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立法
① 中國古代的少年兒童立法主要是國家立法,對嗎
法律,本來就是伴隨「國家」這一政治形態出現而出現的,且也是國家為管理社會秩序而制定的人的行為規矩。這是毫無疑問的事。中國、外國、古代、現代,概莫如此。
② 如果一個女人長期遭受著家庭暴力的折磨的同時中,失手殺了自己的丈夫,她會被判死刑嗎
1、如果可以抄認定受害人,對於襲自身的死亡負有巨大過錯,無論犯罪嫌疑人是因不堪忍受家庭暴力激情殺人,還是身體接觸時不慎失手導致對方死亡,在少殺、慎殺的現代,犯罪嫌疑人均不會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
如果犯罪嫌疑人文化水平較低,不懂得報警或尋求幫助來解決家庭暴力,且在長期的受受害人虐待過程之中,性格消極一面增長較多,導致其情緒難以被自身有效控制,而最終激情殺人,有可能構成法定的「故意殺人情節輕微」的犯罪事實。但是這必須是以受害人虐待犯罪嫌疑人情節十分惡劣,且受害人不懂得使用正確的合法方式維護自身權益方可能構成。
即便不構成法定的「故意殺人情節輕微」,但是鑒於受害人長期的家庭暴力虐待,足以認定其對於自身的死亡負有極大過錯,犯罪嫌疑人依法是不應當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
2、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輕微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司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32條
③ 我國目前的童工現象,需要怎麼改變
近日,法制網記者就童工的問題,對河北省邯鄲市叢台區人民檢察院進行了采訪。
按照目前的政策法規,單位或者個人為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介紹就業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按照每介紹一人處5000元罰款的標准給予處罰;職業中介機構為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介紹就業的,並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吊銷其職業介紹許可證。對於用人單位來說,這樣的處罰並不能說輕,但並非每起使用童工案件都能得到查處。
河北省邯鄲市叢台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韓欣悅表示,一些地方的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對童工現象基本上持「民不舉、官不究」的態度,缺乏常態化的執法監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童工現象的泛濫。
童工父母的態度是韓欣悅擔心的另一個問題。「很多童工是父母默許甚至鼓勵其外出打工,但法律法規卻沒有規定如何追究父母的責任,這種立法空白需要進一步完善,以督促父母切實履行好自己的監護義務。」韓欣悅說。
在韓欣悅看來,只有改變當前對童工「民不舉、官不究」的消極態度,對不作為者有責必究,才能維護禁止使用童工立法的嚴肅性,推動強制性行政干預成為實施法律的有效手段。此外,當前社會公眾對童工現象的容忍度過高,忽視了童工使用中普遍存在的違法行為,需要社會公眾加強對童工有違法治和具有危害的認識。
毋庸置疑,生活的貧窮、對教育的偏差理解,讓孩子們過早地離開了學校,過早地在成人世界的驚濤駭浪中扯起自己並不結實的風帆。
④ 求一篇對孤兒的犯罪法制講座稿,很急啊,幫個忙!!!!!!!!!
一,中國兒童立法現狀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國家法治建設不斷推進.目前我國已經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兒童權益的法律法規,《憲法》明確了對兒童進行特殊保護的原則,規定"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受國家的保護".《民法通則》,《刑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婚姻法》,《監獄法》,《繼承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殘疾人保障法》等法律都明確規定了保護兒童權利的內容,規定了兒童在生命,健康,人格尊嚴,接受教育等各方面的權利.《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專門保護兒童權利的法律.但是,我國兒童權利保障的法律體系和組織機構還不完善,不健全,主要表現為:⑴沒有一個保護兒童的強有力的綜合權力機構,執法主體不明確;⑵現行法律中沒有突出政府作用;⑶缺乏懲戒性,使法律道德化;立法之間存在著矛盾.如《未成年人保護法》第52條規定的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利構成犯罪的幾種情況,刑事責任的追究依據是《刑法》相關條款,而1997年新《刑法》頒布施行後,相關條款已經發生了變化;⑷立法滯後於社會發展.一些新問題法律沒有規定.如流浪兒童問題,流動兒童問題,被操縱在街頭賣花的兒童問題,父母遺棄子女問題,國家對特殊困境中兒童的監護問題,兒童繼承權或財產權的保護,網路對兒童的不良影響等問題,根據現有法律都無法得到有效解決.
