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內地勞動法

內地勞動法

發布時間: 2020-12-22 19:20:10

1. 本人於2004年7月份從內地大學畢業應聘到克拉瑪依雙語藝術學校(屬私立學校)擔任教師,並與克拉瑪依雙語藝

你好!這種行為違反勞動法
首先你不要去管這個單位的上級主管部門內是誰,你就認誰跟你容簽訂的勞動合同這個主體單位就可以了!
其次,對方違反勞動法的規定,非法和你解除勞動合同,應該給你補償。
補償標准根據勞動法規定如下:
1、要求單位提前一個月通知或者支付一個月的工資作為代通知金;如果以上的行為,單位直接非法解除,則可以要求雙倍補償金。(以下就是補償金)
2、每工作一年,要求補償一個月的工資,未滿6個月的,要求補償半個月工資;最高十二個月。(單位未履行通知義務的可以要求雙倍)

以上是你的可以要求補償權利;如果你想繼續工作的,根據勞動法的規定,可以要求單位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根據勞動法的規定:員工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單位應當履行。但在實際操作中可能有難度,基本上都以補償來終止勞動合同的。像你這種情況,如果談的好,應該給予的補償要比勞動法規定的多。

2. 我老公是台灣人在台資企業工作了十幾年了,現在廠要搬到內地去,工齡賠償受大陸勞動法保護嗎。

如果是開設在大陸的台資企業,那麼肯定受大陸勞動法保護。單位搬遷而勞動專者不願隨往的,單位應當解除勞動屬合同,單位應當按照勞動者在該單位的已工作年限支付經濟補償金,每滿一年補償一個月工資,不滿半年補償半個月工資,滿半年不滿一年補償一個月工資。經濟補償金基數按照解除勞動合同前12個月的勞動者本人月平均應發工資計算。

3. 公務員工資屬於什麼分配方式

具體收入及差距情況有其國情特點。僅從工資收入上看,我國高低級公務員的差距似乎並不大,而且後幾次工資調整與前幾次工資調整的差距趨勢在逐步縮小,由1985年的10.2倍縮小到目前的6.6倍。但是房改後,高低級公務員的實際收入卻在擴大。

目前,在全國10多個行業的職工平均工資中,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排名處於中下位次。

級別差距 體現在福利住房和汽車享用

副部級以上的幹部與一般幹部的收入差距擴大明顯,主要表現在福利住房和汽車等實物享用和分配方面。

如目前副部長的住房標準是180平方米(實際大多超標),按北京地區每平方米6000元(部長住房地段一般較好,實際價格還要高一些)的保守價格計算,摺合人民幣108萬元。加之副部長的汽車標准35萬元(實際也是大多超標)。如果汽車和住房分別按70年和10年折舊(最保守計算),兩項合計,副部長每月將得到1萬多元的實際利益,是其工資的好多倍。

地區差距 上海是陝西的2.8倍

以最新數字2003年為例(2003年後國家公務員沒有再統一調整工資),全國公務員的平均工資為15487元,但是實際收入差距卻很大。

公務員的工資差距主要反映在東西部地區。東部發達地區工資收入較高,西部落後地區收入則較低。收入最高的上海市與收入最低的陝西省的收入差距比例為2.8∶1。

行業差距 最高可達10倍

行業性差異,國家對同一級別幹部的工資標準是一樣的。在一般情況下,許多地方的「清水衙門」里,大多按標准發放,但在很多行業和部門,因各有「財路」,「小金庫」實力雄厚,那裡公務員的各種隱性收入甚為可觀。於是,相同級別幹部的收入成倍地超過「清水衙門」里的人差距可達3~10倍。

除了部長級與一般幹部的收入差距外,各地區同級公務員之間也有差距。雖然國家公務員的工資標準是全國統一的,但由於各地區財力不同,使其工資收入水平差距較大。同時,各地區公務員的工資收入在全國各個行業中的位次也普遍偏低。

津貼差距 中央國家機關無地方補貼

由於各地區自行設立和出台的各種名目繁多的津貼、補貼較多,由於中央國家機關不屬於任何一個地區,因此也就沒有工資之外的各類地方補貼等收入,使中央國家機關的工資收入明顯低於各地區的整體收入水平。尤其是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由於地處首都北京,使其購房(北京的房價太高)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支出大大高於外省市地區,造成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的實際收支矛盾比各地區公務員更加突出。

美國總統年薪312萬港元 中國總理年薪近4萬港元

中國內地公務員與國外以及中國港澳地區公務員的收入差距較大。僅以最高級首長為例,據香港最新資料顯示:新加坡總理年薪468萬港元,美國總統年薪312萬港元,日本首相年薪224萬港元,英國首相年薪200萬港元,中國總理年薪不到4萬港元,中國香港特首年薪近300萬港元。

