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民事糾分處理條例

民事糾分處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3-12 04:34:20

㈠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怎

發生民事糾紛,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當事人約定,履行義務,承擔民事責任。

見《民法典》第一百七十六條【民事義務與責任】民事主體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當事人約定,履行民事義務,承擔民事責任。

㈡ 民法典規定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

法律沒有規定,參照規章制度,行業慣例,公序良俗

㈢ 處理民事糾紛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什麼不得違反公序

民事法律來行為,不得違背公自序良俗,在2017年10月1日開始施行的《民法總則》中已經有了明確的規定。

法條鏈接:《民法總則》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㈣ 民事糾紛怎麼處理

民事糾紛是指平等主體之間的公民、法人或其她組織在民事交往中發生的各種糾紛或摩擦。解決民事糾紛的方式有:和解、調解、仲裁及訴訟。
和解是指發生民事糾紛的當事人通過協商、談判等方式,自願、互諒、友好地解決糾紛的一種方式。如甲公司與乙公司在履行合同過程中發生糾紛。甲乙兩公司在糾紛發生後,通過雙方的協商,達成和解協議,合同得予順利履行。
調解是指發生民事糾紛的當事人在糾紛發生後,通過第三人在糾紛當事人之間進行斡旋,主持糾紛解決的一種方式。調解根據主持調解的第三人身份的不同,可分為民間調解、人民調解、行政調解等。
民間調解一般不要求主持調解的第三人具有特殊的身份。比如張三與李四兩夫妻因家庭瑣事發生糾紛,夫妻倆又各執一詞,互不相讓。夫妻的一方或雙方請來本村的長輩張伯當和事佬,夫妻倆在張伯的勸說下,相互諒解,化干戈為玉帛就是一種民間調解。
人民調解對第三人的身份有一定的要求。第三人一般是根據《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在村民委員會或居民委員會中設立的人民調解組織。如:村民甲向村民乙借款五百元,約定一個月後償還。屆時,村民甲耍賴不還,村民乙向村委主任投訴,要求村委主持解決。村委主任指派村委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員張某對村民甲進行說理教育。在徵得村民甲的同意下,張某主持對村民甲與村民乙借款糾紛進行調解。經調解,村民甲償還了村民乙的借款項五百元。就是一種調解成功的人民調解。隨著人民調解的發展,有的地方已開始在企業設立人民調解組織。如廣東的東莞就開始了按企業所屬組建、實施鎮、村兩級管理的企業人民調解組織,調解企業與員工之間的勞資糾紛等。
行政調解中主持調解的第三人必定是國家的行政機關。如甲毆打乙致傷,乙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對甲依法作出行政處罰。同時,在徵得甲乙同意後,一並對因甲乙之間因毆打而導致的民事賠償進行調解就是一種行政調解。又如甲村民張三與鄰村乙村民王二因灌溉用水發生糾紛。雙方無法達成用水協議。糾紛鬧至鎮政府,鎮政府指派司法所的司法助理員進行調處。經調處,達成調解協議。屬典型的行政調解。
此外,調解還有依其他法律規定成立的組織主持調解。如消費者協會依《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可以對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的消費糾紛進行調解;用人單位內設立的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可以依《勞動法》的規定,對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糾紛進行調解。等等。
仲裁是指平等主體之間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在發生合同糾紛或其他財產權益糾紛時,依雙方達成的仲裁協議,將糾紛提交協議約定的仲裁委員會裁決,仲裁委員會對當事人提交仲裁的糾紛進行裁決解決。根據《仲裁法》的規定,下列糾紛不能仲裁解決:一 婚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二 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
訴訟,這里是指民事訴訟。是指平等主體之間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在發生民事糾紛後,向人民法院提出解決糾紛的請求,人民法院依法作出裁判的司法解決方式。俗稱打官司。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民事糾紛都可以通過訴訟解決。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可以通過民事訴訟解決的糾紛主要是上述當事人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引起的民事糾紛。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㈤ 民法總則規定,處理民事糾紛,沒有法律規定的,可以怎樣

民法總則抄規定,處理民事糾紛,沒有法律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十條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十一條其他法律對民事關系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民事活動,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5)民事糾分處理條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七十六條民事主體依照法律規定和當事人約定,履行民事義務,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百七十八條二人以上依法承擔連帶責任的,權利人有權請求部分或者全部連帶責任人承擔責任。連帶責任人的責任份額根據各自責任大小確定;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責任。實際承擔責任超過自己責任份額的連帶責任人,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連帶責任,由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