二,中國兒童立法體系框架的建議
(一),以監護制度為基礎的家庭法律制度
1,監護制度.為了保障兒童健康成長,法律首先要規定監護制度,即在父母與子女血緣關系基礎上,規定父母與子女之間法律關系,確定作為監護人的父母與作為被監護人的兒童之間權利與義務關系的一種法律制度.
2,監護爭議解決制度.當為擔任監護人發生爭議時,目前實行的是先由父母所在單位,未成年人住所地居民委員會或村民委員會指定,對指定不服的可以向法院起訴的制度.建議將指定監護這種對身份裁決的權力收歸法院,確定在發生監護爭議時,由未成年人及有關當事人直接向法院起訴.
3,監護人職責制度.根據監護法律制度,監護人要承擔很多責任,只享有一部分權利.建議通過立法具體規定監護人應當履行的具體職責.
4,離婚後監護制度.離婚以後協議或法院判決所確定的只是兒童的直接撫養人,而不是監護人.離婚以後父母雙方仍然是兒童的監護人.沒有與兒童共同生活的父母一方仍然享有監護人應該享有的權利,承擔監護人應該承擔的全部義務.基於這樣的法律基礎,應當認識到:未與兒童共同生活一方所要支付的費用不應該僅僅是撫養費和教育費,而應當包括承擔全部監護職責轉化為貨幣以後的全部費用.所以法律應當規定:夫妻離異時,非直接撫養人向直接撫養人支付費用的標准要參考以下因素:當地生活費,教育費,醫療費,照顧費等費用的標准;非直接撫養人收入標准.
另外就離婚後的監護制度還應當規定:非直接撫養人應當按協議或法院判決確定的撫養費支付標准和方式支付撫養費.非直接撫養人拒絕支付或者不按協議或法院判決確定的撫養費支付標准和方式支付的,直接撫養人有權向法院申請變更撫養費支付方式.
未成年子女發生重大疾病,交通事故等意外事故的,未成年人及直接撫養人有權要求非直接撫養人支付部分費用.直接撫養人應當保障非直接撫養人探視子女的權利.無正當理由,直接撫養人不得拒絕非直接撫養人對子女的探視;直接撫養人患重大疾病,失業,發生意外事故時,直接撫養人或未成年人有權申請變更撫養關系.直接撫養人有虐待,遺棄以及其他不當的履行監護職責行為時,非直接撫養人或未成年人有權申請變更撫養關系.
5,監護人法律責任制度.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不當履行監護職責,或侵害被監護兒童的合法權益時,應當承擔何種法律責任的制度稱為監護人法律責任制度.建議中國監護人法律責任制度體系確立為:
(1)民事責任.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不當履行監護職責,或侵害被監護兒童的合法權益時,不但應當像一般民事侵權那樣承擔賠禮道歉,消除影響,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還應當在具備法定條件時,被中止或撤消監護人資格.被中止或撤消監護人資格時法院還可以判決罰款.
(2)行政責任.監護人因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不當履行監護職責,或侵害被監護兒童的合法權益時,應當承擔警告,罰款,拘留,訓誡等行政處罰.
(3)刑事責任.因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不當履行監護職責,或侵害被監護兒童的合法權益時,應當承擔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罰金等刑罰. .根據現行法律,監護人虐待,遺棄被監護兒童的是自訴案件,也就是說只有受到傷害的兒童或近親屬到法院起訴的,法院才受理.而受到傷害的兒童受親情,經驗,能力等因素制約,很少兒童能夠就監護人的虐待,遺棄行為到法院起訴.所以立法應當規定這類案件為公訴案件,公安機關應當積極立案並偵查.
