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出口商品檢驗行政法規是什麼
❶ 中國第一部關於進出口商品檢驗的法律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
(1989年2月21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根據2002年4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的決定》修正)
目 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進口商品的檢驗
第三章 出口商品的檢驗
第四章 監督管理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六章 附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進出口商品檢驗工作,規范進出口商品檢驗行為,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進出口貿易有關各方的合法權益,促進對外經濟貿易關系的順利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國務院設立進出口商品檢驗部門(以下簡稱國家商檢部門),主管全國進出口商品檢驗工作。國家商檢部門設在各地的進出口商品檢驗機構(以下簡稱商檢機構)管理所轄地區的進出口商品檢驗工作。
第三條 商檢機構和經國家商檢部門許可的檢驗機構,依法對進出口商品實施檢驗。
第四條 進出口商品檢驗應當根據保護人類健康和安全、保護動物或者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護環境、防止欺詐行為、維護國家安全的原則,由國家商檢部門制定、調整必須實施檢驗的進出口商品目錄(以下簡稱目錄)並公布實施。
第五條 列入目錄的進出口商品,由商檢機構實施檢驗。
前款規定的進口商品未經檢驗的,不準銷售、使用;前款規定的出口商品未經檢驗合格的,不準出口。
本條第一款規定的進出口商品,其中符合國家規定的免予檢驗條件的,由收貨人或者發貨人申請,經國家商檢部門審查批准,可以免予檢驗。
第六條 必須實施的進出口商品檢驗,是指確定列入目錄的進出口商品是否符合國家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的合格評定活動。
合格評定程序包括:抽樣、檢驗和檢查;評估、驗證和合格保證;注冊、認可和批准以及各項的組合。
第七條 列入目錄的進出口商品,按照國家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進行檢驗;尚未制定國家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的,應當依法及時制定,未制定之前,可以參照國家商檢部門指定的國外有關標准進行檢驗。
第八條 經國家商檢部門許可的檢驗機構,可以接受對外貿易關系人或者外國檢驗機構的委託,辦理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業務。
第九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由其他檢驗機構實施檢驗的進出口商品或者檢驗項目,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第十條 國家商檢部門和商檢機構應當及時收集和向有關方面提供進出口商品檢驗方面的信息。
國家商檢部門和商檢機構的工作人員在履行進出口商品檢驗的職責中,對所知悉的商業秘密負有保密義務。
第二章 進口商品的檢驗
第十一條 本法規定必須經商檢機構檢驗的進口商品的收貨人或者其代理人,應當向報關地的商檢機構報檢。海關憑商檢機構簽發的貨物通關證明驗放。
第十二條 本法規定必須經商檢機構檢驗的進口商品的收貨人或者其代理人,應當在商檢機構規定的地點和期限內,接受商檢機構對進口商品的檢驗。商檢機構應當在國家商檢部門統一規定的期限內檢驗完畢,並出具檢驗證單。
第十三條 本法規定必須經商檢機構檢驗的進口商品以外的進口商品的收貨人,發現進口商品質量不合格或者殘損短缺,需要由商檢機構出證索賠的,應當向商檢機構申請檢驗出證。
第十四條 對重要的進口商品和大型的成套設備,收貨人應當依據對外貿易合同約定在出口國裝運前進行預檢驗、監造或者監裝,主管部門應當加強監督;商檢機構根據需要可以派出檢驗人員參加。
❷ 我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工作有哪些主要的法律依據
國家質檢總局主要依據以下法律法規履行出入境檢驗檢疫職責:
《中華內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容商品檢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貨物原產地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細則》、《國際航行船舶進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口岸檢查辦法》、《國務院關於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等。此外,國家質檢總局的局令、公告等部門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也具有法律強制力。
❸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的法規內容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以下簡稱商檢法)的規定,制定本條例。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簡稱國家質檢總局)主管全國進出口商品檢驗工作。國家質檢總局設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進出口商品的口岸、集散地的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及其分支機構(以下簡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管理所負責地區的進出口商品檢驗工作。第三條國家質檢總局應當依照商檢法第四條規定,制定、調整必須實施檢驗的進出口商品目錄(以下簡稱目錄)並公布實施。目錄應當至少在實施之日30日前公布;在緊急情況下,應當不遲於實施之日公布。國家質檢總局制定、調整目錄時,應當徵求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海關總署等有關方面的意見。第四條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對列入目錄的進出口商品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須經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檢驗的其他進出口商品實施檢驗(以下稱法定檢驗)。