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疫情發布條例

疫情發布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3-11 04:49:54

『壹』 疫情八項規定是什麼

疫情八項規定是:

一、是嚴禁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執行疫情防控工作決策部署做選擇、搞變通、打折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陽奉陰違、自行其是。

二、是嚴禁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臨陣退縮、推諉扯皮,敷衍塞責、消極應付,玩忽職守、失職瀆職,唱高調、喊口號,搞文字抗疫、填表抗疫等。

三、是嚴禁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弄虛作假,虛報、瞞報、漏報、遲報、錯報疫情信息。

四、是嚴禁貪污、截留、挪用、擠占和虛報冒領、優親厚友、揮霍浪費疫情防控資金和物資,哄搶疫情防控物資。

五、是嚴禁利用職務之便或職務影響囤積居奇、哄抬物價,謀取私利、借機斂財,擾亂市場秩序,干擾正常經營。

六、是嚴禁耍特權、搞特殊、使性子,不配合防疫檢測、排查、登記,不執行隔離規定,不如實報告有關事項,隱瞞個人及家屬旅居史、接觸史等涉及疫情相關情況,或為親屬等利害關系人逃避管控提供幫助。

七、是嚴禁編造、傳播、散布虛假疫情信息或發表有關疫情不當言論,擅自發布、傳播、泄露非公開發布的疫情防控工作信息資料。

八、是嚴禁在疫情防控期間違規組織或參加各類聚集性活動。

『貳』 地市級有權發布疫情嗎

衛辦發[2006]7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部衛生監督中心,部機關各司局: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以下簡稱《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我部於2003年組織制定了《衛生部關於法定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發布方案(試行)》。衛生部機關和各地衛生行政部門積極組織試行該方案,並在實際工作中總結摸索出一些好的做法和經驗。根據新修訂的《傳染病防治法》第三十八條「國家建立傳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的規定和《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具體要求,我部對原有試行方案進行了修訂。現將修訂後的《衛生部關於法定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發布方案》印發給你們,並將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應按照《傳染病防治法》第三十八條第二款的規定,定期發布本行政區域的傳染病疫情信息。按照《傳染病防治法》第三十八條第三款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二款的規定,從本方案公布之日起,衛生部授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在本行政區域內發生傳染病暴發、流行以及發生其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及時、准確地發布轄區內的法定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
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後,各地要按照不同級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發布的要求,遵循及時主動、准確把握、實事求是、注重效果的原則,開展信息發布工作。在公布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的同時,要注意宣傳黨和政府及各部門所採取的預防控制傳染病疫情和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有關措施,並及時、准確地宣傳有關科普知識。
三、衛生部和各地、各單位間建立快捷有效的聯系和溝通機制,協調和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信息發布工作。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新聞辦公室與各地衛生行政部門新聞發言人、新聞宣傳機構間建立工作聯系網路,保持暢通的信息溝通和交流。
四、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實施。各地可按照本方案的規定,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工作方案,並將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反饋給衛生部辦公廳。
附件:衛生部法定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發布方案

二○○六年三月三日

『叄』 北京機場疫情管理條例

摘要 北京疫情防控最新政策及消息:14日內從有新冠肺炎本土感染者(含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地區的來(返)京人員,或健康碼為黃碼、紅碼的人員,要主動向社區(村)、單位、賓館報告行程,配合健康監測、核酸檢測等防控措施。

『肆』 疫情防控管理條例辦法

法律分析:在疫情防控期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定期公布全國傳染病疫情信息,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定期公布本行政區域的傳染病疫情信息;傳染病暴發、流行時,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向社會公布傳染病疫情信息,並可以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向社會公布本行政區域的傳染病疫情信息。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一十四條 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十六條 國家和社會應當關心、幫助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使其得到及時救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在治癒前或者在排除傳染病嫌疑前,不得從事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禁止從事的易使該傳染病擴散的工作。