⑤ 元朝安童的事跡
安童
(1245——)
中統元年世祖追祿有功元勛,安童是勛臣之後,又與世祖有椒房之親,年僅十三歲的安童被召為宿衛長,爵位居百官之上。安童母親帖木倫一次和妹妹昭睿順聖皇後在宮苑中游幸,世祖問及安童情況,姐妹倆都說安童雖然年幼卻有輔國之才。每次退朝他都與老臣們議事,討教治國策略,從不與他同年的兒童們無聊戲耍。
中統四年(1263),有個叫阿里不哥的皇室王爺,在世祖即位之前曾幫助過其他王子,現又結黨千人在下邊煽風點火,抵制新政,世祖平息了他們,並想處死其死黨一千人,問十六歲的安童是否可以。安童說:「兩主爭國,人各為其主,他們怎麼能知道有陛下呢?陛下確立皇位不久,如果不能曠盪恩德,以私人感情殺人,怎麼能夠使那些還未臣服的人歸附呢?」世祖聽後驚嘆地說:「愛卿年紀這么小卻能有這么老道的思維,講出這么深刻的道理,你的意見很合我的想法。」於是世祖更加器重安童。
至元二年八月安童十八歲,皇帝下詔封為光祿大夫,中書右丞相,(中書省當時是全國最高行政機關,相當於現代的國務院。中書省的「一把手」是中書令,後來由皇太子兼領,而右丞相一直是實際上的「一把手」)增食邑至四千戶。安童懇切地向皇帝呈辭說:「如今雖然三方已經平定,但南方還未歸附。我年輕而才疏學淺,如果不合理地擔當國家大任,恐怕四方之人輕視朝廷。」皇帝動感情地說:「我已考慮了很久,沒有人超過愛卿。」
上任後的冬天,安童召集老臣許衡入朝議事,而許衡認為安童年幼不堪重任,託病推辭。安童帶上禮物親到許的家中看望,誠懇地慰問病情,許見丞相如此禮賢下士,感動地說出了原委,兩人促膝相談,推心置腹。安童縱攬天下大事,文韜武略,陳述己見,至理至深,聽得許衡目瞪口呆,深深地認識到安童的雄才大略似天造一般。世祖叮囑他要好好輔佐安童,許說:「安童聰明敏銳,辦事沉著干練,古今治國策略他都能領悟理解,我怎麼敢不盡心呢!」
至元四年三月經安童上奏啟用了一些久經考驗的賢達老臣。可是以阿合馬為首的一些奸黨受寵於世祖,他們為了削弱安童的權力,密謀策劃啟奏皇上,說安童的威望很高,應成立尚書省,建議封為三公太師。朝中大臣們聽知後議論紛紛,姚樞、竇默、許衡、廉希憲、商挺、王恂、王磐等名士聯名上奏反對。商挺直言說:「安童乃是國家柱石,若封三公職務,似乎崇高而寅亮天地,但為虛名,實為奪他的權力,萬不可這樣!」大家都支持商挺的意見。忽必烈這才留下安童在中書省右丞相。阿合馬一計不成又施一計,他管理國家財政,增加冶鐵民工的稅額,徵收全體兵民的鹽稅,弄得民不聊生,除此他買官賣官,收攏爪牙親信,結黨營私,破壞法治,使安童的工作很難推行。至元七年四月安童奏本阿合馬不按規章,不經眾臣議定隨心所欲,妄奏良臣,混淆視聽,造成人人自危,國家混亂。世祖批評了阿合馬,但並未降罪,氣惱了千戶王著,他專鑄造了一柄大錘與一個高和尚騙阿合馬到廟宇作佛事,趁其不備將其推下馬,一錘將腦漿砸了出來,斥之欺君害民,天誅地滅。安童隨之啟奏阿合馬夤緣為奸,蠹國害民,專擅財賦,所用非人數條罪狀。世祖見屢有大臣奏摺彈劾,民怨沸騰,龍顏大怒,連說:該殺,該殺。京城百姓歡欣鼓舞,舉酒慶祝,並將其屍體拖出,亂刀分屍,扔在曠野由狗拖食。趁此,安童清除了阿合馬中余黨,一場波及朝廷的軒然大波消弭於無形。同時,精減了冗煩官員714人,罷黜了官署二百多所,內外清理一新。
安童立法有章,行法有度。至元八年陝西大臣因飢饉盜賊橫起,建言嚴厲殺戮一批,以顯國威。安童說:「團伙強盜竊賊已被消滅,現在如不按程序上報認真核查審批,隨意抓捕定罪,必造成法無度而濫政體。」至元十年三月全國上報死囚犯五十人,安童審後十三人因斗毆失手致人命,因此將其免死從軍。
