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後使人死亡用付法律責任嗎
『壹』 和人吵架過後對方尋死死了另一方面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要有證據啊 比如有視頻 或者是能夠證明你和她吵架吵到她死的時候 才要負責吧 這屬於道德吧
『貳』 跟男朋友吵架自殺死了,男方要付什麼法律責任
如果現實中女方當著男方的面自殺或者慫恿自殺及明知道女方有自殺意向的,男方明知卻置專之不屬理、揚長而去,最終導致女方死亡的,這樣的情況在法律上是要追究的,因為法律規定人與人(包括夫妻、男女朋友)之間有互相救助的法定義務,而且女方自殺系由與男方吵架引起,男方在此情況下負有不可推卸的救助義務;如果明知自己不予救助的行為會導致女方的死亡,那麼要承擔間接故意殺人的法律責任。
屬於不作為的故意殺人。
如果證據顯示男方根本不知道女方要自殺,那麼男方無責任。
『叄』 因為爭吵致人死亡請問要負刑事責任嗎謝謝!
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民事賠償的侵權要件為1、行為違法;2、侵權故意或過失;3、造成損害結果;4、因果關系
『肆』 吵架致人死亡案例使用民事法條
【案情簡要】
被告何某文、朱某英與原告何某志及其母親朱某日因互換土地引起糾紛。2013年9月22日,雙方在當地村民委員會的主持調解下,已經達成調解協議。2013年9月28日,被告何某文、朱某英反悔認為該協議不公平,就到原告何某志家找朱某日論理並引起爭吵,爭吵中朱某日突然倒地不省人事,經送醫院搶救後無效死亡。2013年9月30日,原告何某志與被告何某文、朱某英在當地派出所的主持下達成調解協議:由何某文、朱某英墊支賠償款3萬元,待法院判決確定賠償款項後,多還少補。原告為此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被告賠償原告各項損失合計約17多萬元,扣除被告已支付的賠償款3萬元,仍須賠償14多萬元。被告提出反訴,請求原告返還其預支的賠償款3萬元。
【法院判決】
八步區法院審理認為,原告何某建、何某志、何某林以被告何某文、朱某英侵權提起訴訟,根據法律的規定,構成侵權民事責任有四個要件,缺一不可。一是損害事實客觀存在,這是民事責任的前提和依據;二是侵權行為的違法性,是指行為人實施的行為違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規定或強制性規定;三是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也就是說損害事實必須是侵權行為造成的;四是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本案造成朱某日的死亡,損害事實存在。兩被告的行為是否違法呢?本來兩被告與朱某日、原告何某志在當地村委會的調解下,已達成調解協議,問題已獲解決,但兩被告違反我國民法通則規定的誠實信用原則,再次到原告家並與朱某日發生爭吵,被告朱某英、何某文行為違法,主觀上也有過錯。對朱某日的死亡與兩被告的行為是否有因果關系,是確定本案被告朱某英、何某文是否應當賠償的關鍵。法院認為,朱某日的死亡主要與其本身存在的疾病或其特殊體質有關,兩被告與朱某日的爭吵,不會必然導致朱某日死亡的結果。但當時如果沒有兩被告與朱某日的爭吵,朱某日未必一定死亡。被告朱某英、何某文與朱某日的爭吵,造成朱某日死亡的結果,爭吵是朱某日死亡的誘因,朱某日本身的疾病或其特殊體質是主要原因。因此,對朱某日的死亡,被告朱某英、何某文承擔次要的責任。
關於原告請求的賠償項目及賠償數額,參照《2013年廣西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項目計算標准》的規定確定。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十六條、第二十二條和第二十六條的規定,八步區法院確認原告請求各項賠償數額符合法律規定的損失合計107375.7元,由被告朱某英、何某文賠償3萬元。被告朱某英、何某文已對原告預付賠償款3萬元,被告朱某英、何某文無需再向原告支付賠償款。本案判決後,雙方當事人均不服提起上訴,賀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的終審判決。
【評析】
本案是一起因侵權人與受害人沒有共同的故意或過失的情況下,但其分別實施的行為間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的後果,應當根據過失的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擔相應賠償責任。本案受害人朱某日的過錯程度顯然要比被告何某文、朱某英的過錯程度要小,為什麼不依據各自的過錯程度來判決承擔責任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第二款規定「二人以上沒有共同的故意或共同過失,但其分別實施的數個行為間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的,應當根據過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受害人朱某日死亡的原因,一是其自身的疾病或其特殊的體質,二是被告與其發生爭吵外因的刺激,由於上述二個原因的結合發生朱某日死亡的結果。本案八步區法院認為受害人朱某日的死亡,其自身的疾病或其特殊的體質是主要的原因,爭吵外因的刺激是次要的原因。因此,作出被告何某文、朱某英承擔次要責任的判決。對於原因力比例大小的判斷應當注意,一般是直接原因的原因力大於間接原因的原因力,主要原告的原因力大於次要原因的原因力,與損害結果距離近的原因的原因力大於距離較遠的原因的原因力。
『伍』 把人氣死還要負法律責任嗎
