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熱點2012
Ⅰ 華政2012綜合課真題刑法案例,求解答!!
1、本題實質是想討論夏某能不能適用緊急避險理論而不承擔刑事責任。
2、眾所皆知,緊急避險的構成要件要求避險行為所造成的損害應當小於所臨危險可能造成的損害。那麼本題,一個是夏某的生命權、一個是王某的性自由權、夏某的生命權。
3、所以,夏某的生命權大於王某的性自由權我認為,夏某的強奸行為因緊急避險而不承擔責任;夏某的生命權等於王某的生命權,夏某殺害王某的行為則屬於避險過當。
Ⅱ 截至到目前2012年12月12日,刑法規定的罪名一共有多少條
您好:
根據「兩高」司法解釋,修訂刑法規定的罪名有413個,加上新增罪名9個,目前我國刑法共有罪名422個,其中,過失犯罪48個,占總數的11%;故意犯罪374個,占總數的89%。
Ⅲ 2012 有哪些對監獄犯人的減刑措施嗎 對經濟型罪犯判處無期徒刑的,滿足什麼條件可以得到假釋
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的,或者有立功表現的,可以減刑。
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沒有再犯罪的危險的,可以假釋,應當考慮其假釋後對所居住社區的影響。
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實際執行十三年以上可以假釋。
《刑法》第七十八條【適用條件與限度】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如果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的,或者有立功表現的,可以減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現之一的,應當減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動的;
(二)檢舉監獄內外重大犯罪活動,經查證屬實的;
(三)有發明創造或者重大技術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捨己救人的;
(五)在抗禦自然災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現的;
(六)對國家和社會有其他重大貢獻的。
減刑以後實際執行的刑期不能少於下列期限:
(一)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於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二)判處無期徒刑的,不能少於十三年;
(三)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條第二款規定限制減刑的死刑緩期執行的犯罪分子,緩期執行期滿後依法減為無期徒刑的,不能少於二十五年,緩期執行期滿後依法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於二十年。
第七十九條【程序】對於犯罪分子的減刑,由執行機關向中級以上人民法院提出減刑建議書。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對確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實的,裁定予以減刑。非經法定程序不得減刑。
第八十一條【適用條件】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執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實際執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沒有再犯罪的危險的,可以假釋。如果有特殊情況,經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執行刑期的限制。
對累犯以及因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釋。
對犯罪分子決定假釋時,應當考慮其假釋後對所居住社區的影響。
Ⅳ 2012白皮書刑法修改哪條是「疑罪從無」
《刑法》中不涉及「疑罪從無」的相關規定。「疑罪從無」是指刑事訴訟中,檢察院對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確實、不充分,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2016年9月12日《中國司法領域人權保障的新進展》白皮書指出,中國貫徹疑罪從無原則,積極防範和糾正冤假錯案。
《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
第一百七十三條 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有本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
人民檢察院決定不起訴的案件,應當同時對偵查中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解除查封、扣押、凍結。對被不起訴人需要給予行政處罰、行政處分或者需要沒收其違法所得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提出檢察意見,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有關主管機關應當將處理結果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
第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2016年9月12日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司法領域人權保障的新進展》白皮書。白皮書指出,中國貫徹疑罪從無原則,積極防範和糾正冤假錯案。2012年至2015年,各級法院依法宣告3369名被告人無罪。
Ⅳ 2012兩會刑法有變化嗎
2012年的人大會上並沒有通過刑法修正案,也就是沒有對刑法沒有做出修改。
最新的刑法修正案是在2011年通過的刑法修正案(八),你所關心的減刑問題在這份修正案上有所涉及。例如下面一些條文:
四、將刑法第五十條修改為:「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滿以後,減為無期徒刑;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二年期滿以後,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證屬實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執行死刑。
「對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對其限制減刑。」
五、將刑法第六十三條第一款修改為:「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本法規定有數個量刑幅度的,應當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個量刑幅度內判處刑罰。」
六、將刑法第六十五條第一款修改為:「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分子,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在五年以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是累犯,應當從重處罰,但是過失犯罪和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除外。」
七、將刑法第六十六條修改為:「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在任何時候再犯上述任一類罪的,都以累犯論處。」
八、在刑法第六十七條中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犯罪嫌疑人雖不具有前兩款規定的自首情節,但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從輕處罰;因其如實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別嚴重後果發生的,可以減輕處罰。」
九、刪去刑法第六十八條第二款。