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對法定檢驗以外的進出口商品,根據國家規定實施抽查檢驗。第五條進出口葯品的質量檢驗、計量器具的量值檢定、鍋爐壓力容器的安全監督檢驗、船舶(包括海上平台、主要船用設備及材料)和集裝箱的規范檢驗、飛機(包括飛機發動機、機載設備)的適航檢驗以及核承壓設備的安全檢驗等項目,由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機構實施檢驗。第六條進出境的樣品、禮品、暫准進出境的貨物以及其他非貿易性物品,免予檢驗。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列入目錄的進出口商品符合國家規定的免予檢驗條件的,由收貨人、發貨人或者生產企業申請,經國家質檢總局審查批准,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免予檢驗。免予檢驗的具體辦法,由國家質檢總局商有關部門制定。第七條法定檢驗的進出口商品,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依照商檢法第七條規定實施檢驗。國家質檢總局根據進出口商品檢驗工作的實際需要和國際標准,可以制定進出口商品檢驗方法的技術規范和標准。進出口商品檢驗依照或者參照的技術規范、標准以及檢驗方法的技術規范和標准,應當至少在實施之日6個月前公布;在緊急情況下,應當不遲於實施之日公布。第八條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根據便利對外貿易的需要,對進出口企業實施分類管理,並按照根據國際通行的合格評定程序確定的檢驗監管方式,對進出口商品實施檢驗。第九條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對進出口商品實施檢驗的內容,包括是否符合安全、衛生、健康、環境保護、防止欺詐等要求以及相關的品質、數量、重量等項目。第十條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依照商檢法的規定,對實施許可制度和國家規定必須經過認證的進出口商品實行驗證管理,查驗單證,核對證貨是否相符。實行驗證管理的進出口商品目錄,由國家質檢總局商有關部門後制定、調整並公布。第十一條進出口商品的收貨人或者發貨人可以自行辦理報檢手續,也可以委託代理報檢企業辦理報檢手續;採用快件方式進出口商品的,收貨人或者發貨人應當委託出入境快件運營企業辦理報檢手續。第十二條進出口商品的收貨人或者發貨人辦理報檢手續,應當依法向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備案。第十三條代理報檢企業接受進出口商品的收貨人或者發貨人的委託,以委託人的名義辦理報檢手續的,應當向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提交授權委託書,遵守本條例對委託人的各項規定;以自己的名義辦理報檢手續的,應當承擔與收貨人或者發貨人相同的法律責任。出入境快件運營企業接受進出口商品的收貨人或者發貨人的委託,應當以自己的名義辦理報檢手續,承擔與收貨人或者發貨人相同的法律責任。委託人委託代理報檢企業、出入境快件運營企業辦理報檢手續的,應當向代理報檢企業、出入境快件運營企業提供所委託報檢事項的真實情況;代理報檢企業、出入境快件運營企業接受委託人的委託辦理報檢手續的,應當對委託人所提供情況的真實性進行合理審查。第十四條國家質檢總局建立進出口商品風險預警機制,通過收集進出口商品檢驗方面的信息,進行風險評估,確定風險的類型,採取相應的風險預警措施及快速反應措施。國家質檢總局和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應當及時向有關方面提供進出口商品檢驗方面的信息。第十五條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和阻撓。
第二章進口商品的檢驗
第十六條法定檢驗的進口商品的收貨人應當持合同、發票、裝箱單、提單等必要的憑證和相關批准文件,向海關報關地的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報檢;海關放行後20日內,收貨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第十八條的規定,向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申請檢驗。法定檢驗的進口商品未經檢驗的,不準銷售,不準使用。進口實行驗證管理的商品,收貨人應當向海關報關地的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申請驗證。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按照國家質檢總局的規定實施驗證。第十七條法定檢驗的進口商品、實行驗證管理的進口商品,海關憑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簽發的貨物通關單辦理海關通關手續。第十八條法定檢驗的進口商品應當在收貨人報檢時申報的目的地檢驗。大宗散裝商品、易腐爛變質商品、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以及已發生殘損、短缺的商品,應當在卸貨口岸檢驗。對前兩款規定的進口商品,國家質檢總局可以根據便利對外貿易和進出口商品檢驗工作的需要,指定在其他地點檢驗。第十九條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法定檢驗的進口商品經檢驗,涉及人身財產安全、健康、環境保護項目不合格的,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責令當事人銷毀,或者出具退貨處理通知單並書面告知海關,海關憑退貨處理通知單辦理退運手續;其他項目不合格的,可以在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的監督下進行技術處理,經重新檢驗合格的,方可銷售或者使用。當事人申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出證的,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應當及時出證。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對檢驗不合格的進口成套設備及其材料,簽發不準安裝使用通知書。經技術處理,並經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重新檢驗合格的,方可安裝使用。第二十條法定檢驗以外的進口商品,經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抽查檢驗不合格的,依照本條例第十九條的規定處理。實行驗證管理的進口商品,經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驗證不合格的,參照本條例第十九條的規定處理或者移交有關部門處理。