這要看具體情況,惡語傷人或者故意刺激他人,導致他人死亡的,並不能完全歸咎於受害人的心胸狹窄,除了受害人有過錯的以外,行為人是要負法律責任的。如是在公共場合,行為人可能構成了侮辱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侮辱罪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5)吵架後使人死亡用付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一百零一條 名譽權
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陸』 兩人爭吵推搡,對方走後死亡,需要付法律責任嗎
如果不是被告打傷致死的話,不承擔刑事責任
『柒』 在我國法律法規兩個人吵架導致一方死亡的另一方會受到法律嗎
吵架導致一方死亡要根據具體情節確定承擔的法律責任。
一、根據生活常理,一般性的謾罵並不會致人死亡,「吵架導致對方死亡」案件中,死者患有心臟病或重大疾病的概率很大,當吵架與引發疾病致死有一定程度的因果關系時,當事人就需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
二、如果明知對方患有重大疾病或除有辱罵被害人,還有肢體上的推搡而導致對方死亡的,涉嫌過失致人死亡罪,就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1、民事賠償責任。《侵權責任法》第六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十六條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2、刑事責任。《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條, 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7)吵架後使人死亡用付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犯罪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即具有應受懲罰性。任何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民事違法行為要承擔民事責任,如賠償損失、返還財產、支付違約金等。
行政違法行為要受行政處罰如罰款、行政拘留等,以及行政處分如警告、記過、降職、撤職、留用察看、開除公職等。對於違反刑法的犯罪行為來說,則要求承擔刑罰處罰的法律後果。因此,應受刑罰處罰也是犯罪的一個基本特徵。
犯罪的以上三個基本特徵是緊密結合的。這三個基本特徵是任何犯罪都必然具有的。而其他違法行為則不具備這樣三個基本特徵。
對其他違法行為來說,社會危害性雖然也有一些,但沒有達到像犯罪這樣嚴重的程度;它們並不觸犯刑律;也不應受刑罰處罰。所以,這三個基本特徵也就把犯罪與不犯罪、犯罪與其他違法行為區別開來了。
構成犯罪需要具備法律所規定的一系列主客觀要件,這些要件稱之為犯罪構成要件,這些要件的有機統一就叫做犯罪構成。比如,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構成搶劫罪必須是:
(1)使用了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
(2)搶了公私財物;
(3)行為人是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
(4)主觀上有搶劫的故意。這幾個要件綜合在一起,就是搶劫罪的犯罪構成。
又比如,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規定的玩忽職守罪,它的構成要件是:
(1)行為人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2)該人員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自己的職責;
(3)由此而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
(4)主觀上對造成這種重大損失不是故意的,而是出於過失。這幾個要件綜合在一起,就是玩忽職守罪的犯罪構成。我國刑法分則規定有十類犯罪,每類犯罪又分為多寡不等的具體罪,現行刑法總共有414種具體罪,每種罪都有它自己的犯罪構成。
『捌』 鄰居吵架一方最後自殺,另一方是否付法律責任嗎
如果一方自殺的時候另一方在場,有可能涉嫌過失致人死亡罪。
否則一般來說另一方是不承擔法律責任的,但如果對方父母起訴主張侵權損害賠償,那麼民事責任還是要承擔的。
『玖』 吵架氣死人要付法律責任嗎
所謂「氣死人」的現象,反映了一種行為方式和行為結果聯系的相關性。根據行為人的主觀內過錯程度和性質。容
一是行為人明知對方精神脆弱、生理有疾,可能會被氣死,而故意追求氣死對方的結果,那麼,這種以「氣」的行為方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即構成故意殺人罪。
二是行為人主觀上存有過錯,但不具備追求對方死亡的目的,在糾紛中惡語傷人,侮辱刺激對方,進行精神干擾,這種情況下的「氣死人」,本質上構成民事法律調整的侵權行為。
(9)吵架後使人死亡用付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氣死人的原因:
俗話說「氣大傷身」,但很少有人能在怒氣沖沖的時候做到心平氣和。「美國雅虎網」載文曾指出,生氣給身體帶來的傷害可是全方位的。
生氣時機體會分泌一種叫兒茶酚胺的物質,使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加強,血液和肝細胞內的游離脂肪酸增加。游離脂肪酸有很強的細胞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