律
這個問題比較專業,而且可能會有不同的說法,建議你可以咨詢一下律師給出專業的看法。
(5)後簽合同違反合同法擴展閱讀:人,可以從生物、精神與文化等各個層面來定義,或是這些層面定義的結合。生物學上,人被分類為人科人屬人種,2號染色體和猩猩甲條染色體著絲粒融合(平衡易位)締合模式接近度超過16N,並臂間多次倒位,其餘染色體都有很強的同源性,是一種高級動物。精神層面上,人被描述為能夠使用各種靈魂的概念,在宗教中這些靈魂被認為與神聖的力量或存在有關。文化人類學上,人被定義為能夠使用語言、具有復雜的社會組織與科技發展的生物。
6. 先付款後簽合同違反了法律什麼規定
合同的生效是合同的訂立時期或是雙方約定的時間,後訂立的合同不會約束到前期的事宜,前期的付款雙反認可沒問題,不認可就不是一個事了。
7. 在合同期內又與第三方簽訂合同違反合同法哪一條
根據合同的相對性,我們可以認為合同只對彼此有限范圍內的債務承擔有限責任,而無非於其他人員對本合同的介入與涉足。
8. 先施工後補簽合同違反什麼規定
先施工後補簽合同屬於倒簽合同,《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資。《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六條第一款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的規定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資,並與勞動者補訂書面勞動合同。。
在某些情況下,雙方當事人按照誠實守信的原則實施相關合作事項,並未因倒簽合同給雙方當事人的利益造成損害,但倒簽合同不僅與企業內控制度中關於風險防範的目標相悖,也不符合企業管理制度的要求,同時還存在較大的法律風險和經營管理風險,在實踐中應當控制和避免倒簽合同。
9. 簽訂合同違反法律的哪些規定
違反法律法規的合同是無效的。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認定合同或者部分合同條款無效:
(1)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的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
法律法規
注意:一方以欺詐、脅迫手段訂立的合同,屬於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合同,一般屬於可變更或撤銷的合同,只有在損害了國家利益時,才屬於無效合同。
(2)惡意串通,並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3)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合同;
(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合同;
(5)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
(6)對於造成對方人身傷害或者因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免責的合同條款。
(7)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條款無效。
10. 請教高人 先打款再簽合同是否違背合同法
《合抄同法》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先打款說明你們之間有了口頭形式的協議,也屬於合同形式的一種。
《合同法》第一百九十條規定,借款合同採用書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間借款另有約定的除外。因此,如果是企業之間或者企業與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應採用書面形式。先打款是以履行義務的方式達成合同,存在瑕疵,但是能補簽合同,也不違法,但是存在風險。
如果是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自貸款人提供借款時生效。因此自打款時借款合同已經成立,之後補簽書面的合同只是對之前已經履行的合同的一種書面確認,不違法法律規定。
只要借款合同的其他內容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先打款再簽合同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