相同級別公務員工資相同

各國或地區的公務員的工資均按不同職務分為若干級,每一個等級又劃分為若干個檔次。據對11個國家和地區(香港、澳門)的公務員現狀統計,美國的聯邦政府公務員、日本的國家公務員、英國的高級公務員、加拿大的行政管理公務員、法國、德國、越南、古巴、馬來西亞、新加坡及香港、澳門地區等各類公務員實行同級統一的工資標准(不統一的公務員工資差距不大)。相同級別、相同職業的公務員不論在哪些部門工作工資完全一致。

由於國外和中國港澳地區公務員的平均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普遍高於社會平均收入水平,因此公務員生活質量高於社會平均水平。

高級公務員年薪14.12萬美元

國外和港澳地區高級公務員主要指副部長級以上的職員,有的也包括司局長級。以部長級(助理部長、副部長)年平均工資為例,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古巴、新加坡、韓國、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高級公務員年平均工資為14.12萬美元。

中級公務員年薪6.49萬美元

國外和港澳地區中級公務員主要指處級以上的職員,個別國家包括工齡較長的科級職員。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德國(10年工齡的正處級)、加拿大(處長)、古巴(處長)、新加坡(司級)、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中級公務員的年平均工資為6.49萬美元。

初級公務員年薪2.34萬美元

國外和港澳地區初級公務員主要指副主任科員以下的職員。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德國(3年工齡的職員)、加拿大、新加坡、韓國、越南、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初級公務員的年平均工資為2.34萬美元。

名目繁多的獎金和補貼

除此之外,國外公務員還有各種收入不等和種類不同的名目繁多的獎金、津貼和補貼等。如年終、季度、月度等獎金;津貼和補貼的種類有住房津貼、交通津貼、級別津貼(級別越高補貼越高)、食品津貼、物價津貼、地方津貼、崗位津貼、寒帶津貼、加班津貼、子女受教育津貼(幼兒園至大學不等)、撫養子女生活補貼(按子女人數)、單身補貼、分居補貼、婚後無子女補貼、家庭補貼(按家庭人數)、婚喪生育補貼、退休補貼、年度休假補貼(每年帶薪休假至少一次)、旅遊補貼(每年帶薪休假至少一次,同行配偶和子女待遇相同)、災害補貼、殘疾補貼、重病補貼、醫療補貼、出國補貼、特殊工作補貼(危險工作)、工作服制裝費等。

香港補貼占工資80%

由於大部分國家及地區的各種補貼和福利待遇優厚,使得公務員工資以外的收入不菲。

從國外和中國港澳地區公務員的補貼和福利(以貨幣計算)占工資的比例來看:香港和澳門均佔80%;法國的高級公務員佔41.9%,低級公務員佔21%;古巴僅午餐補貼就佔18.9%;新加坡僅公積金一項就佔40%。各國及地區公務員的工作相對穩定,一般屬於終身制,不需繳納失業和養老保險金,這些均由國家統一發放。

國外名目繁多的津貼

年終、季度、月度等獎金;津貼和補貼的種類有住房津貼、交通津貼、級別津貼(級別越高補貼越高)、食品津貼、物價津貼、地方津貼、崗位津貼、寒帶津貼、加班津貼、子女受教育津貼(幼兒園至大學不等)、撫養子女生活補貼(按子女人數)、單身補貼、分居補貼、婚後無子女補貼、家庭補貼(按家庭人數)、婚喪生育補貼、退休補貼、年度休假補貼(每年帶薪休假至少一次)、旅遊補貼(每年帶薪休假至少一次,同行配偶和子女待遇相同)、災害補貼、殘疾補貼、重病補貼、醫療補貼、出國補貼、特殊工作補貼(危險工作)、工作服制裝費等。

■薪酬模式

低工資、多補貼、泛福利

目前公務員的薪酬是「低工資、多補貼、泛福利」的模式,相當一部分勞動報酬是以非商品的形式無償提供給職工,不進入工資。

僅就經濟差別而言,國家對各級公務員的基本工資雖然有統一規定,但實際生活中不同部門間公務員收入迥異,特別是實權部門和「清水衙門」間甚至可達3~10倍。

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補助、獎金、津貼,曾經存在於每個公務員的收入中,而其名目和數額的多少,決定著不同部門公務員實際收入的高低。

它可以進入工資單,也可以以現金、代金券或實物福利等方式,直接進入公務員的腰包,這早已是十餘年來的不爭事實。

實權部門的收入主要有兩處來源,一個是各級財政乃至各個部門自行規定的「津貼補」;還有一個是單位自己的「小金庫」。

■工資檔案

電信電力月均工資較高

就機關分類來講可以分三等:

