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現行民事訴訟法

現行民事訴訟法

發布時間: 2022-01-21 17:33:17

❶ 在現行民事訴訟法中,民事訴訟的主要受案范圍有哪些

民事訴訟的受案范圍民事訴訟的受案范圍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由受民法調整的民事主體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所引起的糾紛,第二類是由受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所引起的依法應適用《民事訴訟法》審理的勞動爭議糾紛,第三類是法律規定的適用《民事訴訟法》審理的其他糾紛或事項。
(1)第一類糾紛范圍1)
婚姻家庭糾紛。包括離婚及離婚的財產糾紛、解除非法同居關系糾紛、戀愛引起的財產糾紛、撫養和贍養糾紛、解除收養關系糾紛等。
2)
繼承遺產糾紛。包括繼承權糾紛、遺囑繼承糾紛、遺贈撫養協議糾紛、分割遺產份額糾紛等。
3)
土地糾紛。包括宅基地糾紛、侵犯土地使用權糾紛等。
4)
房屋糾紛。包括房屋確權糾紛,房屋買賣、使用、租賃、代管、典當、拆遷、調換等糾紛。
5)
各種物權糾紛。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等糾紛。
6)
相鄰關系糾紛。包括相鄰採光、通風、通行、排水、滴水、噪音、防險等糾紛。
7)
涉及人身權糾紛。包括侵害他人身體的侵權糾紛,醫療事故糾紛,美容致人損害的糾紛,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損害的糾紛,被動物致傷造成的糾紛,侵犯他人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等引起的糾紛。
8)
債務糾紛。包括合同糾紛、代理糾紛、追還不當得利糾紛、無因管理索賠糾紛等。
9)
知識產權糾紛。包括著作權糾紛,商標權糾紛,侵犯他人商業秘密糾紛,發明、發現權糾紛,工業產權轉讓、使用許可等糾紛。
10)各種票據糾紛。包括股票糾紛、債券糾紛、彩票糾紛等。
(2)第二類糾紛范圍。
1)
勞動合同爭議糾紛。
2)
除名、辭退或開除爭議糾紛。
3)
對企業作出的其他處理或處分決定不服爭議糾紛。
4)
關於是否工傷的認定爭議糾紛。
5)
其他。
這類糾紛或爭議引起民事官司的前提條件是必須先由相關的勞動爭議管理部門進行仲裁,當事人對仲裁結論不服才可以去法院打官司,未經仲裁不能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
(3)第三類糾紛范圍。
上述糾紛種類尚不能包括進去的其他糾紛或非糾紛。如選民不服選舉委員會對選民資格的申訴所作的處理決定而引起的糾紛,申請宣告死亡、失蹤,申請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申請認定財產無主等非糾紛。

❷ 新民事訴訟法的介紹

民事訴訟法是我國法律體系中重要的基本法律。我國現行民事訴訟法是1991年通過施行,分別於2007,2012年進行兩次修正。同時,《民訴解釋》也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本次修正結合了實踐中的難點、熱點問題,切實解決了訴訟中的現實困難。 具體而言,有以下十大亮點:


亮點一:關於管轄

1、管轄方面修改了協議管轄規定,增加了「其他財產權益糾紛」,明確了將協議管轄的范圍由合同糾紛擴展至其他財產權益糾紛,把因履行合同競合產生的侵權糾紛也收納進來。

2、增加了默示管轄規定。該制度需三個基本條件:當事人未在答辯期內提出管轄權異議,當事人應訴答辯,應訴管轄不得違反專屬管轄和級別管轄的規定。

3、修改了上下級法院移交管轄制度。按2007年民訴法規定,上級法院既可審理下級法院管轄的案件,也可將其管轄的案件交下級法院審理,這種規定極易導致地方保護風險的增加。此次修改,增加了「確有必要」和「其上級法院的批准」的條件。