法定檢驗以外的進口商品的收貨人,發現進口商品質量不合格或者殘損、短缺,申請出證的,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或者其他檢驗機構應當在檢驗後及時出證。第二十一條對屬於法定檢驗范圍內的關系國計民生、價值較高、技術復雜的以及其他重要的進口商品和大型成套設備,應當按照對外貿易合同約定監造、裝運前檢驗或者監裝。收貨人保留到貨後最終檢驗和索賠的權利。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可以根據需要派出檢驗人員參加或者組織實施監造、裝運前檢驗或者監裝。第二十二條國家對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的國外供貨商、國內收貨人實行注冊登記制度,國外供貨商、國內收貨人在簽訂對外貿易合同前,應當取得國家質檢總局或者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的注冊登記。國家對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實行裝運前檢驗制度,進口時,收貨人應當提供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或者檢驗機構出具的裝運前檢驗證書。對價值較高,涉及人身財產安全、健康、環境保護項目的高風險進口舊機電產品,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實施裝運前檢驗,進口時,收貨人應當提供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或者檢驗機構出具的裝運前檢驗證書。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國家允許進口的舊機電產品到貨後,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依法實施檢驗。第二十三條進口機動車輛到貨後,收貨人憑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簽發的進口機動車輛檢驗證單以及有關部門簽發的其他單證向車輛管理機關申領行車牌證。在使用過程中發現有涉及人身財產安全的質量缺陷的,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應當及時作出相應處理。
第三章出口商品的檢驗
第二十四條法定檢驗的出口商品的發貨人應當在國家質檢總局統一規定的地點和期限內,持合同等必要的憑證和相關批准文件向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報檢。法定檢驗的出口商品未經檢驗或者經檢驗不合格的,不準出口。出口商品應當在商品的生產地檢驗。國家質檢總局可以根據便利對外貿易和進出口商品檢驗工作的需要,指定在其他地點檢驗。出口實行驗證管理的商品,發貨人應當向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申請驗證。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按照國家質檢總局的規定實施驗證。第二十五條在商品生產地檢驗的出口商品需要在口岸換證出口的,由商品生產地的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按照規定簽發檢驗換證憑單。發貨人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內持檢驗換證憑單和必要的憑證,向口岸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申請查驗。經查驗合格的,由口岸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簽發貨物通關單。第二十六條法定檢驗的出口商品、實行驗證管理的出口商品,海關憑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簽發的貨物通關單辦理海關通關手續。第二十七條法定檢驗的出口商品經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檢驗或者經口岸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查驗不合格的,可以在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的監督下進行技術處理,經重新檢驗合格的,方准出口;不能進行技術處理或者技術處理後重新檢驗仍不合格的,不準出口。第二十八條法定檢驗以外的出口商品,經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抽查檢驗不合格的,依照本條例第二十七條的規定處理。實行驗證管理的出口商品,經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驗證不合格的,參照本條例第二十七條的規定處理或者移交有關部門處理。第二十九條出口危險貨物包裝容器的生產企業,應當向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申請包裝容器的性能鑒定。包裝容器經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鑒定合格並取得性能鑒定證書的,方可用於包裝危險貨物。出口危險貨物的生產企業,應當向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申請危險貨物包裝容器的使用鑒定。使用未經鑒定或者經鑒定不合格的包裝容器的危險貨物,不準出口。第三十條對裝運出口的易腐爛變質食品、冷凍品的集裝箱、船艙、飛機、車輛等運載工具,承運人、裝箱單位或者其代理人應當在裝運前向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申請清潔、衛生、冷藏、密固等適載檢驗。未經檢驗或者經檢驗不合格的,不準裝運。
第四章監督管理
第三十一條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根據便利對外貿易的需要,可以對列入目錄的出口商品進行出廠前的質量監督管理和檢驗。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進行出廠前的質量監督管理和檢驗的內容,包括對生產企業的質量保證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對出口商品進行出廠前的檢驗。第三十二條國家對進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實施衛生注冊登記管理。獲得衛生注冊登記的出口食品生產企業,方可生產、加工、儲存出口食品。獲得衛生注冊登記的進出口食品生產企業生產的食品,方可進口或者出口。實施衛生注冊登記管理的進口食品生產企業,應當按照規定向國家質檢總局申請衛生注冊登記。實施衛生注冊登記管理的出口食品生產企業,應當按照規定向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申請衛生注冊登記。出口食品生產企業需要在國外衛生注冊的,依照本條第三款規定進行衛生注冊登記後,由國家質檢總局統一對外辦理。