『伍』 疫情期間關於疫情的法律規定有什麼

疫情期間關於疫情的法律規定有很多,比如:《傳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七條,單位和個人違反本法規定,導致傳染病傳播、流行,給他人人身、財產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突發事件應對法》第四十八條,突發事件發生後,履行統一領導職責或者組織處置突發事件的人民政府應當針對其性質、特點和危害程度,立即組織有關部門,調動應急救援隊伍和社會力量,依照本章的規定和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採取應急處置措施。《國境衛生檢疫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刑法》都對疫情防疫、違法行為進行了規定。
【法律依據】
《傳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七條,單位和個人違反本法規定,導致傳染病傳播、流行,給他人人身、財產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陸』 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的文件全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迅速控制、撲滅重大動物疫情,保障養殖業生產安全,保護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重大動物疫情,是指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發病率或者死亡率高的動物疫病突然發生,迅速傳播,給養殖業生產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危害,以及可能對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情形,包括特別重大動物疫情。
第三條
重大動物疫情應急工作應當堅持加強領導、密切配合,依靠科學、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斷處置的方針,及時發現,快速反應,嚴格處理,減少損失。
第四條
重大動物疫情應急工作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實行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分工負責,逐級建立責任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具體負責組織重大動物疫情的監測、調查、控制、撲滅等應急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獸醫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對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的監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重大動物疫情的應急工作。
第五條
出入境檢驗檢疫機關應當及時收集境外重大動物疫情信息,加強進出境動物及其產品的檢驗檢疫工作,防止動物疫病傳入和傳出。獸醫主管部門要及時向出入境檢驗檢疫機關通報國內重大動物疫情。
第六條
國家鼓勵、支持開展重大動物疫情監測、預防、應急處理等有關技術的科學研究和國際交流與合作。
第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參加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理的人員給予適當補助,對作出貢獻的人員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八條
對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規定履行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理職責的行為,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檢舉控告。
第二章 應急准備
第九條
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制定全國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報國務院批准,並按照不同動物疫病病種及其流行特點和危害程度,分別制定實施方案,報國務院備案。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該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本行政區域的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報上一級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備案;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應當按照不同動物疫病病種及其流行特點和危害程度,分別制定實施方案。
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及其實施方案應當根據疫情的發展變化和實施情況,及時修改、完善。
第十條
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主要包括下列內容:
(一)應急指揮部的職責、組成以及成員單位的分工;
(二)重大動物疫情的監測、信息收集、報告和通報;
(三)動物疫病的確認、重大動物疫情的分級和相應的應急處理工作方案;
(四)重大動物疫情疫源的追蹤和流行病學調查分析;
(五)預防、控制、撲滅重大動物疫情所需資金的來源、物資和技術的儲備與調度;
(六)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理設施和專業隊伍建設。
第十一條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根據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的要求,確保應急處理所需的疫苗、葯品、設施設備和防護用品等物資的儲備。
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和完善重大動物疫情監測網路和預防控制體系,加強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和鄉鎮動物防疫組織建設,並保證其正常運行,提高對重大動物疫情的應急處理能力。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需要,可以成立應急預備隊,在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指揮部的指揮下,具體承擔疫情的控制和撲滅任務。
應急預備隊由當地獸醫行政管理人員、動物防疫工作人員、有關專家、執業獸醫等組成;必要時,可以組織動員社會上有一定專業知識的人員參加。公安機關、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應當依法協助其執行任務。
應急預備隊應當定期進行技術培訓和應急演練。
第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重大動物疫情應急知識和重大動物疫病科普知識的宣傳,增強全社會的重大動物疫情防範意識。
第三章 監測、報告和公布
第十五條
動物防疫監督機構負責重大動物疫情的監測,飼養、經營動物和生產、經營動物產品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不得拒絕和阻礙。
第十六條
從事動物隔離、疫情監測、疫病研究與診療、檢驗檢疫以及動物飼養、屠宰加工、運輸、經營等活動的有關單位和個人,發現動物出現群體發病或者死亡的,應當立即向所在地的縣(市)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報告。
第十七條
縣(市)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趕赴現場調查核實。初步認為屬於重大動物疫情的,應當在2小時內將情況逐級報省、自治區、直轄市動物防疫監督機構,並同時報所在地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及時通報同級衛生主管部門。
省、自治區、直轄市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應當在接到報告後1小時內,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和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所屬的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報告。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在接到報告後1小時內報本級人民政府和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
重大動物疫情發生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在4小時內向國務院報告。
第十八條
重大動物疫情報告包括下列內容:
(一)疫情發生的時間、地點;
(二)染疫、疑似染疫動物種類和數量、同群動物數量、免疫情況、死亡數量、臨床症狀、病理變化、診斷情況;
(三)流行病學和疫源追蹤情況;
(四)已採取的控制措施;
(五)疫情報告的單位、負責人、報告人及聯系方式。
第十九條
重大動物疫情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認定;必要時,由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認定。
第二十條
重大動物疫情由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按照國家規定的程序,及時准確公布;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公布重大動物疫情。
第二十一條
重大動物疫病應當由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採集病料,未經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批准,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採集病料。
從事重大動物疫病病原分離的,應當遵守國家有關生物安全管理規定,防止病原擴散。
第二十二條