一等為部分事業單位:電信、電力、有線電視等壟斷行業的人員全國平均月收入(包括工資)應該在3000元以上。

二等為管錢的部門:國稅、地稅、工商、銀行、財政、海關全國平均月收入(包括工資)應該在2000元左右。

三等為普通黨政機關:包括政府、政府職能部門、黨委序列部門全國平均月收入(包括工資)大約1000元左右。按地區來分,以普通黨政機關,本科學歷,公務員科員,工齡3年以內為標准。

一等:上海、北京、深圳、廣東、江蘇、浙江這些直轄市和經濟發達省平均月收入應該在3000元以上。

二等:遼寧、海南、吉林、黑龍江、甘肅、新疆、青海、陝西、湖北這些經濟較發達省或者國家給邊疆補貼、西部開發補貼的省份平均月收入應該在1800元左右。

三等:河北、湖南、雲南、山西、福建、河南、湖南等省份,這些省雖然經濟不是太發達,但每次漲工資,國家都給予撥款幫助,平均月收入應該在1200元左右。

四等:山東、安徽、貴州、江西、廣西等省。山東省經濟還可以,但如果沒有國家撥款自立更生很困難。安徽、貴州盡管國家撥款,但經濟較差。平均月收入應該在1000元以下。

■改革試點

陽光工資「3581」工程

一年前,北京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於清理整頓機關津貼、補貼、獎金,規范公務員收入的通知》,這一文件後來被廣泛認定為「陽光工資」,即所謂「3581」工程。

盡管公務員工資調整工作,引起了媒體和社會的廣泛關注,但北京市在這一問題上卻採取了低調的態度,避開了媒體的風頭,各方面工作悄然落實。

關於「3581」的說法,社會中廣為流傳的版本是稱科、處、局、部級公務員月薪分別為3000元、5000元、8000元以及1萬。但有關方面對此作出的解釋可能更為貼近其真實內容,即科、處、局、部四級別公務人員的年收入達到3萬、5萬、8萬和10萬。

■新聞背景

工資最高差距曾達28倍

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實行供給制和工資制並存的兩種制度。即原國統區的公教人員實行工資制,老解放區的幹部實行供給制。

1950年1月,政務院規定:凡是1949年10月1日以後參加工作的,除自願享受供給制待遇外,都實行工資制。同時,公布了《中央人民政府各直屬機關新參加工作人員實行工資標准表》,第一次拉開了工資檔次,如部長的平均工資是辦事員平均工資的10倍以上,最高級首長的收入與最低級工作人員的收入相差28.3倍。

1952年3月,政務院又頒發了《關於全國供給制人員統一增加津貼的通知》,以工資分為計算單位。這次增加津貼幅度較大,尤其是級別高的人員增幅大,級別低的人員增幅小。如享受小灶人員的津貼提高了近19倍,享受中灶人員的津貼提高了4倍,享受大灶人員的津貼僅提高了1倍。同年7月,政務院又制定了工資制工作人員的工資標准,共分為29個職級。工資制仍以工資分為計算單位,這項標準的工資檔次差距仍然很大。最高級首長的收入與最低工作人員的收入相差25.9倍。

1955年8月,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全部實行工資制和改行貨幣工資制的命令》,從此結束了供給制與工資制並存的局面。全部實行工資制以後,工作人員及家屬的一切生活費用均由個人負擔,住房、家用公家傢具、水電費及子女入托等一律要征租繳費。這項工資制共分為30級,最高560元,最低18元,高低相差31.1倍,是建國以來工資檔次拉開最大的一次。除工資之外還有地區津貼。

1956年,為了縮小最高工資與最低工資的差距,黨中央、國務院進行了第一次工資改革。從1957年1月至1960年10月,先後三次降低了領導幹部的工資。重點降低17級以上領導幹部的工資,級別越高降低幅度越大,調整後的工資差距開始縮小。

1960年的工資標准一直延續到1985年,這期間,幹部的工資基本沒有大的變動,可謂是25年一貫制。據《瞭望新聞周刊》、《新世紀周刊》

4. 澳門勞務費是每年都要交的嗎

不是每年收取,是一次收取。

根據《內地對澳門特別行政區開展勞務合作暫行管理辦法》

第三十六條
根據財政部和原外經貿部聯合頒發的《關於印發<對外經濟合作企業外派人員工資管理辦法>的通知》(財外字[1995]259號)及《關於印發<對外經濟合作企業外派人員工資管理辦法的補充規定>的通知》(財外字[1997]8號)的有關規定,經營公司可向勞務人員收取服務費;

