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噪音管理條例
『壹』 噪音管理條例時間
不知道具體指的是哪方面的管理時間,以工程施工為例:
國家規定的施工時間標回準是:一般早上6點至晚上22點是允答許施工。
每日18時至次日8時以及法定節假日(不含雙休日)全天,不得在已交付使用的住宅樓內進行產生雜訊的裝修作業。在其他時間進行裝修作業的,應當採取雜訊防治措施,避免干擾他人正常生活。
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禁止夜間進行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築施工作業,但搶修、搶險作業和因生產工藝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除外。
因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必須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有關主管部門的證明。
前款規定的夜間作業,必須公告附近居民。
廣宇隔音建議如果可通過室內噪音治理解決問題盡量做好家庭噪音裝修,如果噪音污染比較嚴重,可直接向當地環保部門投訴。
『貳』 治安管理處罰法對噪音擾民的規定
第五十八條 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叄』 噪音擾民會如何處理
法律分析:首先,向有關部門進行投訴處理;其次,噪音擾民可以報警。根據聲音的大小來判斷,如果達到噪音級別,可以報警處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五十八條 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肆』 噪音擾民的相關規定
法律規定規定晚上22點至次日凌晨6點算擾民。
根據《雜訊管理辦法》,雜訊管制時間是22點至次日凌晨6點,但各地方人民政府有權根據當地的實際,制定具體的管理辦法,所以要參照當地的管理辦法。
具有某種影響力的人或組織粗暴對待相關民眾利益的作法,一般指雜訊擾民。
根據《環境噪音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八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
(一)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
(二)違反當地公安機關的規定,在城市市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產生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過大音量的;
(三)未按本法第四十六條和第四十七條規定採取措施,從家庭室內發出嚴重干擾周圍居民生活的環境雜訊的。
『伍』 治安管理處罰條例關於雜訊擾民如何處罰
歸環保部門處來理
《中華人民自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第十七條 對於在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造成嚴重環境雜訊污染的企業事業單位,限期治理。
被限期治理的單位必須按期完成治理任務。限期治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決定。
對小型企業事業單位的限期治理,可以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內授權其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決定。
『陸』 治安管理條例關於噪音擾民,是應該歸公安局解決還是環保局
歸公安局解決。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如下:
1、第二條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妨害社會管理,具有社會危害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本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2、第五十八條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6)哈爾濱市噪音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人民網沈陽4月14日電(蔣山)4月12日,記者從丹東市公安局了解到,即日起,丹東市公安局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生活雜訊污染清理整治行動,治理市民反映強烈的生活雜訊問題。
喇叭擾民被警告
近日,市民張先生碰到了一件鬧心事。每天早上,小區內都會響起收廢品的吆喝聲。張先生的女兒今年中考,復習時不堪其擾。「這算不算噪音擾民啊?」張先生在社區民警建的「百人朋友圈」里提出了問題。振興公安分局永昌派出所民警了解情況後,將收廢品的男子傳喚到派出所。
經了解,男子在花園路附近經營一廢品回收點,每天騎著三輪車到處收廢品,為了方便,他買了個高音喇叭循環播放。民警告訴他,喇叭產生的噪音已經嚴重影響了群眾的生活,男子說:「我就想著喇叭聲大,能聽到的人多。」永昌派出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處罰法》相關規定對該男子進行了警告。
住在振興公安分局臨江邊防派出所轄區的居民王女士有類似的煩惱:「我70多歲了,心臟不好。最近,每天中午家裡都能聽見收二手家電的喇叭響。」根據王女士描述的情況,第二天,民警巡邏至轄區某路段時,發現一名中年男子騎著三輪車經過,沿途使用高音喇叭重復播放「收舊冰箱電腦、洗衣機、彩電」。民警將他攔住,當場將喇叭關閉。鑒於其違法行為輕微,民警對其進行了警告。
警告後不改正將罰款
今後,對民警在轄區巡邏檢查時發現的社會生活雜訊相關問題,群眾投訴的各種社會生活雜訊,公安機關將及時出警,調解糾紛、化解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導致事件升級。對不聽勸阻、屢教不改持續製造雜訊干擾他人生活的,對雙方當事人未達成調解協議或達成調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的相關規定,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人民網—丹東市公安局發通告治理雜訊生活噪音擾民不聽勸最高罰500元
『柒』 對噪音擾民的規定、
法律規定規定晚上22點至次日凌晨6點算擾民。
根據《雜訊管理辦法》,雜訊管制時間是內22點至次日凌晨容6點,但各地方人民政府有權根據當地的實際,制定具體的管理辦法,所以要參照當地的管理辦法。
具有某種影響力的人或組織粗暴對待相關民眾利益的作法,一般指雜訊擾民。
根據《環境噪音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八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
(一)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
(二)違反當地公安機關的規定,在城市市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產生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過大音量的;
(三)未按本法第四十六條和第四十七條規定採取措施,從家庭室內發出嚴重干擾周圍居民生活的環境雜訊的。
『捌』 噪音擾民時間規定
您好,1、「特殊住宅區」特別需要安靜的住宅區,其環境雜訊標准值為晝間45分貝、夜間35分貝。2、「居民、文教區」純居民區和文教、機關區,其環境雜訊標准值為晝間50分貝、夜間40分貝。3、「一類混合區」一般商業與居民混合區,其環境雜訊標准值為晝間55分貝、夜間45分貝。4、「二類混合區」是工業、商業、交通與居民混合區,「商業中心區」是指商業集中的繁華地區,二者的環境雜訊標准值均為晝間60分貝、夜間50分貝。5、「工業集中區」在一個城市或區域內規劃明確確定的工業區,其環境雜訊標准值為晝間65分貝,夜間55分貝。6、「交通干線兩側」車流量每小時100輛以上的道路兩側,其環境雜訊標准值為晝間70分貝、夜間55分貝。,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禁止夜間進行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築施工作業,但搶修、搶險作業和因生產工藝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除外。 因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必須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有關主管部門的證明。 前款規定的夜間作業,必須公告附近居民。