第三十三條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根據需要,對檢驗合格的進出口商品加施商檢標志,對檢驗合格的以及其他需要加施封識的進出口商品加施封識。具體辦法由國家質檢總局制定。第三十四條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按照有關規定對檢驗的進出口商品抽取樣品。驗余的樣品,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應當通知有關單位在規定的期限內領回;逾期不領回的,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處理。第三十五條進出口商品的報檢人對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作出的檢驗結果有異議的,可以自收到檢驗結果之日起15日內,向作出檢驗結果的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或者其上級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以至國家質檢總局申請復驗,受理復驗的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或者國家質檢總局應當自收到復驗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復驗結論。技術復雜,不能在規定期限內作出復驗結論的,經本機構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但是延長期限最多不超過30日。第三十六條國家質檢總局或者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根據進出口商品檢驗工作的需要,可以指定符合規定資質條件的國內外檢測機構承擔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委託的進出口商品檢測。被指定的檢測機構經檢查不符合規定要求的,國家質檢總局或者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可以取消指定。第三十七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從事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業務的檢驗機構,應當依法辦理工商登記,並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章規定的注冊資本、技術能力等條件,經國家質檢總局和有關主管部門審核批准,獲得許可,方可接受委託辦理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業務。
第三十八條對檢驗機構的檢驗鑒定業務活動有異議的,可以向國家質檢總局或者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投訴。第三十九條國家質檢總局、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實施監督管理或者對涉嫌違反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律、行政法規的行為進行調查,有權查閱、復制當事人的有關合同、發票、賬簿以及其他有關資料。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對有根據認為涉及人身財產安全、健康、環境保護項目不合格的進出口商品,經本機構負責人批准,可以查封或者扣押,但海關監管貨物除外。第四十條國家質檢總局、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應當根據便利對外貿易的需要,採取有效措施,簡化程序,方便進出口。辦理進出口商品報檢、檢驗、鑒定等手續,符合條件的,可以採用電子數據文件的形式。第四十一條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簽發出口貨物普惠制原產地證明、區域性優惠原產地證明、專用原產地證明。出口貨物一般原產地證明的簽發,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第四十二條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對進出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貨物以及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商品的檢驗管理,由國家質檢總局商海關總署另行制定辦法。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三條擅自銷售、使用未報檢或者未經檢驗的屬於法定檢驗的進口商品,或者擅自銷售、使用應當申請進口驗證而未申請的進口商品的,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沒收違法所得,並處商品貨值金額5%以上20%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四十四條擅自出口未報檢或者未經檢驗的屬於法定檢驗的出口商品,或者擅自出口應當申請出口驗證而未申請的出口商品的,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沒收違法所得,並處商品貨值金額5%以上20%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四十五條銷售、使用經法定檢驗、抽查檢驗或者驗證不合格的進口商品,或者出口經法定檢驗、抽查檢驗或者驗證不合格的商品的,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責令停止銷售、使用或者出口,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銷售、使用或者出口的商品,並處違法銷售、使用或者出口的商品貨值金額等值以上3倍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四十六條進出口商品的收貨人、發貨人、代理報檢企業或者出入境快件運營企業、報檢人員不如實提供進出口商品的真實情況,取得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的有關證單,或者對法定檢驗的進出口商品不予報檢,逃避進出口商品檢驗的,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沒收違法所得,並處商品貨值金額5%以上20%以下罰款。進出口商品的收貨人或者發貨人委託代理報檢企業、出入境快件運營企業辦理報檢手續,未按照規定向代理報檢企業、出入境快件運營企業提供所委託報檢事項的真實情況,取得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的有關證單的,對委託人依照前款規定予以處罰。