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犯罪行為發生地
⑴ 刑事案件地域管轄權
法律分析:地域管轄是指同級法院之間審判第一審刑事案件許可權劃分。一、一般地域管轄 以犯罪地法院管轄為主、以被告人居住地法院管轄為輔;以最初受理法院審判為主、以移送主要犯罪地審判為輔原則。1.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為主原則:(1)犯罪地:犯罪地是指犯罪行為發生地。A.犯罪地包括犯罪的預備地、犯罪行為發生地和犯罪結果地。B.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的財產犯罪,犯罪地包括:犯罪行為發生地/犯罪分子實際取得財產的犯罪結果發生地。(2)犯罪地管轄的補充規定:A.涉港澳台刑事自訴案件的恆定管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十四條 上級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審判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下級人民法院認為案情重大、復雜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判的第一審刑事案件,可以請求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審判。
⑵ 刑事訴訟管轄權是怎樣規定的
刑事來案件由犯罪地的公安機關源管轄,立案偵查。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機關管轄更為適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機關管轄。犯罪行為的實施地以及預備地、開始地、途經地、結束地等與犯罪行為有關的地點,犯罪行為有連續、持續或者繼續狀態的,犯罪行為連續、持續或者繼續實施的地方公安機關都可以管轄。犯罪對象被侵害地、犯罪所得的實際取得地、藏匿地、轉移地、使用地、銷售地的公安機關也可以管轄。針對或者利用計算機網路實施的犯罪,用於實施犯罪行為的網站伺服器所在地、網路接入地以及網站建立者或者管理者所在地,被侵害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及其管理者所在地,以及犯罪過程中犯罪分子、被害人使用的計算機信息系統所在地公安機關可以管轄。行駛中的交通工具上發生的刑事案件,由交通工具最初停靠地公安機關管轄;必要時,交通工具始發地、途經地、到達地公安機關也可以管轄。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九條刑事案件的偵查由公安機關進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十五條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公安機關管轄。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機關管轄更為適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機關管轄。
⑶ 刑事訴訟法案件管轄規定有哪些
一、級別管轄
1、記憶我國刑事訴訟中級別管轄的方法
強記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3類刑事案件;其他案件除考題中明確指出「本案是具有全國或者全省、自治區、直轄市性質的重大刑事案件」,否則一律答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有:(1)危害國家安全案件;(2)恐怖活動案件;(3)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
2、級別管轄的變通也可以稱為管轄權轉移
刑訴法第23條規定:「上級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審判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下級人民法院認為案情重大、復雜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判的第一審刑事案件,可以請求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審判。」
刑事訴訟中的管轄權轉移(或者變通),只能由下級法院向上級法院轉移,而不能由上級法院向下級法院轉移。也就是說,上級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審理下級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但是,在任何情況下,下級法院都無權審判由上級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這和民事訴訟中的管轄權轉移有著重大的區別。民事訴訟中,上級人民法院可以審判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上級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將自己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交由下級人民法院審判;也就是說,在民事訴訟中,管轄權既可以由下向上轉,也可以由上向下轉。而刑事訴訟中,只能由下向上轉。即:民事訴訟中管轄權轉移是上下雙向的,刑事訴訟中管轄權轉移只能由下向上單向轉。
3、級別管轄就高不就低原則。一人犯數罪、共同犯罪和其他需要並案審理的案件,只要其中一人或者一罪屬於上級人民法院管轄的,全案由上級人民法院管轄。
二、地區管轄
1、地區管轄的一般原則
以犯罪地管轄為主,被告人居住地管轄為輔的原則。犯罪地是指犯罪行為發生地。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的財產犯罪,犯罪地包括犯罪行為發生地和犯罪分子實際取得財產的犯罪結果發生地。因而,犯罪地一般理解為包括犯罪預備地、犯罪行為實施地、犯罪結果地以及銷贓地等。被告人居住地,包括被告人的戶籍所在地、居所地。
2、管轄權的變通
幾個同級人民法院都有權管轄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審判。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審判。所謂主要犯罪地,包括:一人在不同地區犯一個罪,其中的犯罪行為實施地;一人在不同地區犯同一種罪,其中的主要犯罪行為的實施地;一人在不同地區犯數罪,其中的最嚴重犯罪行為的實施地;在共同犯罪中,主犯的犯罪行為實施地
3、指定管轄
上級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審判管轄不明的案件,也可以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將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審判。有管轄權的兩個以上同級人民法院,對管轄權發生爭議的,應當在審限內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爭議的人民法院分別逐級報請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三、關於在「飛地」內犯罪的管轄
「飛地」內犯罪案件的管轄:如果「飛地」能夠飛回中國,則由最先「著落地」法院管轄;由該公民主管單位所在地或者他的原戶籍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1、能夠「飛」回來的情況
第一,在中國領域外的中國船舶內的犯罪,由犯罪發生後該船舶最初停泊的中國口岸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在中國領域外的中國航空器內的犯罪,由犯罪發生後該航空器在中國最初降落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在國際列車上發生的刑事案件的管轄,按照中國與相關國家簽訂的有關管轄協定執行。沒有協定的,由犯罪發生後列車最初停靠的中國車站所在地或者目的地的鐵路運輸法院管轄。
2、不能「飛」回來的情況,只有一種,即:中國公民在駐外的中國使領館內的犯罪,由該公民主管單位所在地或者他的原戶籍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如果對立案管轄有爭議,可以咨詢刑事律師。
⑷ 刑事案件地域管轄是怎麼確定的
法律分析:刑事案件地域管轄是這樣確定的:1、刑事案件一般是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進行管轄;2、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更為的適宜,也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進行管轄的。其中犯罪地是包括犯罪行為的預備地、犯罪行為實行地和犯罪結果發生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十五條 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審判更為適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六條 幾個同級人民法院都有權管轄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審判。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審判。