十、將刑法第六十九條修改為:「判決宣告以前一人犯數罪的,除判處死刑和無期徒刑的以外,應當在總和刑期以下、數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決定執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過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過一年,有期徒刑總和刑期不滿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年,總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五年。
「數罪中有判處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須執行,其中附加刑種類相同的,合並執行,種類不同的,分別執行。」
十一、將刑法第七十二條修改為:「對於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
「(一)犯罪情節較輕;
「(二)有悔罪表現;
「(三)沒有再犯罪的危險;
「(四)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
「宣告緩刑,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處附加刑,附加刑仍須執行。」
十二、將刑法第七十四條修改為:「對於累犯和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不適用緩刑。」
十三、將刑法第七十六條修改為:「對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依法實行社區矯正,如果沒有本法第七十七條規定的情形,緩刑考驗期滿,原判的刑罰就不再執行,並公開予以宣告。」
十四、將刑法第七十七條第二款修改為:「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關於緩刑的監督管理規定,或者違反人民法院判決中的禁止令,情節嚴重的,應當撤銷緩刑,執行原判刑罰。」
十五、將刑法第七十八條第二款修改為:「減刑以後實際執行的刑期不能少於下列期限:
「(一)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於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二)判處無期徒刑的,不能少於十三年;
「(三)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條第二款規定限制減刑的死刑緩期執行的犯罪分子,緩期執行期滿後依法減為無期徒刑的,不能少於二十五年,緩期執行期滿後依法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於二十年。」
十六、將刑法第八十一條修改為:「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執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實際執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沒有再犯罪的危險的,可以假釋。如果有特殊情況,經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執行刑期的限制。
「對累犯以及因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釋。
「對犯罪分子決定假釋時,應當考慮其假釋後對所居住社區的影響。」
十七、將刑法第八十五條修改為:「對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假釋考驗期限內,依法實行社區矯正,如果沒有本法第八十六條規定的情形,假釋考驗期滿,就認為原判刑罰已經執行完畢,並公開予以宣告。」
十八、將刑法第八十六條第三款修改為:「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假釋考驗期限內,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關於假釋的監督管理規定的行為,尚未構成新的犯罪的,應當依照法定程序撤銷假釋,收監執行未執行完畢的刑罰。」
Ⅵ 2012年中國刑事訴訟法改革帶來多少變革
您好,刑事訴訟法是指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調整刑事訴訟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調整的對象是公、檢、法機關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揭露、證實、懲罰犯罪的活動。它的內容主要包括刑事訴訟的任務、基本原則與制度,公、檢、法機關在刑事訴訟中的職權和相互關系,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權利、義務,以及如何進行刑事訴訟的具體程序等。2012年3月,刑訴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尊重保障人權寫入刑訴法,貪官外逃將人財兩空。主要有以下幾個亮點:
1.刑事證據條款擴容一倍增至16條
「打官司就是打證據」,這句話概括了證據在訴訟中的重要地位。刑事證據制度是貫穿全部訴訟活動始終的一項重要制度,對於公正審判、正確定罪量刑具有關鍵作用。
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簡稱修正案草案)中證據一章新增條款就有8條。其中,「電子數據」、「辨認、偵查實驗筆錄」等都列入「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並且明確「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過程中收集的物證、書證等證據材料,經司法機關核實,也可以作為證據使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郎勝表示,此次刑事訴訟法修改不僅完善了證據種類,而且加強了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之間的銜接。
2.非法證據排除是修正案草案中公認亮點
通過制度設計,確立起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階段排除非法證據的程序,是修正案草案中公認的亮點。修正案草案規定,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告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違反法律規定收集物證、書證,嚴重影響司法公正收集的證據,也應當予以排除。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時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起訴意見、起訴決定和判決的依據。
針對司法實踐中刑訊逼供行為多發生在將犯罪嫌疑人送交看守所之前的情況,修正案草案規定,在拘留、逮捕後應當立即將被拘留、逮捕人送看守所羈押;犯罪嫌疑人被送交看守所羈押以後,偵查人員對其進行訊問,應當在看守所內進行等規定。
3.破解證人出庭難規定證人保護制度
修正案草案中關於證人、鑒定人出庭制度和證人保護制度的內容,是叢斌委員很關注的部分。已經從事幾十年司法鑒定研究工作的叢斌對這次修法寄予厚望。
司法實踐中,證人、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而不出庭的問題比較突出,影響審判的公正性。修正案草案創設性地規定了證人強制出庭的制度,旨在破解證人出庭難問題。
修正案草案規定,證人證言對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響,並且公訴人、當事人或者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異議的,或者人民法院認為證人有必要出庭作證的,證人應當出庭作證。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按人民法院通知出庭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證人沒有正當理由逃避出庭或者出庭後拒絕作證,情節嚴重的,經院長批准,處以十日以下的拘留。
4.審查逮捕檢察機關可訊問嫌疑人
在刑事訴訟法中,逮捕以其「完全剝奪人身自由」的嚴厲性著稱,這也讓立法者對其適用條件、程序格外花心思,希望做到「慎之又慎」。
在逮捕程序上,修正案草案增加規定: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可以訊問犯罪嫌疑人;對是否符合逮捕條件有疑問的,犯罪嫌疑人要求當面陳述的,偵查活動可能有重大違法行為,有這三種情形之一的,檢察機關應當訊問犯罪嫌疑人。有關專家認為,該規定要求檢察機關在審查批捕時與擬被逮捕的人見面,而不僅僅是通過看書面意見批捕。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