亮點二:關於公益訴訟

增加了公益訴訟制度。《民訴解釋》就提起公益訴訟的條件、管轄法院、告知程序、公益訴訟與私益訴訟關系以及公益可以和解、調解等具體操作程序予以明確。值得注意的是,依據目前法律規定,我們認為,目前民訴法中可以公益訴訟的主體即「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是「依照本法規定行使海洋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和「消費者協會」。

亮點三:關於第三人撤銷之訴

增加了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民訴解釋》就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應提交的證據材料、審理程序、不予受理的情形等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其中值得關注的是:一是提起的期限是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這六個月與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期間一樣,都是不變期間,不適用延長、中止、中斷的規定。二是管轄法院,第三人應當向作出該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亮點四:關於舉證時限及逾期舉證

證據部分增加了證據時限制度。此前,《證據規定》等對於當事人未在舉證期限內提供證據的,一律發生失權效果的規定,過於嚴苛。此次修改,關於舉證期限:應在審理前的准備階段確定,可由當事人協商經法院准許,法院確定一審普通程序不少於十五日(此前的規定是三十日),二審不少於十日,期滿後的反駁證據等法院可酌情確定期限。關於逾期舉證救濟:一是只要當事人申請延長舉證期限,原則上法院都應准許,但要審查是否「確有困難」情形;二是為逾期提供證據的當事人提供了程序上的保障,說明理由等;三是分層次設置了逾期舉證的後果,據情節的不同適用訓誡、罰款直至證據失權(但該證據與案件基本事實有關的,人民法院應當採納)三種不同的後果。

亮點五:關於證人證言

關於證人,新民訴對「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採用並補充了《證據規定》的部分內容。如:證人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不僅限於年邁體弱或者行動不便,這是在范圍上進行了擴展,更符合實際。同時,在《民訴解釋》中規定:申請證人出庭作證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此前規定為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十日前提出);增加了法院依職權通知證人出庭作證、證人拒絕簽署保證書的,不得作證等內容。

亮點六:關於專家輔助人

「專家輔助人」,在訴訟中的功能是:協助當事人就有關專門性問題提出意見或者對鑒定意見進行質證,回答審判人員和當事人就鑒定意見或有關專門性問題的詢問、與對方當事人申請的「有專門知識的人」對質。新民訴提出的鑒定人與專家輔助人並存的「雙層」專家證據制度,既能維持鑒定人中立立場,又能對鑒定人的行為和作用形成有效制約,防止鑒定人過度介入訴訟,有利於法官作出更客觀的判斷。

亮點七:關於小額訴訟

增加小額訴訟制度。小額訴訟程序,簡言之是簡易程序的再簡化,其是與普通程序、簡易程序三者並列的獨立訴訟程序。《民訴解釋》就小額訴訟規定的更加詳細,如以不完全列舉的方式明確了適用該程序審理的范圍、糾紛類型(大前提是金錢給付的案件)以及不適用的范圍、類型。值得注意的是為了保障效率,對適用小額訴訟程序的案件實行一審終審。

亮點八:關於司法確認

增加調解協議確認制度,該制度是指對於涉及當事人之間民事權利義務的糾紛,經具有調節職能的組織調解達成具有民事合同性質的協議後,由雙方當事人共同到人民法院申請確認調解協議的法律效力的一種新的案件類型。新民訴規定:提出時間系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提出主體系雙方當事人共同提出,管轄法院系調解組織所在地基層法院。

亮點九:關於實現擔保物權程序

增加擔保物權實現制度。申請人系抵押權人、質權人、留置權人以及抵押人、出質人、財產被留置的債務人或者所有權人等;管轄法院系「擔保財產所在地或者擔保物權登記地基層法院」等。另外,擔保物權實現案件的具體程序:提出申請,同時提交《民訴解釋》第三百六十七條規定的材料,法院受理後依據《民訴解釋》第三百七十一條規定內容進行審查,並依據《民訴解釋》第三百七十二條的規定作出處理。值得注意的是裁定生效後,申請人即可申請強制執行。

