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生孩子工資嗎
Ⅰ 新勞動法對產假期間的工資如何發放是怎麼規定的
Ⅱ 新勞動法產假工資規定
1、首先,產假期間公司發放的工資和社保局發放的生育津貼不能同內時享受。生育津貼的容計算方法為:月繳費工資/30天×產假天數;
2、 如果單位有交社保,產假期間企業無需向職工支付工資,而是由公司憑女職工的生育憑證,到生育保險基金處為其申請生育津貼,以生育津貼作為女職工產假期間的工資。但是,若企業為職工繳納的生育保險費基數低於女職工上年度平均工資收入,那麼將導致女職工領取的生育津貼低於其正常出勤期間的工資,企業需要予以差額補足;
3、如果單位沒有交社保,產假期間公司應當按正常出勤發放工資。
Ⅲ 勞動法規定產假期間工資怎麼算
按照來國家有關規定,女職工產源假不少於90天,其中產前休假15天。難產的,增加產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個嬰兒,增加產假15天。女職工產假期間,用人單位參加生育保險的,由社會保險機構發給生育津貼;用人單位沒有參加生育保險的,產假期間的工資由用人單位支付。
女職工懷孕不滿4個月流產的,給予15—30天產假;懷孕滿4個月以上流產的,給予42天產假。產假期間,工資照發。
此外,對於晚育的職工,各地還有一定獎勵假的規定。如北京市規定,晚育(24周歲以上)的女職工,增加獎勵假30天;獎勵假也可以由男職工享受;不休獎勵假的,按照女方一個月基本工資的標准給予獎勵。
女職工產假期間,即使勞動合同期滿,用人單位也不得解除勞動合同。
Ⅳ 勞動法規定產假期間工資如何發放
用人單位為女職工繳納生育保險的,女職工的的產假期間的待遇為:
1、生版育權津貼;
2、生育醫療費用;
3、計劃生育手術醫療費用;
4、國家和本市規定的其他費用。
上述費用均有社保基金支付。
值得注意的是:在該種情況下,生育津貼即應視為女職工的產假工資,但由於生育津貼的計算方法是:女職工本人生育當月的繳費基數除產假天數得出的,該津貼的數額可能低於女職工的本人工資數額。因此,若生育津貼的數額低於女職工工資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
Ⅳ 生完小孩產假期間公司要發工資嗎
生完小孩產假期間也是要發工資的,不過產假工資是由生育保險來承擔的,屬於工資性補助。
根據《生育保險辦法》第十四條 生育津貼是女職工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產假或者計劃生育手術休假期間獲得的工資性補償,按照職工所在用人單位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標准計發。
第十五條 生育津貼支付期限按照《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中關於產假的規定執行。女職工生育享受98天產假;難產的,增加產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個嬰兒,增加產假15天。女職工懷孕未滿4個月流產的,享受15天產假;懷孕滿4個月流產的,享受42天產假。
(5)勞動法生孩子工資嗎擴展閱讀:
我國勞動法明確規定,女職工生育享受不少於90天的產假。這90天又分為:產前假15天、產後假75天兩部分。 所謂產前假15天,系指預產期前15天的休假。
休產假不能提前或推後,若孕婦提前生產,可將不足的天數和產後假合並使用;若孕婦推遲生產,可將超出的天數按病假處理如果(只要有醫院證明就可以向單位請病假,但病假期間不能享受產假待遇)。
除了90天法定基本產假天數,由於一些特殊原因,女職工能享受增加天數的產假。
難產、多胞胎的因素,有《勞動法》和《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明文規定;但是,晚育、獨生子女的因素,各地方的規定有所不同。 難產的,增加產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個嬰兒,增加產假15天。
在廣東省,實行晚育者(24周歲後生育第一胎)增加產假15天,領取《獨生子女優待證》者(生育一胎但生的是多胞胎,不屬於獨生子女),增加產假35天。
有些單位在女職工產假天數問題上自行制訂標准,只要產假天數不短於現行法律、法規、政策的規定,保護女職工合法權益的力度更強,應當予以認可。
Ⅵ 根據勞動法,女性生孩子時,應該給多久的工資
不知道你在哪個城市的,按照上海的規定,是支付4個月的工資,工資額是她平時工資的70%。如果她的工資超過市平均工資的三倍,則按照三倍的70%進行支付。
勞動法規定,不得在婦女妊娠期跟哺乳期辭退員工,但是本人要離職的,當然遵循她個人的意願。工資可以支付到她合同期滿或者自願離職的月份。就是說2個月的工資就可以了,6月、7月。
Ⅶ 勞動法中有規定如何發放產假工資嗎
勞動法中有關於放產假期間的相關規定,包括工資。
Ⅷ 勞動法關於孕婦工資的規定內詳
正常辭職,單位不用補償,按實際出勤支付工資就可以
這條對孕婦也適用
孕婦單位只是不回能按勞動合答同法第40.41條解僱,其他理由解僱或者自己辭職都合法
《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二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一)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
(二)在本單位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並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四)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