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法訴訟法疑罪

刑法訴訟法疑罪

發布時間: 2021-01-27 23:24:59

❶ 請問,新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基本原則有疑罪從無原則嗎

新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基本原則有疑罪從無原則的。

第一百六十二條第(三)項規定,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罪名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

第一百七十一條第(三)項規定,「缺乏罪證的自訴案件,如果自訴人提不出補充證據,應當說服自訴人撤回自訴或裁定駁回。

疑罪從無,是指刑事訴訟中,檢察院對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確實、充分,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1)刑法訴訟法疑罪擴展閱讀:

疑罪從無的案例:

謀殺親夫

採用疑罪從無原則審判的案件。2003年鄧某的丈夫曾某死在魚塘,胃裡含有安眠葯「三唑侖」的成分。警方發現105萬元的人身保險,投保人是鄧某,被保險人是曾某,受益人是夫妻兩人。

兩人夫妻感情不好,並且鄧某在2002年買過大量安定片。審問後鄧某供出夥同其妹夫殺死丈夫。2003年11月26日,鄧某被廣州市中級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和保險詐騙罪兩罪並罰判處死刑,其妹夫以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

兩人不服,均向廣東省高級法院提出上訴,2004年9月9日,省高院以該判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發回廣州市中院重新審理。2004年12月16日,廣州市中級法院對該案再次進行開庭審理。

庭審中,鄧某推翻以前的有罪供述,連自己簽字的供述也不承認。另一名被告人也只承認自己全程目擊了鄧某殺人的過程。法院認為:檢察機關指控鄧某犯故意殺人罪、保險詐騙罪,其妹夫犯故意殺人罪的證據不足,指控的罪名不成立,分別宣告兩人無罪。

❷ 疑罪從無是不是刑法明文規定的基本原則

疑罪從無不是刑法明文規定的基本原則,而是在刑事訴訟法里確立了疑罪從無的原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七條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有本法第十六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

人民檢察院決定不起訴的案件,應當同時對偵查中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解除查封、扣押、凍結。對被不起訴人需要給予行政處罰、處分或者需要沒收其違法所得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提出檢察意見,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有關主管機關應當將處理結果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

(2)刑法訴訟法疑罪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八條不起訴的決定,應當公開宣布,並且將不起訴決定書送達被不起訴人和他的所在單位。如果被不起訴人在押,應當立即釋放。

第一百七十九條對於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決定不起訴的,應當將不起訴決定書送達公安機關。公安機關認為不起訴的決定有錯誤的時候,可以要求復議,如果意見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提請復核。

第一百八十條對於有被害人的案件,決定不起訴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將不起訴決定書送達被害人。被害人如果不服,可以自收到決定書後七日以內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訴,請求提起公訴。人民檢察院應當將復查決定告知被害人。對人民檢察院維持不起訴決定的,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被害人也可以不經申訴,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人民檢察院應當將有關案件材料移送人民法院。

❸ 中國刑法是否疑罪從無的原則

中國刑法是疑罪從無的原則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條規定:「對於補專充偵查的案件,人民檢察院屬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可以做出不起訴的決定」,第一百六十二條第三款規定:「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做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

不但從法律上規定,近期不少案例都堅持疑罪從無。

❹ 請問我國刑法從有罪推定到無罪推定,從疑罪從輕到疑罪從無,分別是刑法那個文件開始執行的,謝謝!

我國刑法從有罪推定到無罪推定,從疑罪從輕到疑罪從無,分別從九十年代末修訂刑事訴訟法及刑法開始的。
1996年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162條規定:「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確立了疑罪從無原則。
1997年10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12條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確立了無罪推定原則。

❺ 疑罪從無在刑事訴訟法中的體現

1996年新修正的《刑訴法》第十二條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
第162條第三項規定:「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

❻ 中國刑法可否疑罪從無的原則

疑罪從無,是指刑事訴訟中,檢察院對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確實內、充分,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容的,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三條規定: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有本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❼ 新刑事訴訟法中哪些法條體現了疑罪從無原則