至元十二年七月皇帝下詔委任安童為中書省樞密院執事,輔佐皇太子北平王那木罕出兵鎮守嶺北邊關,彈壓諸夷,北方邊境仗恃安童的軍威,十年相安無擾,至元二十一年這對姨表兄弟班師回歸,皇帝召見慰勞其苦,安童頓首拜謝。並說:「奉旨在外而無書報告於皇上,有負聖德。」皇帝深感安童忠心,當晚在金鑾殿君臣同寢而眠。推心置腹交談至天明四更。當年冬天罷除了在任的右丞相和禮霍孫,重新拜安童為右丞相,並追加紫金光祿大夫。
至元二十二年右丞盧世榮為討好世祖以為國聚財為名而擅自濫發紙幣,造成通貨膨脹,物價上漲,而且勾結奸黨,專權攬勢,毒害吏民。他不向丞相報告擅自挪用庫鈔二十萬錠;私自成立木植、桑棗、煤炭、青果、匹段、瓷器等牙行抽取商貨稅;妄向世祖誇海口:毋須增加人民負擔,只需『裁抑權勢所侵』,便可每年增加稅收三百萬錠,實則,正如安童所評:「所行不符所言,所出浮於所入。」因此,被大臣陳天祥彈劾,安童查實上奏,盧世榮被殺。
二十三年夏,安童以中書職擬百官姓名奏皇帝批,皇帝說:「平章右丞的職務由朕選批,其餘官員卿自確定。」因安童多年鎮守邊關,朝中官場魚龍混雜,混進許多專會搞關系,投機鑽營的鄙賤小人,他藉此聖諭大力整肅官吏,果斷地把一些冗官、庸官、壞官清理罷黜,如原吏部尚書李昶就是靠投機結黨營私而上去,將其削職為民,永不復用。同時他錄用象姚樞一批德才兼備的人纂寫國家法規,成為治國典章。
元朝疆域遼闊,從元太祖到元世祖不過七十年,滅了四十多個國家,亞洲大部歐洲的東北部都為蒙古的版圖。為了便於控制,在太祖成吉思汗時就分封四個汗國分而治之,然而內亂也由此而發生。至元二十四年窩闊台汗國的首領太宗的孫子海都汗擁兵自政,氣焰囂張,直接出兵威逼燕京。世祖命皇子北平王耶木罕為太師,元憲宗的兒子昔里同安童領兵去防禦。不料昔里反叛,竟將耶木罕和安童捉拿獻功。元世祖聞訊即派伯顏日夜兼程救援。在鄂爾坤河畔伯顏與之相遇,一陣沖殺攻破敵營,救出安童和耶木罕。班師回朝,卻遇皇室宗親乃顏反叛,元世祖與安童親自平叛。一場大亂平息後世祖命安童審問有牽連的人。參加叛亂的人很多,都是皇親國戚,安童非常慎重,查清事實,嚴懲元兇,對於多數脅從則免於問罪。公案處理完後,安童退朝時從左掖門出走,那些被免罪的人爭先迎謝,親自手執馬轡把安童扶上馬,安童毅然而不顧,躍馬揚鞭,飄然而去。有些小人乘機挑撥離間皇帝和安童的關系,說:「諸王雖然有罪,卻是皇帝的宗親。丞相雖然尊貴,卻是臣子,他為什麼那樣無禮傲慢?」世祖聽後思之而說:「你們都是些小人,怎麼能知道安童的用意,他這樣做是羞辱他們,讓他們反省改過呢!」
桑哥原是盧世榮的余黨,曾橫征暴斂,心懷叵測,卻深受皇帝的信任。世祖為了安排此人,重新恢復尚書省這個官銜。安童得知後懇切地向皇上進諫:「臣雖無力回天,但求不能重用桑哥。」而皇帝認為桑哥能為國家集斂財餉,在戡亂乃顏時有功,決意重用。眼見天下大權被桑哥所攬,安童心灰意冷,多次要求「退休」,但忽必烈不允許。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他終於卸任宰相職務,仍負責宮廷宿衛。
稍事休閑,安童深居簡出,在家讀經論史。他的居所十分簡陋,大家勸增加東西廂房,以便接待來人。他婉言謝絕,說:「房子可以遮蔽風雨就足矣。置辦田宅以資不肖子孫,我不為之。」眾人愈發敬重這位輔國宰相的高尚情操。一次奉御官徹里陪世祖柳林游獵,用雄辯的事實和激烈的言辭揭露由於桑哥苛斂,百姓失業,引起盜賊蜂起,民不聊生的罪狀,世祖認為徹里有意詆毀大臣,令衛士用錘子打得徹里鼻口出血,昏倒在地。然而忠臣不怕死,當徹里稍微清醒後又大聲說:「我與桑哥無個人仇恨,只是為國家才不避聖怒而直言啟奏。如果我貪生怕死,奸臣什麼時候能除掉,百姓的禍害什麼時候可以停止?今天如能殺掉桑哥明天就是我死也心甘情願。」世祖深受感動。於是大臣們爭先彈劾桑哥,即使壞人口吐蓮花也抵不住朝臣們百口交攻。經查抄桑哥家藏珍寶比皇宮還多。桑哥和同黨們被抄斬後,世祖感慨地說:「朕過去聽信桑哥,以致天下不安,悔之無及,只能任賢補過了。」
