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不訴不理

民事訴訟法不訴不理

發布時間: 2021-01-21 09:55:29

① 民事訴訟法訴啥審啥不訴不審

你說的不訴不審就是不告不理。

不告不理是法律規定的「告訴才處理」的俗話,意思專是說當你的合法權益屬受到侵害時,你要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要求執法機關依法保護你的合法權益後,執法機關才對你的請求進行受理處理。
反之,雖然你的合法權益受到了侵害,但是你沒有請求執法機關處理的,就視為你已經放棄了維護你的合法權益的權利,執法機關就不予處理,就叫「不告不理」。

我國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也沒有明確規定不告不理的審判原則,但從其具體規定可以看出,如果沒有原告的起訴,人民法院便不能立案受理,更不能進行審判;對不屬於原告訴訟請求的事項,人民法院也不得進行審理和判決。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51條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對上訴請求的有關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查。換言之,對上訴請求之外的有關事實和適用法律,第二審人民法院不應當進行審查處理,即實行「不告不理」的原則。

② 民事訴訟哪些條文體現了不告不理原則

民事和行政官司都是本著當事人未經起訴法院不得主動作為原則,即「不告不理」原則。
法院審理案件就是基於當事人提起的訴訟,當事人不主動到法院起訴立案,法院當然不會主動來審理案件,況且法院也不知道誰有官司需要處理。所以不告不理賠原則一想就清楚了。刑法里也有不告不理原則,遺棄罪,虐待罪,重婚罪,侵佔罪,被害人不告,公檢法是不管的「不告不理」原則在民事訴訟中包含兩層含義,即程序上的「不告不理」和實體上的「不告不理」。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3條對當事人的處分權利規定為:「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不告不理原則則是此處分原則的具體體現。在處分權利的權利賦予之下,當事人可以放棄自身的訴訟權利,不向法院起訴,也可以起訴後申請撤訴。因此可以說當事人的處分行為直接關繫到民事訴訟程序能否啟動:1、當事人起訴引起第一審程序。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08條規定,起訴條件為有合法的原告,明確的被告,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只有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才能提起訴訟,引起第一審程序,而第一審程序能否正常的進行還要看原告是否在此期間撤回起訴。2、當事人上訴引起第二審程序。第二審程序能否進行要以當事人是否提出上訴為前提,只有當事人提出上訴的,第二審法院才能進行審理。3、在人民法院裁判文書生效後,執行程序的發生也同樣取決於權利主體是否提出執行申請。4、審判監督程序的發生同樣也離不開當事人的申請,在這一個訴訟程序里,「不告不理」的原則體現得更加明顯。因此可以說,訴訟程序的啟動由當事人決定。

③ 我國民事訴訟法的一事不再理原則是什麼

是指:對判決、裁定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的被告人,不得再次版起訴和審理。權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四十七條 ,當事人就已經提起訴訟的事項在訴訟過程中或者裁判生效後再次起訴,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構成重復起訴:

(一)後訴與前訴的當事人相同;

(二)後訴與前訴的訴訟標的相同;

(三)後訴與前訴的訴訟請求相同,或者後訴的訴訟請求實質上否定前訴裁判結果。

當事人重復起訴的,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3)民事訴訟法不訴不理擴展閱讀

一事不再理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情形:

1、同一訴訟標的的案件,已經為前訴法院所判決,且判決已經生效,當事人對此又提起訴訟,法院將不予受理;

2、同一訴訟標的的案件,前訴法院已經受理正在訴訟系屬中,尚未作出生效判決(具體包括:前訴案件已經審理但沒有作出裁判;前訴案件一審已經作出判決,但該判決尚未生效;前訴在上訴過程中尚未作出生效判決),當事人向後訴法院再行起訴的,後訴法院將不予受理。

④ 民事訴訟法的"不告不理"原則體現了司法的什麼

因民事主體在民事法律關系中的平等性,法律充分體現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最大限度地滿足當事人處分個人權利的意願,只要其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公共道德,不侵犯國家、集體和他人利益,就應當予以尊重。民法上的意思自治原則,要求在民事訴訟活動中,人民法院要遵循「不告不理」原則。

⑤ 不告不理原則屬於民事訴訟的哪些原則

不告復不理應屬於法院中立性的范制疇,指在民事訴訟中,法院不能長臂管轄未經當事人提及到法院的案件,是對當事人訴權的尊重。而處分原則是指法院在審理案件過程中,爭點和證據的審理要以當事人提起為准,不能對未經當事人提出的證據和事實進行審理。所以,不告不理是基於訴前程序;而處分原則是適用於訴中程序。
ps:我國民訴法中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處分原則。但是,不告不理卻是指導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