代理報檢企業、出入境快件運營企業、報檢人員對委託人所提供情況的真實性未進行合理審查或者因工作疏忽,導致騙取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有關證單的結果的,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對代理報檢企業、出入境快件運營企業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第四十七條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檢驗證單、印章、標志、封識、貨物通關單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檢驗證單、印章、標志、封識、貨物通關單,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商品貨值金額等值以下罰款。第四十八條擅自調換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抽取的樣品或者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檢驗合格的進出口商品的,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並處商品貨值金額10%以上50%以下罰款。第四十九條進口或者出口國家實行衛生注冊登記管理而未獲得衛生注冊登記的生產企業生產的食品的,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責令停止進口或者出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商品貨值金額10%以上50%以下罰款。已獲得衛生注冊登記的進出口食品生產企業,經檢查不符合規定要求的,由國家質檢總局或者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責令限期整改;整改仍未達到規定要求或者有其他違法行為,情節嚴重的,吊銷其衛生注冊登記證書。第五十條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國外供貨商、國內收貨人未取得注冊登記,或者未進行裝運前檢驗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責令退貨;情節嚴重的,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並處1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款。已獲得注冊登記的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的國外供貨商、國內收貨人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情節嚴重的,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撤銷其注冊登記。進口國家允許進口的舊機電產品未按照規定進行裝運前檢驗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退貨;情節嚴重的,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並處100萬元以下罰款。第五十一條提供或者使用未經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鑒定的出口危險貨物包裝容器的,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處10萬元以下罰款。提供或者使用經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鑒定不合格的包裝容器裝運出口危險貨物的,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處20萬元以下罰款。第五十二條提供或者使用未經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適載檢驗的集裝箱、船艙、飛機、車輛等運載工具裝運易腐爛變質食品、冷凍品出口的,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處10萬元以下罰款。提供或者使用經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檢驗不合格的集裝箱、船艙、飛機、車輛等運載工具裝運易腐爛變質食品、冷凍品出口的,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處20萬元以下罰款。第五十三條擅自調換、損毀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加施的商檢標志、封識的,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處5萬元以下罰款。第五十四條從事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業務的檢驗機構超出其業務范圍,或者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擾亂檢驗鑒定秩序的,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10萬元以下罰款,國家質檢總局或者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可以暫停其6個月以內檢驗鑒定業務;情節嚴重的,由國家質檢總局吊銷其檢驗鑒定資格證書。第五十五條代理報檢企業、出入境快件運營企業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擾亂報檢秩序的,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處10萬元以下罰款,國家質檢總局或者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可以暫停其6個月以內代理報檢業務。第五十六條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故意刁難當事人的,徇私舞弊,偽造檢驗結果的,或者玩忽職守,延誤檢驗出證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違反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簽發出口貨物原產地證明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沒收違法所得;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五十七條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對沒收的商品依法予以處理所得價款、沒收的違法所得、收繳的罰款,全部上繳國庫。
第六章附則
