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維權勞動法

勞動維權勞動法

發布時間: 2022-03-21 17:36:56

㈠ 勞動維權

1、實習期的二個月:
(1)如果你還沒有拿到畢業證、還屬於在校學生的話:不能要求社保和雙倍工資。
(2)如果你已經有畢業證、只是公司在變相將試用期說成實習期:應視為試用期,試用《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只約定試用期的,約定無效,視為二個月固定期限合同,應為你交這兩個月的社保、並支付全部工作期間的加班費。

2、實習期滿後:2008年12月13日--2009年6月10日,「並未續簽」的,屬於形成事實勞動合同,應當自2009年1月13日至2009年6月10日止,支付你每月的雙倍工資。

3、「請問依據法律我能夠得到做少補償?」:
(1)不簽勞動合同的每月雙倍工資:自2008年12月13日--2009年6月10日。(如以實習的二個月時你還沒有畢業證分析)
(2)請求補交全部工作期間的社保(實習的二個月除外)
(3)索要加班費:加班時間應以每天工作不超過8小時計算,超過部分為加班:平時加班支付150%工資、休息日加班200%工資、國家法定節假日300%工資。

4、相關依據:
(1)《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第一款: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2)《勞動法》第三十六條 :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3)《勞動法》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4)《勞動法》第一百條 :用人單位無故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限期繳納;逾期不繳的,可以加收滯納金。

5、提示:
(1)以上要求,可以先和單位協商,協商不成時可以提起勞動仲裁,仲裁免費但時間可能會長一些。
(2)不管是協商、還是提起仲裁,你都應先收集好相關證據,以證明你是單位員工、證明你從2008年10月13日--2009年6月10日在單位工作、證明你加班和加班時間等。沒有證據很難獲得支持。

㈡ 如何用勞動法維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六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版超過一個月不權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的規定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的工資,並與勞動者補訂書面勞動合同;勞動者不與用人單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書面通知勞動者終止勞動關系,並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支付經濟補償。 前款規定的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工資的起算時間為用工之日起滿一個月的次日,截止時間為補訂書面勞動合同的前一日。

㈢ 公司違法勞動法,如何維權

建議及時提起勞動仲裁,要求給予賠償,注意時效,及時維權,濰坊律師解答。

㈣ 勞動法 維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於2007年6月29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胡錦濤
2007年6月29日
第八十八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一)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二)違章指揮或者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
(三)侮辱、體罰、毆打、非法搜查或者拘禁勞動者的;
(四)勞動條件惡劣、環境污染嚴重,給勞動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損害的。
一、概念
強迫職工勞動罪(刑法第244條),是指用人單位違反勞動管理法規以限制人身自由方法強迫職工勞動,情節嚴重的行為。

二、犯罪構成
(一)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是復雜客體,既侵犯勞動者的人身自由,又侵犯國家勞動管理制度。勞動者作為公民的一個組成部分,其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已為我國憲法所明定。所謂人身自由是指公民不受非法逮捕、拘禁,不被非法剝奪限制自由以及非法搜查身體的自由權利。所謂國家勞動管理制度,主要是指《勞動法》及其系列配套規章的規定,依勞動法的規定,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人(包括用人單位)不得侵害。
(二)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勞動管理法規,以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強迫職工勞動,情節嚴重的行為。
1、有違反勞動管理法規的行為。所謂違反勞動管理法規,是指違反國家調整勞動關系的法律或者其他行政法規的有關規定,如違反勞動法第38條關於「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的規定;第41條關於「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要求,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1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3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的規定;第42條關於「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長工作時間不受本法第41條規定的限制:(1)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2)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3)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的規定等等。如果沒有違反勞動管理法規,而是在法定的工作時間內依規不準職工擅自離開勞動、居住區域,不準外出,不準接觸他人的,則就不能以本罪論處。
2、採用了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強迫職工進行勞動。所謂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方法,是指採取監視、禁止出入等方法而將職工限制在一定的場所、區域內勞動。為了達到限制職工人身自由的目的,其他可能使用暴力、脅迫的方法,如施以傷害或以殺害、傷害進行威脅等,但這必須是為了限制他人人身自由。否則,即使採取了暴力、威脅的行為,但不是為了限制其人身自由而強迫其勞動,亦不能以本罪論處。還應指出,有的甚至是將被害人禁閉一個較為狹窄的空間內勞動,已超出限制人身自由的范圍達到了剝奪人身自由的程度,此時,又觸犯了非法拘禁罪,對之應當按照牽連犯的處罰原則,擇一重罪處理。所謂強迫職工勞動,是指違背職工的意志,迫使其進行勞動。至於勞動是有償的,還是無償的,則不影響本罪成立。
3、本罪的構成以情節嚴重為必要。雖有違反勞動管理法規,以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強迫他人勞動的行為,但未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亦不能以本罪論處。所謂情節嚴重,主要是指長時間無償強迫他人勞動的;強迫多人無償勞動的;因強迫勞動致使發生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的;採用暴力、脅迫、侮辱等手段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強迫勞動,情節惡劣的;等等。對於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經批評教育即能糾正,並取得職工諒解的,宜不以犯罪論處。
(三)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特殊主體,即用人單位。所謂用人單位,是指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形成勞動關系的單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規定,用人單位包括:
1.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所謂企業是指從事產品生產、流通或服務性活動等實行獨立經濟核算的經濟單位,包括各種所有制類型的企業,如工廠、農場、公司等。在我國現階段,國有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外商投資企業(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商獨資企業)、鄉鎮企業、合夥企業等都是企業。有學者將用人單位限定為法人,此與立法相違背。我國勞動法第2條將用人單位定為企業和個體經濟組織。企業與企業法人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除包括企業法人外,還包括一些非法人企業,如不具備法人資格的合夥企業、鄉鎮企業,以及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等。企業法人以領取並持有「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為公示方法,而非法人企業以領取並持有《營業執照》。為公示方法,但無論持有《企業法人營業執照》還是持有「營業執照」,均為企業。
2、個體經濟組織。所謂個體經濟組織,是指一般僱工在7個以下的個體工商戶。
3、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根據勞動法第2條之規定,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勞動法執行。根據此規定,勞動部於1995年8月11日發布《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條,規定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應當視為用人單位。
4、根據勞動部的有關規定,公務員和比照實行公務員制度的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以及農村勞動者(鄉鎮企業職工和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除外)、現役軍人和家庭保姆等不適用勞動法,因此,與這些人形成勞動關系的單位,不能作為用人單位。
用人單位犯本罪,由直接責任人員承擔刑事責任。
(四)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必須出於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為違反勞動管理法規會產生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危害後果,但仍決意為之。其目的則是為了強迫職工勞動。如果不是出於強迫職工勞動,而是為了其他諸如逼迫他人與己結婚、索付債務等目的,即便有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行為,亦不能構成本罪。至於其動機,一般是為了貪利,追求經濟利益,但也不排除可以出於其他動機,如報復、懲罰等。動機如何,不會影響本罪成立。

