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反駁訴訟請求
㈠ 民事訴訟法中反證、反訴與反駁的區別
一、反證來:按照主張某種事實存在或源否認對方主張事實的存在來劃分,可分為本證與反證。對方當事人為否定或推翻主張事實的一方當事人所提出的證據,而提出相反的事實證據,以證明事實的不存在,謂之反證。
二、反訴是指在已經開始的民事訴訟程序中,本訴的被告向本訴的原告提出的旨在抵消或吞並其訴訟請求的一種獨立的反請求。
三、反駁也是《民事訴訟法》賦予被告用以對抗原告訴訟請求的一種訴訟權利。然而,反訴與反駁有著明顯的差異:
1、反訴是一種可以獨立存在的訴,具有訴的性質,能夠起到抵消或吞並本訴原告訴訟請求的效果,而反駁則是一種具體的訴訟行為,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訴;
2、反訴具有相對獨立性,即使原告撤回本訴,也不會影響反訴的存著,而反駁則不同,一旦原告撤回起訴,反駁也就失去了意義;
3、反訴的目的在於抵消或吞並原告的訴訟請求,對原告也提出了獨立的反請求,而反駁的目的只是否定原告的訴訟請求,沒有獨立的訴訟請求。
㈡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
一、《民事訴訟法》(2012修正)的規定:
1、《民事訴訟法》(2012修正)第五十條 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2、《民事訴訟法》(2012修正)第五十一條 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
3、《民事訴訟法》(2012修正)第五十二條 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
共同訴訟的一方當事人對訴訟標的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經其他共同訴訟人承認,對其他共同訴訟人發生效力;對訴訟標的沒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對其他共同訴訟人不發生效力。
二、《民事訴訟法》 (2007修正)的規定:
1、《民事訴訟法》 (2007修正) 第五十條【訴訟權利義務】當事人有權委託代理人,提出迴避申請,收集、提供證據,進行辯論,請求調解,提起上訴,申請執行。
當事人可以查閱本案有關材料,並可以復制本案有關材料和法律文書。查閱、復制本案有關材料的范圍和辦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規定。
當事人必須依法行使訴訟權利,遵守訴訟秩序,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和調解書。
2、《民事訴訟法》 (2007修正) 第五十一條【自行和解】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3、《民事訴訟法》 (2007修正) 第五十二條【訴請變更】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
㈢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第五十一條、第五十二條是什麼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7修正)
第五十條: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第五十一條: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
第五十二條: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
共同訴訟的一方當事人對訴訟標的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經其他共同訴訟人承認,對其他共同訴訟人發生效力;對訴訟標的沒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對其他共同訴訟人不發生效力。
(3)民事訴訟法反駁訴訟請求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 :【釋義】
這是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在人民法院作出裁判前,當事人有權通過互相協商,達成解決爭議的和解協議,以終結訴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一條:【釋義】
反訴是指在一個已經開始的民事訴訟(訴訟法上稱為本訴)程序中,本訴的被告以本訴原告為被告,向受訴法院提出的與本訴有牽連的獨立的反請求。
該權利亦是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的重要體現,是本訴被告所享有的重要權利,是保障本訴被告人民事權益的一項重要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二條:【釋義】
訴訟標的是民事訴訟中,當事人之間所爭執的需要通過審判機關的審判活動予以解決的民事、經濟法律關系,亦即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每個訴訟都有特定的標的,一般由原告的訴訟請求決定。
㈣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一條內容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一條是關於放棄訴訟的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一條 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
第五十二條 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
共同訴訟的一方當事人對訴訟標的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經其他共同訴訟人承認,對其他共同訴訟人發生效力;對訴訟標的沒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對其他共同訴訟人不發生效力。
(4)民事訴訟法反駁訴訟請求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四條 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在起訴時人數尚未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發出公告,說明案件情況和訴訟請求,通知權利人在一定期間向人民法院登記。
向人民法院登記的權利人可以推選代表人進行訴訟;推選不出代表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與參加登記的權利人商定代表人。
代表人的訴訟行為對其所代表的當事人發生效力,但代表人變更、放棄訴訟請求或者承認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進行和解,必須經被代表的當事人同意。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對參加登記的全體權利人發生效力。未參加登記的權利人在訴訟時效期間提起訴訟的,適用該判決、裁定。
㈤ 發起民事訴訟,訴訟請求怎樣寫
你好!
民事訴訟的訴訟請求:是指原告以起訴的方式,通過受訴人民法院向被告所提出的實體權利的主張。《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3)項規定的「有具體的訴訟請求」,是指原告所提出的實體權利的主張,在內容和所涉及的范圍上,必須具體化,能夠界定,否則便無實際意義,且人民法院也無法對案件進行審理和作出裁判。
怎樣寫好民事訴狀的訴訟請求?
1.注意語言的簡潔性。訴訟請求要寫得言簡意賅、簡明扼要,要求用最概括、最凝煉的語言表達出當事人想要表達的全部意思。
2.注意請求的明確性。請求事項必須寫得明確、具體,不能寫得含糊其詞、抽象籠統。
3.注意請求的合理性。如果原告通過法院向被告提出一些不正當、不合理甚至非法的訴訟請求,則不但無益於解決民事糾紛,增加法院審理工作的難度,浪費有限的司法資源,而且還顯示出原告無解決糾紛的誠意,容易讓被告「攻破」,也得不到法院的首肯。所以原告的訴訟請求應當合乎情理和法理。須知,一個忠於事實、忠於法律的法官在辦案的過程中必然要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況且法律規范或政策文件對各種賠償標准一般均有明確規定,故而,不合情理、不合法律、不切實際的訴訟請求很難得到法院的支持。
4.注意請求的可證性。訴訟請求的可證性,是指原告提出的訴訟請求在訴訟過程中要有證據支持,能夠得到充分可靠的證據證實。因為如果沒有證據作為根據,就如同大廈缺乏基石極不牢固一樣,原告的訴訟請求也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從而處於不攻自破的境地,完全沒有得到法院裁判確認其成立的任何可能。
5.注意請求的周延性。訴訟請求的提出,應當慎重考慮,做到周到、沒有遺漏。在法院受理案件後,對訴訟請求不能時增時減、變換頻繁。如果訴訟請求確有不實、不全之處,需要更改、完善才符合原告心意的話,那他最好是在第一次開庭之前補正,最遲也不得遲於法庭辯論終結之前。對此,最高人民法院在其《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56條有明確規定:「在案件受理後,法庭辯論結束前,原告增加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的,人民法院應當合並審理。」可見,於理於法,各項請求應盡量一次性提出。
㈥ 民事訴訟法哪一條規定法院判決不能超出當事人訴訟請求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雖然沒有直接規定法院判決不能超出當事人訴訟請求,但規定超出訴訟回請求作出判決是答錯誤的,可以以此為由申請再審。就是說明法院判決不能超出訴訟請求。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 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十一)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㈦ 法院為什麼不支持我的反駁訴訟請求
可以向法院申請增加或變更訴訟請求。
《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一條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
第一百四十條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