1294年(至元三十年)春,安童因長期憂國憂民積勞成疾,薨於京師樂安里家中,享年四十九歲。安童一心為著國家社稷和人民的崇高品質,超人的治理國家的才華,天地為之感動。去世時京城連日大雨,而且落地成冰,京城市民傾家出動湧向街頭,手拿白花,身著孝服自發追悼這位國之良相。元世祖聞之大為震驚,他為失去這位傑出的輔國良弼而百感交集,說:「人說丞相有病,朕原不相信,而今果然失去了。」立即下詔,令隆重監護喪事。命立碑於采邑的交通要道,碑曰:開國元勛命世大臣之碑,並命元朝大學士胡善撰寫碑銘,碑銘記載了安童生平事跡,為人聰敏,深得民心。今鄰於北京房山南不遠河北省高碑店市就是因為立有此碑而得名的。河北新城縣志《金石分域編》記載:「東平王安童碑在新城縣西北三十五里高碑店,清乾隆年間被知府裁作他用。」清代文人邊裕禮《高碑店詩》寫道:「東平碑已踣,(踣,仆倒之意)村墅勝空名。」李鄴又寫道:「誰家村落半疏離,丞相高碑跡尚遺。欲問東平舊事業,荒煙蔓草共迷離。」由此印證安童碑先立於此,毀於清乾隆年間。
大德七年,安童被推贈忠同德翊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東平忠憲王。他的不朽英明已載入金歌所著《中華良相冊》。
元世祖是元朝興盛之頂峰,在位三十五年,而安童由至元二年十八歲起任丞相職務至元十二年連任十一年,至元十二到二十一年和皇太子守邊關十年,至元二十二年到二十七年又連任六年丞相,合計任丞相十七年,連同十年守關,共二十七年,修身齊家,治國安邦平天下,是元朝中興的奠基人。安童去世的第二年,元世祖懷著悲哀追思和悔恨的心情去逝了。
元朝中興有一位蒙古八鄰部人叫伯顏,他智勇深沉,領兵二十萬征南宋,像管一個人那樣步調一致,井然有序,諸將敬若神明,世祖視為國之長城,為了撫慰他,世祖親自作伐,把安童的次女賜給他為妻,說:「這樣算不慚愧你吧!」
安童的夫人怯烈氏,諱普顏忽都累,封魯王夫人。
安童的兒子兀都帶。
⑥ 國家為什麼要賦予校車特權
校車不是因為是校車才有特權,是因為校車裡面都是兒童,任何國家都會對兒童立法保護。這是很正常的,等你以後有了孩子,就不會有這種疑問了
⑦ 素媛案罪犯趙斗淳到家畫面是怎樣的,你怎麼評價民眾的行為
今日韓國素媛案罪犯刑滿釋放的新聞不僅在韓國本土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其他國家對此事件的關注度也非常的高,引發了很多民眾的熱議,也讓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各國的立法。
第一,案件背景
很多人關注此案件都是通過韓國電影《素媛》,這個電影根據真實案件拍攝,經歷重重困難,也將傷害兒童立法推上了一個高度,韓國民眾多次集會要求嚴懲,為了防止類似案件的發生,2019年韓國出台了“趙斗淳”法,對罪犯進行一對一的監管。罪犯最終被判處12年的尤其徒刑,08年入獄,2020年12月12日出獄。

⑧ 女孩中考前被父親殺害,家庭教育該走向何處
我覺得國家應該更加重視家庭教育,不光是教育孩子,也應開展教育家長的課程。而且我覺得一次太少,要多多開展,多多教育才能有效果。