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向國務院有關部門和軍隊有關部門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通報重大動物疫情的發生和處理情況。
第二十三條
發生重大動物疫情可能感染人群時,衛生主管部門應當對疫區內易受感染的人群進行監測,並採取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衛生主管部門和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及時相互通報情況。
第二十四條
有關單位和個人對重大動物疫情不得瞞報、謊報、遲報,不得授意他人瞞報、謊報、遲報,不得阻礙他人報告。
第二十五條
在重大動物疫情報告期間,有關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應當立即採取臨時隔離控制措施;必要時,當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作出封鎖決定並採取撲殺、銷毀等措施。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執行。
第四章 應急處理
第二十六條
重大動物疫情發生後,國務院和有關地方人民政府設立的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指揮部統一領導、指揮重大動物疫情應急工作。
第二十七條
重大動物疫情發生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應當立即劃定疫點、疫區和受威脅區,調查疫源,向本級人民政府提出啟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指揮系統、應急預案和對疫區實行封鎖的建議,有關人民政府應當立即作出決定。
疫點、疫區和受威脅區的范圍應當按照不同動物疫病病種及其流行特點和危害程度劃定,具體劃定標准由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制定。
第二十八條
國家對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理實行分級管理,按照應急預案確定的疫情等級,由有關人民政府採取相應的應急控制措施。
第二十九
條對疫點應當採取下列措施:
(一)撲殺並銷毀染疫動物和易感染的動物及其產品;
(二)對病死的動物、動物排泄物、被污染飼料、墊料、污水進行無害化處理;
(三)對被污染的物品、用具、動物圈舍、場地進行嚴格消毒。
第三十條
對疫區應當採取下列措施:
(一)在疫區周圍設置警示標志,在出入疫區的交通路口設置臨時動物檢疫消毒站,對出入的人員和車輛進行消毒;
(二)撲殺並銷毀染疫和疑似染疫動物及其同群動物,銷毀染疫和疑似染疫的動物產品,對其他易感染的動物實行圈養或者在指定地點放養,役用動物限制在疫區內使役;
(三)對易感染的動物進行監測,並按照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實施緊急免疫接種,必要時對易感染的動物進行撲殺;
(四)關閉動物及動物產品交易市場,禁止動物進出疫區和動物產品運出疫區;
(五)對動物圈舍、動物排泄物、墊料、污水和其他可能受污染的物品、場地,進行消毒或者無害化處理。
第三十一條
對受威脅區應當採取下列措施:
(一)對易感染的動物進行監測;
(二)對易感染的動物根據需要實施緊急免疫接種。
第三十二條
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理中設置臨時動物檢疫消毒站以及採取隔離、撲殺、銷毀、消毒、緊急免疫接種等控制、撲滅措施的,由有關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指揮部決定,有關單位和個人必須服從;拒不服從的,由公安機關協助執行。
第三十三條
國家對疫區、受威脅區內易感染的動物免費實施緊急免疫接種;對因採取撲殺、銷毀等措施給當事人造成的已經證實的損失,給予合理補償。緊急免疫接種和補償所需費用,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分擔。
第三十四條
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指揮部根據應急處理需要,有權緊急調集人員、物資、運輸工具以及相關設施、設備。
單位和個人的物資、運輸工具以及相關設施、設備被徵集使用的,有關人民政府應當及時歸還並給予合理補償。
第三十五條
重大動物疫情發生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及時提出疫點、疫區、受威脅區的處理方案,加強疫情監測、流行病學調查、疫源追蹤工作,對染疫和疑似染疫動物及其同群動物和其他易感染動物的撲殺、銷毀進行技術指導,並組織實施檢驗檢疫、消毒、無害化處理和緊急免疫接種。
第三十六條
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理中,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所需的物資緊急調度和運輸、應急經費安排、疫區群眾救濟、人的疫病防治、肉食品供應、動物及其產品市場監管、出入境檢驗檢疫和社會治安維護等工作。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應當支持配合駐地人民政府做好重大動物疫情的應急工作。
第三十七條
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理中,鄉鎮人民政府、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組織力量,向村民、居民宣傳動物疫病防治的相關知識,協助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報告和各項應急處理措施的落實工作。
第三十八條
重大動物疫情發生地的人民政府和毗鄰地區的人民政府應當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做好重大動物疫情的控制、撲滅工作。
第三十九
條有關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參加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理的人員,應當採取必要的衛生防護和技術指導等措施。
第四十條
自疫區內最後一頭(只)發病動物及其同群動物處理完畢起,經過一個潛伏期以上的監測,未出現新的病例的,徹底消毒後,經上一級動物防疫監督機構驗收合格,由原發布封鎖令的人民政府宣布解除封鎖,撤銷疫區;由原批准機關撤銷在該疫區設立的臨時動物檢疫消毒站。
第四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重大動物疫情確認、疫區封鎖、撲殺及其補償、消毒、無害化處理、疫源追蹤、疫情監測以及應急物資儲備等應急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獸醫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責令立即改正、通報批評、給予警告;對主要負責人、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記大過、降級、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履行疫情報告職責,瞞報、謊報、遲報或者授意他人瞞報、謊報、遲報,阻礙他人報告重大動物疫情的;
(二)在重大動物疫情報告期間,不採取臨時隔離控制措施,導致動物疫情擴散的;
(三)不及時劃定疫點、疫區和受威脅區,不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提出應急處理建議,或者不按照規定對疫點、疫區和受威脅區採取預防、控制、撲滅措施的;
(四)不向本級人民政府提出啟動應急指揮系統、應急預案和對疫區的封鎖建議的;
(五)對動物撲殺、銷毀不進行技術指導或者指導不力,或者不組織實施檢驗檢疫、消毒、無害化處理和緊急免疫接種的;
(六)其他不履行本條例規定的職責,導致動物疫病傳播、流行,或者對養殖業生產安全和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危害的。
第四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不履行應急處理職責,不執行對疫點、疫區和受威脅區採取的措施,或者對上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疫情調查不予配合或者阻礙、拒絕的,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責令立即改正、通報批評、給予警告;對主要負責人、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記大過、降級、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關地方人民政府阻礙報告重大動物疫情,不履行應急處理職責,不按照規定對疫點、疫區和受威脅區採取預防、控制、撲滅措施,或者對上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疫情調查不予配合或者阻礙、拒絕的,由上級人民政府責令立即改正、通報批評、給予警告;對政府主要領導人依法給予記大過、降級、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五條
截留、挪用重大動物疫情應急經費,或者侵佔、挪用應急儲備物資的,按照《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的規定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拒絕、阻礙動物防疫監督機構進行重大動物疫情監測,或者發現動物出現群體發病或者死亡,不向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報告的,由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給予警告,並處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擅自採集重大動物疫病病料,或者在重大動物疫病病原分離時不遵守國家有關生物安全管理規定的,由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給予警告,並處5000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八條
在重大動物疫情發生期間,哄抬物價、欺騙消費者,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和市場秩序的,由價格主管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九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柒』 疫情管理制度和措施