第五十八條當事人對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國家質檢總局作出的復驗結論不服,或者對國家質檢總局、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作出的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處罰決定,又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處罰決定的機構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第五十九條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實施法定檢驗、經許可的檢驗機構辦理檢驗鑒定業務,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收取費用。第六十條本條例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1992年10月7日國務院批准、1992年10月23日原國家進出口商品檢驗局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同時廢止。
❹ 進出口商品法定檢驗定義及其包含的內容是什麼
進出口商品檢驗包括強制性的法定檢驗和憑申請辦理的委託檢驗。前者是一種行政執法行為,後者屬於民事性質。
所謂法定檢驗,是指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對列入《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實施檢驗檢疫的進出口商品目錄》內的進出口商品,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必須經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檢驗的其他進出口商品實施的檢驗。
無論是法定檢驗還是根據商業委託合同、協議實施的進出口商品檢驗,其業務范圍很廣,按檢驗項目來分主要包括以下業務:
1.品質檢驗
2.數量、重量檢驗
3.包裝檢驗
4.安全性能檢驗
5.衛生檢驗
6.與進出口商品有關的外商投資財產的價值、品種、質量、數量和損失鑒定
7.船舶、集裝箱等運載工具裝運技術條件鑒定
8.殘損鑒定
9.集裝箱貨物檢驗
10.其他鑒定業務
上述第2項和第6至10項在我國習慣上稱為進出口商品鑒定業務,在過去曾稱對外貿易公證鑒定。品質檢驗、安全性能檢驗、衛生檢驗等主要通過樣品抽取、樣品制備、實驗室檢測等工作步驟和程序完成的則是檢驗檢測的主要內容。
❺ 什麼叫商檢需要什麼東西!為什麼要商檢
1、由商檢機構出單證明貨物經檢驗符合怎樣的品質和數量,買家憑借出具的商檢單可以了解到貨物的品質是否與其需求的一致,商檢有時會列為議付單據之一。
2、商檢需要根據申報商檢的貨物價值來收取費用。進口檢驗檢疫費用是貨值的萬分之八,出口目前不收費。定價依據是用於進口報關的發票上顯示的貨值。
3、商檢的目的是檢驗是否達標。進出口商品實施檢驗的內容,包括商品的質量、規格、數量、重量、包裝以及是否符合安全、衛生要求。
(5)中國進出口商品檢驗行政法規是什麼擴展閱讀:
需要商檢的貨物,可以分為幾類:
1、客戶需要商檢的:客戶為保證自己收到的貨和合同訂立的一致,會要求你辦理商檢並出具商檢單。
2、中國需要法檢貨物:出口貨物有些國家規定必須在出口前作商檢。
3、進口國需要法檢的貨物:進口國可能對某些中國出口的貨物規定必須檢驗。檢驗可能可以在中國進行,也可能要在進口地進行。
❻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的內容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進口商品的檢驗
第三章 出口商品的檢驗
第四章 監督管理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進出口商品檢驗工作,規范進出口商品檢驗行為,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進出口貿易有關各方的合法權益,促進對外經濟貿易關系的順利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國務院設立進出口商品檢驗部門(以下簡稱國家商檢部門),主管全國進出口商品檢驗工作。國家商檢部門設在各地的進出口商品檢驗機構(以下簡稱商檢機構)管理所轄地區的進出口商品檢驗工作。
第三條商檢機構和經國家商檢部門許可的檢驗機構,依法對進出口商品實施檢驗。
第四條進出口商品檢驗應當根據保護人類健康和安全、保護動物或者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護環境、防止欺詐行為、維護國家安全的原則,由國家商檢部門制定、調整必須實施檢驗的進出口商品目錄(以下簡稱目錄)並公布實施。
第五條列入目錄的進出口商品,由商檢機構實施檢驗。
前款規定的進口商品未經檢驗的,不準銷售、使用;前款規定的出口商品未經檢驗合格的,不準出口。
本條第一款規定的進出口商品,其中符合國家規定的免予檢驗條件的,由收貨人或者發貨人申請,經國家商檢部門審查批准,可以免予檢驗。
第六條必須實施的進出口商品檢驗,是指確定列入目錄的進出口商品是否符合國家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的合格評定活動。
合格評定程序包括:抽樣、檢驗和檢查;評估、驗證和合格保證;注冊、認可和批准以及各項的組合。
第七條列入目錄的進出口商品,按照國家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進行檢驗;尚未制定國家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的,應當依法及時制定,未制定之前,可以參照國家商檢部門指定的國外有關標准進行檢驗。
第八條經國家商檢部門許可的檢驗機構,可以接受對外貿易關系人或者外國檢驗機構的委託,辦理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業務。
第九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由其他檢驗機構實施檢驗的進出口商品或者檢驗項目,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第十條國家商檢部門和商檢機構應當及時收集和向有關方面提供進出口商品檢驗方面的信息。
國家商檢部門和商檢機構的工作人員在履行進出口商品檢驗的職責中,對所知悉的商業秘密負有保密義務。 第十一條本法規定必須經商檢機構檢驗的進口商品的收貨人或者其代理人,應當向報關地的商檢機構報檢。海關憑商檢機構簽發的貨物通關證明驗放。
第十二條本法規定必須經商檢機構檢驗的進口商品的收貨人或者其代理人,應當在商檢機構規定的地點和期限內,接受商檢機構對進口商品的檢驗。商檢機構應當在國家商檢部門統一規定的期限內檢驗完畢,並出具檢驗證單。
第十三條本法規定必須經商檢機構檢驗的進口商品以外的進口商品的收貨人,發現進口商品質量不合格或者殘損短缺,需要由商檢機構出證索賠的,應當向商檢機構申請檢驗出證。
