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中關於降職
1. 哪位懂勞動法的大大進來回答一下關於降職降薪的問題
在這種情形下,公司是向通過 「經過培訓仍然不能勝任工作崗位為由,辭退你;調崗調薪屬於變更勞動合同內容的情形,需要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提前30日通知辭退或者支付代通金;
2. 勞動法 有沒有規定降職不降薪
勞動法是沒有關自於降職不降薪或降職必須降薪的規定。一是每個公司都會有自己的管理制度,會確定職務報酬的管理方式,以某個職務時應得到的報酬,既然降職了,那麼有相對的薪金標准升職也是同樣的。二是勞動者的報酬應根據勞動合同的約定,降職降薪如果與勞動合同約定產生變化時雙方應協商變更勞動合同。
3. 勞動法有沒有規定降職還要降薪
勞動法是沒有關於降職不降薪或降職必須降薪的規定。一是每個公司都會有自己的管內理制度,會容確定職務報酬的管理方式,以某個職務時應得到的報酬,既然降職了,那麼有相對的薪金標准升職也是同樣的。二是勞動者的報酬應根據勞動合同的約定,降職降薪如果與勞動合同約定產生變化時雙方應協商變更勞動合同。
4. 企業給員工降職處分由哪些具體規定
企業是不可以給員工降職處分的。
《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第二項規定,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根據勞動部辦公廳《關於<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勞辦發[1994]289號),「不能勝任工作」,是指不能按要求完成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任務或者同工種,同崗位人員的工作量。用人單位不得故意提高定額標准,使勞動者無法完成。
根據法律規定,仲裁機構、司法部門認定「不能勝任工作」解除勞動合同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首先,要證明勞動者不能勝任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任務或同工種同崗位人員的工作量,用人單位應當提供充足的證據予以證明。當然勞動者的績效考核是一方面,用考核的成績與正常水平相比,如果考核成績差於正常水平則會證明勞動者不能勝任本職工作。
其次,要證明對勞動者經過培訓或調整工作崗位,或者對勞動者進行工作技能培訓,或適當調整工作崗位。
再次,經過培訓或調崗後,用人單位還需證明勞動者仍不能勝任原崗位工作內容或調整後的崗位工作內容。
5. 勞動法中關於降職降薪的規定是什麼
1.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並沒有關於降職降薪的相關規定,因為其立法本意是為了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偏向於保護勞動者。 2.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由用人單位根據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且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3.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
6. 正常情況下降職降薪違法勞動法嗎
用人單位強制降職降是違反勞動法的,但用人單位以勞動者符合規章制度規定的降職降薪條件為由降職降薪的,不違法。降職降薪屬於變更勞動合同,需要和勞動者協商一致才能變更。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法律分析】
用人單位強制降職降是違反勞動法的,降職降薪屬於變更勞動合同,需要和勞動者協商一致才能變更。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變更勞動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十七條 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五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變更勞動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變更後的勞動合同文本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
7. 有關公司強制降職降薪是否觸犯勞動法
1、公司強制降職降是違反勞動法的。
2、《勞動法》第十七條訂立和變更勞動回合同,應當遵循平答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來源南昌律師 http://china.findlaw.cn/nanchang
8. 公司是否可以隨意對職員降職
劉某在北京某網路公司任市場總監,在今年的一次員工招聘中,與一位副總發生爭執,這位副總立時覺得很沒面子,遂與公司決策層商議將劉某的職位降為總監助理,市場總監另聘他人,並制定了一個勞動合同附件,附件中稱:「經公司管理者多方面考核和部門經理會反復討論,一致認為其本人能力達不到此崗位的要求。基於以上原因,公司決定對其勞動合同相關內容做如下變更:1、由原市場總監變更為總監助理;2、薪資由原2級降為4級;3、工作按一般職員的崗位要求進行考核。」公司要求劉某在上面簽字。劉某拒絕,並一紙仲裁申請書,把公司告上仲裁庭。 劉某在申請書中寫到:「我自2001年元月受聘公司以來,與公司簽訂為期三年的勞動合同,勞動合同中明確規定其職位是市場總監,公司副總公報私仇,擅自變更勞動合同內容,故請求裁決:1、撤銷公司降職決定,嚴格按照勞動合同履行;2、賠償被降職後的工資損失及25%的賠償……」劉某是堅決要把「權益保護進行到底」了。那麼,劉某的這場官司能不能打贏? 分析 按照《勞動法》的規定,員工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由此不難看出,公司根據企業自身的客觀情況,調整員工的工作崗位應該是很正常的事情。劉某與公司的勞動爭議,裁決結果我們尚不得而知,但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公司行為的不妥以及其將要面對的不利的仲裁前景: 1、在公司有權對員工予以降職處理的前提下,應給予被降職員工以合法,充分的理由; 2、在公司有權對員工予以降職處理的前提下,不應違反法律,法規及勞動合同、公司規章制度的規定。這也正是該公司極可能撤訴的根本原因! 根據劉某與公司簽訂的《勞動合同書》第二條的規定:乙方同意根據甲方工作需要,擔任市場總監崗位工作。也就是說,該勞動合同已經明確了劉某的工作崗位,公司在行使管理權,調整其工作崗位的同時,實際上已經是變更了勞動合同的內容。根據「約定優先」的原則,公司的管理自然也不能與合同規定相抵觸。 值得一提的是,在該案的仲裁過程中,公司提供了一份勞動合同附件。首先,根據《勞動法》第十七條規定,變更勞動合同條款,需合同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才能實現。其次,該附件作為勞動合同的組成部分,其效力不應溯及以前。 總之,企業享有用人的自主權,毋庸置疑,但一定要在合法、合約的前提下進行,這樣才不至於遭致訴訟之不測。所以,當你一旦遭致降職、降級或者其他處分,你就可以理直氣壯地對你的老闆說:「請先給我一個理由。」
9. 勞動法有沒規定降職還要降薪
勞動法是沒有規定降職一定獎薪的,不過在每個公司都會有自己的規定在,某個職務時應得到的報酬,當然如果降職了,那麼相對的所有標准都是要變的哦,升職也是同樣的哦!
10. 降職如何用勞動法
勞動法並沒有對公司內部的管理制度進行限制,只要不違反法律和道德,公司制定怎麼樣版的內部規章制度權,包括職位的調整升降,都是公司內部的事,並不存在違法的行為~!非常工廠把你開除了,那就可能用勞動法的有關規定進行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