多麼讓人惋惜,多麼讓人心疼。在惋惜和心疼的同時,我們也非常的憤怒。這個父親是不稱職的父親,也不配當父親。當初為人父母時,要用更加深刻的教育來讓他們知道如何愛自己的孩子。
國家的刑罰對於這類的家庭父母也應給予嚴厲的刑罰來約束他們的行為。
⑨ 美國義工監督監護人 實習醫生格蕾
美國兒童社會福利機構,兒童福利局。
保護兒童成社會共識
在美國,兒童保護工作是針對受虐待(身體虐待、心理傷害、性虐待)和被疏忽的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及其家庭而開展的系列保護和服務工作。美國法律界定了兒童虐待(身體虐待、心理傷害、性虐待)和疏忽的標準定義,設立了防虐待和防疏忽的調查和通報制度以及兒童保護工作機構。
「虐待兒童」指家長、法律監護人或任何負責兒童健康和福利的人(包括兒童健康和福利工作者、學校老師等)對兒童造成的實際傷害和威脅,包括故意造成的肉體和精神傷害、性侵犯、性剝削和虐待。
「忽略兒童」則包括:沒有給兒童提供足夠的食品(兒童食品)、衣物、住房和醫療條件;或將兒童放置在可能對他們的健康和福利造成傷害的環境里,或者發現這種情況,有能力制止而不去制止。
兒童保護是美國兒童福利工作內容的一部分,其任務是保障家庭的安全、穩定和福利,保證每一個兒童都能獲得教育、健康和發展的權利。由於美國強調嚴格保護兒童生命和身心健康,少年兒童的利益受到社會的極大重視,虐待兒童是罪大惡極之事。
1899年,美國伊利諾依州制定了《少年法庭法》,開創了世界兒童立法的新紀元。這部法律規定了該法律的管轄范圍,少年法庭的設置、少年法庭的審理程序與監護問題以及對違法少年的處理、保護措施、教養和監護機構、宗教選擇和少年法庭的權力等。
美國是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對兒童保護問題高度重視起來的,國會已通過了不少關於如何處理虐待和忽視兒童案件的法律,這些法律全國都必須遵守。但是關於被虐待和忽視兒童的法律,大部分是由州立法機構通過的,所以任何一個州都適用聯邦法律和州法律。
美國國會自1974年以來陸續通過了《兒童虐待預防和處理法》、《收養暨兒童福利法》、《兒童虐待和疏忽報告法》、《兒童虐待預防及執行法》等一系列法案。這些法案明確界定了美國兒童保護工作的對象、任務,賦予機構介入家庭實施干預措施的權力。
這些立法將兒童保護工作納入政府管理視野,為兒童保護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法律依據和制度保障。
兒童保護工作組織嚴密
美國政府制定了完善的兒童保護法律,保護兒童已經形成了美國社會的普遍准則,這離不開美國兒童保護的先進理念。美國現有的兒童保護工作採取國家規劃、投入、實施的「社會保護型兒童福利」模式。該模式的核心理念是,管教和保護兒童既是父母的責任,也是國家的責任。
因此,為保障每一個兒童受教育和良好的成長環境,政府通過投入、干預和支持,改善兒童的家庭環境,優化兒童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尤其是將處於危險或不利環境下的兒童納入國家保護之下,既體現了社會的公平性,讓來自不同家庭環境的兒童都享有受教育和健康發展的權利,也體現了國家的責任感及著眼於長遠發展的理念。
自上個世紀90年代初,美國通過立法、設置各級行政管理機構,在50個州全面開展了兒童保護工作。並將兒童保護工作納入政府工作職能范圍,形成了分工明確、參與機構廣泛的保護和服務網,向有需要的兒童和家庭提供干預、支持和保護,面向社會開展廣泛的宣傳和預防性工作,使兒童被虐待和受傷害案件逐年下降。