第二十七條 上級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審判管轄不明的案件,也可以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將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審判。
⑸ 刑事案件犯罪地包括哪些地方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條,犯罪地是指犯罪行為發生地。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的財產犯罪,犯罪地包括犯罪行為發生地和犯罪分子實際取得財產的犯罪結果發生地。
——鄧世運律師
⑹ 如何理解犯罪行為發生地
犯罪行為的發生地包括犯罪的預備地、實行地和結果地。《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犯罪地是指犯罪行為發生地。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的財產犯罪,犯罪地包括犯罪行為發生地和犯罪分子實際取得財產的犯罪結果發生地。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轄,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審判更為適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這表明,在確定地區管轄的管轄法院時,首先考慮的應是犯罪地的人民法院。這是因為:
1、犯罪地是犯罪證據最多的地方,由犯罪地人民法院審理,便於人民法院就地調查、核實證據,正確、及時地處理案件;
2、犯罪地往往是被害人、證人等所在地,便於人民法院就近傳喚和通知他們參加訴訟,也便於這些人參與訴訟活動;
3、犯罪地群眾最關心本地發生的案件的處理,由犯罪地人民法院審判,便於當地群眾旁聽,也便於結合案件進行法制宣傳教育。
⑺ 什麼是刑事案件的地域管轄
刑事案件的地域管轄指的是不同地域的同級人民法院之間,在審判第一審刑事案件上的許可權劃分。刑事案件原則上應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人居住地的法院審判更為適宜的則可以由被告居住地管轄。犯罪地包括犯罪行為發生地和犯罪分子實際取得財產的犯罪結果發生地;被告人居住地,包括被告人的戶籍所在地、居所地。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二十五條
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審判更為適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六條
幾個同級人民法院都有權管轄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審判。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審判。
⑻ 刑事訴訟中的地區管轄原則。謝謝
一、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1、被告為公民。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公民的住所地是指該公民的戶籍所在地。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住所至起訴時已連續居住滿1年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醫的地方除外。
2、被告為法人或其他組織。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這里的住所地是指法人或其他組織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或主要營業地。被告如為沒有辦事機構的公民合夥、合夥型聯營體,則由注冊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注冊地,幾個被告又不在同一轄區的,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二、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四種例外情形是:
(1)對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2)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3)對正在被勞動教養的人提起的訴訟;
(4)對正在被監禁的人提起的訴訟。
上述規定中的身份關系,是指與人的身份相關的各種關系,如婚姻關系、親子關系、收養關系等。
民事訴訟法意見規定的例外情形是:
(1)被告一方被注銷城鎮戶口,由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2)追索贍養費案件的幾個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轄區的,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3)非軍人對軍人提出的離婚訴訟,如果軍人一方為非文職軍人,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4)夫妻一方離開住所地超過1年,另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夫妻雙方離開住所超過1年,被告無經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訴時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三、離婚特別規定
1、在國內結婚並定居國外的華僑,如定居國法院以離婚訴訟須由婚姻締結地法院管轄為由不予受理,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的,由一方原住所地或國內的最後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2、在國外結婚並定居國外的華僑,如定居法院以離婚訴訟須由國籍所屬國法院管轄為由不予受理,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的,由一方原住所地或在國內的最後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3、中國公民一方居住在國外,一方居住在國內,不論哪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國內一方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如國外一方在居住國法院起訴,國內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受訴人民法院有管轄權。
4、中國公民雙方在國外但未定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離婚的,應由原告或被告原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8)刑事訴訟法犯罪行為發生地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一般地域管轄,指以當事人的所在地與法院轄區的關系來確定管轄法院。又稱普通管轄。
當事人有原告和被告之分,一般地域管轄的通行做法是實行原告就被告原則,即以被告所在地作為確定管轄的標准。
我國民事訴訟法是以被告所在地管轄為原則,原告所在地管轄為例外來確定一般地域管轄的。
經濟訴訟案件地域管轄的一般原則是「原告就被告」,即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被告為公民的,其任所地為戶籍所在地;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被告為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其住所地一般為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
最高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法意見中對下列情況作了補充規定:
(1)雙方當事人都是被監禁或被勞動教養的,由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被監禁地或被勞動教養1年以下的,由被告被監禁或被勞動教養地人民法院管轄;
(2)雙方當事人均被注銷城市戶口的,由被告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3)離婚訴訟雙方當事人都是軍人的,由被告住所地或者被告所在團級以上單位駐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4)夫妻雙方離開住所超過1年,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被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