「夜間」是指晚二十二點至晨六點之間的期間。
城市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可以根據本地城市市區區域聲環境保護的需要,劃定禁止機動車輛行駛和禁止其使用聲響裝置的路段和時間,並向社會公告。
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樓進行室內裝修活動,應當限製作業時間,並採取其他有效措施,以減輕、避免對周圍居民造成環境雜訊污染。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第四十一條 本法所稱社會生活雜訊,是指人為活動所產生的除工業雜訊、建築施工雜訊和交通運輸雜訊之外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
第四十二條 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因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固定設備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商業企業,必須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向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擁有的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設備的狀況和防治環境雜訊污染的設施的情況。
第四十三條 新建營業性文化娛樂場所的邊界雜訊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不符合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準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門不得核發文化經營許可證,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不得核發營業執照。
經營中的文化娛樂場所,其經營管理者必須採取有效措施,使其邊界雜訊不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
『玖』 噪音擾民時間規定的法律依據
噪音擾民的事件規定是:
家庭活動產生的社會生活雜訊:日常休息時間,禁止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居民住宅樓內進行產生雜訊的裝飾裝修和傢具加工等活動。
也就是說,法定休息日、節假日的全天,工作日的中午(12:00至14:00)及18:00至次日08:00,不得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居民住宅樓內進行產生雜訊的裝飾裝修和傢具加工等活動。
二、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產生的社會生活雜訊:在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及其附近的街道、廣場、公園、體育場(館);
展覽館等公共場所組織宣傳慶典、文化娛樂、群眾集會等活動排放雜訊的,活動組織者和公共場所管理者應當採取有效的雜訊防護措施;
合理使用音響器材,且在中午(12:00至14:00)和夜間(23:00至次日07:00)不得從事上述活動。
三、建築施工雜訊:在中午(12:00-14:00)或者夜間(23:00-07:00)施工產生雜訊擾民的,可分為三種大情況區別看待。
另外,夜間突發的雜訊,其最大值不準超過標准值15分貝。
【法律依據】
《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三十條,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禁止夜間進行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築施工作業,但搶修、搶險作業和因生產工藝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除外。
因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必須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有關主管部門的證明。前款規定的夜間作業,必須公告附近居民。
『拾』 新治安管理處罰條例關於噪音問題
(1)《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八條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2)第一百零七條被處罰人不服行政拘留處罰決定,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的,可以向公安機關提出暫緩執行行政拘留的申請。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
1、第一百零三條對被決定給予行政拘留處罰的人,由作出決定的公安機關送達拘留所執行。
2、第一百零四條受到罰款處罰的人應當自收到處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到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警察可以當場收繳罰款:
(1)被處50元以下罰款,被處罰人對罰款無異議的。
(2)在邊遠、水上、交通不便地區,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依照本法的規定作出罰款決定後,被處罰人向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確有困難,經被處罰人提出的。
(3)被處罰人在當地沒有固定住所,不當場收繳事後難以執行的。
3、第一百零五條人民警察當場收繳的罰款,應當自收繳罰款之日起2日內,交至所屬的公安機關;在水上、旅客列車上當場收繳的罰款,應當自抵岸或者到站之日起2日內,交至所屬的公安機關;公安機關應當自收到罰款之日起2日內將罰款繳付指定的銀行。
4、第一百零六條人民警察當場收繳罰款的,應當向被處罰人出具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統一制發的罰款收據;不出具統一制發的罰款收據的,被處罰人有權拒絕繳納罰款。
5、第一百零七條被處罰人不服行政拘留處罰決定,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的,可以向公安機關提出暫緩執行行政拘留的申請。公安機關認為暫緩執行行政拘留不致發生社會危險的,由被處罰人或者其近親屬提出符合本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條件的擔保人。
(10)哈爾濱市噪音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防治雜訊:
1、為了防止噪音,我國著名聲學家馬大猷教授曾總結和研究了國內外現有各類噪音的危害和標准,提出了三條建議:
(1)為了保護人們的聽力和身體健康,噪音的允許值在 75~90 分貝。
(2)保障交談和通訊聯絡,環境噪音的允許值在 45~60 分貝。
(3)對於睡眠時間建議在 35~50 分貝。
2、在建築物中,為了減小雜訊而採取的措施主要是隔聲和吸聲。噪音控制的內容包括:
(1)降低聲源噪音,工業、交通運輸業可以選用低噪音的生產設備和改進生產工藝,或者改變噪音源的運動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體發聲體的振動)。
(2)在傳音途徑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傳播,改變聲源已經發出的噪音傳播途徑,如採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規劃城市和建築布局等。
(3)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護,在聲源和傳播途徑上無法採取措施,或採取的聲學措施仍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時,就需要對受音者或受音器官採取防護措施,如長期職業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 、耳罩或頭盔等護耳器。
網路-治安管理處罰法
網路-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