美國兒童保護工作組織是由多個層級的機構組成的,自上而下包括聯邦、州、縣、市的相關機構,以及非營利、公、私營社會服務機構。
處於最上層的機構是聯邦政府的兒童與家庭局。它隸屬於美國衛生和公共服務部,是兒童保護工作的最高行政機關,負責管理、指導、支持、資助、協調和推動各州及地區開展兒童保護工作。聯邦政府在兒童保護工作中的主要職責是制訂規劃和方案,監督、評估各州執行情況,提供資源。聯邦兒童與家庭局設有兩個行政辦公室和7個部門負責兒童保護工作。
接下來就是設在州政府的行政管理機構。美國各州行政相對獨立,所設機構名稱和工作范圍有所不同。
州的工作職責范圍:一方面負責監管聯邦兒童保護項目的實施和執行;另一方面負責制定本州的兒童保護政策和兒童保護服務計劃,籌措資金,幫助縣、市以及公、私地方機構執行保護項目。加州實行州監管、縣執行的管理模式。
第三層是設在縣級政府的人力資源服務部。該機構的主要職責是負責有關兒童保護的具體事務性工作,開展聯邦和州的兒童保護項目。該機構在縣、市設有兒童保護服務辦公室,主要從事五方面工作,即緊急情況反應、家庭維護、家庭團聚、永久安置、宣傳預防。
再往下是公、私機構,如兒童看護中心、兒童保護中心、兒童中心、兒童保護委員會、學校、社區等。上述中心、機構或承擔某項保護項目,或參與部分服務內容。目前,在美國具體執行兒童服務項目的多為這一層機構。
美國兒童保護工作以項目管理的方式運行。首先,由隸屬於聯邦政府的兒童與家庭局根據相關法律條文研究和開發兒童保護項目,並將其納入政府預算由國會撥款。開發出的項目方案通常包括項目目標、項目工作程序、項目評估指標及項目配套經費。
然後,由各州、縣、市兒童保護組織機構向聯邦兒童與家庭局進行申報。經競爭、審核獲得立項,聯邦政府下撥項目資金,州政府支付配套資金(項目經費以聯邦資金為主),並進行項目運作培訓。
同時,獲立項的機構被要求每年撰寫工作報告和年度工作計劃,並接受聯邦和州的考核與管理指導。聯邦和州按照績效標准和實施結果劃撥每年的經費,每5年做一次項目評估,以確定項目是否繼續開展。
獨特程序處理惡行
20世紀70年代後,虐待兒童問題引起美國社會的高度重視。美國開展了鼓勵對虐待和忽視兒童的可疑情況進行舉報的運動,法庭對舉報也努力作出回應。
目前,美國包括全部50個州、哥倫比亞地區、附屬群島等都有這樣的法律條款,要求保育、中小學教育、心理咨詢師、醫生、執法和社會工作者等與兒童相關的職業人員若是懷疑存在「可能的孩子虐待和忽視」的話,必須馬上舉報,若是知情不報的話會被指控犯罪。
同時,在美國還設立了一條專門的舉報熱線,接受任何知情者的舉報,這也就意味著有大量的人群會參與其中,所以各州需要僱傭和培訓許多有技巧的人來接待兒童虐待和忽視的舉報、調查案子和為兒童和家庭提供服務。
在美國,接受報告和作出反應主要是由兒童福利局承擔。不僅如此,兒童福利局還會介入以後的各步相關程序中,直到案件結束兒童得到合適安置。兒童福利局是一個政府職能部門,在兒童處於危險中時,他們有權迅速採取行動以保護兒童;也可以在兒童被不當對待或忽視但是沒有現實危險時,為兒童的利益向法院提起訴訟。
熱線打進兒童福利局後,會有專門人員接聽並作答復。負責接聽舉報的接線員在聽完報告後必須作出兩方面的重大決定:第一是否將該案提交給負責調查的機構,將舉報選入可信舉報,或乾脆將其列入可信舉報之外;第二舉報的事實是否需要進一步調查,是否需要採取應急行動。
如果接線員認為報告符合介入標准,便會將案件轉給調查員。為了保證作出正確決定,調查員一般都具有社工專業背景。如果社工感覺兒童在家中正面臨緊急危險,兒童將被暫時放到兒童福利局照料。