㈥ 民事糾紛處理流程

解決民事糾紛的處理流程具體如下:
1、協商解決。協商解決民事糾紛需要雙方的當事人建立在自由平等的前提下,通過溝通協商、友好表達各自的解決方法、互相達成共識、簽訂和解協議來進行解決民事糾紛的;
2、調解解決。調解解決民事糾紛,說明需要有第三方公證人的主導下進行調解解決的,比如可以通過人民調解委員會或者第三方公證人進行協商主持。通過調解員的帶領下,使民事雙發達成共識而解決糾紛;
3、仲裁解決。仲裁解決民事糾紛則需要當事人根據所發生的民事案件向當地相關仲裁機構提出申請審理案件,然後有仲裁機構對案件性質進行審核並作出判決結果。判決的結果需要當事人自覺履行其所要承擔的責任義務或者有人民法院強制地讓當事人執行,使得案件得到解決;
4、訴訟解決。訴訟解決民事糾紛流程比較類似於仲裁解決,但是不同的是,訴訟解決需要通過聘請相關具有法律知識的人,為當事人向法院爭取最大的利益。並且通過法院的審核判定做出結果。
民事糾紛調解程序如下:
1、需要發生民事糾紛的雙方,其中一方主動向另一方請求進行民事糾紛調解解決,並且得到雙方的認可,進行調解解決民事糾紛;
2、發生民事糾紛後,雙方最好要及時迅速查明發生糾紛的原因因素以及發生民事糾紛爭議的焦點,及時地發現民事糾紛的性質問題,雙方的是非對錯,並且進行研究分析雙方的責任義務;
3、雙方都接受進行調解解決民事糾紛後,在完成各項原因分析調查的前提下,雙方可以約在一起,在第三方的主導下,雙方充分說明實際情況和各種道理,耐心地聽取他人的看法和要求,消除疑問顧慮,達成調解共識後,在雙發簽訂調解協議條例後,便完成了民事糾紛調解程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九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

㈦ 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怎樣

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民事糾紛有四種解決途徑和解、調解(訴訟外調解)、仲裁、訴訟。需要明確的是此處的調解是指訴訟外的調解而不是法院調解,而法院的調解屬於訴訟途徑。和解的本質其實就是兩個字就是協商。但是和解屬於雙方的協商,這個不同於調解,調解是三方主體進行,由一個中立的第三方來主持。但是和解與調解也有相同點,無論是和解還是調解其結果都是雙方意思自治的結果,即使存在中立的第三方,其作用只是主持,不能強制。仲裁與訴訟的效力具最高的效力,其作出結果後可以申請強制執行。但是仲裁有限制的,其有一個前提是必須達成書面協議,且適用范圍較窄,仲裁只能解決財產糾紛案件,而訴訟可以解決人身關系、財產關系案件。仲裁有專門的仲裁委員會主持進行,而訴訟依然是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進行。
所謂民事糾紛,是指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以民事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糾紛(可處分性的)。民事糾紛作為法律糾紛的一種,一般來說,是因為違反了民事法律規范而引起的。民事主體違反了民事法律義務規范而侵害了他人的民事權利,由此而產生以民事權利義務為內容的民事爭議。民法就是處理平等主體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所以所有違反這一概念的行為就會引起民事糾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條 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民事活動,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㈧ 民法總則規定沒有法定的處理民事糾紛的規定時怎麼處理

民法總則規定,處理民事糾紛,沒有法律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r《民法總則》第十條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㈨ 民法典規定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

根據民法典規定,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國家解決民事糾紛的方式有下列四種,一是和解;二是調解;三是仲裁;四是訴訟。
法律分析
如果流量遠遠低於保證精確度的最小流量,將導致無輸出(如渦街流量計)或輸出信號被當作小信號予以切除(如差壓式流量計),這對供方來說都是不利的,有失公正。為了防止效益的流失,對於一套具體的熱能計量設備,供需雙方往往根據流量測量范圍和能夠達到的范圍度,約定某一流量值為「約定下限流量」,而且約定若實際流量小於該約定值,按照下限收費流量收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可以根據需要設置計量檢定機構,或者授權其他單位的計量檢定機構,執行強制檢定和其他檢定、測試任務。執行前款規定的檢定、測試任務的人員,必須經考核合格。這一功能通常在流量顯示儀表中實現。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根據本地區的需要,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准器具,經上級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企業、事業單位根據需要,可以建立本單位使用的計量標准器具,其各項最高計量標准器具經有關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計量檢定工作應當按照經濟合理的原則,就地就近進行。計量檢定必須按照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進行。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由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制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十條 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十一條 其他法律對民事關系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八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五十三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㈩ 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怎麼處理

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依照我國民法總則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民法總則》第十條 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熱點內容
浙江省最新工傷保險條例 發布:2025-05-22 08:09:53 瀏覽:572
桂林段法官 發布:2025-05-22 08:06:47 瀏覽:521
機動車道路交通強制保險條例 發布:2025-05-22 07:54:42 瀏覽:298
中山大學法律碩士非法學幾年 發布:2025-05-22 07:53:19 瀏覽:896
社群道德 發布:2025-05-22 07:32:52 瀏覽:141
2014中級經濟法大綱 發布:2025-05-22 07:27:51 瀏覽:609
徐雙泉律師 發布:2025-05-22 07:27:41 瀏覽:674
法律行政法規層級 發布:2025-05-22 07:26:19 瀏覽:634
商經司法 發布:2025-05-22 07:10:37 瀏覽:559
社會與法頻道舊版片頭 發布:2025-05-22 06:50:23 瀏覽: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