服務費可在勞務人員派出前一次性收取。經營公司向勞務人員收取的服務費不得超過勞務合同工資總額的12.5%。一次性收取有困難的,由經營公司與勞務人員協商解決。

第三十七條
經營公司可向勞務人員一次性收取不超過3000元人民幣的履約保證金,在勞務人員履約完畢或非勞務人員自身原因返回內地並上交《通行證》後的1個月內如數返還。

(4)內地勞動法擴展閱讀

內地居民赴澳門特別行政區從事勞務應注意以下事項:

1、要通過合法途徑赴澳門勞務。目前,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有權辦理內地居民赴澳勞務的經營公司共有19家(名單附後),除此之外的任何內地公司或個人都不能辦理內地居民赴澳勞務業務。澳門僱主或其他中介機構也不能直接到內地招工。

2、要簽訂有關合同。根據內地與澳門法律及政策的規定,內地居民從事赴澳勞務前必須簽訂兩份合同,即《赴澳門特別行政區勞務派遣合同》(由勞務人員本人與勞務經營公司簽訂)和《外地雇員輸入申請之勞動合同》(由勞務經營公司負責協助勞務人員本人與僱主簽訂)。

簽訂合同事關勞務人員在澳門期間的權利義務等重要問題,因此勞務人員應直接與具合法資格的勞務經營公司簽署相關的合同(不得通過第三方代簽),簽署合同時應要求審看合同全文,並要仔細閱讀各項條款,特別是有關合同工資、計酬方式及法定福利等條款,也可及時咨詢勞務經營公司或有關部門。

3、要參加培訓及體檢。內地勞務人員赴澳前應參加外派勞務人員培訓及考試、辦理體檢並領取《國際旅行健康證明書》。培訓費(包括培訓證)和體檢費由勞務人員分別按國家商務部門和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規定的收費標准自行負擔。勞務經營公司可預先收取上述費用,按實際發生數額結算,未用完部分應如數退還,超出部分由勞務人員補交。

4、要辦理赴澳證件及簽注。赴澳勞務的證件及簽注手續是由勞務經營公司負責辦理的,勞務人員需負擔公安部門規定的證件及簽注工本費。

5、要交納服務費。按照國家政策以及勞務人員與勞務經營公司簽訂的《赴澳門特別行政區勞務派遣合同》的有關規定,勞務人員應向勞務經營公司交納服務費,標准為不超過在澳門工作合同工資的12.5%。

6、要購買有關的保險。按照內地的政策規定,內地勞務人員赴澳時需購買「工作時間以外人身意外及醫療保險」,費用(每年約100元)由勞務人員本人及勞務經營公司在澳門的職介所各承擔一半。勞務人員的「工作意外及職業病保險」則由澳門僱主負責購買,並承擔費用。

7、要遵守澳門法律及有關合同的規定。內地勞務人員在澳門從事勞務期間必須遵守澳門特區的法律法規和合同的規定,以及僱主的各項規章制度。不得「過界勞務」,也不得從事與勞務身份不相符的活動。

8、要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當發生僱主拖欠工資或其他勞資糾紛時,勞務人員應及時向經辦相關手續的勞務經營公司在澳門的職介所反映,或由職介所派人陪同到澳門特區政府勞工事務局投訴。勞務人員維權時應以兩地法律和合同為准,並接受澳門特區政府勞工局的協調或檢察院、法院的裁決。

9、中資(澳門)職業介紹所協會是經國家商務部批准、在澳門注冊設立的行業自律組織,內地有輸澳勞務經營權的19家經營公司在澳職介所為其會員。中資(澳門)職業介紹所協會負責管理內地輸澳勞務職介所,並協助澳門特區政府維護內地在澳勞務人員的合法權益。

10、勞務人員在出境前對國家有關對外勞務合作政策有任何問題的,可撥打國家商務部「全國對外勞務合作語音咨詢電話」,號碼是800-888-5678(免費)。

勞務人員在澳門勞務時,對合同規定以及自身權益存在疑問,或發現自己的合法權益已受到侵害時,可打電話或親自到下列部門咨詢、投訴或報警。

熱點內容
慈溪律師協會 發布:2025-05-14 04:24:46 瀏覽:13
論違反公司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4 04:15:23 瀏覽:504
行政訴訟法2016案例 發布:2025-05-14 04:12:04 瀏覽:510
處分法規 發布:2025-05-14 04:08:43 瀏覽:861
吳中法院庭 發布:2025-05-14 04:07:16 瀏覽:755
公司設立中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4 04:02:27 瀏覽:379
司法局信息化建設 發布:2025-05-14 03:48:57 瀏覽:4
海事政策法規 發布:2025-05-14 03:43:08 瀏覽:45
勞動法辭退賠償第87條 發布:2025-05-14 03:38:09 瀏覽:923
嵊州市法律援助 發布:2025-05-14 03:35:15 瀏覽: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