疫情期間的管理和措施有以下幾點:
1、提高思想認識,壓實各方責任。各地要充分認識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復雜性、艱巨性、長期性和重要性,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發揮聯防聯控機製作用,結合托育機構人群特點,細化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壓實托育機構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嬰幼兒家庭的監護責任和部門監管責任,積極做好秋冬季托育機構疫情防控工作;
2、健全防控制度,明確工作要求。各地要指導托育機構建立健全新冠肺炎疫情的預防和管理制度,制定防控工作方案,明確防控職責和任務分工;明確衛生消毒、疫情報告、晨午檢和全日健康觀察等日常管理制度要求;制定應急處置預案,根據當地疫情防控要求和工作實際,依法依規、科學做好收托安排;
3、強化業務指導,落實管理措施。各地要按照《托幼機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第四版)》要求,指導托育機構加強人員管理,做好收托嬰幼兒的健康核查、體溫檢測和工作人員的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加強環境管理,重點做好嬰幼兒生活區域的通風換氣、清潔消毒及食品飲用水管理和垃圾分類;加強監測預警,做好流感等秋冬季常見傳染病防控工作,降低與新冠肺炎疊加流行的風險;
4、加強監督檢查,確保安全健康。各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托育機構疫情防控工作,結合當地疫情防控要求,聯合相關部門,適時開展專項監督檢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十五條 國家實行有計劃的預防接種制度。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傳染病預防、控制的需要,制定傳染病預防接種規劃並組織實施。用於預防接種的疫苗必須符合國家質量標准。
國家對兒童實行預防接種證制度。國家免疫規劃項目的預防接種實行免費。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與兒童的監護人應當相互配合,保證兒童及時接受預防接種。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捌』 由於疫情影響國務院都作了哪些規定

假期延長,各種活動取消,各種原因的退票免收手續費。號召大家都在家裡不要出門。

熱點內容
中國勞動法最新版文件編號 發布:2025-05-22 13:10:29 瀏覽:423
簽勞動合同員工只簽字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22 13:10:28 瀏覽:326
經濟法考了75分 發布:2025-05-22 13:10:26 瀏覽:240
國家在國際經濟法中只是作為 發布:2025-05-22 13:09:16 瀏覽:69
沂源新法院 發布:2025-05-22 13:08:24 瀏覽:190
勞動法發布的時間 發布:2025-05-22 12:52:58 瀏覽:864
類似法規庫系統 發布:2025-05-22 12:50:32 瀏覽:41
從產品責任法律主體的角度看 發布:2025-05-22 12:49:01 瀏覽:546
經濟法總論分析中美貿易戰 發布:2025-05-22 12:22:22 瀏覽:168
違法經濟法犯罪 發布:2025-05-22 12:20:51 瀏覽: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