亮點十:關於檢察建議

增加檢查建議制度。目前,進入再審有三個渠道:一是人民法院依職權再審;二是當事人申請再審;三是抗訴再審。就新民訴審判監督程序規定看,「法院糾錯先行,檢察院抗訴斷後」以及「在窮盡審判監督救濟渠道之後,再啟動檢查監督機制」是得到了立法機關的認可。在檢察機關作出提出或者不提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決定後,當事人不得再次向檢察機關申訴。此時,當事人也不得向人民法院再次申請再審或申訴。也就是說,所有程序終結。實際上,我國的有限再審制度是通過法院處理一次、檢察院處理一次所達到的。

❸ 最新的《民事訴訟法》是什麼時候頒布的

抄1、中華人民共和國襲民事訴訟法(2012修正) 主席令第59號 / 現行有效 / 2012.08.31發布 / 1991.04.09實施
2、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根據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根據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❹ 新民事訴訟法實施日期

你好,
「新民事訴訟法」是錯誤的概念,實際上嚴格說來,是新頒布了民事訴訟法修正案(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
「自本法公布之日施行」是民事訴訟法本身的規定。而你所謂的「新民事訴訟法」施行日期是指修正案施行日期,也即2013年1月1日。

附: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
第五十九號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已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於2012年8
月31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2012年8月31日

新華社北京8月31日電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
(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
訴訟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十三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一款:「民事訴訟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二、將第十四條修改為:「人民檢察院有權對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三、刪去第十六條。
四、將第二十五條改為第三十四條,修改為:「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
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
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五、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六條:「因公司設立、確認股東資格、分配利潤、解散等
糾紛提起的訴訟,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

❺ 最新的民事訴訟法第205條有幾款規定

第二百零五條 執行工作由執行員進行。採取強制執行措施時,執行員應當出示證件。執行完畢後,應當將執行情況製作筆錄,由在場的有關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人民法院根據需要可以設立執行機構。

❻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是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已於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36次會議通過,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
司法解釋:
在1991年現行《民事訴訟法》頒布之後,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大量的與民事訴訟法有關的司法解釋,其中重要的司法解釋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528次會議討論通過)法發〔1992〕22號(以下簡稱《民訴若干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1998年6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992次會議通過自1998年7月18日起施行)法釋〔1998〕15號(以下簡稱《執行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01次會議通過2001年12月21日公布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以下簡稱《證據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2003年7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80次會議通過2003年9月10日公布自2003年12月1日起施行(以下簡稱《簡易程序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2004年8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21次會議通過)(以下簡稱《民事調解規定》);
其他比較重要的司法解釋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經濟審判工作中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若干規定(1994年12月22日發布)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1993年6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579次會議討論通過)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1998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002次會議通過自1998年9月15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第一審經濟糾紛案件適用普通程序開庭審理的若干規定(1993年1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602次會議討論通過)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經濟糾紛案件適用簡易程序開庭審理的若干規定之一(1993年1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602次會議討論通過)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經濟審判方式改革問題的若干規定(1998年6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995次會議通過自1998年7月11日起施行)
在這些司法解釋中,《民訴若干意見》無疑是最為重要的,該司法解釋共320條,《民事訴訟法》的所有條文只有270條,從訴訟管轄、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證據直至各種審判程序、執行程序等民事訴訟的主要制度、程序都作了規定。《執行規定》共137條,《民事訴訟法》中關於執行的規定為30條,對執行機構、執行管轄、執行的申請和移送、執行前的准備、金錢給付的執行、交付財產和完成行為的執行、被執行人到期債權的執行、對案外人異議的處理、被執行主體的變更和追加、執行擔保和執行和解、多個債權人對一個債務人申請執行和參與分配、對妨害執行行為的強制措施的適用、執行中止、終結、結案和執行回轉、委託執行、協助執行和執行爭議的協調執行監督等問題作了規定。
《證據規定》共83條,《民事訴訟法》中關於執行的規定為12條,對當事人舉證、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舉證期限和證據交換、質證、證據的審核認定等問題作了規定。《簡易程序規定》共34條,《民事訴訟法》中關於簡易程序的規定為5條,對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起訴與答辯、審理前准備、開庭審理、宣判與送達等問題作了規定。《民事調解規定》共24條,《民事訴訟法》中關於民事調解的規定為7條,對調解的適用范圍、調解如何具體進行、調解與和解的關系、調解異議的處理等問題作了規定。
拓展資料:在上述司法解釋中,《民訴若干意見》內容最全面、豐富,實際上可以說是《民事訴訟法》的實施細則,它的出台,與我國司法機關的傳統做法是一脈相傳的。國家頒布一部基本法律,最高人民法院就出台一個落實該法律的司法解釋,以使得法律中的一些原則或概括性的規定好體制度或程序作出一些具體的規定。毋庸置疑,這些司法解釋對彌補法律規定的不足或者加強法律相關條文的可操作性方面在民事訴訟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它也從另一個側面折射出國家在立法上的不足,法律條文的過於概括或粗疏,在司法實踐中缺乏可操作性,需要司法解釋來彌補。同時也說明我們現行的《民事訴訟法》存在一些不足,有必要通過實踐進行修改。而現行的這些司法解釋,對我們修改《民事訴訟法》應當說具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