如果情節嚴重的我建議你還是用法律手段保護下自己比較好
現在就是有太多人怕沒有工作而忍氣吞聲遭受欺壓 所以導致這些用人單位越來越膽大 不能再讓他們為虎作倀了
如果你是在有座位的情況下 還被要求站著工作的話 應該是屬於體罰員工 侵犯了公民人身權

㈤ 勞動法維權

1、如果公司以撤店原因解除職工,應該有經濟補償,可以爭取賠償(2倍與經濟補償)。因為單位違返合同關於工作地點的約定
2、要證明是否加班、加班時間。幾個人共同作證,工資條是否有加班費?有的可以作證。單位應負舉證責任,如果單位不能證明沒有加班,就將付舉證不能的後果
3、違法
4、違返,
沒有繳納保險或剋扣工資,職工有權隨時解除合同,並可要求經濟補償。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㈥ 去那勞動法維權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發生的勞動爭議,只要符合《勞動爭議調解仲裁內法》第二條勞動爭議受理的范容圍,勞動者可以到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具體條款如下: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 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 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 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 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 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 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㈦ 勞動法怎麼規定怎麼維權

你在這個公司工作了三年,前兩年公司沒有給簽勞動合同也某有交五險一金,屬於違法行為。你可以要求公司補齊五險一金,具體方式方法可以與公司協商,協商不成可以申請勞動仲裁。
《勞動合同法》第七十七條規定:勞動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有關部門依法處理,或者依法申請仲裁、提起訴訟。

㈧ 勞動法維權的問題

1、盡快仲裁,如果勞動仲裁委員會裁定已過時效,你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八十二條 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六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仲裁裁決一般應在收到仲裁申請的六十日內作出。對仲裁裁決無異議的,當事人必須履行。

2、那麼如何理解「勞動爭議發生之日」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一條 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對下列情形,視為勞動法第八十二條規定的「勞動爭議發生之日」:
(一)在勞動關系存續期間產生的支付工資爭議,用人單位能夠證明已經書面通知勞動者拒付工資的,書面通知送達之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用人單位不能證明的,勞動者主張權利之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
(二)因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產生的爭議,用人單位不能證明勞動者收到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書面通知時間的,勞動者主張權利之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
(三)勞動關系解除或者終止後產生的支付工資、經濟補償金、福利待遇等爭議,勞動者能夠證明用人單位承諾支付的時間為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後的具體日期的,用人單位承諾支付之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勞動者不能證明的,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之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

3、結合我說的第1點和第2點之(三),你是6月30日(6月沒有31日)解除合同的,所以勞動爭議發生之日應為6月30日,那麼時效應該到8月30日。

所以,你的仲裁還沒有超過時效。

珠海律師 程洪波

㈨ 勞動法維權。

1.比較和諧的辦法就如同一樓的朋友說的那樣.

2.簡單說一下賠償的問題.如果你選擇要走的話,那麼你可以向單位主張:2個月的經濟補償,一個月工資的代通知金(單位沒有提前30天告知你要解除勞動合同而要承擔的費用),總計3個月經濟補償.
依據: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3.還有一點,我個人認為單位這樣做屬於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因為如果單位這樣做是正確的話那麼無異於變相強制解除勞動合同.所以,我個人認為,單位應當向你支付雙倍的經濟補償.
依據:
第八十七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
補充:
違法的.
依據:
勞動合同法第九條 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
再補充:
仲裁很方便,你搜集齊證據(你的勞動合同 工資單 出勤記錄等)就可以去勞動局申請了,勞動部門受理後會在一定時間內通知你開庭,你只要等待就可以了,並且勞動仲裁目前是免費的.

熱點內容
法律服務案例庫首個 發布:2025-07-28 19:59:48 瀏覽:786
道德經治企 發布:2025-07-28 19:54:06 瀏覽:103
西方國家法治 發布:2025-07-28 19:54:05 瀏覽:997
大三報考司法考試 發布:2025-07-28 19:49:22 瀏覽:84
民法五要素 發布:2025-07-28 19:42:49 瀏覽:847
法院太慢 發布:2025-07-28 19:42:46 瀏覽:916
在職研究生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28 19:39:03 瀏覽:365
2017注會經濟法考後討論 發布:2025-07-28 19:35:55 瀏覽:581
有法律效力的貿易合同 發布:2025-07-28 19:29:57 瀏覽:339
合同法原理與判例電子書 發布:2025-07-28 19:29:19 瀏覽: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