審判階段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第(三)項規定,「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罪名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這是對疑罪從無原則的典型概括。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一條第(三)項規定,「缺乏罪證的自訴案件,如果自訴人提不出補充證據,應當說服自訴人撤回自訴或裁定駁回。」這也是在審判階段貫徹疑罪從無原則的表現。「從無」即是無罪。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十二條「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人民法院對成立犯罪具有專屬的認定權,反之,認定無罪也是人民法院應當享有的權利(但並非是專屬權利,檢察機關也享有無罪認定權)。疑罪從無原則在審判階段得到徹底地貫徹毫無疑問。
審查起訴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一條第四款規定,「對於二次補充偵查的案件,人民檢察院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檢察機關享有的不起訴權即是無罪認定權,行使這項權利即是適用疑罪從無原則。須注意的是,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在這里使用的是「應當」而不是「可以」,這充分體現了我國的法律發展對疑罪從無的原則的進一步肯定。
偵查階段
偵查機關適用疑罪從無原則的法律依據是相對模糊的: (1)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九條規定「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做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 (2)第七十四條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羈押的案件,不能在本法規定的偵查羈押……期限內辦結,需要繼續查證、審理的,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 (3)第一百三十條規定「在偵查過程中發現不應對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撤銷案件……」。 (4)第五十八條第二款規定「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對於發現不應當對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責任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 上述眾多條文雖然沒有明確賦予偵查機關對證據不足的疑罪案件可以直接適用疑罪從無原則的權利,但也未明文否定。從條文的相互關系中,我們是可以推理出適用疑罪從無原則的可行性的: 偵查機關終結案件須達到「證據確實、充分」的要求,若證據不足則不得終結,不得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由於不能啟動下一訴訟程序,則事實上是適用了疑罪從無原則。偵查機關撤銷案件的理由是「發現對犯罪嫌疑人不應追究刑事責任」,「不應追究刑事責任」是指查明案件不存在犯罪事實或犯罪嫌疑人的行為符合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的規定。[②] 「不存在犯罪事實」應是指有確鑿證據證明犯罪嫌疑人的行為沒有觸犯刑法的規定,不應包括缺少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的情況。故從嚴格意義上講,「證據不足」不屬「不應追究刑事責任」的情況,也就是說,對證據不足的案件偵查機關一般不得直接撤銷案件,而應在偵查羈押期限屆滿後改為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待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期限屆滿按自動撤銷案件處理。最終結果是,證據不足的疑罪案件還是在偵查機關就已經終止。上述推理說明的是,疑罪從無原則在偵查階段是可以適用的。但由於沒有法律的明文規定,適用疑罪從無原則完全依賴於偵查或羈押的期限,故這種適用僅僅是被動適用,偵查機關不具有適用該原則的主動權。

望採納,謝謝!

❽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關於非法經營罪的規定,只能適用於擾亂市場秩序,情節版嚴重的非法經權營行為。該條第四項的適用,也不能脫離這個基本前提。因此,對於刑法未明確規定的某種具有一定危害性的行為,若以非法經營罪論處,必須符合以下幾個條件: (一)本類罪侵犯的客體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
(二)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國家經濟管理法規,破壞國家經濟管理活動,嚴重擾亂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行為。

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三)犯罪主體表現為三種類型:有的只能由自然人構成;有的只能由單位構成;有的既可以由單位構成,也可以由自然人構成。就自然人犯罪主體而言,大多數是一般主體,但也有少數是特殊主體。
(四)主觀方面,少數犯罪是過失,絕大多數犯罪是故意,在故意犯罪中,有的還以特定的犯罪目的為要件。 你問的這個非法經營罪,肯定不在訴訟法里,在刑法里。

❾ 刑事訴訟中的疑罪什麼意思,對於疑罪如何處理

疑罪是指已有相當證據證明被告人有重大犯罪嫌疑,但全案證據尚未達到確實、充回分的程度,尚不能答確認被告人就是真正的罪犯。

我國刑事訴訟法沒有明確提出疑罪這一說法,但有如下條文:

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 一) 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 ( 二) 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 ( 三) 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64 條:.................認定被告人有罪和對被告人從重處罰,應當適用證據確實、充分的證明標准。


也就是沒達到證據確實、充分的標准,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

❿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我是專門從事刑事辯護的.根據我的經驗和刑法規定.你的情況涉嫌尋釁滋事罪.這種情版況,權具體最終如何處罰,關鍵看律師如何辯護以及你們和辦案機關的關系了.其中,未成年可以作為從輕或減輕處罰的理由。另外,既然你提到了第61條,就意味著已經被刑拘。事關重大。建議盡早委託專業的刑事辯護律師介入提供法律幫助和辯護。不明白的可以進一步聯系我。
祝你好運

第二百九十三條 有下列尋釁滋事行為之一,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
(二)追逐、攔截、辱罵他人,情節惡劣的;
(三)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
(四)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

熱點內容
張家店法院 發布:2025-10-02 03:44:42 瀏覽:561
2016拖掛房車上路法規 發布:2025-10-02 03:41:08 瀏覽:373
融資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10-02 03:41:07 瀏覽:468
法官的群眾工作是法寶的演講稿 發布:2025-10-02 03:39:29 瀏覽:809
自動離職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02 03:35:11 瀏覽:881
2013司法考試卷二答案解析 發布:2025-10-02 03:30:25 瀏覽:107
勞動法放長假規定 發布:2025-10-02 03:26:39 瀏覽:976
葯事管理與法規2014 發布:2025-10-02 03:21:46 瀏覽:955
婚姻法做愛 發布:2025-10-02 03:21:06 瀏覽:851
講述民法典 發布:2025-10-02 03:17:19 瀏覽: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