⑥ 「不告不理」的原則的法律依據

在中國的訴訟法中,並沒有明確不告不理的原則。這是因為不告不理原則是一種民間說法,但是,不告不理也是訴訟原則中處分原則的一部分體現。民事訴訟中公民或法人不去起訴,則是對訴權的一種處分方式,人民法院應當對這種處分方式予以尊重,所以人民法院不能主動受理案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刑事訴訟和民事訴訟,以起訴作為審判的前提。刑事案件必須由檢察機關提起公訴或自訴人進行自訴(見自訴案件),民事案件必須有原告人提出訴訟請求,法院才能開始進行審判活動。

但是,人民法院依職權原則,在審判中可以發揮積極主動作用,不消極地受起訴范圍的限制,以便使案件能夠得到正確、合法、及時的解決。

(6)民事訴訟法不訴不理擴展閱讀:

不告不理早在奴隸制羅馬訴訟中就已出現,當時採取控告式訴訟形式,每個公民在得到最高裁判官的許可後,即可作為告訴人提起控訴,法院則根據其控訴在指定的日期進行審理,如果告訴人不到,則撤銷控訴。

近代資產階級在反對封建專制訴訟的過程中,繼承了古代羅馬的不告不理原則並加以發展。在刑事方面,提出了對任何人未經法定程序起訴,不得判刑。在民事方面,須當事人向司法機關提出訴訟要求時,才予受理。

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後,各國相繼確認了這個原則。英國雖無系統的成文法,但在習慣法中,採用了不告不理原則:如果沒有個人、團體和政權機關直接的、罪名肯定的並附有誓言的控訴書,法院不能進行審理。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不告不理

⑦ 被起訴後,不理會怎樣

被告怠於行使訴訟權利,不應訴、不答辯、不提供證據,視為放棄對版原告提供證據的抗辯權權。如原告提供的上述證據具有合法性、客觀性、關聯性且能夠形成證據鏈, 法院將採信原告提供的證據。
根據民訴法第一百三十條「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⑧ 民事訴訟法中的「一事不再理」的原則是什麼

一事不再理原則是對判決、裁定已經產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的被告人,不得再次起訴版和審理。

法條依權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二百四十七條 當事人就已經提起訴訟的事項在訴訟過程中或者裁判生效後再次起訴,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構成重復起訴:

(一)後訴與前訴的當事人相同;

(二)後訴與前訴的訴訟標的相同;

(三)後訴與前訴的訴訟請求相同,或者後訴的訴訟請求實質上否定前訴裁判結果。

當事人重復起訴的,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8)民事訴訟法不訴不理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中,一事不再理原則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

第一,當事人不得就已經向法院起訴的案件重新起訴;

第二,一案在判決生效之後,產生既判力,當事人不得就雙方爭議的法律關系,再行起訴。

從法院角度講,就是不得再受理。 所謂「一事」是指同一當事人,就同一法律關系,而為同一的訴訟請求。因為這個同一事件已在法院受理中或者已被法院裁判,當然就不得再起訴,法院也不應再受理,避免作出相互矛盾的裁判,也避免當事人糾纏不清,造成訟累。

⑨ 民事訴訟法的"不告不理"原則體現了司法的什麼

因民事主體在民事法律關系中的平等性,法律充分體現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最大限度地版滿足當事人權處分個人權利的意願,只要其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公共道德,不侵犯國家、集體和他人利益,就應當予以尊重。民法上的意思自治原則,要求在民事訴訟活動中,人民法院要遵循「不告不理」原則。

⑩ 不訴不理在什麼法里有第幾條

不告不理民法中的原則,在《民事訴訟法》有體現
但這不是單獨的一個法條,而是在民回法一些法條中體現答出來的原則。

如《民事訴訟法》第13條規定:「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
《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51條等都是不告不理原則的體現

熱點內容
環境侵權責任法律依據 發布:2024-04-28 18:34:33 瀏覽:442
祁連山立法放水 發布:2024-04-28 18:30:27 瀏覽:489
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 發布:2024-04-28 15:00:09 瀏覽:675
十六周歲要負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4-04-28 14:04:07 瀏覽:591
河南法治頻道河南四套 發布:2024-04-28 13:41:51 瀏覽:388
為什麼沒有法官電話 發布:2024-04-28 10:26:59 瀏覽:163
新交通法規牌照規定 發布:2024-04-28 08:09:44 瀏覽:357
十堰法院盧鳴 發布:2024-04-28 07:10:41 瀏覽:527
勞動法對獎金規定 發布:2024-04-28 06:35:04 瀏覽:973
黨必須保證國家的立法司法 發布:2024-04-28 05:30:01 瀏覽: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