調查結束後,社工對兒童家庭風險狀況進行評估後,有三種選擇:終結案件、提供服務、提起兒童虐待與忽視訴訟。
兒童福利局查明虐待和忽視的行為有足夠的證據就可以提交法院審理,法官會首先召開聽證會,用法律來為孩子選擇未來的生活。如果法院判決孩子父母的監護權被剝奪後,兒童福利局會暫時接手照料並著手尋找一個合適的家庭來收養這個孩子。
這一階段就是對被虐待和忽視兒童的家庭外照料,一般是由寄養家庭照顧,雖然大多數遷離家中的受虐待和忽視的兒童被送入寄養家庭,但也有些兒童被安置在集體照顧中。在兒童保護機構盡力為兒童選擇寄養家庭的同時,他們可能臨時組建集體家庭。政府對庇護所和居住照顧進行必要的監察和監督。
在美國,如果州不將案子起訴到法院,則兒童不能遷離家中很長時間。當政府把一個兒童被虐待和忽視的案子起訴到法院後,法院可以決定這個兒童是否繼續處於寄養照顧中。法院還可以限定在什麼時候、在什麼情況下父母可以看望他們的孩子。當孩子仍然處於寄養照顧中時,將有一系列的庭審。法院將保留這個案子直到兒童回到家中並且被認為安全時,或者直到兒童被永久地安置在一個新的安全的家中。
在已證明父母虐待或忽視了兒童之後,法院有權向孩子的父母發布命令。例如,法院有權命令虐待的父母一方搬出家中,而孩子和另一方父或母留在家中。在美國,這使得許多孩子有可能和他們的父母生活在一起而不是被送入寄養照顧。法院還有權命令虐待或忽視兒童的父母接受審查評估。
⑩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的工作內容
1、義務法律咨詢
中心設有兩部咨詢熱線,同時通過來信、來訪和網路等途徑,面向社會,為廣大未成年人、家長、親屬、教師等直接提供義務法律咨詢。
2、法律援助
對家庭經濟困難、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典型未成年人案件提供法律援助。
3、未成年人法學研究
截至2005年,中心共出版叢書30餘本,其中21本獲「司法部金劍文化工程獎」。中心還參與了很多重大未成年人法學研究課題,如2003年完成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的委託的「中國兒童立法體系的研究」的課題,2004年完成國家人口與計劃生育委員會「女童保護法律制度研究」課題等。中心律師還撰寫了大量專題報告、論文,被多家報紙、期刊轉載。
4、推動、參與立法
為了讓更多的未成年人權利得到保護,中心一直積極推動和參與立法工作,包括深度參與《北京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的修訂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修改。
5、普法宣傳
中心通過法律培訓、接受媒體采訪、中國青少年維權中心網站、《中國律師與未成年人權益保障》內刊等各種形式,積極、有效地向社會宣傳未成年人保護的理念與知識。
6、推動律師參與未成年人權利保護工作
在全國律協支持下, 中心推動各省律協成立未成年人保護專業委員會(下簡稱未保委),並發起成立了「中國律師未成年人保護志願協作網」。截至2006年9月底,已有25個省(區、市)律協成立未保委,志願律師發展近5000名,很多律師已經在當地未成年人權益保護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