第十四條對重要的進口商品和大型的成套設備,收貨人應當依據對外貿易合同約定在出口國裝運前進行預檢驗、監造或者監裝,主管部門應當加強監督;商檢機構根據需要可以派出檢驗人員參加。 第十五條本法規定必須經商檢機構檢驗的出口商品的發貨人或者其代理人,應當在商檢機構規定的地點和期限內,向商檢機構報檢。商檢機構應當在國家商檢部門統一規定的期限內檢驗完畢,並出具檢驗證單。
對本法規定必須實施檢驗的出口商品,海關憑商檢機構簽發的貨物通關證明驗放。
第十六條經商檢機構檢驗合格發給檢驗證單的出口商品,應當在商檢機構規定的期限內報關出口;超過期限的,應當重新報檢。
第十七條為出口危險貨物生產包裝容器的企業,必須申請商檢機構進行包裝容器的性能鑒定。生產出口危險貨物的企業,必須申請商檢機構進行包裝容器的使用鑒定。使用未經鑒定合格的包裝容器的危險貨物,不準出口。
第十八條對裝運出口易腐爛變質食品的船艙和集裝箱,承運人或者裝箱單位必須在裝貨前申請檢驗。未經檢驗合格的,不準裝運。 第十九條商檢機構對本法規定必須經商檢機構檢驗的進出口商品以外的進出口商品,根據國家規定實施抽查檢驗。
國家商檢部門可以公布抽查檢驗結果或者向有關部門通報抽查檢驗情況。
第二十條商檢機構根據便利對外貿易的需要,可以按照國家規定對列入目錄的出口商品進行出廠前的質量監督管理和檢驗。
第二十一條為進出口貨物的收發貨人辦理報檢手續的代理人辦理報檢手續時應當向商檢機構提交授權委託書。
第二十二條國家商檢部門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通過考核,許可符合條件的國內外檢驗機構承擔委託的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業務。
第二十三條國家商檢部門和商檢機構依法對經國家商檢部門許可的檢驗機構的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業務活動進行監督,可以對其檢驗的商品抽查檢驗。
第二十四條國家商檢部門根據國家統一的認證制度,對有關的進出口商品實施認證管理。
第二十五條商檢機構可以根據國家商檢部門同外國有關機構簽訂的協議或者接受外國有關機構的委託進行進出口商品質量認證工作,准許在認證合格的進出口商品上使用質量認證標志。
第二十六條商檢機構依照本法對實施許可制度的進出口商品實行驗證管理,查驗單證,核對證貨是否相符。
第二十七條商檢機構根據需要,對檢驗合格的進出口商品,可以加施商檢標志或者封識。
第二十八條進出口商品的報檢人對商檢機構作出的檢驗結果有異議的,可以向原商檢機構或者其上級商檢機構以至國家商檢部門申請復驗,由受理復驗的商檢機構或者國家商檢部門及時作出復驗結論。
第二十九條當事人對商檢機構、國家商檢部門作出的復驗結論不服或者對商檢機構作出的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三十條國家商檢部門和商檢機構履行職責,必須遵守法律,維護國家利益,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嚴格執法,接受監督。
國家商檢部門和商檢機構應當根據依法履行職責的需要,加強隊伍建設,使商檢工作人員具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商檢工作人員應當定期接受業務培訓和考核,經考核合格,方可上崗執行職務。
商檢工作人員必須忠於職守,文明服務,遵守職業道德,不得濫用職權,謀取私利。
第三十一條國家商檢部門和商檢機構應當建立健全內部監督制度,對其工作人員的執法活動進行監督檢查。
商檢機構內部負責受理報檢、檢驗、出證放行等主要崗位的職責許可權應當明確,並相互分離、相互制約。
第三十二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均有權對國家商檢部門、商檢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違紀行為進行控告、檢舉。收到控告、檢舉的機關應當依法按照職責分工及時查處,並為控告人、檢舉人保密。 第三十三條違反本法規定,將必須經商檢機構檢驗的進口商品未報經檢驗而擅自銷售或者使用的,或者將必須經商檢機構檢驗的出口商品未報經檢驗合格而擅自出口的,由商檢機構沒收違法所得,並處貨值金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四條違反本法規定,未經國家商檢部門許可,擅自從事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業務的,由商檢機構責令停止非法經營,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五條進口或者出口屬於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或者以不合格進出口商品冒充合格進出口商品的,由商檢機構責令停止進口或者出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貨值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六條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商檢單證、印章、標志、封識、質量認證標志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商檢機構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貨值金額等值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七條國家商檢部門、商檢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本法規定,泄露所知悉的商業秘密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國家商檢部門、商檢機構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故意刁難的,徇私舞弊,偽造檢驗結果的,或者玩忽職守,延誤檢驗出證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九條 商檢機構和其他檢驗機構依照本法的規定實施檢驗和辦理檢驗鑒定業務,依照國家有關規定收取費用。
第四十條 國務院根據本法制定實施條例。
第四十一條 本法自2013年6月29日起施行。
❼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的修改
(1989年8月21日國家商檢局發布)
為了加強進出口商品報驗管理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的有關條款,特製定本規定。
第一條 報驗單位
一、有進出口經營權的國內企業;
二、進口商品收貨人或其代理人;
三、出口商品生產企業;
四、對外貿易關系人;
五、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和外商獨資企業;
六、國外企業、商社常駐中國代表機構等。
第二條 報驗范圍
一、《種類表》內的進出口商品;
二、出口食品衛生檢驗和檢疫,以及出口動物產品的檢疫;
三、出口危險品包裝容器的性能鑒定和使用鑒定;
四、裝運出口易腐爛變質食品的船艙、集裝箱等;