❼ 什麼是民事訴訟法

民事訴訟法是國家制定的規范法院和訴訟參與人的各種訴訟活動以及回由此產生的各種訴訟關答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民事訴訟法調整的對象,一是法院、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活動,二是在訴訟活動中產生的各種關系。

民事訴訟法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民事訴訟法專指民事訴訟法典,我國現行的民事訴訟法典是1991年4月9日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廣義的民事訴訟法,不僅包括民事訴訟法典,而且還包括憲法、其他法律法規中有關民事訴訟的規范,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在適用民事訴訟法過程中作出的司法解釋。這些司法解釋通過兩種方式表現出來:一是綜合性解釋,如最高人民法院《民訴意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經濟審判方式改革問題的若干規定》;二是針對高級人民法院就個案請示所做的批復,如《關於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因郵電部門電報稽延糾紛提起訴訟問題的批復》。這些司法解釋是民事訴訟法條文的具體化,針對性強,經常適用。因此,學習民事訴訟法不僅要把握法典中的條文,也要把握其他相關法律中有關民事訴訟的規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

❽ 新民事訴訟法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歷史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2年8月31日修正版版)
中華權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07年10月28日修正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於1991年4月9日生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於1982年10月1日生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2年8月31日修正版)為最新版本,於2012年08月31日發布,2013年01月01日生效;

全部版本內容:http://www.lawxp.com/statute/s1692514.html

❾ 我國現行的訴訟法有哪些

訴訟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訴訟法有三大訴訟法,即《中華人民共內和國刑事訴訟法》、《中容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廣義的訴訟法除上述三大訴訟法之外,還包括關於訴訟程序的其他法律、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和其他法律法規中關於訴訟程序的規定。

熱點內容
員工條例修改 發布:2025-08-30 06:11:40 瀏覽:125
團風縣律師 發布:2025-08-30 06:04:37 瀏覽:775
規章一般叫什麼 發布:2025-08-30 05:53:42 瀏覽:766
中華人民合同法發文機構 發布:2025-08-30 05:36:16 瀏覽:259
人民的名義法律顧問 發布:2025-08-30 05:20:34 瀏覽:36
長沙市征地補償安置條例2014 發布:2025-08-30 05:08:49 瀏覽:48
企業法律顧問過關 發布:2025-08-30 05:08:11 瀏覽:905
婚姻法2017年3月 發布:2025-08-30 05:08:07 瀏覽:76
海商法第257 發布:2025-08-30 05:03:48 瀏覽:789
法院拍賣的發票 發布:2025-08-30 04:19:53 瀏覽: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