五、其它法律或者行政法規規定必須經商檢機構檢驗的進出口商品;
六、我國與進口國主管部門協定必須憑我國商檢機構證書方准進口的商品;
七、對外貿易合同、信用證規定由商檢機構檢驗出證的商品;
八、對外貿易關系人申請的鑒定業務;
九、委託檢驗業務。
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商檢機構一般不予受理報驗:
一、應施檢驗的出口商品,未經檢驗已裝運出口的;
二、按分工規定,不屬商檢工作范圍的。
第三條 報驗時必須提供的單證
一、進口商品報驗時,報驗人應提供外貿合同、國外發票、提單、裝箱單和進口貨物到貨通知單等有關單證;
申請進口商品品質檢驗的還應提供國外品質證書,使用說明及有關標准和技術資料,憑樣成交的,須加附成交樣品;
申請殘損鑒定的還應提供理貨殘損單、鐵路商務記錄、空運事故記錄或海事報告等證明貨損情況的有關單證;
申請重(數)量鑒定的還應提供重量明細單,理貨清單等;
進口商品經收、用貨部門驗收或其它單位檢驗的,應加附有關驗收記錄、重量明細單或檢驗結果報告單等。
二、出口商品報驗時,報驗人應提供外貿合同(確認書),信用證以及有關單證函電等。憑樣成交的應提供買賣雙方確認 的樣品。申請預驗的商品,應提供必要的檢驗依據;
經本地區預驗的商品需在本地區換證出口時,應加附由該局簽發的預驗結果單;
經其它商檢機構檢驗的商品,必須加附發運地商檢機構簽發的出口商品檢驗換證憑單正本。
凡必須向商檢機構辦理衛生注冊及出口質量許可證的商品,必須交附商檢機構簽發的衛生注冊證書、廠檢合格單或出口質 量許可證。
冷凍、水產、畜產品和罐頭食品等須辦理衛生證時,必須交附商檢機構簽發的衛生注冊證書及廠檢合格單。
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將第二十一條修改為:「為進出口貨物的收發貨人辦理報檢手續的代理人辦理報檢手續時應當向商檢機構提交授權委託書。」
❽ 進口產品必須標注中國的國家標准(如有)嗎,還是可直接標注生產國標准號,相關法規是什麼謝謝。
1、進口產品執行標准欄必須填寫生產國標准。
2、進口產品必須要有產品的出廠檢驗報告和出口國第三方的檢測報告。
3、如進口產品生產國標准還嚴於我們的國標,則執行出口國標准即可。
4、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
第七條 法定檢驗的進出口商品,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依照商檢法第七條規定實施檢驗。
國家質檢總局根據進出口商品檢驗工作的實際需要和國際標准,可以制定進出口商品檢驗方法的技術規范和標准。
進出口商品檢驗依照或者參照的技術規范、標准以及檢驗方法的技術規范和標准,應當至少在實施之日6個月前公布;在緊急情況下,應當不遲於實施之日公布。
(8)中國進出口商品檢驗行政法規是什麼擴展閱讀
我國進出口商品檢驗工作,主要有4個環節:接受報驗、抽樣、檢驗和簽發證書。
1、接受報驗:報驗是指對外貿易關系人向商檢機構報請檢驗。報驗時 需填寫「報驗申請單」,填明申請檢驗、鑒定工作項目和要求,同時提交對外所簽買賣合同,成交小樣及其他必要的資料。
2、抽樣:商檢機構接受報驗之後,及時派員赴貨物堆存地點進行現場檢驗、鑒定。抽樣時,要按照規定的方法和一定的比例,在貨物的不同部位抽取一定數量的、能代表全批貨物質量的樣品(標本)供檢驗之用。
3、檢驗:商檢機構接受報驗之後,認真研究申報的檢驗項目,確定檢驗內容,仔細審核合同(信用證)對品質、規格、包裝的規定,弄清檢驗的依據,確定檢驗標准、方法,然後抽樣檢驗,儀器分析檢驗;物理檢驗;感官檢驗;微生物檢驗等。
4、簽發證書:在出口方面,凡列入種類表內的出口商品,經商檢驗合格後簽發放行單(或在「出口貨物報關單」上加蓋放行章,以代替放行單)。
凡合同、信用證規定由商檢部門檢驗出證的,或國外要求簽檢證書的,根據規定簽發所需封面證書;不向國外提供證書的,只發放行單。種類表以外的出口商品,應由商檢機構檢驗的,經檢驗合格發給證書或放行單後,方可出運。
在進口方面,進口商品經檢驗後,分別簽發「檢驗情況通知單」或「檢驗證書」,供對外結算或索賠用。凡由收、用貨單位自行驗收的進口商品,如發現問題,供對外索賠用。對於驗收合格的,收、用貨單位應在索賠有效期內把驗收報告送商檢機構銷案。
❾ 進出口商品檢驗的報驗規定
第一條 報驗單位
一、有進出口經營權的國內企業;
二、進口商品收貨人或其代理人;
三、出口商品生產企業;
四、對外貿易關系人;
五、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和外商獨資企業;
六、國外企業、商社常駐中國代表機構等。
第二條 報驗范圍
一、《種類表》內的進出口商品;
二、出口食品衛生檢驗和檢疫,以及出口動物產品的檢疫;
三、出口危險品包裝容器的性能鑒定和使用鑒定;
四、裝運出口易腐爛變質食品的船艙、集裝箱等;
五、其它法律或者行政法規規定必須經商檢機構檢驗的進出口商品;
六、我國與進口國主管部門協定必須憑我國商檢機構證書方准進口的商品;
七、對外貿易合同、信用證規定由商檢機構檢驗出證的商品;
八、對外貿易關系人申請的鑒定業務;
九、委託檢驗業務。
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商檢機構一般不予受理報驗:
一、應施檢驗的出口商品,未經檢驗已裝運出口的;
二、按分工規定,不屬商檢工作范圍的。
第三條 報驗時必須提供的單證
一、進口商品報驗時,報驗人應提供外貿合同、國外發票、提單、裝箱單和進口貨物到貨通知單等有關單證;
申請進口商品品質檢驗的還應提供國外品質證書,使用說明及有關標准和技術資料,憑樣成交的,須加附成交樣品;
申請殘損鑒定的還應提供理貨殘損單、鐵路商務記錄、空運事故記錄或海事報告等證明貨損情況的有關單證;
申請重(數)量鑒定的還應提供重量明細單,理貨清單等;
進口商品經收、用貨部門驗收或其它單位檢驗的,應加附有關驗收記錄、重量明細單或檢驗結果報告單等。
二、出口商品報驗時,報驗人應提供外貿合同(確認書),信用證以及有關單證函電等。憑樣成交的應提供買賣雙方確認 的樣品。申請預驗的商品,應提供必要的檢驗依據;
經本地區預驗的商品需在本地區換證出口時,應加附由該局簽發的預驗結果單;
經其它商檢機構檢驗的商品,必須加附發運地商檢機構簽發的出口商品檢驗換證憑單正本。
凡必須向商檢機構辦理衛生注冊及出口質量許可證的商品,必須交附商檢機構簽發的衛生注冊證書、廠檢合格單或出口質 量許可證。
冷凍、水產、畜產品和罐頭食品等須辦理衛生證時,必須交附商檢機構簽發的衛生注冊證書及廠檢合格單。
❿ 法定商檢是哪些商品通過什麼來查貨物是否是法定商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規定,實施法定檢驗的范圍是指列入必須實施檢驗的進出口商品目錄(簡稱「目錄」)的進出口商品的檢驗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實施檢驗的進出口商品或者檢驗項目。
至於有哪些具體的商品,由於種類繁多,請參見目錄:
http://www.people.com.cn/zixun/flfgk/item/dwjjf/falv/6/6-2-25.html
關於「通過什麼來查貨物是否是法定商檢」,登陸中國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官網或海關信息網,輸入 HS CODE可以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